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70.张九娘大计夭折

买活 970.张九娘大计夭折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30 13:06:22 来源:gegedan

“扒版, 你们买地居然也容许这样的事情?”

“扒版?你一个武夫,居然也知道这个词儿?——看来,你当真是张九娘的亲信, 怎么,她的消息也如此灵通, 连南边的市场,掌握得都这样仔细了么?”

这个词一出, 两边都是诧异, 只是后续的情绪大不相同, 鲁二是诧异过后, 恍然大悟:“难怪, 我说呢, 为何那些仿衣源源不绝, 做工精美, 甚至胜过了织造局官绣, 还很难找到源头,原来真是买地这里的作坊!你们这样——衙门不管吗?”

而那柳柳姑娘, 面上则是一红,又理直气壮地道,“话可不能乱说啊!什么扒版,那也要一色一样, 才能叫扒版呀,我们可都是改过了的!”

“纽扣挪一寸也叫改过吗?!”

“那怎么不叫改过呢?再说了,你们张九娘的设计,那是属于你们敏朝的专利,有没有在我们买地注册过呢?倘若没有,那就不受保护的, 我们就算是照样生产又怎么了呢?可没有主动卖到敏朝去,至于客人穿着出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还有,谁说我们买地百姓穷困,不穿这些好衣裳的?你这分明就是污蔑!”

这鲁二虽然稍微开窍,但始终还是个实心眼的汉子,张九娘待他不薄,他护主之心是很强的,当下紫涨了脸,也不顾人在柳柳的屋檐下,戳心戳肺地道,“你们军主都穿着棉衫那!什么样的好人家敢穿绫罗绸缎?难道就不跟着装样了?!谁知道你们的衣服,在这都卖给谁!”

“哎,你这人,合着我们的衣服就都是要偷偷卖回敏朝去是吧?!你意思我们就是专门扒版走私的厂子了?”

这两边对呛起来,彼此和乌眼鸡似的,也都不知道各让一步,彼此留些体面。还是那管事居中调和道,“罢了,这也不是什么犯法的事情,鲁师傅,我们小东家说得的确不假,本身这新鲜版式,就算是在我们买地注册了专利,有效期最长也只有一年,且就算是注册了,真的流行开来也管不住民间仿制的。更何况是敏朝的版式呢?

这本来都是极新的东西,搁在十年前,休说是衣服了,便是机器、工具,再好的发明一旦流行开来,也是大家一起仿,完全没有专利这个概念那!你们雄国公府家大业大,难道还真的指望张主任的专利费养家吗?不如这样,你把九娘的衣裙告诉我们,我们也给你一笔专利银子,你是转交给张主任,还是自己留着,那就凭你的便,你看这样如何?”

这倒也是实话,张九娘虽然设计了不少风靡华夏的新衣版式,但收到的费用却是不多的,除了卖给买地服装厂的第一笔买断银子之外,后续几乎没有任何收益,这点让她颇有些耿耿于怀,认为服装和话本比起来实在是吃亏。现在买地和敏朝这里,都流行所谓的版税,出书什么的,早就不是自己贴钱了。

若说以前除了少数话本大家,受到书商青睐,能收一笔润笔银子,在第一次印刷时和正版书商各自分赚一些,之后便随着盗版四起很难有后续收益的话,那现在,随着买地印刷术的飞速进步和严格管理,质量精良、价格又低廉的正版书籍,早已把老式的盗版书籍打败,书商发掘到一个畅销的话本的话,可以反复加印,而作者也早就从一次拿一笔银子,变成了每一次加印都按印量分成的‘版税’制度。

不说那些写话本的,就是写纪实故事的张宗子、写游记的徐侠客等人,靠着版税都成了巨富。很显然随着买地识字人群数量的不断上升,印刷业将来市场会更加广阔,这写书的靠一本书真能吃一辈子,而搞服装的,哪怕出的是流行程度更胜于话本的版式,却只能可怜兮兮地拿一笔专利费用……

这比较下来,张九娘心中自然不平,闲来无事常和人抱怨,鲁二也听去了不少,知道她很奇怪这些仿制的衣裳是从哪里来的,“我几次和使团那边的服装店要谈价钱,他们却说他们的赚头也是有限,除了一些工艺特别,只能厂子产的衣服之外,他们还是卖布料比卖成衣多些,不好给我加价。那我就纳闷了,京城好手艺的裁缝现在越来越少了,这些版式的新衣服都是从哪里来的?难不成还真是买地有人扒着我的版在仿么?”

