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33.明天开始做沙皇!

买活 933.明天开始做沙皇!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7:22 来源:gegedan

“这个, 好吃,这个,好吃, 这个——不好吃。我喜欢, 这个, 我不喜欢, 这个,天, 蓝色,地, 黑色。”

“天,蓝色、白色、灰色、红色——云彩是红色的。”

“云彩是红色。地, 黑色——褐色、黄色——”

迪米特里的手指在众多卡片上犹豫了一下, 但还是挑中了鲜艳的明黄色, 他试探性地看着老师,努力地组织着话语,“地——这个——”

“落叶, ”在他对面,一个同样高鼻深目, 金发碧眼的学者同时说了好几个单词,都表达落叶的意思,“Feuilles——啊,你不知道这个。”

他换成了汉语,“落叶,是的,这个是落叶的颜色。”

是……颜色,这两个汉语词迪米特里是能够听懂的, 他立刻急切地点了点头,这样就学会了一个新的词语,叶、落叶。他跟着连续念了好几遍,随后露出了迷惑的表情来,“叶——也——我也——我也——”

这两个词的拼音当然是完全一样的,老师只能在拼音下头标注了汉字,并且试图向迪米特里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即:在汉语之中,同音词比俄语以及所有其他欧洲语言都要多,拼音只是一种辅助阅读的手段,实际上字句的具体意思由拼音下方的汉字来决定。

这种语言逻辑,对于迪米特里来说自然是极其巨大的挑战,迪米特里发现,这种陌生的,契丹人所用的语言,他们的词语发音往往极为简单,就像是一粒粒小小的积木一样,甚至可以拆解为单音词,同时通过这些单音词的互相组合,形成非常复杂的意思,譬如颜色,往往是双音,尾音是固定的‘色’,前面是形容词,天有时候是蓝色的,有时候是白色的。只要把‘色’字记住,那么,在遇到相似发音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首先就可以明白这形容的是一种颜色、色彩。再通过人们的音节去认识新的颜色。

同样的,在好吃、不好吃,能吃、不能吃上,这种音节的简单相加也能奏效,因此,即便他和契丹人之间门语言不通的程度令人吃惊,但他们仍然能在过去的数月内,设法把一些契丹话的要素灌输给迪米特里,迪米特里甚至感到,如果再给他一年半载,他是有希望能够流利地说起契丹话来的。但目前来说,他还是只能把满腹的疑问憋在心里,糊里糊涂地任由契丹人安排着他的生活,就算有意见,他也无法表达出来,而面对契丹人的问题,迪米特里也只能非常遗憾地保持沉默,他完全不知道他们在问什么,就算有心把自己的秘密全都交代,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呀!

对双方来说,他们共同的回忆都开始于那个突然的雪夜,天气突然变冷,在山林间门狼狈逃窜的迪米特里,几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就算不死在敌人的追捕之下,也会死于这突如其来的严寒之中——这就是他最后完整的回忆了,至于他是怎么在燥热中忍住不脱衣服,并且找到那一堆篝火,还能在火堆边找到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取暖,迪米特里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当他再度醒来的时候,迪米特里已经来到了有生以来最暖和的地方——他到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醒来时所同时感受到的寒冷和温暖,迪米特里首先看到的是皑皑的白雪,白茫茫的城墙从他的视线中延伸出去,天空中还飘着雪花,不断地增筑着雪砖的高度,但是与此同时他浑身上下却温暖而柔软,没有感受到丝毫寒气,所体会到的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而温热的触感——

迪米特里认为,这种柔软的感觉,完全值得发明一个至少长达二十字母的词来形容,它完全和迪米特里自小习惯的那种带着烟味的,烧燎的,从一面袭来的温暖不同,不像是壁炉前的毛皮那样,毛茸茸的温暖,它是更加顺滑,更加平整的,是均匀的,从身下到头顶的,从关节里透出来的感觉。

他有过一次类似的感受,那是在冬天和父亲去乡下狩猎,住在他们的农庄里,他们的床就建在炉子上,下头垫的是熊皮,那天晚上,迪米特里有类似的暖和,但也远远比不上现在的感受。在农庄,只要一离开床,就会感到凉气扑面而来,但在这间门屋子里,他可以非常轻易地把被子掀开,起身下床,甚至还暖和得只需要穿一件衬衣——事实上,迪米特里很快就感到了一阵燥热,他甚至感觉到,如果能来一杯冰水滋润嗓子,那将是非常舒适的。

就像是住在土耳其人的干蒸浴室里……温度只是比那里稍微低一点而已。

他这样暗暗想着,同时好奇地靠近了透明的窗户,伸手碰了一下,确认这窗户是用玻璃做的——并且似乎还是双层的玻璃,非常的透明纯净,胜过威尼斯最好的琉璃品。迪米特里一时不禁大为敬畏,认为自己这是已经上了天堂,他回身仔细地捻着被褥,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了:这大概是一种特别的丝织品,他在生前还完全没有接触过那,如此的顺滑保暖,大概因为他是冻死的,所以慷慨的天使给他额外提供了一个很暖和的环境。

