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48. 饿呀 通州.流民们 看了想立刻大吃一…

买活 848. 饿呀 通州.流民们 看了想立刻大吃一…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饿——蚀骨的饿呀!

天已经亮了,至少在饥民们看来,已到了起身上路的时候,衙役老爷们也挥舞着鞭子,敲着锣鼓,开始不客气地叫人起床了。“懒骨头!天都亮一线了还不起来?大中午的还赶路不成?晒不死你!”

老爷们的话是有道理的,天气实在已经颇热了,这会儿吃一口早饭正好上路,而衙役班的人其实起得更早,指挥着执勤的流民们做事:第一,把昨夜用石灰澄清过的河水煮开,至少是稍微加热一下,这主要取决于昨日流民们捡回多少柴火,也还好天气热了,晚上不用烧火取暖,新的灌木也生发出来,柴火还能捡得到,若不然,大家都只能喝冷冰冰的泥水,至于说喝下去之后会不会生病,那就完全是听天由命了。

第二,就是蒸窝窝头了,这窝窝头是非常粗粝的,用的大概是掺了沙子的陈年面粉,就这样也放得很少,只是勉强地起到一个粘合的作用,把玉米、土豆粉黏在一起,蒸出干巴巴的小窝头来,一个窝头不过是掌心大小,配上一点儿黄白的米汤——米是肯定没有的,只有一点颜色证明它的存在,而黄色是河水的颜色,石灰有限,必须节省用量,毫无疑问,喝得最干净,吃得最饱的当然是衙役们,至于流民们,能喝上这样的米汤就已经是衙门大发善心啦,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这话倒也的确不假,若是在往年,灾民逃荒,衙门最多也就是视而不见,不落井下石那都算是好的了,如今年这般的景象从未见过:县里主动派人下来询问墒情,在今年歉收,甚至是绝收已成定局的时候,甚至还派人入村点算人数,组织要出门讨生活的百姓们和他们一起走,筹码更是前所未有——只要跟着他们走,就能管饭吃,不一定能吃饱,但绝对饿不死!

这便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条件了,毕竟今年的旱情来的时机实在不对——它是在春小麦播种之后才开始不下雨的,播种之前还下了一两场雨,让大多数人都心存幻想,把种子给播下去了,便是一场雨也不下了,等到大家确认今年歉收已成定局时,种子粮也都亏损了进去,这让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哪怕是要出门乞讨,都没太多粮食上路的窘境之中,因为反复的旱灾,今年连山里的野菜都没有怎么长,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多少年来在这片大地上多次重复的老路:卖儿鬻女当然是可以的,也有人能卖得出去,但在绝大多数穷乡僻壤,大面上来说,最后,大概还是要开人市。

在这个时候,只要肯管饭,叫他们做什么不成呢?往常对于衙门心怀疑虑,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不积极参加的农民们,这一次也反常地合作了起来,他们在衙役的驱驰和呵斥之下,携家带口纷纷上路——老人们有许多被留下了,一家里留一个壮劳力照顾他们,他们的活路倒是无妨的,因为到底河水还是有一点的,大多数人逃荒之后,留下来的河水就足够这么十个人灌溉一两分的地了,而衙役们也强迫这些壮劳力全部改种土豆,如此,哪怕是一两分的地,也足够把他们养活到来年——土豆是丰产的,老人们反正吃得也不多,饿不死即可,这个世道,能管一口饭吃,不用为了省粮食把自己吊死,老头老太们还奢求什么呢?

除此之外,孩子们几乎都被带走了,女孩儿们也不例外,或者说女孩儿们反而是优先被保证带走的,这倒不出奇,一如既往,在乱世中她们承载了更多属性,食物:在人市之中,女人和孩子的肉都是更受欢迎的,因为细嫩些;商品:作为仆从和表子被贩卖时,女人也比男人的市场更广阔,虽然小倌也很流行,但那是在南面,北面的口味比较传统,而女人毕竟可以生育,所以潜在购买者又多了一些有生育需求的底层男性。

