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59. 厉知府走投无路 刘师爷锦囊妙计 浔阳…

买活 859. 厉知府走投无路 刘师爷锦囊妙计 浔阳…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说实话,如今浔阳的局势,对于厉知府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这也是他这个身份特有的问题,因着厉知府又是浔阳的正印官,但手里却又不掌着什么兵权,他若是江左布政使,或者比布政使更高一级的几道督抚,这时候还稍微从容一些:手里有兵,至少是能保护住自身的安危,对于京城朝廷的命令也有底气去跟从,不就是抄家么,有兵在,这有什么不敢的?还怕抄的人少了呢!多抄些,把手里的兵马养肥了,只要对上好交差,怕什么!

但偏偏,浔阳这里,厉知府能动用的人手,除了府衙的帮闲、衙役数百人之外,也就是附近的几间卫所了,他和卫所尚且还不是明确的统属关系,卫所是豫章那里直管,而且现在说直管不直管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卫所基本上是全烂透了的,一个二三百户的卫所,能给挤出二十个堪用的兵丁,都算是经营得很不错的了,真要去查的话,人去楼空,发现卫所成建制地偷跑去买活军那里,都不罕见的。现在卫所人还在当地维持着,都得谢天谢地了,根本不可能勒逼得太过,稍微逼迫一下,人家就去买活军那里,你能怎么样呢?

卫所的帮助基本为零,就这么数百人的帮闲衙役,哪个不是和本地的架势人家勾结有亲,甚至就是架势人家的一员?厉知府现在收是收到了上峰的命令,可他该如何去执行?这就是个大难题了,说得夸张一点,这个令,他若是领命了,厉知府真怕深更半夜,哪里来个人摸进门来就把他给勒死了!随后浔阳这里的世家大族起兵谋反,也投奔买活军去——

反正如果是他,他就会这么选,怎么看这也比被老实抄家治罪,一点家私留不下来得强,反正最后还不是要去买活军那里讨生活,那我晚去不如早去啊!

再说手下的那些帮闲了,别看彼此龙争虎斗的,对付起上官来,却是沆瀣一气,同气连枝的,今日接到命令,要去抄张三的家?这张三可是刑房老李的表亲家,不行,我得设法拖延一下,再去说一声!这么一拖,就是两三日,等到老李那里传话了我才会动,老李不传话,我就拖着,甚至装病,毕竟,铁打的吏目,流水的官,你都下这样的令了,这个官也做不久的,我宁可因蠢笨拖延被打板子,也不会得罪了城里的世家,大家以后还要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呢!

厉知府摸不清帮闲吏目那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他也用不着摸清,在这个问题上,刘师爷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一人知道就等于大家都知道,不存在各个击破的道理,想要抄家只能行文豫章,调外地兵马进城,或者问水师将军借兵,本地兵马反正是用不得了。

“但,此时东翁就要细想了,若是如此,皇上何不直接行文布政衙门,而是由锦衣卫来传达特旨?”

刘师爷颇有几分循循善诱的味道,厉知府眉头也是逐渐皱得更紧了,他试探般缓缓答道,“直发中旨,自然是因为内阁不愿也不敢拟旨的缘故。此次皇上处置逆党,手段酷烈,世所罕见,内阁自然是不敢签发的,否则,他们的祖坟都要被人掘了去!因此锦衣卫才不敢去布政衙门传旨,中旨不认,这也不算出奇……这么说,我们就算想要听令,也只能自行和水师商议,很难从豫章那里要来文书,甚至……”

“甚至,东翁一旦下令抄家,除了投买之外,也没有别的路走了!”

刘师爷为他下了结论,“朝廷此举,显然是要弃南而择北,弃儒而从特,可您却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出身……”

双方的冲突演变到此,已经成为了非常重大的政治立场问题,身为老牌子进士,厉知府若是接了皇帝中旨,去抄了那些逆党的家,就等于是背弃了自己的出身,必然会受到所有老式进士的唾弃和不屑,从此沦为小人,这种排挤将是无所不在也无法逃避的,可以这么说,只要儒学和老式科举进士能缓过这一口气来,厉知府家族所有人,以后都别想再从儒学出身了。

是否接令,实际上就是在赌皇帝的变法能否成功,若是变法成功,就不会再有儒学复兴,而倘若变法失败了,儒学反攻时,厉知府这样的叛徒,所承受的憎恨甚至比特进士还要更过火,更彻底,这一家人的败落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可,便是从了皇命,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您既不是特科出身,也没有特科造诣,除非从今日起苦修特科学问,再考一个出身,否则也难真正得到重用……”

