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第 192 章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第 192 章

作者:千山不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5:56 来源:gegedan

六月十五,李承乾带着杜荷和苏琛出现在长安太医署。

太医署建了几个月,早就引起吃瓜群众的关注,本来见这院子占地不小,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府邸,心中还奇怪呢。

这宅子大是挺大的,就是太简陋了一些,只是规规整整建了些屋舍,既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雕廊画柱,看起来十分简素,不符合大户人家的身份。

直到挂上牌匾,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传说中的太医署!

今日太医署开业,不少百姓前来看热闹。

李承乾从后门进了太医署,坐在二楼俯瞰门口的情况。

今天来的人不少,几个年轻的医士在人群中穿梭,向众人说明太医署的情况,和普通医馆有什么区别,并且着重强调太医署非常便宜。

百姓听着不信:“有这样的好事?”

“白给我们看病,你们不是就亏了吗?”

医士:“不是白给你们看病,只是有一定优惠,比其他药铺便宜很多。我们也不会亏,普通人在太医署看病便宜,但如果想要找厉害些的大夫,用贵价的药材,价格就和市场一样了,这部分我们能赚钱的。”

百姓:“就是说拿我们给年轻人练手呗?”

医士:“……”

“不是,不是这样!”医士擦了一把汗,战战兢兢地解释,“我们的普通大夫也不错的,不比一般医馆的差,价格高的那种快要赶上太医了。”

百姓:“真的假的,那我得试试,这辈子还没让太医瞧过病呢。”

医士继续擦汗:“只是医术接近太医,还不是太医哈。且我看这位郎君脸色红润,不像是有病的样子,请不要占用医疗资源。”

……

百姓议论纷纷,李承乾趴在窗边看得津津有味。

直到吉时到了,噼里啪啦放了两挂鞭炮,太医署令出来说了几句话,第一个太医署就算正式开业了。

大夫们已经准备好,只等病人上门,然而百姓却十分犹豫。

这医馆是朝廷的太医署开的,但里头的大夫到底不是太医,听说太医署教着很多年轻学生,想来就是他们了。

虽然方才的医士已经尽力宣讲,说这些大夫经过重重测试,保证医术不差。但治病到底是大事,百姓实在很难放心。

纠结了半天,几个衣衫破旧的人咬牙进了太医署。

因为棉花的缘故,长安及附近百姓已经基本实现了穿衣自由,穿着这么破的已经很少见了,可见他们确实穷苦。

对于他们来说,看病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太医署便宜,他们就愿意一试。更有些人手中的钱不够去普通医馆,太医署就是他们唯一的指望。

太医署里面很大,整齐的屋舍被分割成一个个房间,虽然没有过多装饰,但是坚固整洁,窗明几净,比普通百姓的房屋好多了。

进来的病人有些瑟缩,他们没钱,去哪里都要受人鄙夷,不知道这里的大夫会不会嫌

弃他们。

……年轻的大夫们当然不会嫌弃,热情又耐心地替他们诊治,很快令病人们放松下来。

等第一批病人提着药从太医署出来,立刻被围观群众包围起来,叽叽喳喳地询问:

围观群众:“怎么样,这大夫医术好不好?”

病人甲:“我、我也不知道,药还没吃呢、”

病人乙:“我觉得不错,那小大夫给我扎了几针,立马就没有不舒服了。”

围观群众:“真的很便宜吗,你们看病买药花了多少钱?”

病人一一回答,果真比其他药铺便宜了将近一半。

围观群众听了,又有一些人走进了太医署。

这些人一部分是得了小病,随便一个大夫都能治好,所以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太医署。

还有一部分干脆拿着别家药铺开的方子来这里抓药。

杜荷有些恼怒:“这也太过分了!”

既然不相信太医署的医术,就不要来占这份便宜啊!

