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36. 让人不安的京城 京城.田任丘 皇帝和…

买活 836. 让人不安的京城 京城.田任丘 皇帝和…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河北绝收,这四个字是何等的让人提心吊胆?哪怕只是京畿绝收,也足够叫满朝文武心中一紧了:绝收一定意味着大量的流民,也意味着北方的游牧人会壮着胆子要往京城方向来打草谷,毫无疑问,旱灾不会仅局限于农耕地区,而对草原部落来说,一场旱灾就意味着大量即将饿死的人口和必然损失惨重的牧群,这样的时候,如果不去汉人的地盘抢一把,攒上一些金银珠宝,他们是很难度过来年的艰难时光的——

今年还好,一旦确认旱灾无法挽回,牲口在春夏不能养下膘,牧民就会果断地在牲口们还肥的时候宰杀掉,制作成肉干,配合着黄米度过今年的冬天,可到了明年,今年没有生下小羊羔,来年的牧群也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元气,到了那时候,他们又该吃什么、喝什么呢?

对于政权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残酷的宣告,但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祸不单行,一旦发生饥荒,战争、叛乱,后续麻烦也会接踵而至,让局面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如果饥荒环绕着首都发生的时候,麻烦还会大量加倍,因为在这个时候,灾民的本能必定是要聚集去京城附近,指望那里有一线生机,而这也会给当地的治安和粮食供应带来更大的负担。当政者必须把守军人数加倍,才能镇压住局面,而这就又引入了又一个不安定因素,就是陌生而有战斗力,同时没有什么节操的军队。

军队,敏朝现在手里还有,得益于辽东局势的好转,大量边军这会儿可以从盛京防线解甲归田了,抽调一支队伍回防京畿,对朝廷来说问题不大,粮食这块,天大的好消息,买活军那里真不缺粮食,而且甚至于,这么看来,粮食存在他们手里是最好的——倘若福建道、广府道和南洋都是敏朝自己的地盘,土地归属于各个小地主,那么,想要把粮食募集到京城,非得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可,因为京畿的饥荒,必定会带来江南粮价的上涨,因为京畿的饥荒,江南会多出一批入不敷出,无法糊口的破产百姓不说,就户部那点可怜兮兮的赈灾预算,能搞到多少粮食来京城还不好说呢!

但是,这些地盘在买活军手上,那就不一样了,买活军的衙门比敏朝衙门有能力得多了,而且他们那里没有地主,余粮还有收购指导价,基本都是被衙门购入的,他们每年还要查库,每次查库都要砍掉不少粮官的头——总之,不管怎么说,他们能支配的粮食是很多的,敏朝只要拿钱去买就可以了,不论是河漕还是海漕,买活军也有能力和操守足额交付,今年皇帝和田任丘在参谋粮草这块时,至少是要宽绰一些,不比坐困愁城的。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高枕无忧了,粮草的丰裕,会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皇帝将没有借口拒绝召辽军入京防卫,取代腐朽不堪的京营,京城中的军事力量将再多一个重量级角色,从原本的腐朽京营、精锐内卫(内库出钱,仿买活军方式,由特科官员练成),再加上久经风霜、舐血归来的辽兵!

除此以外,还有极速涌来的流民,京城的人口极度膨胀,局势必然加倍复杂,而与此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此次旱灾会被西林党——或者说,依旧坚守着老式科举,主要收入来自于地租的那帮读书人,他们所组成的臣党,用来当做攻击皇帝和特科、锦衣卫的借口,臣党很可能想要借此收回京畿一带的治权,让几年下来,才刚刚办出一点眉目的扫盲班,以及在各地有些苗头的新式作坊停工!

政坛风波诡谲,而京城外来人又多,皇帝还住在行宫内,说穿了,距离乱军也就是几道高墙而已,这就是几个月后,帝党需要面临的局面,谁敢说臣党不会借机炮制一起动乱,趁乱把皇帝……处理掉了?

皇帝没有这个自信,他是很忧虑这一点的,田任丘在收到今天的墒情报告后,心情也非常沉重,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返回紫禁城,同时将把守紫禁城的人手都换成内卫,在宫中囤积粮草,以此来打消一些不臣之念,当然了,同时也要把皇后、太子等后妃皇嗣严格地控制起来。

这既是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太子今年已经快八周岁了,种过了牛痘,平时身体健壮,已经算是站住了,大臣们也在议论着他出阁读书的事宜。这样的太子,除了稳定民心,让大家知道王朝传承有序,为他的父亲增添威望之外,也隐隐约约地对他的父亲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不能把他牢牢握在手心,皇帝肯定是不会安心的。

“回宫么……”皇帝显得有些犹豫,田任丘心中雪亮:回宫之后,皇帝的耳目就要被内卫一手掌握了,消息必定不如在行宫灵通,在这里所有人都能接触到他,他也能随时接触到所有人。回宫之后,就必须完全信赖内卫,可在这样一个动荡波折的年代,要让皇帝如何放心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些还拥有很多其余选择的人?

