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38.周老七献策安立志

买活 938.周老七献策安立志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00:39:26 来源:gegedan

嘶……这建新……和立志城的处境, 仔细寻思下来,还真不是那么一样啊!

周老七不是不想让立志城繁荣起来,他现在和立志城多少也有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思在了, 但仔细寻思下来,一时却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他发现虽然双方的地理位置是相差无几, 和买地的距离都差不多, 但一个在陆地上,一个在大岛上,很多事情还真无法一以贯之, 有些在建新能推行下去, 能把摊子铺开架子搭起来的想法,在立志城就很难行得通,就比如说建新的矿业——难道立志城附近没矿吗?周老七不信, 但立志城开矿很显然就没有建新那么简单——他们没有老汗多年来打下的基础, 也没有建新的地理环境啊!

“……建州这些年来, 至少完成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女金内部实现了认识上和语言上的统一——不管是海西女金也好, 野人女金也好, 都认可建州v女金是族群中最有本事的一支, 愿意服从建州的调配, 跟着他干。这样他们去了建新以后,源源不绝地就会有语言相通, 愿意服从管理的同族投奔过来,这是一。”

“二,他手底下也有一支高度组织性的队伍,能够完成内政外交的基本任务, 而且至少是接触过大面积的政权领地管理,行事深有章法。在矿山这块,除了技术难题以外,实际上后勤供应、组织运输这些,他们是可以完成的。而这两个条件目前都是虾夷地不具备的,虾夷地还在走女金过去几十年间走的路,还在搞语言和认识的统一,而且过程是可预见的缓慢,毕竟,老汗统一女金那也是建立在同族的基础上,虾夷人和华夏人彼此陌生,要建立起完全的信任这就需要不短的时间。”

周老七掠过了组织性缺失这一点没有细讲,他相信万义在过去几年的执政中已经是深有体会了——这东西怎么说呢,自己干一干就明白了,有过带领船队做生意的经验,这是很难得很宝贵的,可能也自信,我一个船队都带着过来了,建城有什么难的?我还在云县上了那么久的课呢!

但万事就怕一个上手,带领一支精干的船队去赚钱,和带领各种各样的移民在某处定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难度也根本不能相比,周老七自己做过亲民官,对此非常清楚。船队的乘客目标天然就是一致的,活到终点,做买卖赚大钱,同舟共济,遇事都会下死力,而且旅途中也遇不到什么特别复杂的事情,而一城内的百姓呢?

他们的目标不可能一样,彼此爆发的冲突性质也将极度复杂,不说别的,就光是协调农业生产都得费大力气,按照上头的规定,一村的土地哪里种什么,什么时候下种都是要听田师傅指派的,但倘若我就不听,我就不服从田师傅呢?我就想在这片田里种水稻而不是大豆呢?你怎么处理?船上遇到纷争,实在平息不了,大不了大家投票,输的人若不服从,直接扔到海里喂鱼,在乡下你要搞这一套,上级不追究你的利益,别的农户唇亡齿寒都得跑光了,到时候你怎么办?

所以说,不要小看建新的女金官吏,不管治理手段多落后,有经验就是有经验,立志城经过锻炼拥有这种能力的吏目,数量不会太多的,这就使得他们光靠自己,短期内是无法发展一些需要高组织性的行业,譬如说采矿,天然就被排除在外,能搞好农业生产就相当不错了。而且在吸收人口上,他们也存在相当的弱点,那就是立志城位于大岛,而不是陆地上,这就代表了从过去到将来,他们和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只——有上限、可计算、难增加,这在客观上都令立志城比建新更为闭塞。

“就算建新的冬日再漫长再严寒,狗拉爬犁、雪橇、雪鞋,总是能交通的吧,只要肯花钱,官道总是可以修起来的吧,甚至于我忍耐到明年雪化了以后,我总算可以自己动身了吧。但在立志城,居民的这个主动权是完全丧失了的,没有买地的大船,就算是呆得不痛快了也走不了。就算是采出矿来,没有船只运力也卖不掉……总的说来,在岛上生活,失去的会是一种心理上想象中的……自由的感觉。”