要不是买地的官府信用一向良好,她都猜疑是服装厂瞒产量了,这个疑问也是直到如今鲁二来了绍兴,误打误撞才被他看破:原来还真是买地这里的小作坊在扒版,因为买地的大服装厂还是做棉布衣服为主,他们主要的好处在于棉布质量好,厚实、不容易破损,且染色牢固,至于一些实用显俏的设计,这是锦上添花。

由于成衣毕竟比布料还是要贵,要把手工钱算在里面,因此一些简单的版式,一流行开来,很多人的确愿意自己裁布量体去仿制,所以对大服装厂来说,在保证价格的情况下,还真没法给一些版式本身多算钱,因为不管版式本身是否流行,对于销量的拉动是比较有限的。如果为了难仿制把工艺做得复杂,那成本和不良率就会上升,售价必须提高,按柳柳的说法,“固然买地的百姓日子过得好,但舍得在衣服上多花钱的人,也没你想得这么多。价格贵十块钱,顾客就减少三成,贵了二十块能减少八成,大厂日产量在这,他们不会去做贵衣服的。”

但是,如果把布料换成贵价的丝织物,那又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在敏朝,棉布自己缝制,丝织物去找绣娘、裁缝也是常见的做法。丝织物不但贵,而且娇嫩,整烫也很麻烦,很多知识不是只懂得浆洗缝制的百姓所能掌握的,甚至对大多数百姓来说,粗糙的双手就让他们失去了处理丝织物的资格,那些绣娘在家从小都是不做家务的,就是要维持皮肤的细嫩,不然,手从织面上摸过去,都能刮毛布料。

因此,一样是斜襟掐腰的衬衫,棉布的三十块钱,丝质的就要二两银子,这还是普通的丝料,若是那文华锦绣的内造彩缎,不卖个五两十两银子,你都要疑心货不正。当然可想而知这种售价的衣物,受众群有多么窄小了。可以说一城能买上的人都是有数的,张九娘去到织造司之后,一直就是想在这上头做文章——总不能把奢物的钱让买地都赚了吧?

她自己设计的一些版式,可以做两卖,卖给买地的服装厂做棉布版本,打开流行,她自己私人收点钱,再让织造司这里出官造的成衣,在敏朝卖一卖,再往买地出一出,虽然买地的审美总体还是朴实刚健为主,但张九娘是坚信,人都爱俏,女子尤其,买地的女子自己还能赚钱,就算不敢公然穿到厂子里衙门里去,那你说钱赚到了,私底下休息日和小姐妹一起出去玩玩,穿点俏色的绸衣难道还真犯了什么天条不成?哪怕穿个几水就没那么好颜色了,但张九娘是了解女儿家的,就为了那几日的好鲜亮,总有人愿意花钱!

这如意算盘打得是挺响亮的,但怎么说呢,销量却始终没有预想的那么高,利润也没那么厚,这和张九娘在京城自己双眼收集到的信息,亲自的感受却是相背离的,在一些高尚的交流场合,譬如买地京城超市圈,敏朝一些私人合股仿建的购物中心内,感觉到的新式私衣普及率倘有个六七成,毛估估算出来的销量,和织造司这里的账那根本就合不上!张九娘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那些多出来的衣服是上哪儿找的裁缝,毕竟如她所说的,现在有手艺的人都愿意南下,以各种工匠尤其踊跃,因为他们在买地的社会地位要比在敏朝高得多了,收入也有提升。京城这里的裁缝,还余下来的那些七七八八都在织造司这里挂了号,以张九娘的了解,他们可填补不了她察觉到的这些产量!

