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第 115 章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第 115 章

作者:千山不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25 13:43:08 来源:gegedan

摊子前人很多,李世民在侍卫的帮助下挤到前面,兴致勃勃看向面前的灯笼。

“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个日用品①。”李世民思索片刻后给出答案,“是蜡烛吧?”

没人搭理他。

旁边一位大爷提醒他:“你得先交钱给几位小郎君,然后他们判断你猜得对不对。”

不用李世民说,侍卫就机灵地交钱,然后报上答案。

这个答案是对的,杜构把灯笼取下来交给侍卫,又匆匆去招呼下一个客人了,压根没看见旁边的李世民。

等着看他们反应的李世民:“……”

也不能怪杜构,主要客人太多了,他压根顾不得看谁是谁,这又是晚上,纵然有这么多灯笼,但李世民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也实在很难发现。

李世民又猜了几l个灯谜,赢了几l个灯笼。心满意足地溜出人群,李承乾几l人全程都不知道他来过。

摊子热闹,李承乾也高兴,直到半个时辰后,摊子上的灯笼被赢得七七八八,剩下的谜题也比较难,人群才渐渐散了,只有几l个书生和几l位女郎还在猜,杜构一个人招呼着就够了。

李承乾几l人看装钱的袋子:“好多钱啊!”

杜荷激动得不行:“没想到我能赚这么多钱!”

这得有好几l千文吧?

李承道温声提醒:“你前天刚得了四十两黄金的赏赐。”

四十两金子可比几l千文钱多多了,况且这几l千文也不全是他的。

杜荷理直气壮:“那不一样!”

虽然说不上来哪不一样,但就是不一样。感觉这样摆摊赚钱更快乐!

“可惜明天就又开始宵禁了,不然我们还能继续玩。”杜荷撅着嘴道,“承乾,明年我们还这样玩!”

李承乾连连点头,他也觉得摆摊好好玩:“我们明年还可以卖别的!”

“卖什么?”杜荷兴奋地问,“像灯谜一样好玩吗?”

“我也不知道呀,我还没想到。”李承乾把钱分成十几l份,小伙伴和侍卫一人一份。

侍卫们没想到他们也有,纷纷拒绝。李承乾道:“你们也帮了忙的,当然该有你们的份。再说昨天是上元节,就当给你们的福利吧。”

杜荷几l人也点头:“是啊是啊,大家一起出来玩儿,见者有份!”

侍卫们这才收下了。

其实他们大多是高官子弟,并不缺这点钱,但被人惦记着,心情总是很好的。

李承乾拿起装着属于自己那几l百文钱的袋子拍了拍:“等会儿我们去街上玩儿,我要把这些钱全花掉!”

说到这个,大家看向还在猜灯谜的郎君和女郎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猜完啊?

李承乾眼睛一转:“反正就他们几l个了,留一两个人在这里就行,要不我们先去玩吧?”

杜荷立刻表示赞同。

李承乾

原本想留两个侍卫在这里守着,但是杜构也很喜欢灯谜,对守摊子更感兴趣,就让他留下了,再留两个侍卫保护他,剩下的人便跑去玩了。

今天街上格外热闹,卖东西的摊子也格外多,很多是李承乾不曾见过的,想来他们之前只在别的坊做生意,外面很少能见到。

李承乾还看到了卖炸薯条的摊子、卖玩具的摊子,还有他公布的菜谱上提到过的小吃,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做法,但有些做起来麻烦,家里平时不会做,这时候摆摊出来卖也很受欢迎。

几l个小孩逛了一会儿,带着不少东西回摊子上,就见那几l个郎君和女郎都还在。

苏琛感慨:“可真执着啊!”

是啊,那几l个郎君也就罢了,是和杜构一样喜欢挑战灯谜,女郎们却是目标明确,冲着最上面那个最漂亮也最难的灯笼来的。

是的,就是之前那个想用钱买灯笼的女郎,她自己猜不中,但又实在想要那个灯笼,就找了好几l个人一起猜,主打的就是一个广撒网、碰运气。

不过她今天运气似乎一般,到现在都没拿到那个花灯。

李承乾抱着一袋小吃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女郎一直猜不中,脾气逐渐暴躁,就有些好奇地问:“姐姐真的很喜欢这个花灯吗?”

“是啊。”女郎眼中流露出强烈的渴望,“这个花灯太好看了!”

是很好看,是一个格外精致的走马灯,每一面都画着九天仙娥,转起来仿佛仙女在云中嬉戏,仙气飘飘,但又活泼动人。

李承乾见她实在喜欢,就拍拍胸脯道:“那我送给你吧。”

女郎轻哼一声,还有点骄傲:“你不是只猜不卖吗?”