这样的误会当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从来没有一本经书告诉迪米特里,天堂里出出入入的都是黑发黄皮肤的契丹人——或者鞑靼人,不过,迪米特里一直表现得非常顺服,因为——他有什么理由不配合呢,这些人怎么说也救了他,而且还给他吃一些好吃的东西。

迪米特里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菜,大概是一些特别的契丹做法,但是,他还算是认得出食材:鱼,气味浓烈,但习惯了就很香的酱料,还有猪骨头,以及一些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主食,迪米特里只知道它们都异常的美味,做法也非常的精细,比较起来,他从前吃的东西就像是垃圾配呕吐物——迪米特里过了四五天才发现他的主食之一,‘馒头’,也是用面粉做的,只是其精细软和程度要超过他们日常吃的列巴上千倍,以至于他一开始甚至不知道这二者可以说是一种东西。

如果他已经死了,那也没什么好悲伤的,早知道死后能吃得这么好,他根本就不会逃生,哥萨克人作乱时,迪米特里就会伸出脖子给他们砍了。当然迪米特里只是在吃好吃的时候,会有自己已经死了的怀疑,大部分时候他还是感觉自己大概是活着的,他掐自己会痛,有时候也会感觉到虚弱——他大病了一场,快死了,这是他从契丹人的比手划脚里猜测出的说法,所以感到虚弱也很正常,不过,迪米特里本人苏醒之后没有感到有什么大碍,大概半个月不到,他感觉自己就完全没有不适了。

丰富的盐和香料,丰盛且多样的食材,非常神奇的,在冬天也偶然能吃到的新鲜蔬菜,这帮契丹人的生活让迪米特里大开眼界,迪米特里认为,如果这个世界有天堂,它应该就在契丹人的土地上——他想不出还有什么人的日子能过得比契丹人更好了,他们生活中所有的那些新鲜的东西,迪米特里甚至都不知道名字,比如说他们盖的被子,用的是一种叫棉花的东西做成的,这东西在迪米特里的生活中反正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还有那种叫土豆的,炸起来非常好吃的食物,以及丰富的、丰富的甜味!他们所睡的炕,烧的火墙,所用的叫做‘煤球’的燃料……迪米特里的汉语就是从这些东西开始学起的,他特别想要表达对这些事物的赞许,但无奈的是,双方彼此并不能听懂。迪米特里只会说罗刹语,一点点波兰语(基本都是一种语言),他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法语,当然更不必说拉丁语了,至于哥萨克蛮族常说的鞑靼语,他也一窍不通。而在他所栖息的‘开原’,没有一个人会说罗刹语,所以双方既不能互相听懂,也很难展开汉语教学。

虽然迪米特里很想学,但开原方面的教师经验似乎也很不足,他们只能确认彼此的善意,并且尽量教迪米特里一些汉语的单词,过了一段时间门,他们又把迪米特里往南方送,让他到契丹腹地去,搭上了一艘海船。迪米特里这下是确定自己绝对没死了——他在船上受的苦比那次重病肺炎还多,吐得死去活来,天堂里就算有考验也不至于这么狠吧!好几次在船上遇到风浪的时候,他才是真的感觉自己要去见天主了!

就这样,在海上漂泊了近一个月之后,迪米特里来到了这个叫做羊城港的地方,这里居然还是契丹的地界——这个国家的广大远远超过了迪米特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行程所经过的全部城市,迪米特里都感受到了让人头晕目眩的繁华,当然你也可以说罗刹国的疆域不小,如果把乌拉尔山东面的土地也算进他们的领土的话,但那些荒原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罗刹国在大陆东面拥有一个能用的出海口,其上什么也没有,荒芜得只配做流放地。罗刹国的土地虽然大,但繁华的区域却很小,而契丹国则完全是两种面貌,它不单非常的广大,而且还拥有普遍的繁华,每个港口的人都多得让迪米特里感到不可思议——他不知道,契丹国是从哪里弄来粮食,让这么多地方的这么多人都能吃饱的呢?

难不成他们真的过着和罗刹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只有罗刹人注定生活在苦寒地带,在动乱和饥寒中苦苦挣扎,到处寻找着一条活路吗?

这是个难以被表达出来的问题,它太复杂了,而迪米特里即便在羊城港也找不到人和他自由交流——羊城港这里,洋番的人数要比开原多得多了,天气炎热得要命,热到让迪米特里养成了一天冲三次澡的习惯,并且他还学会了去澡堂,并用汉语要求全身除毛服务:迪米特里的体毛很厚实,这在南方是非常影响散热的,他主动要人给他剃了个光头,选择了之前严寒也无法让他放弃的圆寸发型,包括身上的体毛也几乎全都刮掉了。

就这样,他还是感到自己在日以继夜的出汗,恨不得整天都泡在水里——他到羊城港后飞快地学会了游泳,还很喜欢去海里‘洗海澡’,和他一起的几乎都是一些洋番,他们都很怕热,因为,不论是欧罗巴西部的那些国家,还是罗刹国,纬度就决定了即便是夏天,他们的天气也很少上到三十度——而这对羊城港来说是属于起步的温度。