李承乾倒是很淡定:“我们创建太医署本就是为了减轻百姓看病的负担,何必管他们是来看病还是抓药的。”

至于不信任……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是每个医馆建立之初都要经历的。看好的小病多了,自然就会有人来看大病,口碑就是靠一个个痊愈的病人建立起来的,李承乾一点也不着急。

他不着急,杜荷却着急:“都是来占便宜的,太医署岂不是一直亏本?”

李承乾无所谓:“当时赚了不少银子,属国买种子的钱也送到了,他们倒乖觉,送来的钱都比当初约定的多,阿耶答应把多出来的这部分给我处理。”

不就是赔钱嘛,他赔得起!

杜荷无话可说。

*

太医署开业了!里面的药材非常便宜!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传遍整个长安。太医署令还特意拿钱在《长安日报》上打了个广告,就是怕偏僻的地方消息不灵通。

正如李承乾所料,一开始上门求诊的都是些小病小痛,或者只是来抓药,但随着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逐渐建立了一些口碑,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病症也越来越复杂。

不过两二个月,太医署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队。当初很多人觉得太医署建得太大,认为没有那么多人看病,现在都默默闭上了嘴巴。

可见并不是病人不够多,只是从前治不起而已。

长安太医署一炮而红,其他几个重要州府的太医署也开业了。

别的也就罢了,就是银子花的有点快,超出了李承乾的预料。

按照他的计划,富贵人家向好大夫求诊赚的钱,应该可以覆盖打折药材赔进去的钱,达到收支平衡,自给自足。

事实却出乎李承乾的预料,来向好大夫求诊的并不多,远低于他的预期。

这很不合常理,太医署大夫医术好,遇到不会治的病还会向太医院摇人,价格低(有钱人家可能不在

乎),还有朝廷背书,怎么也该能在长安药铺中分一杯羹才是,结果只分到了一点残羹冷炙。

李承乾复盘了一下,没觉得太医署的布置有什么大问题,就明白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至于这人是谁,根本就不用想,在长安有这么大影响力,除了世家不做他想。

还得是好几个世家联手做的。

想明白这一点,李承乾就不放在心上了,自从科举之后,世家明白李世民有意削减他们的势力,没少做些小动作反击,然后被李世民啪啪打脸。

大概是铁板踢不动,觉得太医署是个软柿子,就想来拿捏一下。

看着太医署送来的账单,一向淡定的苏琛都坐不住了:“殿下,要不我们去请圣上帮忙吧?”

“找阿耶有什么用,他还能逼着人家来太医署看病不成?”李承乾头也没抬地说。

苏琛:“可是我们从属国赚来的钱快花完了,如果还是赚不到钱,太医署就维持不了多久了。”

可能这就是世家的想法,把太医署逼关门,让李承乾和李世民丢脸,他们心里就觉得痛快。

至于穷苦百姓没了这唯一的指望该上哪看病?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李承乾顿了一下,问:“剩下的银子还能支撑多久?”

苏琛算了一下:“大概能支撑十几日。”

李承乾又放松下来:“够了。”

苏琛:“?”

“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做高深状:“你只管放心,太医署不会倒的。”

苏琛还是不明白,但他知道李承乾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这么说,想必有什么打算,于是也松了一口气。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医署那边还没什么转机,倒是弹劾李承乾的多了起来。

不外是揪着太医署,说他与民争利,或者行事无度,挥霍财物,将朝廷和圣上陷入尴尬境地云云。

李世民将这些奏表拿给李承乾看,李承乾就回了他两个字:“别管。”

李世民果然就不管了,你们想写奏表就写,反正他不看不听也不批复,谁累谁知道。

就是有点憋气,玛德敢骂他宝贝儿子!

写弹劾奏表的人却暗自窃喜,他们不知道李世民是憋着气等李承乾亲自打脸,还以为摸到了李世民的心思。

放在从前,有人敢骂太子,圣上早就把人喷得满地找头了,现在却无动于衷。没错,圣上没有批复他们的奏表,但也没有打回来啊,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圣上肯定对太子生出了不满!