这一次呢,她们被优先带走的理由也很明确,那就是衙役要把他们带去面对的买家(大多数流民都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是更为青睐女性的,女性的价格要比男性高,能给衙役老爷们带来更好的回报,所以衙役们非常积极地保证所有女人都被带走。流民们也只能听凭摆布,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对买活军的名号一无所知,只有五成不到的人朦胧地听说过特科,大多数人都居住在燕山和大马群山一带,那些犄角旮旯的村子。

在这些村子里,生活可以说是一成不变,只是在几年前,有人想要到村里来开班——简直就是笑话!基本还没弄清这些人的来历,他们就因为班实在开不起来而离去了,村民们和他们的接触实在是并不多的,因为村里的地主老爷们不喜欢这些开班的先生,村人也就不敢和他们有什么接触了。因此,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将要面临的一切非常的茫然,唯独的幸运,是他们生活在京城附近,所说的土话大抵离官话还相差不远,只是带有一些语调上的差别,如此,还不至于离开家乡没多久,就突然变成了聋子和哑巴。

但是,没有办法,必须离家,不然真的没有东西吃了,饥饿,成了所有人生活中最高的主旋律——饿,实在是太饿了,这种饿要远超过平时的轻度饥饿,而是一种恐慌而绝望的饿,当然了,在这样的地方居住,饿肚子太常见了,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有谁能真正吃饱的?

哪怕是壮劳力,在家中拥有优先采食权,看着面黄肌瘦的家人,也要压抑自己的食欲,否则家里人恐怕真的会饿出毛病来,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吃到有力量去干活而已,真正充分满足食欲的日子,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算是过年也不能撒开膀子大吃大喝。再加上这几年的天候还非常不好,若不是村子里经过德高望重的地主和宗老们,引进了土豆和玉米,他们恐怕早就要慢慢地饿死了,人在很饿的时候还要去干活,就会容易生病,生了病可不就只能在家里等死了么?

有了土豆和玉米,勉强补上了这些年天候带来的麦子减产,他们的胃口也被养大了一点,但饱足依然是永不存在的幻觉,这些杂粮能顶肚子,但却止不了馋,人们的胃口仿佛变得越来越大,怎么都吃不饱,吃杂面馍馍,若是白面多,吃上一个,当时不觉得什么,干起活来能顶个一两个时辰的。可吃这些杂粮,当时吃下去觉得饱了,可一干起活来,很快手脚就没有力气,这时候胃里还不算空呢,可就非得再吃点粮食下去才有力气,久而久之,胃被撑大了,又觉得消化过于牢乏似的,还添了胃病。村子里很快就形成共识,这些杂粮损胃,还是不能大种,得和麦子配合着吃。

但是,今年连这些损胃的杂粮,都填不饱肚子了,绝大多数人家上路时,带走的是家里仅剩的残余,他们把玉米碴子磨成粉带在身上,家家户户分到人头,只有个十几斤的——若是不走,衙门不管饭,这十几斤吃完了,那就只有开人市!把家里的亲眷卖进人市里,换来一些血做的粮食,上路去别的地方讨个吃口!

谁也不想吃这样的血粮,就算是最凶恶的地主,也不会主动去开这样的人市,饥民们以前所未有的组织度别离了家乡,上千人在一两个衙役的指挥下服从地行动着,只要每天一早一晚两个窝窝头能供上,他们愿意满足衙役们的一切要求,对他们的皮鞭、特权予以极大的忍耐,甚至在感情上还表示理解,觉得衙役们说得不错:“若不是为了活你们的命,我们费事走这段长路?背井离乡到处地受气,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懒汉们!”

这话的确不错,衙役们也实在是辛苦,离乡之后,他们要每天早起盯着供饭,鞭打着不许做饭的女人们偷吃,还要奔走在队伍前,去和途径的县城交涉,甚至每天捡柴火打水的地方,都是他们陪着笑脸确定下来的,因为现在京畿道到处都是组织南下的流民,去通州、天港、莱芜各自不同,如果任由流民们在途径的官道两侧打柴用水,县城百姓将很快无柴可烧,所以县里的百姓哪怕不逃荒,也必须组织起来看守自家的燃料资源和清洁水资源,这也是流民们只能喝河水的原因——井水还有一点儿,但不是他们能配喝的!

