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81. 二狗的拼搏 泉州.何二狗 生活没有给…

买活 781. 二狗的拼搏 泉州.何二狗 生活没有给…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这……还不知道愿不愿意去呢!”

“怎么不愿意呢?只要是能进城,哪有不愿意的?这又不是去修路队——”

修路队虽然也是吸纳农闲劳力的重要渠道,报酬也不低,但说实话相当的吃苦,不比干农活轻松多少,很多体力跟不上的村民,宁可在家做点手工活,也不敢去修路队。

其中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修路队去的都是城外荒僻的地方,远离城市,赚的钱无处花不说,也没有接触到适婚女子,或者其余岗位的可能,哪怕是收入低一些,但大多数年轻人都更愿意进城,而不是去修路队。而去农业专门学校,为他们干活,更是比所有岗位都好,在农户来看,这是进退两便的事情——去帮着农业专门学校干活,表现得好,马正德就是例子,可以从普通农民变成田师傅(农业技术员),也有从田师傅变成农业老师,专门培训田师傅的可能。

就算是笔头、嘴上的功夫不好,不能和马正德一样,完成从流民到农业老师的三级跳,但干活时接受的指点和培训也是不亏的——田师傅在移民村落受到非常普遍的敬重和欢迎,农民们半点没有食古不化、盲目自信,对他们的教导不但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饥渴!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虽然祖祖辈辈也都是务农的,但却不是在这个地方务农,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对于土壤、水文、气候都是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有个人能出来手把手地教大家,该怎么种田、怎么杀虫、怎么施肥,乃至怎么收获一种新作物,怎么处理保存……就算这些知识说穿了都不难,可要是没人教的话,自己得撞多少次南墙,损失多少次收成,才能总结出经验来呢?

接受田师傅的教导,并且把他们的教导通过笔头记忆下来,这也成了绝大多数成年农户的识字动力,比起这最迫切的需求,识字之后,在娱乐和眼界上的扩张,反而都是细枝末节了

很多农户不羡慕一度在村中生活,后来考上吏目、改做生意、做匠人的同乡,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他们最羡慕的是马正德,在村中迄今仍然时不时有人谈起他来,认为马正德过的可说是农民最羡慕的生活了。

——做吏目的也有被送去挖矿的风险,而且在买地无疑要比在敏廷大得多,那份心思就不是一般人能支应得了的,做生意也是,起起伏伏,容易赔本,还要交各种各样的税费!就是马正德这样,有一门手艺,有儿有女的人家,那福气是真大,不论怎么样,就算他家里人都没了,老马光靠这种田的本事都不怕没人送终的,各村都愿意把他荣养起来,就为了老人家每年指点排布着,随手能让田里丰产个一两成的本领。

这会儿,马正德写信来,叫何二狗去给农业专门学校做事,这样的邀约,倘若何二狗居然拒绝了,那全村人只怕都要认为他是不知好歹,甚至村长还会强制把他赶去云县都不好说——除了为何二狗考虑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农业学校要人没有只要一个的,就算是去培训新技术,一个村也得出两三个人。

这是为了保险的缘故,一只鸭子是赶,一群鸭子也是赶,一个村若是两三人都会了新技术,回去也好散播。何二狗不去,村长怎么让他再带人?毕竟,他是马正德的徒弟,别人可不是,马正德有理由提携何二狗,但对只相处过几年的老乡,也就是些面子情了,力度肯定不会那么大。

这些过去的农民,哪怕是不给钱,节衣缩食地学技术,都是愿意的,倘若能在城市里说到亲事,那就更是大赚了,不管怎么说,总比在村里说上亲的希望要大,村长眨眼间门已经想到了好几个青年——都是在这里有家口的,留在云县的可能不大,长得也比较体面,说亲的希望高……若是能说个亲回村,至少村里成亲人口又多了几对,这就算是很不错的政绩了,往上一汇报,加的可是他的政审分……

至于小赵,他是跳出农门了,可他弟弟还没个着落呢,也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目前就是在另一个村子里务农,也是迫切希望能有个机会出门看一看,他和何二狗关系好,更是对跟着去云县的名额势在必得,有他们两人在,何二狗如何能走得了?当下只好苦笑着解释了起来,“这次去云县培训,固然是有名额,而且名额还很多,马叔也说了,有愿意来的都可以带来听——但学到的本领却不是在买地用的,是要去辽东垦荒啊!好不容易从辽东跑出来了,这还要回去,你说吧,这事能有多少人愿意干?”