这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忠君报国的年代了,在买活军带来的新思潮冲击之下,叛君这件事在思想上,似乎已经没有那样禁忌,让人完全不敢触犯了。当然,在此之前有许多人也早已超脱了这种旧思想的约束,但偶有一些人超越,与现在这样大量人投向买地的新道统,那还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皇帝对内卫、特科官员固然非常的提拔,但那只是要借他们的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和西林党所代表的‘臣’势力抗衡,他心中对于这些大量阅读买活军教材的新进士,难道就没有一丝疑虑么?

说得难听点,皇帝很可能宁可相信买活军使团的人,也不会完全相信内卫……田任丘并不觉得皇帝的疑虑是可笑的,其实他心中也隐隐有些担忧,对于内卫的忠诚,也对于边军的忠诚——内卫恐怕不会是那些见过血的边军的对手,如果城中一旦举事,皇帝和内卫被关在金水河后,来了个瓮中捉鳖……那还不如留在行宫里呢,到时候有什么不对,也好趁乱逃入民间藏匿起来,就是要去买活军使团,也便宜些呀!

“墒情如此,民间虽然没有去年的降水数据作为对比,但亦不乏老农,若是再过七八日,还没有下雨,错过了灌浆期,百姓便会立刻开始迁徙,到那时候,调辽军入京之事,必将搬上台面,陛下不如趁此此前,早作准备,请买地推荐辽军边将入朝,如此,岂非可防范于未然,也就少去担忧了?只要彼人可为我所用,便是有再多宵小之谋,我等也是不惧啊!”

说来也是荒唐,一国之君,还有全国的特务头子,竟是如此公然地将买活军当成了自己的最大靠山,堂而皇之地议论着该如何依靠买活军的力量,来度过今年河北旱情的危机——别说什么师徒皇帝了,便是儿皇帝,只怕也莫过于此吧。

如此之举,岂不是软弱到了极点吗?仿佛浑身抽不出一根骨头似的,连最后一点骨气都没有了!这要真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倒也罢了,可这几年虽然夺不回失土,但敏朝的日子明明还算是过得不错的了!

至少大江以北,他们握得比从前要紧得多了,不像是从前,只是纸面上的属地,每年收不来多少税钱,抱怨倒是一大堆,如今,钱收得比以前多,百姓的日子倒比之前要好些,对于朝廷政令,也比之前要能贯彻。说得肉麻一点,甚至可以讲,朝廷是有些中兴之气象的,如此的局面,都不能给帝党一些底气,商谈间却仿佛祸在旦夕一般,甚至要让皇帝说出了‘你我二人,危矣’,这样的话吗?!

但是,只有这帝党的中坚二人清楚,别看局面似乎是欣欣向荣,但真实情况,还真到了禁不起一点风浪的程度。其原因还并不在特科的失败,恰恰在于特科的成功——正是因为特科太成功了,以至于在过去几年间,催生出了依靠特科的帝党,以及西林党和其余老式官僚所组成的‘臣党’。二党的对立,甚至更甚于从前的阉党、西林党,已经到了难以弥合的地步。别的不说,去年到今年,针对皇帝和田任丘的刺杀,加在一起都有七八起了,细查之下,都是京畿一带被特科揪出来的地主宗族所为,可这些土包子怎么就到了京城,就有胆子行刺天子呢?

时至今日,这已经不是皇帝挥泪斩马谡,杀掉田任丘能解决的矛盾了……除非放弃特科路线,否则两党的对立注定要继续加剧,可一旦放弃特科,这些特进士们又怎么不会投敌呢?有买活军的一双眼睛盯着,没有人敢说把特科官员全都杀掉,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那是在给买活军递把柄,邀请他们来施恩给这些出身京畿富户,又有一定能力、学识的新式官员那!可以说,从皇帝决意走特科路线开始,他就已经注定要离开从前皇帝那超然的地位,不再拥有调停两党矛盾的能力,完全被绑上了特科的战车。而,一旦上了这战车,便会发自肺腑地明白,为何这对立是无法消弭的了,干戈注定化不了玉帛,因为特科的发展需要钱,而钱该从哪里来?想来想去,他们的智慧也超不过谢六姐的答案那——对于敏朝来说,钱只能从原本分给地主的那一份来呀!