打通道路之后,衙役们多少也要维护一下队伍的秩序,不允许其中出现抢劫、斗殴和其余恶性案件,同时要严格护好运粮的车子,不让流民们前来偷窃。说实话,区区三四人,要完成这么多任务实在是有些困难的,或许是因此,衙役们严格地控制了流民们的食量,每天一早一午,两个窝窝头,绝不会让他们吃饱,就让他们这样勉强不饿死地往前跋涉,除了跟着大部队行走吃饭之外,兴不出任何一丝其余念头,满心只想着——

饿呀,真是饿,肚子空空如也,一碗热汤,一个稍微干净能入口一些的窝窝头,这些在从前的生活中大概能保证的饭食,如今也成了梦寐以求的美食——能吃饱,不,不,只要不那么饿,只要不那么饿,真的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一些丑陋的事情因此发生了,人们为了能多吃一口,什么事情都愿意做,那些还有些余粮带着上路的家庭们成了香饽饽,周围的人狂热地讨好着,供应着他们,妇女们愿意为他们张开双腿,甚至男人们也愿意,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行!

粮食,在这条队伍里带来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此时拥有粮食的家庭们却根本不会把它们拿来换取任何一点服务,他们非常谨慎小心地守候着自己的粮食,宁可看着孩子因为消化不了那粗粝的窝窝头,饿得气若游丝,或者便秘得哇哇大哭,需要父母用手去挖出秽物,也不愿意施舍一口细粮。每天早上,他们用烧开的黄米汤冲一点儿米粉,或者把出门前打好的面饼子撕一点泡软,优先供给自家的孩子和老人,这是他们自家人活下去的倚仗,或者是因为好运,或者是因为平时的谨慎和简朴,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他们便比别人多了不小的优势,多出了活下去的希望。实在是饿!饥饿在这支队伍里造就了不少的隔阂,使得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但家庭成员之间却也默然生出了分期,甚至是四五岁的孩子,都无师自通地开始提防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哪里还敢再捣乱,乖顺得超出寻常,绝不敢给父母一点儿借题发挥的空间,生怕自己的窝头被父母以惩戒的名义夺走,那么接下来便是漫长而难熬的空腹时间。

甚至在兄弟姐妹之间,他们也对一口窝窝头斤斤计较,哪怕是便秘到拉不出屎,也得吃掉属于自己的份量,就算是死也不能饿着走——甚至是只有三岁的孩子也明白了什么是饥饿,什么是死亡,虽然他们还不能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思考,但却已然接受了自己正处在死亡和饥饿的高度风险之中——他们甚至还能预测到自己死亡后的命运,如果运气好,还能留个全尸,因为衙役们是要求流民们把死尸埋起来的,不许他们分食,但若是运气不好呢?那就不好说了,在黑夜里,他们睁着夜盲的眼,恍惚地察觉到一些动静,那时候母亲会把他们的眼睛捂起来,要求他们不许看——母亲总是能信任的,可那也是从前了,如今,有些时候,吃掉自己孩子的人里也有母亲的一份儿呢。

胃肠蠕动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巨响,仿佛一只不知餍足的饕餮正在咬牙切齿地空嚼着,人们早已习惯了在这如雷鸣一般的响声中醒来了,他们默不作声,收拾着行李,推起了自己的独轮车,轮流到早饭点面前领了窝窝头,拿随身的水囊灌了黄泥米汤,一边吃一边迈起脚步往前行走,他们闻不到食物那让人不愉快的土腥味和霉味儿,当然也闻不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异味,所有的感官都已经变得迟钝,被空虚的肚肠给占满了,他们甚至失去了对前景的盼望,余下的只有往前行走的本能——昨天恍惚有人说起,今天就可以到通州了,但人们已压根不记得去盼望,就只是麻木地往前走着。

但这天他们毕竟是到通州了,大概半下午,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地里,衙役们带他们偏离了官道,来到了一个芦苇荡里,这处地方大概是有人曾经住过的,留下了一地的狼藉,明显是人类生活的痕迹,不过除了垃圾之外,倒也还有些可用的东西,譬如说不知从哪里搞来的稻草,一团一团地铺在地上,虽然肮脏,但至少要比完全席地而卧好得多了。还有几个粗制滥造的木棚子——很显然这是施粥用的,人们甚至还看到了灶台的痕迹。

“这段时间你们就住在这里,等船期南下!”

