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59.好,但不够好

买活 959.好,但不够好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23 06:10:55 来源:gegedan

别说从前百八十年, 便是往前推个十年,敏朝京城地界的百姓,便是各有各的不如意, 但心中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始终却也还是不无自豪,认为京城作为两京之一,而且是皇家常年驻跸之所,理所当然也算是华夏境内的第一大城了。这旁的且先不说,京里光是皇城, 这就不是别的州县轻易能够相比的。

就算有些州县是有名的膏腴富贵之所,但那是人情风月, 要说巍峨宏大、庄重肃穆,这京城里打从皇宫算起,天坛、地坛、先农坛……这些林林总总的皇家建筑, 就是远眺也让人心生敬畏,城内的王府、公主府乃至各高官权贵的府邸, 外地会馆乃至星罗棋布的大量观庙,也都是精心雕琢、富丽堂皇的所在,这是江南地区讲究素淡风雅、步移景换的园林, 所不能比拟的气魄。这一点也算是京中上下各色人等的共识,同样也得到了京城这里大量外来人口的证实, 这外地来的客人,甭管他是什么身份,打从哪儿来, 进京都是来‘开眼界’的,这道路的宽阔,华表的轩昂, 不亲眼见到,怎么知道自己原来还是个乡巴佬呢?

但是,这样的认识,随着买地的崛起,在过去十几年间,却是逐渐地削减了下去,到了如今,哪怕老京城心底再骄傲,也明白这座城市,哪怕和云县都没有可比之处了,更别说和新京羊城港比较。这要埋怨皇帝,也说不上来,实际上,当今圣上除了割土献城之外,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甚至在百姓们看来,他算是诸多皇帝之中较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了,皇帝的名声是相当不错的——

在他手上,百姓要认字,代价比从前小了,班比从前多了。冬日里取暖要付出的代价也少了,除了那些醉汉,每年也少有听说谁冻死的,米面的价格,也一直稳定在一个低位,当然了,灾年的话,一样的价钱,买到的杂面、杂粮里,红薯和土豆、玉米碴子的比例相对要高得多,人吃了容易烧心便秘,而且不是特别的顶饱,饭量还要跟着变大……但是不论如何,粮价稳定了下来,轻易是饿不死人了。

除此之外,在城内风貌这一块,皇帝也作兴了很多便民的措施,而且能拉得下脸来寻求买地的帮助,譬如说从买地那里买了水泥来,给城内的几条主干道都铺了水泥,而且对道路的高度做了调整,还增修了大量的下水道:这是成套的举措,里头的缘由是这样的,由于京城的百姓越来越多,便溺无处可去,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倾倒在路上,这样道路的脏污就难以想象了,为了维持道路本身的清洁,道路越修越高,到后来几乎‘高与檐齐’,这样保证了主道通行最大的便利,清洁和排水都得到解决,当然,如此一来在主道两旁的商家住户,苦不堪言,一下雨就成了水帘洞,黄泥路遇到暴雨辄成烂泥滩子,车行马步,烂泥汤全甩到屋门口,实在是腥臭难当。再合着京城无厕的事实,便溺随处都是,这就让京城民间瘟疫很容易流行开来。污糟不堪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大心病。

要整治这样环环嵌套的弊病,就必须给出连环招,这件事就是特科从头到尾主持办理的,也让特科官吏引以为豪,因此张九娘和卫妮儿都十分清楚:皇帝首先整修道路,把主路的高度降下来,和两侧人家齐平,随后下令让两侧的百姓进行卫生包干:每个月能保证卫生的话,便免了他们的‘临街钱’——这个临街钱,是这些沿街的人家难免不开个商铺门脸,或者把门前的空地租给旁人经营,所收的杂费。那么理所应当,你在这里经营不能污损了道路,也不能有异味影响到左邻右舍,这笔钱就是要给吏目巡逻检查的辛苦费。