周老七也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说法,来形容他的这种体会,实际上这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感受,就像是,生活在建新的时候,虽然条件相对立志城更艰苦一些,但他的感受是更自由的,好像和生活的大陆是有连接的,他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在立志城,他所感到的这种自由就窄小了很多,一想到自己离开本地回家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船运,而且必须是买地的大船,周老七就觉得有点气紧,有种说不出的束缚,好像受到了限制一样,虽然事实上他想要走不至于没船,但这种感受是难以摆脱的。周老七认为这样的感受也会妨碍一些人才前来立志城,他们如果要北上闯荡倒很可能会选择建新。

“像是现在,布里亚特鞑靼、哥萨克人都开始南下加入建新了,虽然建新也要面临主体民族稀释的问题,但也可看出他们在获取人口和人才上,难度和我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他们的地缘政治更复杂,同时也和更多的文明民族毗邻,交流会更多,而立志城的现实就是,我们住在一个大荒岛上,靠双脚能到达的地方都没有什么文明民族,只有为数不多的虾夷人,也很难在几十年内形成有效的助力。”

万义认为周老七把立志城面临的问题给说透了,尤其是对于岛居的感受,说出了他内心讲不出来的感觉。“真是这样,所以,岛居不管再安逸也好,条件再好也罢,始终有一种局促的感觉,是挥之不去的,有时候甚至我们还觉得不如在船上,在船上,虽然居住的条件逼仄,但心是非常宽阔的,感觉天下之大,我们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自由和无拘束,但是在岛上住久了,就会有一种心里窄小紧绷的感觉,好像人也跟着变得小家子气了似的。”

“周主任,你是有所不知,虾夷人还好点,他们是狩猎为生的,性格还挺豪快,就唯独是本州岛的大和人,特别符合你说的这些特征,心窄,做事扭扭捏捏,小家子气得很!讲究还多……我们也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心里总不得劲儿,觉得说不到一块,想不到一块去!都说在岛上住久了,生物的体型会变小,依我说,体型变小了,似乎心也跟着变小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呢!”

虽然川蜀这边,有三峡天险,崇山峻岭,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也像是一座孤岛,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比喻,个体翻山越岭东奔西跑的行为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周老七体会到的地理性格,也无非就是很多川人爱好安逸,似乎没有川外百姓的急迫进取感。仔细想想,华夏原境内还真没有什么难以交通的大岛,就连鸡笼岛,和鹭港相距也是不远,经过一两个岛屿中转,很快就到了鹭港——这就是和大陆相连的半岛了。

这还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孤悬海外的大岛,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岛屿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对于居民性格带来的改变。因不禁说道,“虾夷人你觉得还好,恐怕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回到大陆的路径的关系,虾夷人只要从北去苦叶岛,在苦叶岛就有渡口去大陆的,冬天海水封冻之后,甚至可以直接走冰桥过去,他们也会造小船吧——”

见万义点头,他便道,“那心理上肯定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随时回去,只是觉得岛屿上生活好过,才选择生活在这里。心里有个退路,和自觉无处可去,只能住在岛上的感觉还是不同。”

不管这么说是否有依据,很显然立志城的高层是赞成他这一说法的,亲虾夷人,而对能接触到的和族商人、武士都有些不喜。不过,逃过来请求庇护的和族农户,万义是比较赞许的,“他们和族之中,贵族和百姓区别也是极大,贵族我们在长崎接触得多了,都是不喜,但百姓往往异常老实温顺,很能吃苦,叫他们做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听了再说,这一点要比虾夷人更强些,虾夷人虽然友好,但却不怎么听话,很有自己的主张。可惜的是,和族的农民在虾夷地这里甚少,只有松前藩的一些耕地上有,农户逃过来之后,松前藩的农耕有点荒废,也不从本州岛运农民过来,而本州岛的农户既不知道可以投奔我们,也没有造船的能力。”

周老七一边听他说,一边就掏出纸笔,把立志城的情况要点给记了下来,居民构成、平均素质,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条件,都列了一个表格,并且给赋了自己定下的分值,此时大概把摊子全摸清楚了,再结合了他一路而来的一些见闻,心底的想法已经模模糊糊有了个苗头,当下便对万义说道,“万主任,我这里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是抛砖引玉——”

当下,便指点着表格说道,“虾夷人的文化水平,0到5分,我给打了0分,我们本地居民我给打了4分,大和农户我打1分。”

为何这么打分,就不必仔细说明了,只需要万义认可就好,周老七把个人素质分为文化水平、服从性、能动性、组织性,满分20分的打分,虾夷人文化水平为0,服从性为2,能动性为5,组织性为1,只得了8分,本地居民文化水平4,服从性3,能动性2,组织性3,总分12,大和农户,文化水平为1,服从性为5,能动性为5,组织性为2,13分的得分,居然高居榜首。