“啊?去辽东垦荒?辽东那不打仗了吗?”

“对啊!对啊!虽说敏朝好像是收复了盛京,但这和我们买活军有什么关系?怎么我们反而组织人手上课,像是要把田师傅派到辽东去了?”

从这番对话,就可以看出信息灵通不灵通的重要性了,云县那里,哪怕是走街串巷专门送信的跑腿都能说出两三个小道消息来,和街坊讨论着场外交易所、盛京谈判、科尔沁归属,卫拉特、通古斯的迁徙,延绥边市的变动,可在泉州下头,县里边郊的小村里,充其量也就是个把爱看报,爱侃大山的村民,记得住敏廷出兵盛京的消息,这还是因为村里零星有几户迁徙来的辽东边民,要是别处迁徙来的农户,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何二狗还不知道从何说起呢!

当然了,也是因为这两人都是可信任的旧交,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很慢,也不担心乱传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再加上信中也提到了还要进一步招募人手,何二狗也就不存什么忌讳了,解释了一下辽东局势的变化,“……这么着,自然就需要大量人手去和当地合作了,不说别的,田师傅肯定是要出的,这是买地的招牌……”

“别的还缺什么人也不知道,马叔叫我去,是因为我们都有种林下参的经验,能帮着他一起讲课什么的,我们去不去辽东,是否久住,这不好说,但马叔也说了,能在祖籍辽州的百姓里招募人手,跟着学些技术,送过去指导当地的百姓垦荒种参,这一去,就不说在辽东安家吧,至少也要出个五六年的外差才能回来……”

其实更大的可能,就是直接留在辽东工作了,毕竟学到的都是北面的技术,除非是善于归纳总结的那种秀才,一般田师傅的农业知识是有很强局限性的,学的是哪里的知识,除非转行,一般都是就在那个气候区干。何二狗等人都听他们村里的田师傅说过,专门学校办地区培训班的时候,挑人就是两个标准,第一,脑子灵活,手上活计也好,善于钻研;第二,喜欢找出身在该地区的流民,比如派去大江沿岸的田师傅,很多都是流民来学了技术回流的,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这些百姓在老家就种过地,知道老家的情况,会说老家的土话,把他们派回去,事半功倍,是很划算的。

当然了,顺着大江去,和去辽东还不太一样,大江往上走个几百里,都还是比较繁华的,过去干几年,安家在当地的不多,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出外差的田师傅,政审分比较高,想要回来参加更多的培训班也比较方便,始终都有回到买地境内的可能,真不想干了,攒点钱回来种田也很容易。

辽东那就不同了,几千里地,路上的风浪就够喝一壶的了,气候又冷,而且刚刚经过多年的战事,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甚至他们要种林下参的区域,多少年来都是老林子,和南面这里人烟稠密,少听闻猛兽消息不同,辽州的豺狼虎豹,吃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至少何二狗自己,根本就没想着回去,他已经在辽州呆得够够的了,冬日里那份刻骨的严寒,在猪圈牛圈里和大牲口一起取暖过冬,每天每时每刻都笼罩在极致饥饿的感受……

说实话,现在再回想起来,当时的痛苦似乎已经有些淡忘了,留下的只有刻骨铭心的情绪,但何二狗仍然认为,对买地的农民来说,去辽东实在不是什么有诱惑力的选择,人这辈子不就图个吃饱穿暖吗?在买地,便是普通的农户,做到这四个字也实在不难,光是劳有所得、平安喜乐这四个字,便是辽东怎么都赶不上的了!