刘师爷用了一口茶,手指点着桌面,一字一句地说道,眼见厉知府陷入沉思,他赶忙拿了一块龙须酥放入口中,如此殚精竭虑地仔细打算,脑力消耗甚巨,不吃些甜的当真是扛不住。这会儿甜液流入口中,他闭着眼惬意地刚要叹气,便听到厉知府喃喃道,“其实……再考个进士也未必不行……”

“咳咳咳!”刘师爷差点没被糖汁儿呛死,那黏糊糊的糖液挂在喉咙口,半日方才清出来,他有些啼笑皆非,却又知道厉知府说的不是假话:要说他和东翁之间,大概就差在了这读书的脑袋上,刘师爷世情精熟,精通为官之道,但学问上就差得多了。厉知府呢,不说过目不忘,平时读报看书、吟诗作对,展现出的才华也让刘师爷印象深刻,而且厉知府私下出于兴趣也钻研过买地的学问,考个特进士只怕还真不难。

但,这就和他规划的思路大相径庭了,刘师爷才喘匀了气,便忙道,“东翁,东翁!这是何苦来哉,若是真去考特进士了,只怕是,被天下人引为奇谭,反而出了头了!您想,收到锦衣卫密令的知府县令,何止您一人,您本不出挑,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安安稳稳随大流也就罢了……”

厉知府就不是个好出风头的性子,立刻被说服了,起身来回踱着方步,有些焦躁道,“便正是因为不知他们如何处置的了!难道他们个个都把名单上的叛徒抄家了不成?我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弄来的人呢!”

消息传递不畅,只能依靠推测,厉知府的压力的确是大,刘师爷低声道,“东翁,这事虽不值得传说,故而我们不知究竟,但只看一点便知道了,若是下不了手去抄家,又何忍驱赶那些逆贼冲阵呢?我等必然会听到某县某府,有人抗命不遵被处罚的消息,既然没有,那便说明,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路——”

“把事儿办了……投了买,那便是彻底改换身份了,或者连名字都换了,往南洋、鸡笼岛一去,你们余下的儒门弟子,再骂我又能如何?我都金蝉脱壳了,你还能找得着人么……”

厉知府喃喃自语,他的面色在昏暗的天色中,剧烈地变化着,但说话的速度却半点不慢,十分流利,可见在心中掂量这条路已经不止一次,只是似乎尚有一些心结没有打开,让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罢了。

刘师爷和厉知府宾主相得,相处已有十年以上,他很熟悉厉知府的性格,也多少猜到了他的顾虑,知道火候已经成熟,便徐徐问道,“东翁,可是心虑家人?”“大方兄知我。”厉知府也叹息了起来,“唇亡齿寒啊,大方兄,今日我得了此令,焉知他日得令者,上书的不是我家之名呢?如今我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皇上真不知世事至此么,此令岂非是把我往死路上逼?!”

他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厉知府是陕南人,在老家族人众多,他遵令抄家之后,自绝于敏地官宦,无处可去,只能投入买活军麾下,却又焉知他日皇帝会不会以他投敌为由,去抄陕南的厉家呢?但如果他这时候咬着牙扛住了朝廷的压力,却又很可能被立刻拿下,还不用等将来,现在家就被抄了!

左思右想之下,竟是完全无路可走,似乎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一死而已,厉知府想到这里,悲从中来,也是热泪长流,哽咽道,“大方兄,你我至交多年,倘我真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少不了请你扶棺回乡,弟妹和犬子犬女,也请你多加照拂了!”

“东翁,东翁且慢,到不了这一步,真到不了这一步!”

刘师爷啼笑皆非,忙一把扶住了厉知府,语重心长地道,“东翁入仕已经多年了,还是如此天真烂漫,这教人如何能放心得下?虽说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的事情从来都不少见,但东翁也知,如今再不是国无二主的日子了,买活军侵占江南之后,便是货真价实的二分天下,到得那时候,臣、主之间,无非是一个‘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两厢的恩义而已。若是皇上当真如此无情无义,翻手无情,北地士人还能容得他么?他辣手对付江南士人,倚仗的是北地的士子,等到对北地士子翻脸下手时,他又该依靠谁去?”

