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39. 南官的崩溃 京城.南官 贪婪的人开始…

买活 839. 南官的崩溃 京城.南官 贪婪的人开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买活军已经出兵之江道了?!

纸包不住火,这一夜,京城中不知多少人家彻夜难眠,打着灯笼传信的仆人,在胡同里络绎不绝地穿行着,几乎公然地无视了京城的宵禁令,甚至还有人公然地翻越了坊墙和栅栏,跑到另一个坊去传信——当然了,这是手段比较蛮横简单的人家了,其余人家的手腕要更变通得多,这一夜,很多人家里突然多了个虚拟的三爷、四爷、九姑娘、受宠的姨太太,又突然间发作了疾病,‘必要隔壁坊的张大夫来看诊才好’!

本来,突发疾病就是开坊门的理由之一,更何况是本就有体面的权贵人家呢?坊头就算一开始不知底里,很快也收到了风声,怎可能从中作梗。于是这一夜之间,坊门开开合合,几乎就没有关过,火光在街上穿梭的频繁程度,甚至引起了普通百姓们的紧张。于是,不知怎么之间,百姓间也流传开来了——买活军已经把之江道打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发兵江南,直取金陵,掘了敏朝的龙脉,甚至还要取走中都,谢六姐在抽取了藩王龙脉之后,现在更进一步,要断绝敏朝最终的龙脉气数了!

“买活军要打到京城来了!”

谣言便是这般,传着传着,本能地便往更夸张,更危言耸听的方向去了,到了下午,买活军何止是要打到京城来了,还有人说谢六姐已经暗中进京,潜伏在皇帝身边,化身妖妃,觑空就要吃了皇帝的脑仁的,若不是皇后严防死守,好几次就要给他得逞了,而这回是妖妃给皇后吃了公鸡蛋和无根水熬成的蛋羹,皇后吃了以后,昏睡过去,便被妖妃给得了手,现在皇帝,别看还是那张面孔,实际上已经是谢六姐的芯子了,就等着买地大军一到,上演禅让好戏,把敏朝的江山完全断送掉呢!

这些传言,真真假假,有些似乎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有些在民间传说那常见的荒谬夸张之外,仔细想想,却似乎还别有一些险恶的暗示,叫人禁不住提起政治上的敏感来,猜疑这些传言背后是否有人在做推手——现在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买活军打到哪里了,而在于这个谣言寓意何在,怎么,是在讽刺皇帝这些年来的特科路线吗?把皇帝说成是被谢六姐夺舍的傀儡,这故事就完了吗?所有的民间传说都有一个转折,一个天命之子应劫而生,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听这意思,这个天命之子的角色,要着落在好人张皇后所生的太子身上吗?

有些时候,有些事真经不起细想,这个故事看似是为太子在造势,可又焉知不是有人在阴谋离间父子关系?背后的主使者究竟是谁?存了什么居心?又是谁最开始宣扬买活军入寇之江之事,还说这是宫里的消息?你看我宫里承认这事儿吗?

这些年来,京城这样的怪事不少,没影子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姓们也跟着瞎骚动,每一回那动静都大得仿佛要怎么样了,但最后却仿佛又没怎么样,就说福建道、广府道罢,那是真丢了,可最后如何呢?不也没有如何吗!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

还有京畿一带,前几年几乎每个月都传来有人自立为王的消息,说得真真儿的,什么一呼百应,好像变生肘腋,一下就打进紫禁城了似的,可没过多久也就偃旗息鼓了,仔细追究来由,多半都是特科官员引发的冲突,当地有人家撞窗口上,倒了霉了,心怀不忿,散布谣言,被锦衣卫查实之后,当即斩首吵架,此怪也就逐渐断绝了。

造反、起兵这种事情,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尤其这件事发生在江南方向,真要有这事儿,不出半个月,各方面传来的消息那就满天飞了,互相印证压根无法抵赖,要是假的那也一样,等个十天半个月,谣言也就自然消散了——这还是没有向买活军使团求助的前提下,倘若请使团去和买地求证,那就是几个时辰的功夫。不过,向他们求助别的事情,倒也算了,求问此事那毕竟还是有几分尴尬的:哪有人去问敌人,‘你是不是真要打我’的,宁可等半个月,这么问的话,岂不是颜面尽失,在买活军面前,再也无法抬起头来了吗?