李承乾仰着脖子“昂”了一声:“是不卖,我就送,你要不要?”

女郎:“……要要要!”

李承乾让侍卫把最上面的灯笼取下来递给女郎,女郎道谢后美滋滋走了。

旁边的郎君们好奇地看着他们,李承乾问:“你们也想要花灯吗?我也可以送你们一个,就当是给老主顾的福利。”

猜了好多灯谜的老主顾们:“……我等不想要花灯,不知郎君可否告知谜底?”

李承乾干脆地说:“不行!”

书生:“……”

书生又猜了一会儿,实在猜不中才放弃了。李承乾还是一人送了他们一只花灯,然后就蹲在摊子边看哪个小孩儿对花灯感兴趣,遇到了就送一个,没一会儿就送完了。

留下两个侍卫收摊子,李承乾几l人拍拍屁股,去对面的酒楼找长孙氏。

到了长孙氏的包厢,李承乾推门进去,才发现李世民也在里面,正拉着长孙氏的手说什么,见到孩子们进来,他连忙正襟危坐。

李承乾:“阿耶,你怎么也在?”

李世民冷哼:“我还没说你呢,怎么带着阿娘出宫了?”

长孙氏无奈:“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是我自己要出宫的。”

“你不用替他说话

我还不知道你们吗,要不是他撺掇,你也不会出来。”李世民板着脸道,“还说是你乳母,叫人知道了成什么体统?”

李承乾:“那你叫人知道了吗?”

“……没有。”

李承乾抬起下巴:“这不就行啦!”

说完他就不搭理李世民了,目光在长孙氏身边的花灯上,眨眨眼:“这是我摊子上的花灯吧?”

李世民挺直腰板:“就是在你摊子上赢的,你那些谜语也不难。”

李承乾没想到李世民去过他摊子,惊讶地瞪圆了眼,但见他这么得意地说谜语不难,又有些不服气,哼哼道:“你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灯笼,我还给阿娘留了一盏最好的。”

说着拿出藏在背后的花灯,是比刚才那仙女灯还要漂亮的花灯,当初李承乾一见就很喜欢,偷偷留下准备给长孙氏,根本没往摊子上摆。

他两只手举起来给长孙氏看,美滋滋道:“阿娘,你看好看吗?”

“好看!”

是真的好看,长孙氏很喜欢,忍不住细细打量。

李承乾嘿嘿一笑:“这上面还有灯谜哦,阿娘猜对了我就把花灯送你!”

李世民暗搓搓挑拨:“那要是猜不对呢?”

“猜不对也送给阿娘!”李承乾瞪了李世民一眼,把底下挂着的灯谜木牌给长孙氏看。

谜面是:不加一点,只留一半,打一个字②。

长孙氏思索了一会儿:“是‘福’字吗?”

“对的!”李承乾一拍小手,把花灯递给长孙氏,拱起小手作揖,“祝阿娘平安喜乐,福气盈门!”

长孙氏顿时笑弯了眼。

旁观的李世民:“……”感觉被比下去了。

几l个小的在包厢里待了一会儿就又出去玩,直到把今天赚的钱花的差不多,才又困又累地被带回宫。

因为睡得晚,第二天去上课时,李承乾有些萎靡不振。

不过到了教室他就清醒了——今天杜荷来了!

学堂时隔许久终于再次满员,李承乾却顾不得高兴,先问杜荷:“你怎么来上课了?”

“我决定不去当校尉了,继续和你们一起念书。”杜荷道。

“为什么,你不是想当大将军吗?”李承乾皱起眉毛。

杜荷点点头:“我是想当大将军,但是不用着急。上元节那天我去见了师父,也问过她的意见。她说我可以留在长安,跟她和你学几l年,以后的路能走得更顺畅一点。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李承乾不知道跟他能学什么东西,不过平阳公主和杜荷都做了决定,他也不会反驳:“好吧,那我看看能不能让阿耶封你个虚职,不能便宜了他。”

“嗯嗯。”杜荷挠着头憨憨一笑,“其实我挺高兴的,我一点也不想和你们分开。”

李承乾也不想和杜荷分开那么久,现在好了,他们又能一起念书啦!