倘若把绍兴这里的厂子一算上,一切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鲁二这才知道为什么纺织路上这么多私人的服装厂,又这么多要招赘的富户了,大厂做棉布,小厂做丝织品,纺织街的这些小厂子,可算是填补了一大块市场空白,而且他们发展这些要比京城有优势得多了——江南自古以来都是桑蚕之地,丝织物要便宜得多,现在大江以南尽为买土,京城织造司不能再直接从江南织造局调货,如果不改弦更张,重拾陕南丝路,那么,以后还要从买地进丝料再加工,售价和绍兴厂子比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优势。

可想而知,将来京城织造司的盈利空间只会更窄,张九娘空有诸多奇思妙想,却很难化为落袋的银两和政绩,不能不说的确是有些可惜。鲁二平时护送她出行,常听她和不同朋友讨论这些,就隔了一层板壁,挡能挡住多少?

耳濡目染之下,也多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由得颇为惋惜,想了一转,发觉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止这么多服装厂跟风扒版,也不可能给张九娘发快信,叫她藏住自己的新衣——等他的信送到羊城港,张九娘怕不是早穿着各种新衣出去逛了,可笑她还想着为京城织造司带些新客,却不知道绍兴那边只要有一二眼线见到了这个新款式,再赶海船回绍兴,不过是半个月的功夫,这里的服装厂就可以开始仿造了!

这最好的办法,还真是如细柳服装厂这管事‘芳姨姆’所说,尽量为张九娘换一笔银子,这样政绩落空了,好歹还有一笔版式费,算是私人的一些好处。因他便肃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我鲁二岂是卖主求荣之辈?不论你们信不信,这笔钱我自己是不收的,全都给张主任去。你们也不要给我现银,开一张支票给我,等主任回武林转船运回京的时候,我要去寻她汇合,便把支票带去了,让她在武林支走。这般大家说的清楚些!”

二女见他虽然并不富裕,但居然也能把持得住,颇有几分不取不义之财的节操,也不由得暗暗点头,芳姨妈笑道,“好,那就分成两份,该你的辛苦钱是要给的!不过,你这粗汉子,能不能说明白女儿家的衣服?说不明白,那我们也不能付钱。”

鲁二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常常要陪小姐下作坊去,如今不比往日了,京中人口腾贵,小姐又要做事,排场大了也遭人非议,往往就二三人陪着。虽不说上下打量她的衣着,但那作坊中各种规格的假人比比皆是,上头都穿着衣服,却可以随便打量,有时候说起男装,还拿我做个衣架子。你们若要女裙,我这里有两件是小姐预备带到南边去穿的,款式特别些我还记得住,别的也没有了,若要说男装我这里还能说得多些。”

“男装不要的!”

细柳服装厂却很看不起男装,认为男装没有她们打这个时间差的必要,“男人他们花钱的在别处,我们这些贵料子的衣服,他们自己既舍不得买,买了也不会打理,更不会积极地去穿,这没成家的男人,出门时能有个人形就不错了,成家了的,在买地终究是少数不说,花钱的地方也多。我们小厂子几乎是不做男装的!”

鲁二见她们对男顾客如此轻蔑,本想反驳几句,垂下头看了看自己洗得泛黄的短袖衫,也是哑口无言,这衣服他到手多久都不记得了,反正一夏天就这么两件,没有穿破他看不出有什么更换的必要。想想就算有朝一日有了钱,可以尽情享受,恐怕也要等吃够玩够了才想着买些新衣来穿——便是到了那时候,恐怕他也不会买丝缎衣服,想起来全是缺点,还那么死贵,就算好看,好看得了多久?便有钱了也不能这样浪掷着花。

虽然只是两件新款式,但也足够细柳服装厂消化的了,他们厂子本来也不大,款式多了反而不容易取舍。因为鲁二初来乍到,还没安顿下来,柳柳这里且还有事,便约定了午后来画图,让芳姨带鲁二去城里银行开个户口,同时芳姨这里正好去开个支票。鲁二这里跟芳姨一起办了入职手续,芳姨带他去宿舍放了包袱,两人便转移话题谈起了纺织路这里常发的窃案,芳姨妈道,“你瞧,正是因为我们厂子做的都是贵价衣服,一件拿出去随便也卖个七八两银子,因此这窃案才屡有发生,我们好不容易赚了一点利润,都拿去修高墙、扎玻璃了,工人出入也恨不得仔细搜身,便是这样也还是在丢,反而是那些大厂子,他们没这个担忧,一件衣服就几十块钱,出厂价更是烂死便宜,小偷要偷多少才能回本?”