他并不觉得在村子里能招募到多少农户,这和下南洋还不太一样,南洋至少只是热,热能躲,大不了不干活,泡在池子里呗,到了晚上总能出去活动吧?冷这可怎么躲?大雪封门,柴火有限,吃食也有限的时候,时间就像是催命的滴漏,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果然,一听说是要去辽东,刚才还感叹着云县消息灵通,最近又出了这么多大事,甚至还因为辽东要整个回到汉人手中而激动的两人,这会都沉吟起来了,没了方才的热情,哪怕是小赵刚才因为老家被送给买活军而欢欣鼓舞,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回老家的意思。

何二狗也是松了口气,说实话,他也不想带一帮人上路,这大概是在来买一路上坐下的毛病,在东江岛住的地方就逼仄,来买一路,坐的船舱拥挤,乘客还多,他还晕船,一路上呕吐、发烧,折腾到买地,命都去了半条,打那以后,何二狗就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合,一闻到别人身上的汗味,就好像回到了船舱里,在风浪中摇摇晃晃,坐都坐不起来,接着便是一阵反胃想呕,就是这会儿,都得特意站在上风处,不然早就有点儿失态了。他多年为奴,很善于掩饰,这点小毛病除了马正德一家之外,别人都丝毫没有察觉,村长和小赵也是一无所觉,各自陷入自己的思绪之中,半晌,村长才是拍板道,“去!我觉得还是要去——我看他们也还是会去!”

他的表情十分坚定,并且立刻就付诸行动,走出屋子叫过一个小娃子,“你去把和老四家、张老五家、刘老六家的当家人都叫来,若有后生也都让他们过来,就说村长有事找——”

屋里,小赵也很快有了结论,“确实,还是要去,回老家历练一番也好,若是能找到老亲,那就更好了,俺们一家是南下了,可三亲六戚还有多少都留在老家的,就是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在不在原籍住……”

不但他们的立场极为坚定,就是被叫来的几户辽东流民,了解了事情始末之后,稍作犹豫也都立刻答应了下来,他们的理由非常的简单,“回老家去,别的不说,就你们的身份,媳妇是挺好娶的,哪怕娶上媳妇之后,不干田师傅了,辞职回来继续种田也行啊!”

这倒是实话,在买地这里是普通的农民,经过培训去辽东带人种林下参,那就是田师傅了,又是买地人,额外高人一等,别的不说,娶亲肯定不算难的,毕竟辽东几百万人是有的,这几年间能南下的有多少?

船是有限的,运量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人只能留在当地,买地这里的小伙子过去,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教育水平,都是出色的,完全可以任凭挑选。别看就赶了这几年的早,在择偶上那可差太多了。何二狗作为一个适婚的大小伙子,这几年也是逐渐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结婚这种事情就是在赛跑,真不需要跑得多快,只需要跑到女人数目对应的名次就行了,一百五十个男人对一百个女人的时候,只要跑到第一百名,基本就能找到媳妇儿,这和自身到底优秀不优秀其实关系还真不大……

对应到去辽东,这帮小伙子占的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优势,还有跑了几千里的地理优势,可就是这两个优势,真也就足够了,让他们一下就从找不到媳妇的娶亲困难户,变成了可以从容挑选的富裕户。而有了娶亲的刺激,这些前辽东流民,就像是完全忘记了在老家的生活有多困苦,一眨眼间门,几乎个个都应承了下来,甚至还争抢着想要第一批过去……

“二哥,俺跟你去,俺干活下力!”

“干活下力有什么用?要脑子好使,二哥,我会写三百多个汉字呢——不是拼音,是汉字!脑子可好使了,我跟你去,保证不给你丢人!”

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一帮大小伙子几乎要打起来!最后还是村长拍板:一家一个,先都跟着去云县,谁被挑中了谁没挑中,都看上头的意思,不得互相埋怨,到了云县、辽州都要互相帮助,如果站住脚了,可以往回写信,再设法接弟弟们过去娶亲。——至于小赵这里,乘着大家争抢的功夫,早已把何二狗拉到一边,请他给个准话,不管最后带多少人走,都有自己小弟的一个名额……

这还不算完,好容易这边散了,回家之后,这几户人家又轮流拎着腊肉、白糖过来拜访,又有别处迁徙来的邻居,听到了风声也过来打探的,何二狗这一晚搞到月上柳梢头了才能洗漱歇下,却也是久久不能成眠,枕着手臂,望着地上的窗月出神——今夜这热火的场面,这完全出乎了何二狗的意料,也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安乐窝里不安乐,只要有所欲求,就还是得拼啊……从辽东来买地的时候,不顾一切求的是一线生机,可好不容易在买地站住脚了,现在又要出去,为的也还是传承后代那点本能的需求……

本来,他偶尔也还在好奇,买地这里,流民源源不绝,就现有的地盘,不论如何开发耕地,也总有用完的时候,百姓们到了村落安居,怎么会愿意离开呢?到那时候,他们准备如何安顿新来的百姓?可没想到,根本不需要地方上动员百姓们向外开拓,就是现有的娶亲困难这一点,就成了在买地接受过教育的大小伙子,走出安乐的买地,往艰苦的边疆开拓的最大动力!