可惜杜荷的快乐只持续到上课开始,陆德明见到

这个许久不曾露面的学生,开始考校他的功课了。

杜荷:“!!!()”

现在去当校尉还来得及吗?这天下午,李承乾又得到一个大好消息。

当时已经下课了,但学堂的人都没走,温书的温书,写功课的写功课,李承乾正在给杜荷补课。杜荷缺课实在太多了,陆德明念在他有正事,破例没有打手板,但进度必须要在一个月内跟上,否则就要挨罚了。

李承乾几l人只能轮流给他补课。

杜荷半死不活趴在桌上,努力把李承乾的话听进脑子里,但眼皮还是控制不住地越来越沉重。

李泰从旁边经过,看到这个场景,他有些期待地问:“大哥,我是不是很快就能追上杜荷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杜荷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立刻握紧了书本,精神奕奕道:“不可能!我这就好好学习!”

李泰笑眯眯道:“杜二哥,你其实不用担心啊,我只是想和你们一起读书,不会让你和我大哥他们分开的。”

李泰: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

杜荷才不上当呢,如果被李泰追上了,是不是多一个同窗不要紧,但连比他小三岁的孩子都比不过,他就太丢人了!

杜荷开始认真读书,也就是这时候,宋福满脸喜色地进来了。

宋福年纪不是很大,圆圆的脸白白嫩嫩,不笑就很有喜感,笑起来更是一团福气,和他的名字很相合。

李承乾:“你这么这么高兴,发生什么好事了吗?”

“正是呢!”宋福笑得眼睛都找不见了,“奴婢收到消息,说您那学堂的学生做出了曲辕犁!”

“真的假的?”李承乾忍不住站了起来。

“真的!真的!奴婢不敢说谎。”宋福笑眯眯道,“说是陈二娘带头,和几l位同窗一起做的,她们已经试过了,说是效果不错。”

陈二娘也就是陈淑慧,物化生学堂里成绩最好的那个女郎,她不仅肯学,而且肯干。李承乾只是在上课时提到过曲辕犁,没想到她就做出来了。

李承乾跳起来:“我这就去找先生请假。”

他要去看看!

杜构和苏琛对李承乾说过的曲辕犁还有印象,没想到真的有人做出来了,也表示想去看看。李承道则是对物化生的研究成果感兴趣,杜荷更不用说了,不用上课还能看热闹这种好事,怎么能落下他呢?

陆德明看着这一排学生:“……”

“罢了,这也是正事,出去便出去吧。”他其实也想去看看,想了想还是算了,等确定这曲辕犁有用再说吧。

第二天李承乾没出宫,因为李世民不知道从哪听到消息,宣陈淑慧等人带着曲辕犁进宫了。

宫里本来就是有田地的,因为李承乾经常要种点这个那个,李世民做了太子后,就在东宫附近给他辟了一块田地,有专人负责照顾打理,各种工具和耕牛也都齐备,虽然李承乾很少用牛,大部分时候人力就足够用了。

() 现在陈淑慧就被人带到了这里。

李承乾听到消息跑出去,就见包括陈淑慧在内的两个女郎,还有两位年纪略大的男子一起站着,他们的面前就放着一架犁。

李承乾知道这两个男子,他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虽然在长安长住,但以前没少做农活。

当初提到曲辕犁,整个学堂他们俩听得最起劲。没想到陈淑慧和他们两个合作了。

想想也是,陈淑慧两个女郎物化生成绩好,理论知识丰富,两个男子却是种地经验比较多,他们合作才是最好的。

李承乾上前和他们打招呼,几l人连忙行礼。

陈淑慧带着些隐藏不住的激动:“先生……()”

李承乾对她笑了笑:“你们做得很好!◆()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陈淑慧眼睛一下就亮了,随后又有些忐忑:“不知道圣上会不会满意。”

她也没想到会被带到皇宫,如此大张旗鼓,万一曲辕犁达不到预期效果该怎么办?圣上会生气吗?会不会罚他们?

李承乾问她:“那你觉得曲辕犁效果好吗?”

“好!”陈淑慧斩钉截铁,“我们仔细和传统犁对比过,各方面数据都有记录,整体效率最起码提升一倍!”

她拿出一个记录册子给李承乾看:“而且先生说过,曲辕犁会是农耕史上的一个创举,我们觉得我们做出来的就是曲辕犁。”

实际上李承乾说的是“曲辕犁是农耕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没有‘会’字,学生们自动理解成了未来时。

李承乾简单翻了翻册子,见她们记录清晰明确,而且数据确实比传统犁具好了很多,就道:“既然确实好用,你们还害怕什么?”

“先生说得有理。”陈淑慧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没用,还是紧张!

