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99.天子荒唐不能成事

买活 999.天子荒唐不能成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2-29 18:10:17 来源:gegedan

这羊城港的大超市, 占地之大真不逊色于大图书馆,甚至还犹有过之,不过, 大概是考虑到了建筑上的难度, 它只有两层——这种中空天井,四周回廊的建筑形式, 和大图书馆是不同的。顾眉生等人,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大学中听闻建筑系的学生分析, 它的力学原理要比单纯的四层楼更复杂一些。大概是第一次尝试的关系, 只做了两层, 而且是异形顶:顶部是有坡度的,如同歇山顶一般,只是没有瓦片, 如此它看起来有点儿像是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只是四合院的天井大,四周厢房相对小,而超市的天井相对较小而已。

这种建筑, 和大图书馆不同,看着和传统房子, 似是而非, 虽然根本来说不同, 但从外形上还能感受到一丝联系。也就是所谓的‘美学传承’,这点民间百姓一无所觉也毫不在意, 但在大学里是人尽皆知的概念。什么‘美学传承’、‘严谨对称’……都是买地的新词儿,其实在旧式的语言中也未必不能找到对应之处,只是新的说法更为白话一点罢了。

言归正传, 既然是严谨对称,那么,其实一层楼也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买地的羊城港展区,和敏朝的京城展区其实就是隔着天井的两对面,这都是半层中的核心所在,也体现了本为一家的大小宗理念。所区别者,是买地自认大宗,所以占据了进门方向,也就是朝阳升起的东面,而敏朝在背阴的西面,仅仅是如此而已。当然,在买地的百姓看来,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觉得,买地待敏朝还算是相当友好客气的——这要是把京城的展位划分在一个歪歪扭扭,犄角旮旯的地方,岂不是让使团很下不来台么?这皇帝都亲身前来道贺了,如此对待,似乎也有些苛刻了。

虽然如今逐渐日薄西山,但毕竟是从前旧主,从人潮的走向也可以看得出来,敏地、京城的地位,在众人心中还是更特殊一些。京城展位规模很大,仅略微逊色于买地少许,前头有许多人都在排队,也和买地一般,只能轮流走过,不可随意停留,众人也都觉得有几分可惜,隔远了便踮着脚议论不休,道,“那些机器,真是京城运过来的么?”

“是!从天港到我们羊城港,走海路二十天的光景,这会儿入秋了开始刮北风,他们顺风而下就更快当了,这都是要办展的消息传出之后,他们从京城运来的——所以你看,京城的展品也多,什么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有,都是顺着一船下来的!”

的确,和那些或者自身特产的确比较贫乏,只能从文化历史下手的展区不同,京城这里,物产丰富,就没有扎什么景点出来,而是简单地把展位划分为几个区域,第一是京城自产的机器,看着好像也颇为精美——这不是顾眉生诸女感兴趣或精通的领域,她们也看不出这机器和买地的比相差在哪里,只是暗暗点头道,“倘若都是自造的,那可见毕竟都是华夏子民,心灵手巧,竟也能仿造得如此精美,算是用了心的。也只有如此,方才像点样子,否则,偌大的山河,不乏英才,难道在敏朝都只能投闲置散,只有来买地才能发挥聪明才智不成?”

只要上下同心戮力,毕竟还是能做出点成绩来的。这机器之外,还有一个大展区,里头是不少精工木模型,还有教材等物,也在玻璃展柜中放着——这却都不是无的放矢。并非是拿皇帝的木工出来敷衍,细看之下,这些木模子,几乎都是融合了买地那种呆板单调的新式水泥房,与老式华夏建筑风格的作品。

前后议论起来,都道,“久闻这水泥房虽然是在我们买地兴起,但如今京城也颇有巧匠,能建得很漂亮,别的不说,这屋子瞧着倒是有趣的,如今羊城港流行的这种多层高楼,手笔太大了,我们自家建一栋那是不敢想,而且也住不过来,倒是这新式的小院子,看着惹人喜欢。”

“这木工模型也是做得精细,听说彼方的圣上,从小就是爱做木工的,天赋也是极佳,自从买地兴起之后,就从造木房子,转移为造真房子了,你们瞧,这些屋舍下头也有签子,注明了其真实存在的地点,有不少都在行宫之内,可见多数是那位亲自主持建造的了,也不知道他的那些工匠,肯不肯出来做私活的!”