周老七解释说,“综合得分10分以下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完全不能胜任工业生产包括开矿的,10分以上才有去培养的价值,而本地居民的能动性2,也不是说他们懒惰,只是这些百姓漂洋过海不可能是为了做矿工的吧,他们所能接受的工作最少也是井上管事,如果有基层岗位填充进去,他们来做管理层,那能动性可以加到4分。这样看,立志城想要开矿,就要依赖买地的投资,不单要买地来人找矿,而且也要他们拨出苦刑犯和矿工来填充基层,这样才能让本地居民逐渐参与进来。但这样的话,买地肯定倾向于继续投资建新——建新那里好招工啊,我们这里,合格的本地矿工源完全没有,建新那里却是源源不绝,所以在矿业上暂时是没有什么发展优势的。”

“其次便是农业,农业评分,综合只要有5就可以开展,那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野兽了,但实际上,野兽问题还是好解决的,兽匿密林中,人多了,林子没了,野兽自然会迁徙去别处。我们把虾夷地附近的耕地开辟出来,山地留给野兽,同时做好住所防范工作,设立三层防护措施——最外围,种有阻挡作用的经济作物,比如,这个我在北地还没找到类似的,但相信一定有,没有也可以引种,我老家的苍耳子、金樱子、刺蒺藜,我密密地种一圈,只留下一条小路,在小路上再弄个木门,三五年下来也没什么野兽非得要冲进来吧?”

“第二重,我们种一些药材——这个面积是最大的,”这里周老七就用上他在辽东的见闻了。“为什么是药材呢?药材不容易吸引太多野兽,如果是稻子、麦子,那禾苗发芽的时候,对野猪等可是香甜的美食,再有一点,就是同重量的药材比食物好卖,既然我们是岛屿,那一切产品要比陆产必须更考量单位重量价格,而且药材在炮制后更耐储存,这比米好,一年陈二年陈的药材价格相差不大,或者很多药材年份越高价格也越高,米就不一样了,一年二年的米价格是不同的,陈米不可能反而卖高价。”“在岛屿这里,交通手段单一,万一夏天一个台风,冬天又一个封冻呢?这几年天气冷,去年苦叶岛港口一上冻,不也累及立志城了么,虽说立志城是不冻港,但这又不是什么规定,谁说不冻港就不结冰的?天气太冷了都不好说的!主食,咱们自己够吃够储存就行了,不必做出港商品,去和南洋那种犹如不要钱一般的大米竞争,高寒地带才能种出来的中药材——这才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引种辽东已经有一定成效的培育药材,另一方面,邀请药材专家到立志城来走一走!在周边考察考察,和虾夷人交流交流,有没有什么他们惯常采用的药材,研判药性,吸收一下培育经验——这农业的支柱产业不就有了吗?而且,这药农的位置天然给谁定的——”

不亏是在参园过了一冬,还有个现成的专家老丈人,周老七这番话说出来,万义已经在记笔记了,听到他颇富启发性的停顿,万义眼睛一亮,“大和农户!可他们人数太少……”

“哈哈,万兄,你糊涂啦!你们的老本行难道都忘了吗?!”

“哎呀!可不是!”

万义大叫一声,猛然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还真是——昔年倭寇在我华夏沿海掳掠百姓,如今我们为何不能领几只船去本州岛沿海搜掠农户,甚至可以直接和倭寇勾——呃,那个……”

他及时改口,略去了‘勾结’两个字,改为‘利用’,“甚至可利用倭寇,让他们主动上岛掠卖大和农户给我们,这不就是现成的药农了?!”

“这可不好,”周老七一下严肃起来,厉声告诫万义道,“我们在沿海传播立志城的好处,吸引旁人前来投奔,或有骗诱,为的也不是伤人性命,纵有些微强迫之处,譬如以雇工为由,把人骗上船反而远航,那农户也不过是一时惊慌憎恨,等到了立志城,自然知道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到时候怕不是主动要把家小一起接来?”

“但那些倭寇却绝不可能如此慈悲,我们要农户,他们怕不是要把一家老小都杀绝了,钱财抢光,再把壮劳力卖给我们,这样吸纳来的人口,心中怀着仇恨,如何能和我们归心?彻底成为百族中的一员?这样低劣的手段,形近匪类,又怎么能在买地的体系下为一城的首脑?难道,就不怕步叙州后尘,被六姐翻了旧账,甚至,说得诛心一点,摘了果子去么?!”