当然了,识趣一些的话,使团也不会等到敏朝衙门主动开口的,这时候保持沉默其实就等于证实谣言,要是第三天还没有出面澄清的话,那就等于是承认了买地对之江道的确不怀好心!第二天下午,在谣言完全发酵起来之前,买活军使团团长谢向上便紧急入行宫觐见皇帝,随后皇帝召见内阁,当众澄清谣言:买活军的军队现在都还严守界线之内,没有丝毫调动的迹象,这谣言极为可恨,明显是一场针对买、敏关系的阴谋,而且有计划地要煽动京城百姓,制造混乱,皇帝当众表示,他要追查到底,绝不会善罢甘休!

就这样,一场莫名其妙而起的风波,便又莫名其妙地消弭于无形了,对京城百姓来说,不过是给他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话柄谈资,大家或是忧心忡忡,或是报以一笑,谁也不会当真往心里去,之江道的死活,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而对于之江道的官员们来说,他们的情绪便没有那么容易被安抚下来了——这样的人,在京城为数是不少的,主要是来自于之江道在科举上的强势,不管再怎么分南北榜,时至今日,敏朝官场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历数百年来的内阁首辅,江南人已经不是十之五六了,已然达到了十之八九的程度,之江道、江左道、福建道,这些省道的官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这必定不是皇帝有意扶持的结果,而是因为南人的基数更大,缩减了皇帝的选择余地!

一个首辅,只是表象而已,实则反映的是京官中大量的南人进士,他们虽然北上做官,但就这点俸禄,如何谈得上养家糊口?还必须要指望家乡宗族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是最直接的利益联系,至于说更深层的故乡情怀,那都不消说了!谁会喜欢出门在外的时候,听到家乡的坏消息?

若是水旱灾害,那还罢了,最多是写几首诗,几封家信,感怀家乡的百姓,怜我故土,多灾多难,再劝慰一下家人,让他们注意赈灾,厚道行事,保全自身即可。至于说家里人是否听命,那就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反正送到手的钱不少,够他们花销即可,没钱了写信去要,家里人自然会设法满足,而且这些进士也有把握,自己家里的人不可能受到这些天灾影响太大,就算从前可能,在他们考中进士,改换了门楣之后,抗风险能力毫无疑问也要比一般人家强得多了。若是家乡疫病,这样的消息便会让这些南官真正牵肠挂肚,大感恐慌了,因为疫病是最无情的,而家乡的医疗条件也有限,便是没有流行病,疾病而亡也是家人常见的死因,孩子养不住的也是比比皆是,这是他们不愿听到的消息——但,这依然是一时性的,大部分疫病不可能一次带走太多家人,大多数人总会幸存下来,就是北方的鼠疫,也还没到十室九空,一家死一两个人,这么说固然有些残忍——但一家死一两个人,对亲人来说固然是非常重大的打击,可在家族的角度来说,这损失并不算太大,总是能度过去的。

他们最不喜欢听到的坏消息是什么?那就是家乡被买活军觊觎并吞并的消息了——这个消息,才意味着情感和利益上的双重巨大损失。尤其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官员——上,要上到致仕首辅叶大人那等级,才算是上了,买活军吞并福建道后,首府榕城的架势人家里,就只有叶家的族人最被宽待,想走的都被接走了,除了一些实在过分的首恶之外,余人不可讳言,有些是被蒙混过去了,按买活军规矩,该去挖煤的人,并没有去挖煤,而是逃出买地,来依附叶大人了。

做不到首辅,再不济也要做到六部高官,三品以上的大员,还能指望被宽宥一二,要么就是下到七品芝麻官——还要是京官,因为地方上七品官也够威风的了,至少够得上让家人借势鱼肉乡里,发几笔财了。若是京里的闲职小官,那家人也没法仗着发财,不过是不受辱罢了,有个几十亩地,够个温饱,便如同吴江叶家,在投买之前一样,进士,做过小官,正常的小地主,并无突出劣迹,那便是被买地吞并了,家族最大的损失也就是被迫分家,除此之外不太会有什么人员的折损,至少也没有入狱的忧愁。

上头的人,总有办法,下头的人,目标太小,那些不上不下,对于自己家人在故乡的做派多少心里有数的官员,对于这个传闻的反应肯定是最大的,这个传闻,点燃了他们心底最大的焦虑——买活军总有一天是要取走之江道的,江左道、江南道这两江,也迟早被鲸吞蚕食,只是……人多有惰性啊……

当然,对于这些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家大业大,和京城有紧密联系的家族来说,离乡远迁的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至少意味着家世的极大衰弱,几乎是一离开老家,就完全无法获得从前的优势地位了,而且,这么做又有什么用呢?和京城进士儿郎的联系是无法中断的!

