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第 169 章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第 169 章

作者:千山不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2-28 13:20:56 来源:gegedan

天还没亮,位于开化坊的宋国公府邸已经亮起了灯火(),提着灯笼、捧着器皿的丫鬟仆妇静默地穿行其中⒌()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为将要起床上朝的国公爷送去温水、巾帕、烘烤得暖融融的衣裳、还有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早饭。

国公夫人孤独氏亲自伺候萧瑀洗漱穿衣,安静地吃完饭,见萧瑀比往日多用了一些,便笑道:“公爷今日胃口倒好。”

“早朝后要和太子殿下商量报社事宜,多用些免得挨饿。”萧瑀回答道。

萧夫人嗔了他一眼:“太子殿下还能短了你的吃食不成?”

“那也说不准。”萧瑀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殿下本不欲我掌管报社,如今不得不为之,或许心情不佳呢。”

萧夫人自然不会当真,见萧瑀心情颇佳,甚至有心思开玩笑,奇道:“不过是个报社的差事罢了,你怎的如此看重?”

萧瑀:“你不懂。”

别人或许只当李承乾心血来潮,但萧瑀是听到了他和欧阳询商量的,明白李承乾此举志在科举。

《长安文化报》是小事,科举却是大事。萧瑀本来就看现在的选才制度不顺眼,见到满朝出身世家的庸碌之辈就讨厌,很愿意为李承乾的计划出一份力。

萧夫人见萧瑀不愿意说,识趣地不再追问,笑盈盈道:“太子殿下一力促成,想必这报社也是好的。难为殿下哪来的那么多主意,我竟是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萧瑀:夫人想不到,他也想不到啊。

论奇思妙想,世上有几个人能及得上李承乾呢?

萧瑀坐着马车去上朝的时候,李承乾才刚刚被风蕾叫醒,抱着被子赖床:“今天不用上课,我不要起来!”

风蕾:“殿下与萧相公和欧阳先生有约,等会儿还要见人呢。”

“还早呢,我再睡一会儿。”李承乾扯着被子盖过脑袋,眼睛一闭又要继续睡。

风蕾悠悠道:“殿下忘了上次休息赖床走了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迟到被先生罚的事了吗?”

李承乾:“……”

他拉下被子,幽怨地看了风蕾一眼。

风蕾忍着笑道:“殿下昨日特意交代过,无论如何今日都要叫您起来,您可别为难奴婢。”

“知道了。”李承乾嘟着嘴,老大不情愿地爬起来,被伺候着洗漱完穿好衣裳,才终于清醒了。

用过早饭,先去书房读了一会儿书,把前几日的功课温习一遍,又做了一点系统里的作业,萧瑀和欧阳询就先后到了。

开设《长安文化报》之事已经定下,费用的事有李世民,其余事务有《长安日报》的先例在,并不算很麻烦。

眼下要紧的是报纸第一期的内容。

开门第一期,必得足够吸引人才行。

当初《长安日报》第一期就办得轰轰烈烈,那时候报纸还是新鲜玩意儿,加上有如今的太上皇,彼时的圣上亲笔题写的刊名、楷圣欧阳询的墨宝、印刷术问世的消息等等,好几条

() 爆炸性内容,使《长安日报》的热度像坐了火箭一样飞升。

现在报纸早就融入了大唐百姓的生活,靠着新鲜是不成的了。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因着《长安日报》打下的基础,新报纸至少不会无人问津。

但萧瑀心气高,不希望吃《长安日报》的老本,也不愿意在热度上输给欧阳询。

欧阳询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做足了功成名就的前辈姿态,淡淡一笑:“文化报不比长安日报,即便有好新闻也登不了,看来只能请几位文坛名宿撑一撑场子了。()”

这倒不是难事,大唐也不缺名人,只是论资历和名气,欧阳询都是其中佼佼,有他珠玉在前,再请什么人都很难有好效果。

萧瑀也知道这个情况,眉毛不由拧了起来。

李承乾托着下巴说:“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萧瑀来了精神:“殿下有主意?”

“要吸引百姓的眼球,就要让他们觉得新鲜刺激,之前我们用大量信息高维灌输,现在这个办法是用不了,但我们还可以制造反差嘛。”

萧瑀:“反差?”

“打破人设知道吗?”李承乾举例,“假如魏征写千字长文在报纸上夸我阿耶,你们会想看吗?”

“嘶!”欧阳询不小心揪掉了几根胡子,眼下却顾不上。他眼睛发亮,身体微微前倾,“殿下竟说动魏公了?”

“怎么可能?!”李承乾仰头看天,无奈道,“先生不要想得太美了,魏征怎么可能写这种文章,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哦。”欧阳询郁闷地应了一声,就连萧瑀也有点失望。如果真能让魏征写这样的文章就好了,想看!

