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41.红薯也很重要!

买活 941.红薯也很重要!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5:00 来源:gegedan

“哟, 这北风吹在身上好冷哉——今晚怕不是要下雨了,红伢儿,快回家和你娘说一声, 把蓑衣拿出来擦擦晒晒撒!”

“下雨?下雨倒是好的, 反正晒场那里也都收得差不多了, 就怕是要下雪!你们家今年备了多少柴火?买不买蜂窝煤?”

“下雪, 那你这口气比天还大了,现在才十月里, 哪有就下雪的!往年就是下雪, 也是三九天气薄薄下一层撒, 未必搬到山下来, 还比山上更冷了!——我们家买煤的,为啥不买?柴火又不是不要钱!我们家又没有山林里的地,也没有林场的亲戚……大概总要买个四百斤煤球就好过冬了,你们家怎么说的?这个数够不够?”

“嘿!那你是没听说哟,就太湖里那几个岛,去年差点都饿死人!——岛上住的果农人家, 本来平时三四天就划船出来买个柴米油盐的, 十一月突然一场大雪,湖面上冻了!他们在岛上又冷又饿的,都断粮了,这要不是衙门找人,拿浆敲碎冰层,把船划过去, 这不是人真要冻死在上头了?”

虽然议论着起了北风,但在热气腾腾的工坊里,这两个工人的衣着却仍是单薄, 烧滚了的一大锅热水,在屋子中央发出腾腾的热气,即使隔了一个开间,屋子里的温度也还是很高,在磨盘旁边忙活的汉子,穿着单薄的圆领衫,还要把袖子卷到大臂上,在脖子上围一条毛巾来擦汗呢。他们一个不断地把切成薄片小块的红薯放入磨盘上的开口中,另一人则在下方收集着磨出来的红薯粉,积到了一大盘,就休息片刻,也让驴缓口气,给它吃点甜脆的蔬果,这里把红薯粗粉倒入大桶,喝口水擦擦汗,便又继续驱使着驴子忙活了起来。

“还真有这事儿,太湖的岛上都种的是什么果子?这样有赚头,住在上头都不肯下来了?不过去年是真冷!”

“那还不是的?说是连广府道都下雪了……种的是什么?大概是柑橘吧!听说太湖的橘子是有名的甜,不似我们这里的小橘子,当真是稀酸!”

“哎,田师傅不是说了么,明年就要引种果树了,县里的罐头厂都在布局了,这事儿你们听说了没有……说是只有扫盲班分数高的人能给买果树苗,不然,怕脑子太笨种不好新果树,倒可怜了好苗,那苗也不便宜!种毁了的倒罢了,种成了还得还点本钱给县里……你们种不种的?”

“咋不种撒?我们家虽然没有林地,但屋前屋后种两棵,要能种好了,一年不也多得几筐橘子吃,有多的,还能卖罐头厂去!再不然挑担进城卖了,多少也是个脂粉钱。”

“啥脂粉钱?”

两个汉子一边干活,一边漫无边际地瞎聊着,屋外这时候进来人了:两个额前勒了蓝帕子的瘦小妇人,力气倒是不小,两人一起,把大桶里的红薯粗粉提走了,进进出出地提着已经磨好的粉,倒入屋外空地里的大缸中,这大缸就在井边不远,有个汉子专门的在那里摇竿子汲水,接了水肠往大缸里灌,一缸满了就换一缸,院子里摆满了一口口满当当的大缸,都是装满了淡褐色的红薯粉水。

红薯粉的皮渣会浮在水上,在一定时间的沉淀后,淀粉就落到了底下,院子里挖了一条宽阔的水沟,上头多数都盖了石板,只有一个下水口上,放了一个极大的笊篱,这些妇女们把新担来的红薯粗粉泡了水,就忙着把旧缸里的水也顺着一片特意做成凹槽的敞口水管,倾倒在笊篱上,这样,水下去了,皮渣留在笊篱上,笊篱时不时地被取走,在一个专门的皮渣桶里磕两下子——这是上好的肥料,帮工都轮流拿回自己家去做堆肥的,可不会白白地倒掉浪费,有些村里如果建了沼气池,一般都全都送到沼气池去,就算是粉面作坊给村里的一些贡献了。

虽然有猪尿泡封在一起做的‘水肠’,以及拿硝过的皮子间断钉上木片来做支撑,让它变得比较可以周折的‘水管’做辅助,倒掉缸里存水的工作依然是相当繁重的,尤其是最后一点水需要人亲自弯腰去舀,这之后,缸里的淀粉还要挤压一下,把最后一点水给挤出来。很快,院子里陆陆续续就都是前来上工的村人了,这些处理过的红薯粉块,自然有人担走了,爬上梯子,在水泥平房的顶部摊开晒了起来,同时,前些天晒好的粉块还要收走放好,又送到作坊内部,重新加一点水,入锅熬开了之后制作粉皮。这也是那口大锅的由来,锅里永远保持着将沸的水,粉块一入锅,就是一勺水加下来,很快就熬成了浓浓的粉浆,把盘子挪开等候一会儿,就可以揭下来拿出去再晾了。