如今,帝党倒是有钱了,可也彻底和臣党结了死仇,凡是从地主出身的官员,如何再能对这样的皇帝继续忠心下去呢?除非他们改变了自己家中的主业,否则注定要和帝党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天下之大,有及时转圜的人,上了特科的船,就会有更多的死硬份子,宁可玉石俱焚,也不愿改弦更张。对这些人是不能讲道理的,皇帝是真的害怕他们借助河北旱情的机会,掀起大乱,把自己弄死了,掐灭特科回到老路,哪怕会惹来买活军介入,只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不算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可天下能做出明智选择的人又有多少?尤其是利益团体,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鼠目寸光,做出损人不利己,把自己也坑害进去的选择!

“边军中,让买活军择一二心腹将领入京,此策甚好!”

田任丘的第二个建议,中了他的下怀,皇帝公然地和田任丘谈论起来,该如何利用买活军的力量来稳住局势。“救灾的事情,也要仰仗他们帮忙了,第一,旱情无法避免,那就要集中力量保留收成,虽然今年不下雨,但江河不至于完全断流,井水也不会完全枯干吧?各村紧急种一些土豆,至少还能留住一定的口粮,尽量减少损失。”

“陛下圣明!臣也做如此想,再一个,向买活军买粮赈灾时,不妨稍微讲讲价,如此内库也能少些支出——这省下来的钱,我们也不派别的用场,向买活军购买运力,组织这批京畿流民南下,就以边军、京营为向导,让他们护卫特科官员操办此事,互相监督,也可将京城乱象减轻。令敌无可乘之机!以买活军的做派,恐怕是不会拒绝的。”

“正是如此,六姐爱民,这笔钱我们拿来当运费,她当便肯让利了,再说,送去的灾民他们也不是没地方安置——现成的,南洋那么多荒山呢!”

只要肯拉下脸来依靠买活军,那就没什么问题是真正困难的了。君臣二人商议了大半个时辰,把几个月后的旱情处置大概已经整理出了一个完整思路来,皇帝的心情也轻快了不少,他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拿过田任丘送来的手机,一边听田任丘说着大江沿岸流言的事情,以及他的分析处置,一边捧腹道,“鼠目寸光,真是可笑!田卿也是过于小心了,此事你行文镇守太监府着他们处理便很妥当,又何必来问我呢?”

田任丘自然不会把他的话当真,见皇帝要看信王的仙画儿,便识趣地要起身告退,却被皇帝拉住了,因道,“一起看便是了,我有什么要瞒田卿的?”

也不过是顺水人情,笼络人心而已。实际上这手机是经过田任丘的锦衣卫送来的,说是说锁屏密码只有皇帝知道,但皇帝是如何知道的?通过信王写来的信件知晓,那信件不也是宦官送到皇帝手上的吗,宦官是和谁一起南下的?不也是锦衣卫?田任丘想看,就能比皇帝更先看到,因此防着也是无用。不过是他如今还不到这一步而已。

不过,信王的视频,之后大多都还会给各大臣看得,因见皇帝真留,田任丘便也不再推迟,便立在皇帝斜后方,和他一起把手机架在了一个特制的木架子上,一起点开视频,便见到信王衣冠整齐,给皇帝作了揖,“皇兄安好,弟问皇兄安!”

这是无法精简的一步,田任丘也娴熟地滑开了,跪下还礼,以示自己不敢受信王的礼。最开始信王还是跪拜行礼,而皇帝也还不懂怎么剪辑视频,或者是快放,搞得每次大臣同看时都很尴尬,必定要三跪九叩,表示自己的惶恐。只好去信换为作揖,大家才略自在一些。皇帝这里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应了一声,“朕好,你也好,弟弟长大了,长高了!”

说来,这对兄弟也有多年不见了,但彼此感情仍十分真挚,略无猜疑。比起皇帝和皇后、太子之间的尴尬关系,又要好得多了。田任丘想到这里,也略有些唏嘘,心不在焉,对信王的几句问好似听非听,直到信王有些尴尬地说起正事时,方才一下把注意力拉了回来。

“今日来信,时间有限,恐怕是不能记载上回对皇兄所说的水泥小桥了,是六姐让我传话,有件事要和皇兄商议……”

大概是因为此举多少有些丧权辱国的嫌疑,信王咳嗽了两下,方才面色奇怪地说道,“买活军……今年欲要取走之江道和大江以南的省道——”

他不知道,自己仅仅用一句话,便把田任丘和皇帝的脸给打了,说出这句话之后,信王反而轻松些了,呼出了一口气,语速也加快了一点儿,“六姐是派我来和皇兄打个招呼的,说是要让您知道有这件事,否则——不告而取,就是偷了。”

“此外,六姐还说,您要是有什么别的想法,想要讨价还价……可以直接联系谢向上,去使馆和她通话……”

信王抬起头,冲着镜头挤眉弄眼,直眨巴眼睛,似乎是要把自己的立场全给灌输在表情里。“她说,这个价,您不开,别人也会开,可别浪费了良机——”:,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