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都市青春 > 女仵作 > 第 87 章 雇佣佃农

女仵作 第 87 章 雇佣佃农

作者:请君莫笑 分类:都市青春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3:30 来源:gegedan

话音落,绣娘和吴蔚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对方,四目相对间,二人的眼中涌动着类似的情绪,也存着同样的迟疑。

于绣娘和吴蔚而言,这第三家无意是比较妥帖的,同时女子在一处不仅能更自在,也能少一些危险和闲话,主家孱弱而佃农彪悍,时间久了……佃农反过来欺负主家或者暗中使绊子的也不是没有。

不过……吴蔚之所以如此着急物色佃农,除了时令不等人着急耕种外,还想借机找到几个帮手来震慑李铁牛,这么看的话,那一门子女子就有些不合适了。

“去看看吧,挑一家最合适的。”吴蔚说道。

很快就来到了第一家,站在院门外朝院内望去,光从视觉上就感受到了“拥挤”一一间比吴蔚和绣娘家还小的院子里,立着一间瓦房和三间土房,瓦房看着有些年头了,瓦片上透出丝丝秋霜般的白色,墙壁亦是斑驳,三间土房以瓦房为中心,在两侧挤着,想来是家里连连增添人口,却无银钱买地建房所致。

张水生叫了一声,四间房门先后打开,从里面探出头来,吴蔚看了,往绣娘那边侧过去,抿着嘴唇,勉强止住了压抑的笑声。

绣娘目露异色,吴蔚深吸了一口气,轻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

吴蔚并无恶意,她和绣娘住过比这还差的房子,怎么会去嘲笑别人?只是这一家人出来的太齐,动作和表情又几乎一样,让吴蔚不由得想起了蓝星的“打地鼠”,很快她也觉得此举不妥,在心里道了几次歉。

张水生事先已打好了招呼,这家的女主人走了出来,给他们开了门,只在院子里略聊了几句,老人家看着吴蔚满眼讨好,直说自家的儿子干活最是老实,勤快。

绣娘看着对方恳求的目光,心里不好受,吴蔚见了明白绣娘所想,说了几句客套话,三人便告辞离去。

来到第二家,情况和第一家差不多,不过好歹是两个毗邻的院子,老夫妻和长子夫妇以及几个没娶妻的儿子住在一个院子里,二儿子夫妻带着孩子住在旁边的院子里,说辞也和上一家差不多。

这次,吴蔚和绣娘都沉默了,跟在张水生后面一言不发。

张水生回头望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俩家都不是不勤勉的人家,从前也是人丁兴旺,日子红火的。只是……哎,咱们平凡人家,除了天灾,动荡、最怕的就是生病,干脆病死了也不怕,怕就怕久病难愈,薄田种不了细粮,粗粮是不值钱的。到最后只能卖地救人,要么人财两空,要么……家徒四壁,无地可种,日子越过越穷。”

张水生家就有过这种情况,张老爹的一直有腿疾,如张水生这样能干的人,为了给亲爹治病也把家底儿都耗光了,好歹张老爹的命是保住了,腿疾也得到了遏制,只是再没什么银子娶媳妇了,如若不然像张水生这样干活的好手,定然不会轮到小槐村的姑娘,好在柳二娘子是好的,她过门以后张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张水生心中感慨,不由得多说了几句:“你们两个

现在不愁吃穿,

却也不好太铺张浪费了,

留着银子傍身日子才过得踏实。”

对此吴蔚和绣娘深以为然,从前住在老屋里那会儿,绣娘就生过一场病,直接把家底儿花光了,多亏得绣娘年轻底子好,挺了过来。也多亏了吴蔚心善,绣娘刚一病就当机立断去找了大夫,否则……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吴蔚暗自感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历史书上这简单的八个字,便概括了古代农民近两千年的生活状态,这八个字看似还有些逍遥和自在的意味,可唯有真的置身其中,不是在影视剧里,也不是在穿越小说里,而是真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才能明白这八个字里面究竟有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不确定性。

平常的农户人家,对危机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一场疟疾,一场风寒,或许就家破人亡了。

吴蔚牵住了绣娘的手,才稍稍定心。

来到第三家,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小小的院子里,一间茅草屋,低矮的院墙上,晒着些萝卜干,地瓜干之类的东西。

张水生对吴蔚说道:“妹子,这便是第三家,你叫人吧。”