等到粉皮晾到半干,取下来或者是切块,或者是切条,最后一次拿去晒干,就是可以拿来贩卖的红薯饵块和红薯粉干,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但却也要经过三蒸三晒,颇为劳费体力,而且也耗柴耗煤,最后化为的红薯粉干,一斤也不过是卖十文钱——这不能说是多有赚头,要知道五斤红薯才能出一斤粉呢,还有柴钱和人力,这实在不能说是一门大生意。

但是,对于地处湘西的农家来说,这笔帐又不能这么算了:虽然五斤红薯出一斤粉干,但一斤粉干可以泡出三斤湿粉来,是足够五六个人丰丰富富的吃一顿的主食了,而且吃了以后不烧心,不噎着,胃里是不难受的,还能存放许久,又比较顶饱,甚至比一人吃一斤红薯要来得更顶饱呢——也不像是吃红薯干一样费牙,所以,即便是不卖钱,只是自家留着吃,他们饶些柴火钱也是愿意把红薯做成粉干的,无非是缺柴火缺劳力的地方,只到做成淀粉这一步罢了。

现在能卖到十文钱一斤,他们就更情愿了:这红薯是贱得很的东西,如果完全能跟着田师傅说的去施肥,花费了心思去照顾,一亩地随便也是两三千斤,就按一顿一人一斤来说,一家六口人也够吃一年多的时间了,还有余呢!要说去卖吧,红薯便宜,卖不上价格,又沉重得很,运到州县,路费都比本身的价钱贵了,还没人要买——城郊农户自己种个几分地,整县城人都够吃了。要说都放在那里么,窖藏又是极大的问题,每年夏季湿热,沤烂了可惜,要说拿去喂猪吧,也不是不行,但终究觉得罪过,这也就是两年前,买活军入湘西了,州县都投买了,村子里热热闹闹地动乱了一阵子之后,田师傅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大家种红薯,打那之后大家才能吃得饱饭,这之前,能裹腹的那都是好东西,别说红薯了,就连红薯皮都是有人要吃的,拿这样的东西去喂猪——莫说那些吃惯苦的老人要念佛抹眼泪,说自家里饿死的亲眷,就是壮年人也觉得实在是罪过可惜了,佛祖是要降罪的。

下力做成红薯粉干,那就是比较起来最好的选择了,无非就是辛苦一点,这个人人都能接受得了,农家人就是力气不值钱,况且,他们这种的是夏红薯,赶在霜降前和稻子采收,这时候是农闲的,因为这几年天气冷,也谈不上种双季稻,霜降收了红薯之后,晾晒半个月,去了水汽。差不多这时候也是把稻子的事情忙完了,再把豆子种下去,或者种苜蓿这些绿肥,一般来讲,这种过冬的作物是不怎么去照料,也不指望收成的,主要是靠它来肥地,歇息个几天,大家就都来忙着做红薯粉。这样家家户户都做个千把斤红薯粉干出来,算是卖一半吃一半吧,还要交一些做赋税的,这样大概卖个六百斤,那也就是六两银子,赶得上城里人几个月的收入了。

对庄户人家来说,一年看得到现钱的时候很少,之前买活军的高产稻进来之前,算下来一年能见到一两现钱都是多的了,而一切的开销都要从这一两里来出,可见是多么的局促。红薯粉这么一门营生,就让他们的年收入一下来到了从前的六倍,这样的日子怎么能不好过呢?

这些农户也不知道州县外头过的是什么日子,其实也压根不感兴趣,他们连南湖道的首府在哪里都不知道呢!对他们来说,村子乃至附近的州县,这就已经是全部的世界了,要让他们突然间仓促地在农闲时分离开自己的村子去远处做工,这是非常不容易接受的事情,莫说女子出去,就是男子,也觉得不可想象。

在生活的地域上,他们能接受的最大程度的改变,就是在十几里地间进行搬迁,比如说深山中一些为了逃税而形成的村落,本来也没有什么好耕地,只是苟延残喘,现在被挪出来了,买活军把地主原本只是粗放耕种的田地分给了他们。这对深山的流民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可喜的变化了。至于说到县城去,在县城里新开的厂子做工,那更是被视为前所未有的创举,凡是有勇气去做工的村民,亲眷在村里都被高看一眼,倘若有什么孩子因为读书好,被田师傅和教书先生推举去县里,那更不必说了,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大家都会偷偷地去他的祖坟那里看看,是不是在冒青烟呢!