之前杜构被派去偏远地方做县令时大家就有所猜测,如今算是证实了。

既然如此,他们就不客气了。虽然不能打击到李世民有点可惜,但太子一力提倡科举改革,还办了《长安文化报》提拔贫寒学子,显然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能把他拉下马也不错。

于是这些人的手段开始升级——他们不写奏表,直接在朝上弹劾。

这日朝会没什么大事,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昏昏欲睡,突然听到一道格外激昂的声音——

“下臣要弹劾太子!”

李承乾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就见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中央,似乎是御史台的人,叫什么卢豫,虽然姓卢,却不是范阳卢氏,只是因着同姓,平日就爱巴结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现在是要替人家冲锋陷阵了?

此刻他正义凛然道:“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却纵容太医署扰乱市场,与民争利,有失储君之德!”

李世民:……写奏表骂他儿子也就算了,他可以选择不看,但是这些人知不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居然还跑到他面前骂,真是气死他了!李世民压下怒气,面无表情地问:“你认为太子做得不对?”

“正是!”卢豫不知道圣上为什么这么问,明明他刚才都说过了,只能又详细道,“太子殿下救助贫苦百姓之心自然是好,但是行事却有失妥当,以低价药材扰乱医药市场,将病人全都引到太医署,却会使得其他药铺无生意可做,无生路可谋,实乃不仁!”

李世民气极,反而冷静下来,淡声问:“太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李承乾站起来,先冲李世民一礼,然后扭头看向卢豫。

卢豫倔强地跟他对视,一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模样。

李承乾微微一笑,问:“卢大人如此振振有词,却不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只问你,你可曾亲眼去太医署看过,又可曾去其他药铺看过?”

“自然!”卢豫毫不犹豫,他一点也不心虚,因为他真的去太医署和药铺看过,“太医署热闹非常,其他药铺则门庭冷落。”

“只凭这一点也不能说明什么,你说其他药铺无路可走,却也不曾见哪个药铺关门大吉,难道有哪个药铺跟你说他们活不下去了?”

卢豫冷哼一声:“殿下何必出言刻薄,没有客人自然生意不好,一定要人家关门大吉才成吗?也未免太心狠了些!”

他道:“不用谁来向下臣诉苦,下臣夫人就开着一家药铺,自从太医署开业以来,药铺生意每况愈下,若非下臣承蒙皇恩,有一份俸禄可以养家,如今只怕已经难以为继了,下臣尚且如此,那些依靠药铺为生的普通百姓不知又该是何种光景!”

说着假模假样地拿袖子擦擦眼角,心里对自己这番说辞十分满意。

他虽然有私心,却也不是平白诬陷太子,说的都是真心话。他家药铺生意确实不好了,若非夫人手中有个能帮助妇人生产的家传技艺,只怕比现在还不如。

他的话合情合理,想必诸位大人听到了,也会认为太子行为不妥。

卢豫迫不及待地在袖子底下观察众臣反应,正如他所想,很多人都皱起了眉毛。但有几个表现格外不同,好像有些一言难尽的样子,不像是对着李承乾,倒像是是冲着他的。

卢豫:“?”

卢豫莫名有些忐忑,还没反应过来,魏征就怒斥道:“胡言乱语!你诬

陷太子,是何居心?!”()

本来打算起来替李承乾说话的几个人又慢慢坐了回去,有魏征在,这事算是稳了。

㈨千山不关的作品《[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卢豫见魏征替李承乾说话有些心慌,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为今之计就是继续,只要成功打击了太子,不仅能得到卢家看重,还能踩着太子和魏征得个好名声,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

想到未来位极人臣、前呼后拥的好日子,卢豫继续做出不畏强权的样子,对魏征道:“魏相难道要包庇太子吗?事实摆在那里,大家一探便知,我一心为了圣上与太子的清誉考虑,绝对没有半点私心!”