倘若能保持干净,这笔钱就免了,被查到长期污糟,那不但不免,还要罚钱。尤其这水泥路的修补,是专门的官署负责,一旦损坏了,他们查到的话,巡街吏目也要受罚,因此吏目巡街都比较尽心,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基本清洁,以及两侧的繁华商贸。临街再不是一间小院的缺点,反而成了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要跟上的还有生活污水的收集,以及排泄物的处理,自从排泄物堆肥可卖钱之后,每日里收马桶、洗涮马桶的事情,都是被行会包了去的,一般人不容染指,因为这农家肥的买卖,完全是无本生意,只有一些人力,除了不太好闻之外,收入可谓丰厚,有些沼气池子如果堆得好,没有异味,产生的热力还能给浴池、热水铺子供上——且官衙门还补贴一笔小钱,这五谷轮回的买卖,算是无本万利,京城里许多公侯府邸私下都有经营,也算是皇家专营了许多奢物之外,给出的一点小甜头了。

污物入池,污水入渠,主干道铺水泥路,设雨水渠——这么三板斧下来,京城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空气一下清洁了许多——主干道这边,说不上晴天半碗土,雨天一脚泥了,就连离开大街那小巷子,很多住户也吆喝着凑钱,去衙门申请了贴补,买水泥粉来铺道路:买地的城市都是衙门管铺的水泥路,京城这里么,不敢指望了,自己凑了钱,能得补贴,按低价买水泥粉来,也就够知足的了;

空气好了,连异味都少了,再一个水也甜了,虽然谈不上所有井都能出甜水,足够百姓饮用,但甜水井的数量是要比前些年多了;疫病也少了,大家接种牛痘之后,七八年没再听说闹天花——这都是在皇帝手里生发出来的变化,有消息灵通一些的,知道这里很多都是皇帝内库出钱,是陛下亲颁赐的‘上恩’,就算是最倔强的‘强项令’,也不好意思不说他几句好话。这些人又不知道皇帝私下吃里扒外,和买活军合作,对宗亲藩王烧杀抢掠,榨干油水充实内库的事情,因此,皇帝的名声在民间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卫妮儿私下觉得,就算百姓们知道了,那又如何呢?他们自己或许很重视宗族伦理,但在切切实实的好处面前,大多数人必然会对施恩者予以极大的宽容。

固然,过去十年内,京城中也多了一些建筑奇观,王公贵族的府邸中,新式小楼拔地而起,冷热水的龙头,抽水马桶,甚至是城外新建的海清河晏园,以及那些神奇的仙器:配的极清晰的玻璃眼镜、超市、奶茶、蛋糕、新式戏剧、话本乃至是新皮影戏‘幻灯片’……这些都在城中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可谓是煊赫一时,不过,在卫妮儿来看,对百姓影响最深的变化其实还是这三个进步,皇帝在民间的口碑,也几乎完全建筑于这三点上。对此,张九娘也很认可——她只是做派矜贵,但却并非真是‘何不食肉糜’的蠢材,反而很多时候越是这样和百姓隔开的人,见事还更准确些。“若说百姓们埋怨陛下,那是没有的,都念着陛下的好。可这十几年来,人心却依旧是逐渐离散,便是因为虽然京城也在变好,可外来人带来的买地消息,却实在是太多了。本身京城的变化,就有许多是仰赖买活军,这种对买地的了解是拦都拦不住的——时至今日,《买活周报》在城里已经根本不算是禁报了,大家公然买卖阅读,还有搞报刊批发的,那些专做贩报的快船,对自己的买卖根本丝毫都不遮掩,一船报纸从天港进京之后,半日就全空了,现在每周往来买地和京城之间的报船都有三艘……”

她对这一点是知道得很仔细的,因为雄国公府就是这报船的后台之一,这些年来,他们若光靠着老铺、老田,哪里支应得起这样奢靡的生活,随着张九娘出仕特科,雄国公府得风气之先,也是捞足了好处——很多时候捞好处不意味着贪污受贿损公肥私,拥有雄厚的资本、稳固的地位之后,只要相应的见识能跟上,想不赚钱都难。张九娘以及诸多子孙入特科,无疑就是为雄国公府补上了最关键的‘见识’这一点。