不过他们也明白了李承乾所谓“打破人设”的意思。

“就是做一些从前不会做的事,以达到殿下所说的‘新鲜刺激’,下臣理解的对吗?”萧瑀问。

“差不多吧,也未必一定没做过,只要百姓眼中是这样的就行了。就像魏征也不是没夸过我阿耶,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萧瑀到底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并且能举一反二:“爱风花雪月的人针砭时弊,爱歌功颂德的人口诛笔伐,以丹青闻名的人书法亦佳。”

李承乾点头:“就是这样!”

只是这样也不容易,大部分文坛名宿声名不错,并不愿意轻易打破自己的人设。

萧瑀一脸沉稳:“实在不行,下臣自己写幅字。”

“咦,萧公也擅长书法吗?”李承乾好奇。

萧瑀谦虚地说:“小有所得罢了。”

萧瑀在这方面并不张扬,能说出“小有所得”,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但李承乾没少看萧瑀的奏表,字迹的确不错,但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萧瑀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下臣尤擅草书。”

李承乾这才恍然:“真是没想到啊!”

谁能想到平时一本正经,甚至显得一根筋的萧瑀,擅长的居然是潇洒狂逸的草书呢

() ?

李承乾没想到,读者更想不到,这倒的确是个不错的内容。

一直没说话的欧阳询这时候笑了一声,这笑声很轻,只够李承乾和萧瑀听到,含着说不尽的嘲讽。

李承乾:……差点忘了,欧阳询虽然被称为“楷圣”,但并不是只会楷书,事实上他擅长各种书体,除了楷书和行书外,草书也极为擅长。

在他面前说擅长草书,是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那意思了哈。

萧瑀脸皮微微发胀,睨了欧阳询一眼,反唇相讥:“在下不比欧阳先生长日无事,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练习书法。”

嘲讽欧阳询官位低,没什么事可忙。

欧阳询:“……”

李承乾:“……”

不愧是萧瑀,嘴还是那么毒。

欧阳询皮笑肉不笑:“萧相公如此口才,不让天下人见识一下实在可惜。”

李承乾眼睛一亮:“对啊!萧公这么会骂人,确实不能浪费。”

萧瑀:“……”

欧阳询差点没忍住笑,萧瑀常年板着的脸愈发像一张扑克,声音也有些发沉:“殿下是在拿下臣取乐吗?”

“萧相公可别误会了殿下!”欧阳询压下笑意,悠悠地说,“殿下最是知礼守礼的,何曾蓄意取笑过什么人?只怕是有些我们不知道的新奇法子,先听殿下把话说完再说吧。”

萧瑀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兴奋地点头:“是的是的,我有一个想法。”

外面的世界有一种人,专门从事评论工作,被称为评论家。评论家有很多种,严肃些的如文学评论家、时政评论家,接地气些的比如影视评论,甚至美食评论。

在评论家这个群体,毒舌并不算什么毛病,有时候还是一种天赋,读者一般也很喜欢,有时候还会嫌弃骂得不够厉害。

依李承乾看,萧瑀就很适合做个评论家,肯定很刺激!

欧阳询听了李承乾的话,思量片刻后拊掌而笑:“果然很合适,人设反差只能博一时瞩目,远不如这个细水长流。”

萧瑀也有点意动,写文章他是不怕的,况且听李承乾的意思,这评论家大可畅所欲言,而不必如他从前般瞻前顾后(?),便更对萧瑀胃口了。

但他还是有所顾虑:“那依殿下之见,下臣主要写哪个方向呢?”

“既然是《长安文化报》,自然该主攻文学评论,除了自己写文章发表见解,还可以对投来的稿件进行点评,想来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喜欢的。其他的萧公可以自行发挥,不用拘泥于某一样。”

萧瑀捋着胡子,露出一个浅浅的笑:“下臣对时政也有些见解。”

李承乾和欧阳询:“不行!”

萧瑀:“……”

李承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萧瑀写时政评论!平时在朝上口不择言也就罢了,万一在报纸上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板着脸道:“萧相公,你写的文章想要登报,也

要让底下的编辑和我或者阿耶检查过了才行,知道吗?()”

萧瑀:“………?()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诸事议定,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长安文化报》第一期正式发行啦!

因为之前没有特意宣传,故而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只是百姓早上去书铺买报纸,发现旁边多了一个架子,摆着一份不一样的报纸,一问才知道是新出的《长安文化报》,感兴趣的也就买一份来看。

只是这样还不行,萧瑀还花钱在《长安日报》上打了个广告。

是的,花了钱的。

一般来说,朝廷其他部门如果要在《长安日报》上打广告或者通知什么东西是不用花钱的,但《长安文化报》卡在需要和不需要之间,看在萧瑀的面子上,欧阳询就让他掏钱了。

萧瑀:“……”

这只是小事,萧瑀没跟欧阳询计较,黑着脸交了钱,站在甲方的立场狠狠刁难了欧阳询一通。大唐唯二的两份报纸,兄弟报社,其中一份还没办起来呢,竟然就水火不容了。

可叹!