“是吗?”魏征冷笑,“既然你一心为了圣上和太子,那怎么不调查清楚,只了解一点皮毛就巴巴跑来弹劾太子?”

卢豫:“?”

见其他人也不明白,魏征道:“前些日子我夫人生病,其他药铺都治不好,又不想劳烦圣上赐太医,便去太医署诊治,因此我对太医署和长安几个大医馆都有些了解。据我所知,太医署价格虽然优惠,但看诊和抓药的流程却有些麻烦,但凡有些家财之人,并不愿意为了省这点药钱费那么大功夫,所以在太医署看病的多半是没钱看病的穷人,本来也不是其他药铺的病人,何来影响其他药铺一说?”

李世民问李承乾:“可有此事?”

李承乾点头:“我不希望太医署破坏医药市场,所以设立了一些门槛,让不缺钱的人去其他药铺,一则不至于令其他药铺无路可走,二来太医署的资源也能尽量用在贫苦百姓身上。”

在场大部分人第一次听说此事,不禁感慨太子聪慧,有仁善之心,却不莽撞行事,小小年纪实在难得,难怪向来只喷人的魏征都要替他说话。

再看卢豫,就明白方才那些同僚为什么是那副表情了,他们现在也觉得一言难尽。

这人什么都没搞明白就来弹劾太子殿下,搞笑的吗?

就连卢氏也受到了鄙视,出的一张什么牌?垃圾!

卢氏官员:“……”

他们心里苦。

他们是授意了卢豫弹劾李承乾不假,但只是交代任务下去,却不会事无巨细地跟踪,谁知道卢豫居然将事办成这个样子!

蠢货!

卢豫也没想到事情居然是这个样子,他确实只大致在太医署逛了一圈,没有细细探查,懵了一会儿才大声反驳:“就算你说的太医署之事属实,也不代表太子没错,下臣家的药铺生意逐渐惨淡,这就是铁证!”

魏征冷笑一声:“你家药铺生意不好,跟太子殿下有什么关系?太医署开业之后,别的药铺知道在价格和医术上难以超越,都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力求使来他们铺子里的病人舒服安心,好以此争得一席之地。你家的铺子裹足不前,伙计眼睛长在脑门上扒都扒不下来,大夫医术也就一般,附近又不是没有其他药铺,人家凭什么去你家?明明是竞争不过同行,却怪太子开了太医署?”

其他人也鄙视地看着卢豫,果如魏征所说,这人

() 脸也太大了。

卢豫被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已经不生气了,和李承乾同款揣手手姿势。

看热闹,jpg

魏征可不是见好就收的人,冷着脸道:“此事简单分明,只要稍微用心查探便能知晓。你身为御史,却连区区小事都弄不明白,若非存心攀诬太子,就是能力有限、品行堪忧,从前更不知多少人遭你戕害,如此无才无德、急功好利之辈,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堂之上?!”

卢豫气得手都在抖,指着魏征颤颤巍巍道:“你、你、你……”

话没说出口,他就白眼一翻晕了过去。

众臣:“……”

李世民:“……”

李世民抖了抖,深觉魏征对他还是客气的,虽然骂得频繁了点,不分场合了点,管得宽了点,神出鬼没了点,至少没骂这么狠啊。

魏征理了理衣袖,淡定地不像刚骂晕了一位同僚,问李世民:“卢豫诬陷太子,圣上以为该怎么处理?”