确实,不走出去的话,怎么可能娶得上亲呢?最近一次买地公布的临城县人口比例,适婚年纪的男女比例,哪怕是在女性比较充裕的城关,也是1.5:1,这也就是说,这一代的男人如果不往外走,就在城市里也有三分之一是找不到媳妇的……当然这不考虑一女多嫁的情况,但那也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何二狗对于他这一代的择偶难度有充分的认识——城市里有三分之一找不到媳妇,农村里能有三分之一找到媳妇就不错了,甚至一村一村的绝后也不是不可能。

不想绝后,不想死得凄惨潦倒,那就只能是向外去拼命的闯荡——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安乐乡,原来永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逼着老百姓去拼,去出死力,费尽所有力气,才能用血肉,在世上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点印记!才能向这世道证明,自己有资格,让自己的血脉,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

凄苦、破碎、无奈,才是人生的常态,‘正常地’活着,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在买地,也要使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样的认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当然是十分残酷的,对何二狗来说,也挺叫人丧气的,可不知为什么,这种熟悉的无奈、懊丧,却反而也让他安下了心。自从他一咬牙,跟着马正德一家离开白山开始,他的生活似乎就充满了跌宕、变化,就如同在激流中反复冲荡的小舟,几度险死还生几乎散架,何二狗真有好几次觉得自己就要死了——

在山林间面对山神一般威风凛凛的大野猪时;在狮子口外,趴在沟子里,藏身于烂泥之下,屏息轻声,听着卡伦额真的马蹄声从头顶几次掠过,甚至还狐疑地在藏身上方放慢脚步时;在去买地的船上吐出胆汁,喘不上气,恨不得下一刻纵身入海求个解脱再不醒来时……

这些深刻的记忆,就像是他迈过的一道道沟坎,度过的一次次劫数,终于,他到了买地了,他安顿下来了,他能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换得三餐饱腹、四时衣裳的生活了!何二狗只觉得自己毕生所求,也就只有这些了,他已经不想再拼,自觉已经残破。

不像是马正德,经过无数苦难却依旧坚韧,以一个野人女金的身份,从未停止学习,学会了汉话、汉字,现在甚至去做了种田师父……何二狗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拼的力气了,他就想要这样简简单单地过完一生,可是,今日他终于意识到了,只要生活还在继续,苦难就还在继续,拼搏是永远都不能结束的,不论你有多么的无力,只要你还想活下去,那你就永远都要勉强自己,永远都要克服疲倦,强打精神,永远都要为了在这世间站住脚、直起腰而拼搏……

不拼怎么办呢?他想,我还能干多少年?我现在还年轻,可我得为老了考虑,我不想饿死,到那时候就得有人养我,不娶妻,不生孩子,到时候谁来给我一口吃的?我倒是想清心寡欲,出家算了,可买活军这里不许出家,佛道荒废……这是把最后的出路都给堵死了,为了活下去,我不拼,能行吗?

何二狗真觉得自己已经很疲倦了,好像他有许多魂儿——许多魂儿的碎片,都留在了那些个生死交关的时刻,他再也不能完整了,可他能怎么办?他已经太熟悉这样的感觉了: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劳作是如此的艰苦,但是,最后、最终,还是要面对,还是得去面对。你要活着,你就没法不去面对。

在昏黄的灯下,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好像这样就能把那些散落在岁月中的碎片给吸取回来似的,何二狗凝望着信纸,慢慢伸手去取他的文具,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又是抗拒,却又觉得熟悉和踏实,好像这样不情愿的挣扎、受苦,才是他应有的归宿,好像在长久的休息过后,他终于又一次睁开眼,真正地在这片乐土上清醒过来了。

“休息结束了。”

他自言自语,在空白的信纸上,落笔写下了自己的回复。“又该拼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