毕竟要见的是圣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阿耶叫你们进宫,就是想借此事表明对农耕的重视,令天下人有发现时敢于告诉朝廷,所以不管曲辕犁效果能不能达到他的预期,他都不会生气的。”

李承乾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再说还有和你们大先生在呢。”

陈淑慧几l人看看李承乾,再看看李承道,这才放松了些。

不多时李世民来了,不止他,民部尚书(也就是后来的户部)裴矩也来了,众人见礼过后,李世民就指着地上的犁问:“这就是曲辕犁?”

还是陈淑慧答话:“是,这就是曲辕犁。”

“名字倒是很形象。”李世民笑了笑。

确实物如其名,这曲辕犁比起传统犁具,主要是把直辕改成曲辕、长辕改成短辕,整体显得更轻巧。这样的犁用起来确实轻便省力,但能不能达到犁地效果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试试吧。”

太监将早就准备好的牛牵上来,给它套上曲辕犁,为了更好展示曲辕犁的效果,他们没让男人上,而是陈淑慧亲自扶犁。

只见她扶着犁梢,稍微

() 用力往下一压,将犁铲压到泥土里,随着耕牛的脚步往前走,很快就犁了一行,不仅时间快了一点,犁地效果也一点不比传统犁差。

而陈淑慧犁了好几l行,一点也看不出疲累。她还是个没怎么干过力气活的小姑娘呢!

李世民跃跃欲试:“朕来试试。”

他也是干过农活的,每年的亲耕里都要亲自下地,更何况李世民有做明君的野心,又有个爱种地的儿子,平时偶尔也会干干农活。

现在他扶着犁,也算是有模有样。

刚一上手,李世民就发现了区别,曲辕犁要比传统犁轻很多,只用一半的力就能达到同等效果。速度变快是因为犁壁的设计可以将翻出的土推到一边,加上了犁盘使一行耕完时调头方便。

李承乾指挥李世民:“阿耶,你看到那个中间那个木棍上的卡扣没,调节那个就能调节耕地的深浅,想深耕就深耕,想浅耕就浅耕。”

李世民试了试,果然如此。

他把曲辕犁交给裴矩去试,问李承乾:“你早就知道他们在做曲辕犁?”

不然怎么知道还能调节?或者干脆就是李承乾给他们的图纸?

李承乾摇头:“是他们自己做的,跟我没有关系。我刚才在册子看到的。”

事实上这个功能也是他告诉陈淑慧她们的,只是不知道她们做出来没有,刚才在册子上看到,才知道她们把功能做得这么全面。

李承乾把册子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看着这试验册子,对李承乾道:“不愧是你的学生。”

记东西都是一样的简洁清晰,调理分明,还列了表格,生怕有一丝拖泥带水,和时下的风格一点也不一样。

陈淑慧等人面露喜色,显然为此感到自豪。

李世民看完册子,正好裴矩也回来了,顺手把册子给他:“你怎么看?”

裴矩压下激动道:“比现有的犁具好用很多,如果能大范围推广开,百姓将会受益无穷。”

犁具和土豆等粮种不同,粮种传播需要大量种子,而种子需要大量时间培育,这就是土豆出现到现在好几l年了,但还是没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偏远一些的地方很多还没种上土豆。

但犁具就不一样了,图纸公布出去,很快就能随着《长安日报》传到大唐各地。

正好快春耕了,百姓该准备翻地的事,如果用上新犁具,百姓就能多种几l亩地,收成也能高一点,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当然也不能随便公布,还要考虑许多问题,比如造价、耐用、有没有其他问题等。

李世民对裴矩道:“你安排民部尽快测试一下,早点给朕一个结果,如果可以的话,最起码春耕前一个月,咱们得把消息公布出去。”

裴矩肃容:“是!”

李世民又看向陈淑慧几l个:“你们几l个做得不错,如果曲辕犁确实可用,朕必定重重有赏!”

几l人连忙谢恩。

“你们教了这么多学生,没想到还真能做出好东西。”李世民对李承乾和李承道感慨。

他原本并没有把物化生小学堂放在心上,虽然物化生很有用,但做出成果并不容易,李承乾那里又只是草台班子,他以为那些学生以后能做个教物化生的先生就不错了,没想到今日会有意外之喜。

李承乾得意地抬起下巴:“他们都很聪明,也很有创新精神的!”

这倒也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很有创新精神,想来也不会第一批去学物化生。

“那你就好好教。”别浪费了这么多人才。

说到这个,李世民有些好奇:“你那些学生里谁学得最好?他如今在干什么,有研究什么东西吗?”

李承乾指指陈淑慧:“学得最好的就是她呀!”

陈淑慧骄傲地挺起胸膛。

李世民还没说话,裴矩就惊讶出声:“竟然是位女郎?”!

千山不关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