不过,虽然把地域搬迁看得很重,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却是很彻底的,这些百姓很快就都剃了头,按照田师傅和教书先生的叮嘱,虔诚地遵循圣训,更换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注重卫生、尽量洗澡,按要求种地,没事就去读书,到村口来听报纸……虽然听报纸常常沦为东家长西家短的开大会,大家对于报纸上非笑话的内容丝毫也不关注,有一种能混则混的感觉,但是,该听话的时候他们倒也不打折扣,尤其是种地上,指哪打哪丝毫不打折扣,因为第一年田师傅来的时候,就有了很惨烈的对比,凡是能听田师傅的话去种田的,收成都不差,按老经验来给新稻种施肥的人家,一亩地就硬是少收成了上百斤谷子呢。

至于红薯,从来没种过的东西,只能是按照田师傅的指点来的,‘越听话日子越好过’,这简单的道理,可能是在过去的几年间成功烙印进众人脑子里唯一的共同认识,而仅仅只是这样的改变,就足以让他们觉得‘谢皇帝’要显著地好过‘未皇帝’了,因为以前在未皇帝坐江山的时候,听话也未必会有好日子过,只能保证你不会当即就死罢了,而且有时候即便是听话了也还是要死,而且死得也很快,似乎和不听话也没有什么差别,还不如不听话了闹将起来,至少死了个爽快。

但凡是在未皇帝治下能活下来的人家,都是很唯利是图的,只要有好处,他们可以比任何人都听话,不管明不明白这些举措的意义,反正他们只有服从,尤其是在立刻可以看到好处的事情上,村里人的合作度是最高的,譬如说耕种陌生作物,第一年,九成以上的农民都非常的好学服从,到第一年,对比一出来,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九成九,剩下那唯独零点一成不服从、爱偷懒的农户,莫说村长针对,田师傅呵斥,就连其余农户都排挤他们——

在乡村中,什么不孝、霸道,似乎都不是事儿,因为虽然有人受了这些罪状的妨害,但也总有人会享受这些性格的好处,唯独的顶天大罪就是不勤劳,凡是不勤劳的人家,就犹如沾了什么秽物一样,村里人都捏着鼻子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甚至还会请求村长,让县里衙门把他们捉走了,生怕这懒惰传染开来,带坏了自家的小孩。

就这样,很快的,村长和田师傅也学会拿捏村民了,开始把一些种新作物的机会,和村民平时的表现结合起来,同时对他们宣讲一些其中的好处。就譬如说这种果树好了,为何农闲时分来做红薯粉的汉子,都可以在行地讲起好几百里之外的太湖果农的事情,还有县里要开的罐头厂?他们又是如何知道这罐头厂是什么东西?这就是田师傅几个月来铺垫的结果,田师傅平时给大家讲得仔细,大家这才知道,这果子吃不完,除了做成蜜饯之外,还能做成罐头,罐头里装的都是好东西……种几株果树,好好照料下,几年后一年没准又多个千把块钱的收入,实在不行,家里人也多个吃口!

好,等大家都想种果树的时候,再把买果苗的资格和扫盲班的成绩一绑定,这不就把农户们给拿捏了吗?农户们这才发自肺腑地认识到什么叫政审分,政审分的作用……并且开始跟着审视自家的情况:自己虽然不是那种闲来无事就打老婆的孬种,但是不是也染了村里的习气,看不顺眼了揍个两拳,踢个两脚,叫教书先生或者是常来村里巡视的女干部看在眼里?有没有阻挠家里的孩子上学,要他们没事多在田里干活?有没有无视买活军的规定,私下给不到结婚年纪的孩子成亲……

若这些都有,那好事儿凭什么轮到你头上呢?倘都跟从着田师傅和指派下来那村长的意见,把这些给改了,虽然平时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当成了衙门的走狗,没一丁点骨气,但这会儿是不是眼看着就得了好处?

虽然都在一个作坊里干活,但各家的情况各人自己心里清楚,有谁能买新种苗,有谁买不上,多少都有个数,别看作坊里干得热火朝天,这些人第一年来干这活已经成了熟练工(红薯粉干虽然工序复杂,但和做米粉干道理是差不多的),好像各自都等着卖粉干挣钱,极有盼头,其实心底各有各的盘算,只是都藏着不说罢了。

忙忙的到了下午,因为怕下雨的缘故,还把外面的缸子都封好盖上,晒场上的红薯粗粉、粉干都收回来在屋子里晾好,大家各自回到家里,这才寻了家里人,把心底话说出口,各自计较起来——对种新果树这事,其实都是藏了一些没说,各有各的消息来源,此时各自倾吐,也有从田师傅那里知道的,也有从村长那里听说的,数目倒是大差不差:“第一批新种苗,村里是有三十/一十五棵,说是一户人家最多两棵/三棵,分法一个是看成绩,还一个是看政审分,当然也看各家的申请。”

“爹爹/大哥/娘/婶子……你说,我们家这情况,能不能申请?敢不敢申请?护不护得住这几株树苗来哉?怕不要才到手就吃人毒死/拔掉/砍断……这断头债找不到是谁下手,怕倒还欠了衙门的钱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