“这消息一流通,买地的真实情况是掩藏不住的,就算是最顽固的老八板儿,也知道,买地云县,仙器遍地,钱淹脚目,于京城是不敢去想,只敢看看的水泥小楼,在南面,只要省得住钱,下得了苦力,那也不是不能买上一套安身……这些见识,事到如今已经无法否认了——又不是京畿五县八乡的村户农民,一辈子没出过城的,京城百姓见闻广博,不得不接受京城已非华夏第一城的事实。甚至……去年前年失了江南,就算两地的报纸极度淡化,在民间又哪能不掀起震动呢?”

这也是实话,半壁江山已失,在心理上对所有敏朝百姓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和现实中对敏朝财政、朝政的影响是两回事。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地方有许多都是收不了多少税的,而且损失的税银,买地会从海关银两中补一部分,所以财政的损失没那么大,而朝政上,江南人如果付得起买活钱,或者愿意悄无声息的从野路偷渡到敏朝的话,敏朝这里也可以考虑放弃对科举考生出身的调查,选择接纳他们赶考,这样在新官吏的来源上也没有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些或许都是实话,但实话也遮掩不住更赤.裸的事实,那就是敏朝终究是失去了大江以南的膏腴之地,留给他们的江北大河地域,这些年来多灾多难,为苦痛笼罩,前景实在堪忧,为了维持日子的体面,也在主动向着买活军靠拢,承受着买活军的渗透——如今,谁还敢做‘买地自败’的美梦?眼看着买地越发蒸蒸日上,京城这里的百姓,心思怎能不活动?

前些年买地入川之后,消息传来,又有一批想投机的走了。当时张九娘和卫妮儿私下还分析:有魄力走的,当时都走了,留下来的大约也就不走了,毕竟,有雄心建功立业的还是少数,多数人,这日子能过便且过罢!他们对自己的能为心中有数,在京城普普通通,去买地难道还能做人上人么?这就和如今各大家的仆役多数都知道买地不许蓄奴,去了便可脱奴籍,可各人家里依旧是仆从如云,依旧有很多人宁可留在京城做大户的附庸,也不愿南下去买地闯荡。这其中有多少个人的考量和心思,一时是难以尽述的,但客观事实是,哪怕买地比京城强百倍,依旧有人——而且是为数不少的百姓,愿意留在京城生活,甚至打心眼里认为京城也不比买地差多少。

“可如今,连陛下都要去新京贺礼,参加定都大典,俨然把自己摆在藩属国的位置上……”

张九娘轻声细语地说道,柳眉也是飞快地蹙了一瞬,“其实,那些旧党的反对也不无道理,大义名分,无形无影,却又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是微妙,容不得丝毫的触犯。一旦被亵渎,想要再塑造便几乎再不可能了……不管陛下再怎么想要去新京游玩,他以这样的身份前去,便等于是把大义让给了买地,从今往后,我敏朝便只能自认是买地附属的藩国——至少,京城许多百姓,便是做这班想的。”

“这出使之事,算是把许多人最后的幻想也给戳破了,多少还怀着扶正救国梦想的儒生,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般到处游荡,饮酒闹事,要去皇陵祭拜,甚至是去冲击西山煤矿,认为西山重新采煤,破灭了祖坟风水,才让陛下做了如今这样不智的决断,说陛下……是鬼迷心窍的都有。”

毕竟是编排皇帝,张九娘的音量一降再降,几乎是和卫妮儿耳语着,而卫妮儿的神色也越来越肃穆凝重,“自从冲撞奉先殿的大逆案之后,这一次南下贺喜,算是把京城中最后的激进护道党,都给激出来了!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对此,陛下难道就没有只言片语么?”

“要知道,他南下一行,可要带走不少护卫、官吏,京中坐镇的精兵也要带走小半,正是内力空虚的时候,倘若不在事情有所处置的话……这使团刚一南下,恐怕……没准有心人,就要在后方闹出事情来,生出大变——怎能不早加预防一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