前头的道理,倘若还让万义有些不以为然,这最后一句话却是令他悚然而惊,冷汗涔涔说不出话来——仔细想想,买地办公室对于立志城管理方,究竟是约束好还是不闻不问的好?从叙州的例子来看,倒还是严格约束,事前警告要更好些!倘若不闻不问,那反而有郑伯克段的顾虑了!

且不论万义知不知道这个典故,其中的道理是能明白的,当下立刻肃容起身,谢过周老七的提醒,“多谢周主任,这个小便宜的确不能贪!”

很显然,此时他对买地找了个叙州吏目来立志城的用意已经完全明了,且对周老七的眼光已经非常服气了,把发展药材种植这一点仔细记下之后,万义又请教周老七该如何应用投靠来的虾夷人——农业没经验,刚学着弄,打猎效率低,不赚钱,对买地也没什么用处,而工业更用不上,这些人口该让他们做什么好呢?

“渔业!”

周老七对此也是胸有成竹,毫不考虑地迸出了两个字,“来之前我们都学过地理,虾夷地这里冷暖交汇,是世界级别的大渔场,如今被利用起来的资源不过万万分之一都不到,如此宝地,怎能放过?”

“渔业?这也不是没想过,但我买地沿海区域甚多,这鱼干鱼鲞实在不值钱啊!而且本地盛产的鲑鱼、鲔鱼似乎不怎么能做成鱼干,因其肉厚油多,很多人倒是用鱼油来点灯,但我们有煤油灯什么的,也用不上它——”

“鱼油点灯,岂非暴殄天物?”周老七也吃了一惊,“你岂不知,水越冷鱼肉便越是肥嫩鲜美,辽东极北处所捕的鳇鱼,自古以来都是上供的佳品,只是,从前这些鱼获都是乘着冬日挂冰壳送到京城去,给贵人享用,才能换来赏赐。但老万啊,这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辽东的罐头厂,红红火火,做的全都是鱼罐头!我们立志城为何不能搞个鲑鱼罐头、鲔鱼罐头卖到南方去?南方的咸鱼再多,比得上我们这里的鲜鱼罐头么?要知道,南方为怕鱼坏,上水那一刻就要洒咸盐腌制起来,我们这却可做口味素净,更好烹饪也更肥嫩的冷水鱼罐头,这些难道不就都是我们在渔业上的优势么!”

虾夷人自古渔猎,让他们种田裹腹,打鱼换钱来买立志城供给的各种商品——对他们来说也是奢物,如此一来,这循环不就建立起来了?万义也是眼神大亮,感觉前途一下就敞亮起来了,但这还没完,周老七见他逐渐信服自己,便悠悠又道,“自然了,如此一来,虾夷人、大和农户逐渐云集在立志城周围,人口渐多,不免就有了如今建新同样的烦恼,那就是这里的主体到底是汉人还是虾夷人,或者大和人——建新的老汗,或也有同样的困惑,我看建新那块,是不断撮合婚姻来缓解这个问题。”

“于立志城这里,成亲容易,也会成为我们在南面招募买地活死人的一个噱头,此外,还有一件事,也是可以去做的。”

“周兄尽管说来,愚弟洗耳恭听!”

“无非制衡二字而已!万兄,横观同一纬度的诸多城池,可想到虾夷地这里,缺了什么?”

周老七揭露了自己一路北上便在酝酿的‘大北岛’概念,“畜牧业!察哈尔、土默特、卫拉特,全是上好的草场,白食和羊毛最大的出产地!难道虾夷地就不能养羊养牛了么?”

“虾夷人、大和人二者争锋,或许我们汉人还无法独善其身,可若是加上善畜牧的外来户鞑靼人呢?北海附近的布里亚特鞑靼,西北的卫拉特鞑靼,都因天候变化,草场减产,有大量人口衣食无着,不得不四处迁徙,这些人口,远超了建新的消化能力,倘若这个时候,气候更加温和,日子也好过的虾夷地对他们敞开大门,邀请他们中的一部分,过来建设牧场……”

“这些鞑靼人到了立志城,除了全身心地依靠汉人,投向六姐,他们还能怎么在本地立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