生意停了之后,在新迁去的地方怎么新开?他们自己就曾经是地头蛇老商户,又是如何应付那些想在自己地盘上立足的新铺子的?做不了生意,光是种田,而且还是必然分家各自迁徙的种田,那就意味着阶层的急剧跌落,这样的对策只可能会出现在方密之那样的家族中:他们家族的高官已经落水失踪了,几乎相当于是死了,而且是在贬官归来的途中去世的,这个案子到现在也没有翻过来,阉党甚至还越来越得势,那么他们不拆分避祸,还在等什么呢?

对于现有这些京官的家族来说,在老家一日,就有一日的好处,也不能说他们鼠目寸光,利令智昏,只能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离乡自有不离乡的理由。但他们难道就不知道留下来的危险吗?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难以摆脱的焦虑,如今被这个传闻一点燃,又哪里是能轻易熄灭的?对于皇帝和使团的辟谣,他们压根就没有信实,反而更宁愿相信自己的信源:宫中直接漏出的消息,哪里有假的?‘我的消息,可是温相家二老爷门上熟客张兄亲口说的’!张兄和他是肝胆相照的至交,他的话哪里会有假!

这下子,京城的局势就有些微妙了,一方面是力证消息不实的最高层,皇帝一方面下令让锦衣卫严查谣言渊薮,一方面极力表现自己和买活军的关系依旧和平密切,甚至还去买活军使馆游览了几次——这倒也不出奇,他平时也时不常去玩玩的,主要从行宫出门很方便,臣子们也管不住,再一个……买活军使团搞的那个超市也的确是好玩,包场没停过,出入的都是达官贵人,别个也不好意思当真数落皇帝,叫他不去,没这个脸皮。皇帝也的确就是单纯去玩的,就像是其余贵人一般,当真大多时候就是去散心娱乐,想要和买活军搭关系,这些人公事公办得厉害,都未必理你呢!

可另一方面呢,京城中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臣党的中坚份子,却是各有各的不安,朝廷公事都因此显得周转缓慢,因为官吏不能安于其位,各自担忧家乡实情,引颈翘首,期待着自己遣回家的心腹早日返回,给个准话:若是真有异动,那赶紧处置财产,逃来北面,或者是去川蜀沿江安身,若是风平浪静,那也要再三打探,若是确认买活军没有异动,没有阴谋,那……那要不要分家迁徙,还得再考虑考虑——胆子又小,又贪恋家乡财势,以至于言行举止往往自行矛盾、莫衷一是者,在这帮人中可为数不少呢!

“二公子处可还有新消息传来?”

“没有,你那边呢,躬耕兄怎么说?”

这些日子以来,这些南人进士一见面,几乎就都要谈起这个话题,这和北人进士前阵子一见面必然说特科是一个道理,那股子发自内心的惶急忧愤,就别提了,交流间也是神神秘秘,多不肯直呼消息源的姓名,以别号、籍贯称呼,掩人耳目,这也是因为他们这阵子被锦衣卫盯上了,必须低调的关系。

按照道理,再过上一两个月,等到南边的消息传来,确认无事之后,这股子恐慌的情绪也就会逐渐消散了,可这一回,还没等心腹家人从老家返回,京城这里,不知从何人口中,又爆出了一个大消息,把众人给炸得人仰马翻了!

说——买活军并不是无意图谋江南,这件事不是无中生有,的确有根源在的——说,谢六姐逐渐对‘半壁江山全数代管’说发生了兴趣,有意图谋江南,而皇帝这几次去使馆,并不是去游乐的,而是去和买地商谈代管费的,皇帝这是要抢在江南士绅面前,把江南各地,卖出个好价钱!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他打算把江南士绅多年来勤恳累积的财富,全都在法理上大笔一挥,送给谢六姐,以此来提高买活军直输内库的代管费数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