衙役们如此宣布着,却并看不出很高兴的样子,因为他们也不能脱身回去,得把这些人都送走了才好,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现在既然你们已经到了,食物也还有些剩余——从今日起,窝窝头给你们加到一日三个,能让你们吃饱些了。”

如果是足智多谋又有些见识的村民,这会儿大概能意识到,敢让他们吃饱,多数是因为通州这里有兵了,人数还不少,能真正地镇压住他们,包括把他们分在通州郊外的芦苇荡里,也是害怕流民们彼此碰在一起,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要把他们给分开,但这会儿所有人都饿得头晕眼花的,没有人有余力思考,他们甚至都感受不到高兴,所有的感受只是随着这个宣布而陡然上升的欲.望:饥饿,饿呀!能多吃点了,快吃呀!

若不是衙役们宣布之后,立刻就发了一轮冷窝头,恐怕立刻就能掀起一波叫嚣的浪潮来,流民们默不吭声地狼吞虎咽着,这一轮窝头下肚之后,他们的胃又饱又胀,有些人开始打嗝了,仿佛他们的胃口很小一样——但其实他们依然还是非常的饿,这种嗝解不了他们的馋吻,他们还渴望着吃些别的什么,尽管他们现在想不起那是什么。

好消息还不止这么一个,大家都吃完了之后,外头来了新的一批老爷,和旧老爷们商量了片刻,便宣布了另一个消息,那就是从明天开始,他们有另一种食物可以吃了——热腾腾的玉米碴子粥,稠得立筷子可以不倒,而且,还配给一点咸菜——盐!很多流民立刻意识到了,他们非常渴望的食物中也有盐的一份。

这一次,人们真的想欢呼起来了,但自古以来,好事多磨,衙门的赈灾粮哪有那么好吃的?很快,他们又得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这个玉米碴子也不是人人能吃的。

“之前京畿扫盲班,咱们这有人上过没有?”

新来的老爷们朗声问着,灾民们面面相觑——一半人不知道扫盲班,一半人还模糊的记得,但毫无疑问当然没有上过,只有寥寥几人站了出来。

“上过几日……”

“会一些!”

“我是毕业了的!返乡探亲,带着家里人逃过来的!”

“好!”

毕业了的那个流民,立刻被奖赏了一块米饼——大概是用大米加了点浆糊烙的,总之能结在一起就行,老爷们也宣布了玉米碴子的门槛,“能学会十个拼音的人,可以吃碴子粥,把拼音都学会的人,能加咸菜,学会了十以内的算数,能吃上米粥!若是从扫盲班毕业了——被选拔出来做事了,那就有米饼吃!”

人群立刻轰动了起来,流民们眼睛腾地就开始发红,这些几辈子以来远离教育,甚至在一年以前还对扫盲班嗤之以鼻,认为毫无作用的农民们,忽然间把他们过度旺盛的食欲找到了一个缺口,他们的饥饿主宰了他们的脑子,跨越了一切偏见和顾虑造成的藩篱,让他们压根不再恐惧改变,认字、学习——当然是个改变,而且未必是好的改变,他可能会让一个农民变得不再安分,反而失去了自己已有的微小基础,但现在,这一切顾虑全都不再存在了,饥饿主宰了他们的大脑——

饿呀!他们想,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们狼一样地垂涎着那个流民手里的大米饼,在鞭子的威吓下勉强保持着自己的理智,不上前争抢,这会儿他们所有人生平头一次兴起了如此紧迫的学习欲望,他们已经要不顾一切地学习起来了,特进士们穷尽所有办法也开不起来的扫盲班,在如此艰苦,学员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却开得如火如荼,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拼命地学习了起来,因为他们——:,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