“哎,你们看哎,这个楼宇,没有注明地点,倒是很高,瞧着很像是我们羊城港站前大街的意思,你们看是不是,这种四方大楼的感觉!那个……那个外墙——”

“那叫外立面——你不说,的确很像!这怎么有个模型放在此处,难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有些猜测,却又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是在人家的展位上,也不好多说什么:别看入买这样久,众人心中,对于敏朝皇帝也还是犹存敬畏,有点儿‘为尊者讳’的意思。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就说顾眉生诸女,虽然自视甚高,但只要不是目空一切的狂生,自然也要对各方势力的领袖予以相应的尊重,莫说敏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南洋土司、虾夷地城主,别看是蕞尔小城,他们能调动的人力物力必然也远胜于自己,当着人家展位的面,大声非议嘲笑,丢脸的不是别人反而是自己。

就算有什么小话,那也是交头接耳,低声议论:一直以来,敏朝皇帝在买地的评价反而颇是不恶,大家都认为他在历代皇帝中,算是很像样的,倘不是遇到了六姐这在世真神,说不准还能弄出点中兴气象来——当然,荒唐事不是没有,也闹出过一些乱子,但至少在他主持下,北地虽然天灾频频,但却没有大饥馑,没有灾民闹事动乱,各地的秩序能基本维持,灾民能被转运出来到买地干活……不要以为这都是应该做的,实际上除了他以外,各朝各代哪个皇帝能做好?只是这些功绩,就抵得过他治下的那些丑闻和动乱了。

但所谓‘一时瑜亮’之说,在这模型面前,似乎也不攻自破了。这什么双星、瑜亮,那都是要两人彼此不服,互相斗气,这皇帝私下居然给羊城港的设计投稿!这,还有什么身为一国首脑的心气和尊严?从没见过这么乐意和敌国首脑往来的统治者,用南北朝的往事来比喻的话,这不是几乎相当于南朝后主擅长诗词,于是私下跑去北朝自荐做了个词臣?!

真是……荒唐!做下这等事还不知遮掩,直接把模型放上来,更是近乎于无耻了。也不知道敏朝众臣是如何想的,居然容他如此作为——可见这敏朝的敌买之心,是多么软弱了。众人虽然没有大声言语,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出了彼此心中的想法,“看来,这买地吞并北方,重新定都中原,天下一统,所遇到的阻力会比自己想得更小,恐怕不会有什么大战,而且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楼真好看!”

“我觉得看着好眼熟,不知道哪里见过!”

当然,也大有一些迟钝的观众,压根没想那么多,看过就算了,犹如眼盲的一般,分明前不久才从站前的新街区那里经过,在这里也就得出一个眼熟的结论,甚至根本不觉得眼熟,直接略过去的才是大多数人。他们的兴趣还是更集中在这模型的精巧,对于模型旁边摆放的各种敏地特科书籍,则根本无法理解陈设意义,莫名其妙,“该不会以为我们买地没有课本卖吧?”

“对啊,这不很多都是从我们的课本照搬过去的吗?”

要不是队伍行进速度有限,他们巴不得赶到前头去了,顾眉生却是还好,她能明白这个展区设置的意义:这是在展现京城对于如今这种大行其道,令人艳羡的‘新式生活’的贡献和努力,在京城诞生的新式建筑风格,以及京城对于京畿一带,北方扫盲的心得,都在这些模型和书本之中了。虽然源于买地,但将其推广,而不是如一些顽固宗族一样,一味抵抗,这也不能说没有功劳在内。说皇帝荒唐贪玩,没有心气,那反而是真没有看懂了,包括京城的机器展览,虽然瞧着无聊,但也自有其政治、实务上的意义。顾眉生心道,“展览会,展览会,展览的是各地的特产,但其实广博的也是各层次的见闻,哪怕我等也经常观览报纸,但今日来到展览会,才是几个展厅,彼此比较、分析下来,也是所得良多,大有进益,感觉眼界要比平时都开阔了几分。看来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是大有道理。除了那些眼盲心瞎的人,出门游历,想要不增长对人世间的了解都难。至于那些蠢物,就算是来到展览会,在这样的展厅内,想到的也只是吃喝玩乐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随着她离开这个‘精神文明建设区’,进入货品展区,顾眉生也还是精神一振,本能地兴奋了起来。众人更是大哗道,“好精美的料子!好新鲜的样式!”

“听说张九娘的版样天下第一,如今看果然如此!虽失江南,但京城织造现在倒越发兴旺了!”

的确,这个区域虽然玻璃柜很多,里面展示了不少毛衣毛裤、围巾手套等商品,又有各种矿石、精美顽器、玉雕、宝石等等经过京城转手的特产,以及不知拿什么做出来,栩栩如真的烤鸭、卤鹅、奶酪、果干等吃食,令人好奇,但这些全都比不上展区中央一个极大的衣料展示区,这里还特别布置了灯泡,只见各色绫罗绸缎,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还有各种成衣,穿在那木偶身上,款式令人好奇,又有大约是宫娥、侍卫的男女,时不时便走到展厅后方的布帘后头,换上新衣,面含微笑,在灯光下平举双手,缓缓转身,展示身上的成衣,叫人看得目不转睛,恨不得脱离队伍,凑近了仔细端详呢!