李承乾一边磕瓜子看热闹,一边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声。

不管怎么说,《长安日报》的人气毋庸置疑,萧瑀精益求精的广告引起不少关注,《长安文化报》迎来第一波售卖小高潮。

后来,《长安文化报》第一期甚至超过《长安日报》的第一期,被誉为千古第一报。

上面刊登的作品篇篇精品,好几篇成为流传后世的名作,其作者大部分都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名人,诸如李世民、萧瑀、虞世南、程知节,还有此时还默默无闻,却通过这张报纸崭露头角的杜氏兄弟、十大美男之一的上官仪、以及科研霸主陈长生等;还首创好几个新的文学形式,大大推动了文学发展。

此时此刻,百姓还不知道这张报纸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在书铺看见就顺手买了一份,或者被《长安日报》安利到了,二二两两凑在一起看报。

头版头面最好的位置,就是李世民亲自撰稿并书写的创刊词,鼓励天下百姓读书创作,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李世民文采本就出众,作为千古知名杰克苏大男主,人格魅力也是顶级的,这文章廖廖数百字,言辞沉稳中不失热烈,叫看到听到的人都心驰神往,尤其本就有心仕途的学子,恨不得现在就回去苦读,好早点科举中第报效君王。

看过了创刊词,接下来就是两篇文坛名宿所做的文章,《长安文化报》的第一期,李承乾和萧瑀没有对外征集稿件,而是找了一些名人约稿,打的就是一鸣惊人的主意。效果显而易见,名宿的水平摆在那里,他们精心雕琢出的文章,自然是字字珠玑,但凡读书人都爱不释手,恨不得字字分析。

再之后是虞世南的一首小诗,诗名曰《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后世,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和薛稷被合称为“初唐四大家”,尤其

() 擅长文学和书法。这首诗不仅仅是诗,也是一副书法作品,虽然比起欧阳询略有不及,但加上这首颇有风骨的小诗,就有了1 1>2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名家丹青文章等等,任意一篇拿出来都能让读书人爱不释手,现在却一股脑出现在同一份报纸上!

?千山不关提醒您《[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读书人热闹得像是过年。

普通百姓则对萧瑀和程知节更感兴趣。

是的,萧瑀果然写了一篇文学评论文章,狠狠批判了现在文坛一些不正风气。萧瑀骂人很贴心,从来不咬文嚼字,生怕对方听不懂。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说是萧瑀从前骂一个领兵的将军,激情开麦大半天,对方悠悠打了个哈欠,茫然地问旁边人:“他在说什么?”

从那以后,萧瑀骂人都是大白话了。

这倒便宜了看报纸的普通百姓,这文章他们能听懂啊!萧瑀他们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听了别人科普也知道了,这可是大官啊!

不愧是文化人,骂得真带劲!爱看!

正如李承乾所说,没有骂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不介意毒舌的,爱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反正百姓很喜欢萧瑀的文章。

嗯……配合文章中所说的,某种风气不正之人难看的脸色,食用效果更佳!

至于程知节,他也写了一首诗。

写诗没什么,这首诗也不是什么惊为天人的佳作,甚至比不上虞世南那首。

但这是程知节啊——擅长领兵打仗、以武功封爵的大唐知名武将!

武将!

对百姓来说,程知节就是个大老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嗓门能掀翻屋顶的那种(实际上也差不多),实在想象不到他提笔写诗的样子。

可能程知节当街提刀砍人都更好接受一点[狗头]。

他们不知道的是,程知节其实出身颇好,曾祖父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他的父亲则为济州大中正。

出身世代官宦之家,程知节打小就上学读书(虽然经常迟到逃学上课睡觉),勉强算是个文武全才了。

只是后来跻身军伍,战绩卓越,百姓只知其勇猛,却不曾听说有什么智计,便以为他是只懂冲锋陷阵的武夫。

当然当然,其中也不乏名字的原因。别看程知节这个名字很有文化的样子,这是后来改的。不论李世民、朝中官员还是民间都更喜欢叫他的原名——

程咬金。

——也不怪百姓从不觉得他读过书,单从名字来看,确实不太像哈。

巨大的反差引起读者兴趣,他们兴致勃勃谈论程知节,很快就把他的祖宗二代盘清楚了。

除了这些大佬名宿之外,报纸上还有一些小辈的诗词文章,照样是报社约的稿,除了杜构和上官仪,还有其他几位官宦子弟,都是青年一辈中的翘楚。

他们的作品自然不能跟大佬相比,但也有其清丽灵动之处,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原本名

() 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们,不过半日时间就在百姓之中有了姓名。更叫学子们激动的是,部分作品下面还有大佬的点评!