这话,算是把如今的局面给说透了,厉知府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眨巴着泪眼迷蒙的小眼睛,缓缓道,“是呀……买活军要取江南,皇上自知抵挡不了,再加上江南商税本来也几乎缴不上来,本来是想给了江南,谈代管费的,说不定还能挣点,可江南士子闹事,绝了这条路,皇上一怒之下,便把他们完全割舍了,用他们的血肉,来补偿自己代管费上的损失……本就没打算真在江南和买活军打,不打,江北还能支持些年,真打起来,只怕覆灭就在转眼之间了……”

终究不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刘师爷欣慰地擦了擦额上的汗珠,“您总算是悟了!”

“难怪,难怪,”厉知府的思路彻底打开了,“难怪这一次对南官下手如此狠厉,恨不得敲骨吸髓。而内阁虽然不肯拟旨,却也不敢公然劝谏,尤其是那些南人阁老,更是装聋作哑,宁可被千夫所指也不出头……”

这时候若是出头,那就只有被卷进去尸骨无存的份,这是在收砍头钱了,谁敢抗命?至此,厉知府的思路已经完全清晰了——死局之中,还有一条活路!身为在南方做官的北人,厉知府必须要把两个大老板都应酬好了,方才能活命,他要为皇上抄家,而且不能贪污太多,如数把银钱交给锦衣卫押走,如此可保北方的家人平安。

再者他还要保证浔阳顺利完成政权交接,没有形成抵抗,才不会被买活军顺手杀了,又或者引发双方真正开战——战事一升级,京城皇帝还要以战败来办他!为的是他把买活军惹怒了,若是气氛更紧张,令买活军对江北也发生想法,到时候受累的还是敏朝自己!

王朝积弱,气数已尽,真是气数已尽啊……虽然,奇怪的是,随着王朝领土的丢失,衙门财政反而变得宽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敏朝京畿一带的日子还比从前要好得不少,这难免给人以荒唐的感觉,但朝廷在军事上的软弱和绥靖,还是令厉知府不免发出长长的叹息,不过,这叹息中却也不乏解脱——也罢,既然局势都是如此,他又不必再顾虑远方家人,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无非是些许骂名而已,厉知府已经完全想开了——别看现在骂得欢,买活军把江南占去之后,儒生还能骂多久还真不好说呢!

“如此,那倒也简单了,如今唯独的问题,便是找谁去抄家。”

现在,问题从路线回到了执行上来,厉知府询问地看了刘师爷一眼,指望他已有智珠,“衙役是用不得的,还要防着他们走漏了风声……拿着令箭,去找郑敏借兵?”

郑敏正是水师将军,他率领的三千水兵,是如今江左道境内最能称得上精锐的军事力量了,想要借兵,厉知府自忖不算太难,可唯独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兵和匪也没多大区别,厉知府一个二层主子,阻止不了他们吞没抄家财物,生怕上交的少了,锦衣卫不能满意,又怕他们拿着鸡毛当令箭,私下去抢掠别家,坏了官声,等买活军进城秋后算账。

刘师爷直接否决了郑敏,理由除了厉知府所说的两点,还有一点,“丰饶县已属买活军,如今买活军已将之江道收入囊中,从丰饶县西进的话,豫章还在我们之前,布政使应当要调走水军去防豫章了,东翁还要准备粮草,打发他们上路,此时再谈借兵,郑敏必定狮子大开口,就是抬出锦衣卫来也不管用!”

“那我们还有何人可用?”厉知府奇道,他倒不觉得刘师爷危言耸听,敏朝武将的贪婪无度,是所有人都默认的事实了。“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难道……还要向买活军借人?”

他突发奇想,但很快被自己逗笑了,“买活军倒是有些巡逻队可用,但也要我们能借得到啊!再说,巡逻队这会儿也不在浔阳,前些日子不是已经往湘江道去了?抛开巡逻队,买活军本地的办事处也没有那么多人手!”

“东翁果然和老朽想到一块去了!”

刘师爷嘿嘿一笑,对厉知府拱了拱手,做出一副从容的模样来,实则心中想道,“我就是出个主意,成便有赏,若是不成,那我往买活军那里一跑,回会稽找家里人去,你又能找得到我么?”

实际上,面对这个困局,他也颇觉棘手,解决方案更是突发奇想,死马权当活马医了,只是面上当然不会露出来,反而是仙风道骨,仿佛一切都在算中似的,从容道,“东翁,此事的确离不开买活军,需要他们出面中介,不过出手的倒不需是买活军——东翁可知道,如今浔阳城里,外来汉子颇多,其中最为憨直悍勇,比一般汉人更加守信的,便有不少来自百喵的土司兵……”:,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