“这个纱裙子真好看!”

顾眉生身边,众女已经兴奋无比,甚至有人小声轻轻尖叫起来,杨爱也是一把揪住顾眉生的胳膊,“眉姐,你看那条纱裙,那是什么料子?叫做遍地金么?闪闪发光,又透得很,云雾一般,真好看呀!”

她自小就在买地长大,买地这里,对于丝织品虽然有生产,但在民间却没有太多穿着的机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个买地气温都偏高,百姓们养成爱洗澡的习惯,那么衣料也要跟着常洗,如此一来,除非是某些特定的机会,否则一般就算是殷实人家也不会穿真丝衣服。因此杨爱等女,对于衣料完全缺乏知识,连名目都叫不上来,只知道夸奖好看,顾眉生也差不多,便是她年岁要大一些,但早在有人赠送这些厚礼之前,便已南下了,不过她眼力好,眯着眼读道,“这叫洒金蝉翼纱!”

“果然薄如蝉翼!真和云雾一样!”

“那还有素色纱,也是好看!不过要说富丽那还是一匹匹的妆花缎子好看了,有点像是刚才我们在金陵看到的云锦!”

“那是!但要说好穿,纱裙好穿!锦缎在我们羊城港的天气怕不是要热死人了!”

“不然,听说真丝都是透气的,而且这不都是短裙吗,以往的马面,之所以热不还是因为太长了不透气么!”

“这不能叫马面了吧?瞧着倒有些西洋裙子的意思——这穿起来可要方便得多了。”

任何时候,谈衣食住行,都是最容易形成讨论的,别说顾眉生等女,便连前后排队的人都迫不及待加入谈论,还有人在行道,“我们的裙子,都是所谓‘一片式’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但你们看,这裙子可不是!这是抽绳的!那可要方便得多了!至少不比把腰勒得难受!穿脱起来也和裤子差不多!那裙摆都给缝死了的!”

大家一听,仔细一看,果然如此,顿时又是一阵轰然,彼此议论着,“那这样的话,是不是裙下其实可以不必穿中裤了——当然不能是纱料裙子了,但如果是锦裙、布裙的话,岂不是可以单穿了?”

这样的改变虽小,但对于如今的民间来说,简直又是一种开天辟地的变化了,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分析,“不对啊!你看他们的搭配,纱裙下当然还要穿裤子的了!哪有裙下不穿裤子的,光溜溜的两条腿,那岂不是……岂不是……轻浮浪荡到极处了?哪有人敢这样穿的!”

这就是一片的裙子所留下的印象了,尤其是敏朝多穿马面裙,这裙子实际上前后的裙门没有缝过,遇到狂风,可以直接吹开到大腿根部,包括平时坐立之间,如果不谨慎的话,也非常容易露出腿脚,这不穿中裤的话,风一吹就是两条大光腿,多么的不雅?哪怕是前些年的妖服狂士也很少做这样的装扮,为了贪凉打扮的话,不穿外裙,穿中裤在家,是较为合理的做法,现在突然说可以取消中裤,也难怪大家接受不了了——

在买地,裙装是少见的,大家多穿裤装,已经被视为离经叛道了,以敏朝从前的形制,买地如今的风气,就好比大家都穿着亵裤在外乱跑一样,好不容易大家接受了裤装,而且把原本的中裤发展为外裤,接受了在外裤里穿毛裤、秋裤御寒,把裤脚收口作为辨别秋裤和外裤的标志了,这会儿突然有人说,这种腰身抽绳,裙门缝死,有点像是西洋样式的裙子,可以把裤子完全摒弃,这一步又实在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底线了。

“不行的!不行的!”大多人都是直摇头,“这也太标新立异了!”

“哪里不行了?你看那裙长在小腿,还比如今一些外裤更长呢!那些力工、农人,或者是住在南洋的百姓,不论男女,把裤子挽到膝盖上的难道还少了?整条小腿露在外头,怎么就不觉得不雅了?怎么就不觉得标新立异了呢?”

有人不接受,但也有人或许是想穿裙子了,又不耐热,当下便回击起来,一时间,观看队伍停滞不前,大家这才知道为何在木工区速度变慢了,原来是前头服装区的观众舍不得走,不论是支持单独穿裙派,还是反对单独穿裙派,又或者是完全无所谓的,这会儿都是慢下了脚步,还有人嘘那些争吵者道,“别出声了!他们又要去换衣裳了,这裙子别的不说,真是雅相便当,看看他们还能换出什么新鲜样式来!也不知道这些衣裳有没有得卖,要多少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