但是,这些洋番虽然博学,却也没有人会说罗刹语,罗刹语、波兰语这些斯拉夫语言,一向是被欧罗巴人所轻视的,被认为是一种冷门的蛮族语言,学者们学习法语也好,弗朗基语、拉丁语为多,几乎很少有人主动学习这种小公国的语言。至少,在羊城港这里云集的洋番会说的多是这几门语言,契丹人在洋番里给他找教师,也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最后只能找了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教士,据说他来自移鼠会,传教能力很强,很擅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传教,契丹人让他们互相学习,让教士学习罗刹语,迪米特里来学他会说的几门语言,法语、弗朗基语、英语和汉语。

不消说,汉语必然是学习的重点,迪米特里的学习热情也相当的高,因为他虽然不喜欢南边的天气,却很喜欢南边的美食,尤其是在这里他可以吃到面包和蛋糕了——熟悉的做法,却比家乡的味道美味了无数倍!只除了甜品不够甜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这里的白糖一定非常的便宜,几乎是不限量地提供,迪米特里喝一次下午茶就可以用掉一茶杯的糖!

这在公国,几乎是沙皇级别的奢侈,就连大贵族的庄园也不能如此浪费,罗刹国结束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还不到二十年,他们割让了幅员广阔的土地,失掉了前往地中海的出海港口,换来的仅仅是波兰方面对新沙皇血脉的承认,这是个很穷的国家,就算是贵族,日子过得也没有多好,不饿肚子,不冻死,冬天能吃上酸菜,这就很不错了,要知道如今乌拉尔河西岸每年死于严寒的农奴数目,可是让迪米特里都有点儿触目惊心、担惊受怕,感觉将来不久恐怕又要有农奴起来作乱呢!

哪怕是为了糖也好,他也愿意尽快学会汉语,因为在他被送到羊城港后,契丹人对他表达的第一个非常清晰的意图——他们甚至专门地绘制了图画,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罗刹语字符来标注,表达出了非常清晰的意思:一,迪米特里所消耗掉的所有食物都是有价钱的;(用食物的绘画和上头标注的金币,迪米特里的钱包来表示)

二,迪米特里必须干活来付账;(用迪米特里劳动,东家付给迪米特里金币,迪米特里把金币给厨师来表示);

三,如果迪米特里在四个季度之内,学会汉语,并且通过检定考试,那么他可以做翻译,一天能赚十个金币;(用拼音灌入脑海,迪米特里做考卷,得大拇指,嘴巴一边说罗刹语一边说汉语表示,东家付给迪米特里金币表示),如果学不会的话,他就只能去做农奴,一天只有一个金币!

图画当然是非常直观的表现了,虽然或许还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迪米特里觉得农奴一天也有一个金币是不可思议的,他理解的农奴做活没有报酬),但是,大概的意思仍然能够传递过来。迪米特里当然不想做农奴,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不想做翻译——他是个贵族,贵族天生就是不干活的,至少,迪米特里没有任何干活的欲望。

当然,他也知道,契丹人不愿意养活闲人,在这里似乎人人都要去干活,迪米特里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接触到此地的贵族,而契丹人认不出他的家徽的缘故,因此,他非常努力地学习汉语,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出身,这样,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认为契丹人倒还都有可能让他继续眼下的生活:不用干活,白吃白喝,虽然要忍耐炎热的天气,但可以无限制的吃糖。

“我是贵族!”这是他在私下反复练习的,最熟悉的汉语句子了——但只有这句话当然是不够的,还有后头的复杂解释,目前就只能以罗刹语来打草稿,慢慢地积累翻译了,“我的徽章可以证明我的身份,我以贵族的身份请求契丹国王的庇佑!”

庇佑——大概约等于是白吃白喝的,一般来说,贵族到其他国家去做客,如果能被承认是宾客,获得庇佑的话,的确不必担心吃穿,主人的确会供应的,不过,也存在着主人驱逐客人的风险,而且契丹人和其余欧罗巴国家不一样,他们的贵族没有彼此通婚,似乎不存在亲戚关系,所以,迪米特里也聪明地认识到,他必须给契丹人一些好处,一些盼头,才能继续骗吃骗喝,为此他还准备了更进一步的说辞,同时也解释了自己被追杀的原因。

“我是留里克家族的后代,瓦西里四世沙皇的外孙,也是罗曼诺夫家的血裔,从各个角度来说,我对公国都拥有相当的继承权!费奥多尔和伊凡体弱多病,纳雷什金家族容不下我,把我逼过乌拉尔山脉还不放心,还要买通哥萨克佣兵斩草除根,害怕我获得老贵族们的支持,在费奥多尔之后登上皇位——留下我,在恰当的时候,我可以宣称对公国的继承权!”

实际上,迪米特里从未起过做沙皇的野心,从前没有,现在更加没有了,他最想做的大概是白砂糖国度的砂皇,不过,契丹人也不需要知道这一点,只要他们愿意花点小钱养着一个备选沙皇,让迪米特里继续混吃混喝就行了,迪米特里已经在心底反复排练自己的演讲,确保能够打动契丹贵族了。

“只要给我一点支持,我也可以做沙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