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45. 吏目也相亲啊? 云县.储鸿 吏目也难…

买活 745. 吏目也相亲啊? 云县.储鸿 吏目也难…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听说了吗,博物馆的选址终于定下来了——最后还是选在了榕城,羊城港也会建一个,但规格都不是顶格来的,初步定为道级博物馆——按这意思,国家大博物馆可能还要往北方建。”

“这是为何?是要建到六姐的老家山阳道去?六姐要定都山阳道了吗?”

“倒不是这个意思!听说是和气候有关,南面的气候太湿热了,文物不好保管,尤其是青铜器,锈蚀得厉害,说还是北方好些……不过南方这里也有些本地文物是要保存的……”

“老王呢?怎么不见他?这回统计局开会他也没来——”

“他啊,调任去鸡笼岛大学了,那边要整合几所专门学校,成立大学,老王负责数学院的筹备工作……”

“不是我刁难你们小组,张老师,咱们就事论事的说,蒸汽船这个项目,你们小组的进度真是最慢的,到目前为止毫无成果,你要我怎么继续给你批经费?我的意思,接下来马上就要开放民间义商助拳投资了,要不你联系一下,哪怕外来拉点资金,我们给你配一点也好啊,张老师,张师兄,你别为难我了,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事……”

打从办公室一往外,沿途灌入耳朵的对话,虽然断断续续,但无不是充满了信息量,买地这里不养闲人,很少有迟到早退的情况,午休回家对吏目来说也难以想象——现在外头的工作,一个工时大概是六个小时,这和学校的学习时间是错开的,早上七点上工,下午一点散工吃饭,再赶着去学校读下午的课程,时间上是来得及的,但吏目的工时却是八个小时,早八晚五,他们想要继续进修,往往只能去读夜校,如果是一个上进的吏目,也就是中午这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可以稍作休息了。

一天就这么一小时,大家差不多都是闲空的,同事之间的社交也都挤在这个时段,此时三三两两,或是去食堂,或是去衙门外不知何时成形的一条小食街用饭,沿路边走边说,随意都是外界难以听闻,还没登上报纸,或者没有成文的政策八卦,令听闻者往往兴起一种微妙的优越感和兴奋感,这也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带来的劳乏。

譬如储鸿的同事张祥,这会儿也不再抱怨自己的相亲了,而是侧耳细听着同路人的对话,等那两人折道去了食堂,方才低声和储鸿议论道,“连蒸汽船都要开投资了?衙门这么缺钱了?”

“缺钱不缺钱的,不好说,”储鸿倒不觉得买活军会缺钱,就他们所知道的,外交办公室这里经手审核的几笔贸易,衙门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了:牛痘疫苗,对自家、敏地的百姓都是五文,就如同不要钱一样的,可外销却是二两银子起,还有卖到五六两银子的‘特优苗’,实际上和普通苗区别根本不大,只是包装精心一些而已,光这一项都是滚滚的财源。更不要说买地的纺织品、机器贸易了。

储鸿是知道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对外贸易的定价,都不是看自家亏不亏本,而是卡在一个买方能接受,能用自己的大宗原料来回收货币的线上,这么来开价的——也就是说,衙门考虑的不是自己能赚多少,想赚多少都是可以的,只是不愿竭泽而渔,要保留敏地的元气,让他们一轮一轮的供大宗原料,这么的和买地把买卖长久地做下去!

张祥这个人,性子有些跳脱了,虽说他负责的南洋区域,很少有和土著的大宗贸易吧,但于对外贸易的赚钱程度毫无概念,可见平时有多不留心细节,储鸿也不好说破,只好从科研项目攻关那一侧解释道,“再有钱,划分给一个项目的钱也是有限的,重点项目的竞争小组都很多,不可能无限供给一个小组,这个张老师是有些天真了——”

他压低声音道,“毫无进展,经费却花光了,还来纠缠专员,专员按规定上报的话,他要写自查报告,提供小组账本的,如果有挪用经费,中饱私囊的行为,估计要被罚。”

张祥也是一下瞪大眼,“真的?他是科研人员啊——按说有免死金牌吧?!”

“得看经费数量了,要真是大额经费,上头略加留心就能查个底掉。”关键是买地的钱是钞票,要存在银行才能方便存放,不像是金银,挖个洞埋起来,几十上百年之后还能使。钞票一旦收藏起来,在南方就很容易朽烂了,而一旦开始用钞票,和银行打交道,那要查贪墨就方便得多了。储鸿道,“也不是没有研究员被送去挖矿的,虽说是高人一头,但毕竟还得在规矩里,和我们相比,也就是婚书略自由些了。”

一提到婚书,张祥就被触动痛处了,撇了撇嘴,哀叹连声道,“天可怜见,我是没有这个读理的头脑,百无一用是文科,否则我也争着做研究员去,钱也不少拿,处处被人高看一眼,一有什么成就,动辄便是巨富,受的限制还少——最没意思就是来当吏目了,行动都在套子里,一点小事也不得自由!”