不止是萧瑀,还有别的大佬。萧瑀一个人太单调了,于是李承乾就拉了一个点评团,阵容豪华得能亮瞎人眼。莫说贫寒学子,就是有些底蕴的官宦或者小世家,也很难得到这些人指导。

这谁能不迷糊啊!

登上《长安文化报》=扬名 可能得到大佬指点,这可真算是名利双收。等看到角落里的收稿广告,很多学子就跃跃欲试,想要做第二波吃螃蟹的人了。

跟这些比起来,陈长生和杜荷就不是那么“正经()”。

陈长生就是当初李承乾去皇庄指导农具研究,在陈家河村遇到的那个科研天才。后来他考到国子监格物学,学习进度一骑绝尘,是诸位博士教谕的掌中宝。

这次他写了一篇科普文章。

至于杜荷……他写的是话本。

是的,就是以李世民为原型的话本,名字非常传奇,叫做《战神传奇》。杜荷对这个话本很有热情,短短时间已经写了一小半,不过这次报纸上只登了第一章。

据李承乾说,这叫连载。

李世民是龙傲天本天,经历本来就很精彩。杜荷文采虽然不出众,但是写话本尽够了,况且他自己上过战场,写起来便更加详实生动,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杜荷又在原本故事的基础上加了很多他关于英雄、关于战争的想象,更显得主人公英武不凡,故事也令人热血沸腾。

就在读者沉浸其中,情绪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嘎——

没有了!

读者们:“……?()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长安文化报》第一期火了!

具体表现在,大街小巷都是讨论的声音,书铺的报纸迅速卖了个干净,报社也聚集了一大波读者。

除了慕名前来想买报纸的,还有动作迅速前来投稿的,最多的则是来催稿的——草何先生的《战神传奇》还没写完呢!

草何先生是杜荷的笔名。

为了引起读者追连载的兴趣,李承乾和杜荷细细研究过第一章的卡点,确保吊得住读者才行。

——确实吊到了,嘴都要被吊秃了。

卡着钩子不上不下的,这谁受得了啊!

报社负责接待的小吏脾气很好地解释:“话本创作需要时间,且报纸地方有限,一次刊登不了许多,且请诸位稍作忍耐,第二期还会继续连载,不必担心没有后续。”

读者稍微冷静了些,问:“那么下一期是什么时候?”

这小吏说得有些道理,写话本也是需要功夫的,不能太过强求。如果《长安文化报》和《长安日报》一样一天一期,他们也不是不能忍受。

虽然很难受就是了。

“额……”小吏干笑,“很快!很快!”

“到底要多久?”最前面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吼了一声,挥舞着铁锤似的拳头怒道

() ,“你给我说老实话,别逼我揍人!”

“……”小吏干巴巴道,“《长安文化报》五天一期。”

“多久?!!”

小吏哭丧着脸:“五天。”

大汉:“我还是揍你吧!”

小吏:“……”

大汉当然没揍小吏,只是吓唬人而已,当街斗殴可是要下大狱的=-=。

不过在场的读者却集体愤怒了,五天一期,也就是五天才一章,闹呢?!

不答应!绝对不答应!

他们闹着要见草何先生,报社怎么可能同意?只答应帮他们送信。

于是等到下午,杜荷就收到了一大波读者来信。

他看着这厚厚一摞信件喜笑颜开,对李承乾挤挤眼:“以前看你收那么多信,现在我也有啦!”

李承乾凑过来:“看看写了什么。”

“肯定是夸我的!”杜荷非常自信。

他自觉这个话本写得非常好,身边人看了也都很喜欢,读者没有不爱看的道理。

想到李承乾以前经常收到夸夸信件,杜荷认真洗了手,怀着虔诚的心情打开了第一封信。

只见上面写了一行大字——

草何老狗,第二章什么时候登?!

杜荷:“……”

笑容僵在了脸上。

杜构和苏琛扭过头去憋笑。

李承乾也想笑,但他仗义地忍住了,拍着杜荷的肩膀安慰:“有人催更说明你写得好嘛,这个人只是不礼貌了一点,再看看下一个,下一个肯定是夸你的!”

杜荷点点头,收拾好心情拆开下一封。

“感慕鸿才,冒昧致书。

今见先生佳作,大为感怀。惜吾身患重疾,不日辞世。吾心无他累,唯不曾得见《战神传奇》之终章,憾矣!若能得先生垂帘,则死而无憾矣!

吾住址:XX坊XX巷。

盼复!”

杜构和苏琛:哈哈哈!

“你看吧……”李承乾艰难地安慰,“……这个人催更就很有礼貌。”

杜荷:“……”!

千山不关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