……

这最后一家,共有母女四人,母亲不过四十出头,却已能看见白发,大女儿和绣娘的年纪相仿,二女儿十四岁,三女儿十岁。

一家四口的衣服均是洗得发白,补丁套着补丁,虽不是面黄肌瘦的病态,却也能看出营养不良的样子。

看的吴蔚一阵心揪,绣娘更是眼眶一红,她也曾捡姐姐剩下的衣服,缝缝补补,直到糟了,烂了还是舍不得丢掉,这样的生活绣娘太明白其中滋味了。

一看到绣娘和吴蔚,那女子便说开了,将家中的情况和曾经的不幸悉数倾倒出来,却没有哭,表情木木的偶尔看向吴蔚和绣娘时,目光里带着一丝恳求。

故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男人干活时不小心砸了脚,破了个大口子,敷了草药却高烧不止,没多久就去了,种的本就是族中的公田,在那些族老眼里女儿早晚是别人家的,便将田地收了回去,一晃五年过去为了养活每一个孩子,曾经的瓦房也不得不卖掉,换了个茅草房住着。

大女儿因家贫迟迟无法出嫁,娘儿四个什么苦活,累活都做过。

从前,他们夫妻也曾幻想过美好日子的。

女人的声音倒是平静,只是目光木木的,不见一丝泪花,或许是日子太苦,眼泪早就流干了。

倒是另外几个小的,聚成一团,三双眼睛希冀又渴望地望着吴蔚和绣娘。

绣娘几乎想当场答应下来,还是将目光投向了吴蔚。

吴蔚哪里顶得住如此“瞩目”?吴蔚叹息一声,将李铁牛这个麻烦说了出来,谁知她们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愈发坚定起来。

那妇人说道:“两位姑娘放心,这些年我们娘几个什么泼皮无赖没见过?若是那人真敢动粗,我定然挡在两位姑娘前头。”

吴蔚答道:“倒也不必,我虽然有心找一门

佃户帮衬一二,

却也没有利用人家的意思,

有些事儿总要事先说明白的,咱们都坦荡些。”

妇人连连称是。

吴蔚看了绣娘一眼,绣娘会意,说道:“你们准备一下,这几日就可以过来了。”

小院内,孩子的欢呼和妇人的道谢声,叠在一起。

……

几日转瞬而过,那家母女四人来上工了。

妇人母家姓李,夫家姓张,吴蔚和绣娘都叫她李大姐,农具都是现成的,吴蔚还答应了尽快买一只耕牛回来。

午间绣娘和吴蔚管一顿饭,饭菜或许没有多好,管饱是一定的,收成去掉赋税余下的平分就好。

中间吴蔚请张水生要了一窝刚出月的小狗来,一共四只,分别取名叫:德芙,费列罗,生巧和大板。

吴蔚和绣娘一齐动手,给四只小狗搭了窝,做了食槽和水槽,四只小家伙很能吃,每天都是肚皮鼓鼓。

李大姐很懂规矩,每日下工都来点卯,中午掐着绣娘做饭的时辰先打发大女儿过来帮忙。

为何早上不来点卯?

第一天也是来了的,天未亮就到了,绣娘和吴蔚压根没醒,李大姐一家便没再来打扰。

又经过几日的磨合,寂静的山头热闹起来,只是家里四只小母鸡下的鸡蛋竟不够吃了。

吴蔚干脆到市集去买了六只褪了黄绒毛的半大小母鸡回来,这下四只小狗可活泛了,每日追着鸡撒欢儿,或被鸡啄,或反过来撕掉几根鸡毛。

可忙坏了绣娘,一遍遍把四只小狗从鸡窝里抱出来……

吴蔚见了又和李大姐商量,给她家的三丫头安排了个新活计,到后山放鸡,每天一文钱。

小三年纪小,上田也干不了什么活儿,吴蔚此举变相给李大姐减轻了负担,她怎肯要工钱?吴蔚笑着并不争执,心里却是笃定了要给的。

李大姐一家非常勤恳,绣娘和吴蔚的田已经错过了最佳耕种时令,李大姐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把几亩山田硬生生给抢种了出来。

待山田全部种好,李大姐请吴蔚和绣娘去验收了一次,惊得二人呆在原地,李大姐在一旁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绣娘给二姐家孩子小衣裳做的差不多了,亲自送了过去,并将回春堂的诊断带了回来,老先生说:只需吃几幅汤药,控制好饮食,生产会顺利的。

绣娘的心情大好,把好消息分享给了吴蔚,当天下午,绣娘找出一匹结实的布料,给李大姐一家做起衣裳来。

绣娘经手做出的衣裳不知有多少,只需扫一眼便知道大概是什么尺寸,唯独给吴蔚做衣裳时,力求一个熨贴和舒适,绣娘才会量了又量。

……

这日,李大姐一家刚下工离去,小院里迎来了两位熟人。

一身劲装的张威,张猛两兄弟叩响了院门,绣娘看到二人犹自心头一紧,他们来了,蔚蔚大概又要去出工当仵作了。

张威对吴蔚说道:“吴姑娘,明日辰时,东方大人请你到县衙一趟。”

吴蔚问道:“大人有没有说是何事?”

“吴姑娘去了便知道了,大人只吩咐让姑娘穿的体面些。”

“我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