“那些更士虽然来了,但也是忙得陀螺转,绍兴毕竟刚归买不久,他们的事情也多得很!这样小打小闹的偷窃,不比那些要出人命的案子那么紧急,不得已只能想办法请师傅上夜养狗,你若是能找到他们偷窃的办法,把这条路给塞住了,悬赏五十两银子全归你——这钱再添点都够你在绍兴买房子的了!”

当然,鲁二不是本地人,他没地,还要多添一笔买地钱,账不能这么算。不过这五十两银子也非常诱惑了。他当下就忍不住要在厂子里巡逻起来,一边四处张望着,一边拿了武林那里得的身份文书,和芳姨一起往外走,忽又想起来问芳姨道,“不对呀,这衣服六七件,案值不都冲着六七十两去了么,再怎么朴素也要三十多两的本钱吧?你们刚才说,案值加在一起才十多两——一件衣服的本钱不到二两?这么便宜?”

按织造司的成本来说,一件衣服二两成本简直是低太多了!鲁二现在仿佛才知道为什么织造司在京城做不开了,织造司的成本就是要五两银子!隔了一条大运河,成本差了这么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即便是特科产业,也逃不开官营成本高的魔咒,中间的层层环节还是一样雁过拔毛、层层分润加码?!

“倒不是你想的那般,若以前,蚕丝都是各家收来,各分等级,能织成官缎的上好蚕茧产量本低,本钱是要高些。尤其是前些年,江南动乱,织户离散,茧价更高,成品丝绸的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芳姨也看出了鲁二的思绪,忙笑着解释起来,鲁二也忙道,“对啊!我常听小姐她们说起,说江南织造前些年受到极大的重创,先是瘟疫、各地闹兵灾,后来买地崛起,江南百姓都大量逃去买地,原本的织户大量改为棉农、棉工,江南作坊也大量改做棉织品,还养蚕的人家不过是原本的一两成,要不是江南、买地都不穿丝物,只穿棉衣,这丝缎的价格怕不是要涨到原本的数十倍——”

也是因此,张九娘等人根本没怀疑这些绸缎新衣是从买地来的,却不想悄无声息之间,江南的丝织业不但恢复了,还私下发展得这么好,成本降低了这么多!而这消息却根本没见诸报端,把敏朝死死地瞒在了鼓里!鲁二不免认为这或许是买地的衙门有意在封锁消息了——平时都说买地的衙门憨厚守信,没想到原来也藏奸!

他这里生着闷气,那边芳姨却道,“嗐,如今这百业俱兴,多少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在一天之内发生啊?周报根本报道不过来的,只能维持重心在农业上,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挑选一些来说罢了,不然,说得多了,一期报纸要有一本书那么厚,而且百姓们又不关心的,只要有好货就行了!”

“就说我们织造业吧,其实桑蚕养殖的恢复也就是这几年间的事情,毕竟我们这里要说农业,实在没有什么能和南洋相比的,自然要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了。买活军一拿下江南,就开始布局,到如今也只能说是堪堪达成了目标的一半,把产量给恢复了一些,至于蚕种挑选、新式方法喂养等等,都还在慢慢的往前推呢,和别的产业比起来,这些成就根本不值一提,轮不上报纸表彰渲染的。就说我们这些小厂子,也就是之江人脑子灵活,能赚点快钱,要说技术,根本不能和大厂相比——我们赚点手工费罢了!大厂那里推的技术,那才叫神乎其神呢!”

说到这里,芳姨也是来了兴致,带着鲁二往旁边一拐,“走,反正进也进城了,我们去超市看看,带你见识一下南边大厂运来展览的新布料——比缂丝还贵,一寸怕不要二两金!也就是最近刚研发出来的,这应该是如今天下第一贵重的缎子了,你虽去不了羊城港看定都大典,但好歹来了趟买地,也让你见识一下买地的好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