谢天谢地,话题总算从别人的公务那里转开了,储鸿也是松了口气——别人吃午饭聊工作还好,多是一些密级很低的东西,譬如说博物馆、大学的筹建,说实话旁人的兴趣并不大,但他们就是不同,外交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最基础都是有一星密级的,吃饭的时候真不好谈,嘴上随意带出来,旁边都是好奇的耳朵——外交办公室和总台办公室,都是这个时代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了,谁不想听听远方的消息?

谈别人的公务,也容易招惹是非,还是谈个人问题最保险,储鸿也是认可张祥的观点,“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可谓是书生地位最高的时代了,自古以来,为官做宰都是第一等的出路,如今做官真不如做研究员!逍遥自在,令人羡慕至极,我们这些小吏,汲汲营营,倒真是庸俗拘束至极,任何事情都要瞻前顾后,受那政审分的约束,便是做了高官也不得快活——要肆意者别做官,做生意,做科研都行,官吏反倒是次一等的出路了。”

“我就是不服气这婚书——”张祥又把话题绕了回来,因为他是最受这一点困扰的,而且也认为这一点很没有道理——买地的婚书制度,推出至今也有八年多近九年了,在云县这样的统治核心区域,已经完全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人们已经不去考虑婚书这个制度是否合理,应不应该去遵守了,而是针对婚书派生出的种种默认的社会风俗进行争辩。

譬如说,官吏现在迅速达成一致的婚书模板,就让许多吏目很不满——按道理讲,婚书这个东西应该完全是因人而异、自由博弈的,但奇怪的是,一旦被大众接受之后,婚书的条款不但没有百花齐放,反而迅速地在博弈中形成了几种流派,而其中吏目们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择偶标准如何,几乎都选择平等婚嫁、权利对等流,这种大趋势甚至已经形成了一股洪流,裹挟着所有吏目卷入其中,甚至现在已经到了上交婚书审查时,如果背离了默认模板,要写说明报告,也不排除被扣政审分的地步!“嘿,真就绝了,就说六姐吧,她那婚书模板也半点不平等啊,为啥轮到我们偏就平等了?那叫人怎么找?你说我们好歹也是个当吏目的,去找个一日赚二十五文,啊,街头扛大包的,扫地的文盲,那也什么都平等吗?财产权平等,以后钱就都得一起花,我一天赚一千块也得分她一半,她啥也没有就结个婚,一日就赚五百文了?简直就是荒唐!”

虽然要找个扛大包的女工也不容易,但张祥的愤怒是实实在在的,倒不是他想找个扛大包的,签不平等的婚书,而是这种绝对平等的风气,使得婚姻双方有了一种称斤论两的感觉,好像找个条件差于自己的对象就成冤大头了——这样条件的异性,这要是在衙门外头,哪有这么好的婚书签啊?几乎都是要在三权上有所让步的,向上找那就签尊卑婚书,至少财产权绝不会平等,那这不就把张祥这种囿于潜规则,只能签平等婚书的吏目比成大傻子了吗?

若是不想吃亏呢,那就得找各方面都很相当的对象了,还要很慎重,因为吏目多次离婚,肯定也是影响政审分的,敏地的高官三妻四妾,风流债无数,多次续娶的情况,在买地都是妥妥的扣分项,要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真能扣到一辈子原地踏步难以提拔的程度——绝大多数人,或者说绝大多数官吏,在买地这个系统里,要面对的竞争都是敏朝难以想象的,真没有谁的优点能突出到盖过弱点的地步,大部分人都是一步慢,步步慢,就这一个扣分点,都足以让他们永远沉沦下寮,没有和同年比较的机会了。

一个合格的,有野心的吏目,一定会对自己的婚姻、男女交往情况都极为审慎,宁可晚婚也不能随意挑选对象。而张祥呢,他又有一定的野心,又还很计较得失,绝不想轻易找一个条件差过自己太多,却还要签平等婚书的对象,成为自己认定的大傻子——可惜的是,他母亲却是老思想,认为张祥年届廿五,还没成家实在很不像话,若是在老日子里,孩子怕不都要满地跑了。

因此一俟他满了年纪,就积极地为他介绍起来,找的全都是她自认的贤妻良母——也就是没有什么事业,随便找个活计做做,条件也弱于张家、张祥不少,只等着靠上嫁个吏目来占便宜的女娘。

张祥是个能吃亏的主么?这些‘吏目捕食者’,他是一个也看不上,还颇有几分嗤之以鼻,却偏偏还很难和母亲说理,这不是气得七窍生烟的,一提起来就拉着储鸿没完没了的抱怨,又问储鸿打算找怎么样的妻子,因愁道,“我是想着在衙门里找,却也是难,现在调动实在太快了!”