李世民回过神,沉吟片刻后说:“撸去他的官职和功名,赶出长安,此生不再录用。”

魏征表示很满意。

侍卫进来将卢豫抬了下去,百官看他的目光格外同情,卢豫出身小世家,身上也没什么功名,机会本来就不多,能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他妄图诬陷太子,杀了他也不过分,圣上也算是开恩了。

卢豫被拖下去后,殿内安静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人站出来道:“殿下建太医署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臣听说太医署如今入不敷出,只怕撑不了多久了。”

李承乾还是那句话:“诸位不必担心,我们自由安排。”

这人点点头,退了下去。

没人再有话说,李世民目光在众人身上逡视一遍,沉声道:“自从杜构走后,你们就对太子多有议论,太子仁善,不让朕与你们计较,你们就得寸进尺,以至于今日闹出这等荒唐事……”

李承乾眨眨眼,他什么时候不让阿耶和别人计较了,不是阿耶自己想要借此机会吊几个不安好心的人吗?

李世民:“……朕再说一遍,太子就是太子,不容臣下冒犯,明白了吗?”

众人齐齐应:“是!”

*

此事过后,众臣更为关注太医署,世家没给李承乾泼上污水,但依旧拦着有钱人家去太医署看病。

他们想知道李承乾有什么办法应对,总不能强行让病人去太医署吧?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一则消息传遍了京城——

太医署一位大夫剖开产妇肚子取出了婴儿,母子平安。

剖腹取子不是什么稀罕事,有时候他们也会用这个法子,但都是在产妇已经断了生路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孩子的无奈之举。

但这个“母子平安”就很值得琢磨了。

人的肚子剖开了,居然还能活?

作为事件当事人——也是产妇家属及本人(),顿时成为长安城热门人物。他们不仅不觉得烦?()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还相当骄傲,不厌其烦地跟众人讲事情的经过。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当事人是一位富商家中的女眷,她怀着身孕,只是等到了孕晚期,胎像却不怎么好,胎儿稍微大了点,请了好多大夫,都说很可能难产母子俱亡,长安有名的大夫都看遍了也没有好办法,正好当时太医署开业没多久,听说那边的大夫医术好,说不定还能摇到太医,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一趟。

太医署的大夫看过后得到了一样的结论,胎儿太大不好生产。但他又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法——可以剖开产妇的腹部将胎儿取出,再缝合伤口令产妇将养。

此方法也有风险,但比直接生产的希望大。

富商一家听了却大怒,剖腹产子闻所未闻,肚子都被剖开了,产妇焉有命活?

他们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其实并不敢对太医署的人做什么,就是冷着脸甩袖而去,之后再也没登过太医署的大门。

一转眼到了生产的日子,产妇果然难产了,挣扎了一天一夜也没将孩子生下来,大夫都没有办法,眼看就要一尸两命,富商只能又来太医署求救。不管这法子是不是惊世骇俗,至少还有一丝希望不是?

本来只是迫于无奈,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想到太医署的大夫真的好好将孩子剖了出来,产妇也没有死,养了一段时间后,除了肚子上留了条疤,竟都与常人无异了!

李承乾早就知道这件事,只是产妇还没完全脱离危险,不好声张,如今产妇已经康复,可以放心大胆地宣传了。

此事一出,太医署果然迎来一大批孕妇。

这回世家想拦也拦不住。

这年头生孩子多难啊,一不小心就要一尸两命。有了剖宫产就是多一条生路。世家给他们再多利益,难道能比亲人的命重要吗?

等到知道这剖腹的治疗之法不止能接生,还能治一些不好治的体内疾病,来求诊就更多了。

手术的报价不算低,但大家都不在意,还有人抬着金银想要加塞,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太医署也会给他们加一个。

都是为了钱嘛。

当然更多时候是加不了的,毕竟需要做手术的人太多了,即便孙思邈当初就有意培养手术人才,依旧供不应求。

有了这部分收入,太医署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自给自足,真是可喜可贺。

……也不是完全自给自足,至少大夫就不够用。

百姓高兴,太医署高兴,一直关注这事的百官也松了一口气。

只有世家不高兴的局面达成??。

他们这回可真是白费心机,还让人看了笑话,世家高高在上,最看重体面,自然气得吐血。

还有一个人也很不高兴,那就是被撸了官职赶出长安的卢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