确实,找女吏目的话,就没有婚书上吃亏的问题了,是仅次于上娶的选择,但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现在买地还在急剧扩张,吏目得到的晋升调动机会都是很多的,储鸿、张祥几乎不可能在外交办公室做一辈子,毫无疑问,三五年的历练之后,升迁外调是眼见的事情。

那么,妻子若也是女吏目,那就要有一方放弃自己的事业机会,跟着另一方走了——这还得是级别到了,级别不到的话,想要随从调动还很困难哩。但买地的女吏目,会心甘情愿为了婚姻放弃自己的事业发展吗?这根本不是买地提倡的风气!

买地最喜欢刁钻精明的女吏,谢六姐视三从四德为歪理邪说,多次表达不喜,上行下效,凡能进衙门做事,且有一定级别的女吏,个个都是野心勃勃,张祥可没那么大脸,自以为吏目妻子就一定会跟自己走——他也绝不愿意为了女方的发展而牺牲自己大好的前途,那么这在婚前谈话上就尴尬住了,肯随从丈夫调动的女吏目,也轮不到他来相看,在衙门里甭提多吃香了,多得是前景比张祥更好的干部请人介绍的,他根本就争不过!

一来二去,张祥的择偶,岂不就陷入僵局了?选择余地变得极小——而且这种困窘绝不是张祥一人,也不限男女,凡是吏目都有这个问题,思来想去,就在于婚书模板的僵化上,所以张祥一路痛骂这条规矩,储鸿也并不反驳,任他宣泄情绪,时不时还点头称是。

他们两人边走边说,此时已经出了衙门大门,走进河边全是柳树掩映的一条小巷子里,这条巷子此时也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沿街两面都是小食档,多是卖些现做小吃的,譬如炖罐面、拉面、鸡汤馄饨、现贴烧饼、玉米卷饼、烤鸡、炸鸡、煎饼果子等等:

如今云县的日子好过了,吏目的待遇也是上来,不少吏目中午不耐烦吃食堂菜,认为虽是真材实料,但大锅菜口味一般,再加上不少百姓来衙门办事,也有就餐需求,他们兜里也有几个钱,舍得下个馆子,因此这条食街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些小店,点菜的小炒馆子都很少,整条街就两家,多以食堂不好做的现煮小吃作为招徕,拉面现点现拉,从一窝丝到杠头,粗细火候悉听尊便,炸鸡也是点了再炸,又脆又热,咬在嘴巴里,嘎吱嘎吱的,不像是食堂供应时,面皮多都软了,炒菜也是温温乎乎,对于肚子里已经颇存了一点油水的吏目来说,就难免有些不够意思了。这会儿天气毕竟还不算真正暖起来,汤面汤粉馆生意也是火热,反倒是卖包子馒头的很少见——买活军的食堂做这两样是很少失手的,吏目们外食很少买这两样,自然也就没有供应了。

储鸿、张祥两人找了家还没客满的小食铺坐下,张祥要了一个马蹄鲜肉虾仁的鸡汤绉纱馄饨,“加点辣椒,再来两瓣蒜!”

他平时是不吃蒜的,因怕熏了同事,今日颇有些被逼上梁山,破罐子破摔的愤怒,储鸿微觉好笑,对店家道,“掌柜的,我要个两个油炸圈子,一碗鼎边糊,多加一份蚵仔,再要一碗海鲜卤面,装罐带走——我要走的时候再装出来。”

卤面因为不怕发胀,外带是最方便的,不断也有人过来买卤面带回办公室吃,老板忙得满头大汗,在那里盛汤,闻言大声答应,又反身去烧锅要淋米浆做鼎边糊,张祥大声道,“我这里再冲碗甜蛋浆来——我买生煎去,你吃不吃?”

看来情绪已经平复,便觉得一碗馄饨吃不饱了,储鸿笑着应付了两句,张祥面上重新露出笑容,匆匆起身出去排队,储鸿这里等着也是无聊,正要掏出报纸来看时,忽然听到身后一桌有人低声说道,“徐晓莹,你要考虑清楚,你若不作证,可对得住夫人带我们一路南下的苦心么?”

这三个字,叫储鸿心中一动——徐晓莹?这不是那个接线员的名字吗?

他也是个谨细人,知道此时不好打草惊蛇,当下便忍住扭头探看的**,只是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