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96 章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第 96 章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09 22:34:24 来源:gegedan

*

狄青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知道朝中会有人不乐意看到他娶公主,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么蹩脚的陷害。

更糟心的是,就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陷害也挡不住有人借这个机会弹劾他。

冤,奇耻大冤。

这事儿要是传到后世,他狄青的冤枉能让后世的百姓给他创作无数个话本子。

得嘞,糟心事儿交给审案的衙门,他就踏踏实实的待在家里躲闲,正好连每天去衙门点卯也省了。

狄大元帅被陷害了也不恼,主要是这次的陷害太不走心,他这个被陷害的看了只想发笑,根本生不出气来。

事已至此,除了等各位青天大老爷还他清白也没什么需要他做的。

狄青清闲了,负责审案的衙门却一个比一个头疼。

此案的死者是公主府的下人,嫌疑人是位高权重的狄青狄大元帅,狄大元帅又即将成为乐平公主的驸马,所以就算案子发生在开封府辖区内也不能让开封府全权受理。

开封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甚至宗正寺都能进来掺和一脚,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狄青要真的通敌叛国也就算了,大不了就是几个衙门一起查,可这案子明显是在栽赃陷害,这让他们怎么查?

查谁陷害的狄青?

朝中看不惯狄将军的人那么多,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查,只最上头那几位里都能挑出好几个嫌疑人出来。

文彦博文相公,知道官家给狄将军和乐平公主赐婚的消息后差点气晕过去,当天就跑去别院求官家收回成命。

当然,官家没理。

庞籍庞太师,西北军副帅庞迪是他侄子,狄青出事,庞迪这个副帅就能顺理成章变成正经的大元帅。

当然,庞太师喊冤。

明面上能看到的嫌疑人都那么多,暗地里想使坏的只能更多。

他们可以确定杀人凶手不是狄青,既然不是狄青,那么真凶要么是朝中看狄青不顺眼的人,要么是西夏看狄青不顺眼的人,还有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况,那就是朝中和西夏勾结在一下给狄青下套。

就算真的有人勾结西夏,那也绝对不可能是狄青。

几个衙门的官员都束手无策,难题一层一层往上递,最后全都递到了皇帝手里。

赵曙:……

老虎不发威,真把他当病猫了是吧?

他脾气好不代表他没脾气,以前欺负狄青是武将不好还手,现在狄青不单单是武将还是皇家驸马,那些家伙还肆无忌惮的欺负人,是不是太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这是欺负狄青吗?这是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将军府杀人灭口案一起,朝堂上吵的沸沸扬扬,真觉得狄青杀人的没有几个,都是些趁乱搅混水试图打压武将地位的。

武将的地位已经被打压成那样,还有打压的余地吗?啊?还有打压的余地吗?

赵曙身为

皇帝知道制衡的重要性,可他活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当皇帝之前学的是四书五经,当皇帝之后学的是帝王心术,学了那么多年看过那么多书也没见过现在这种情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见过外戚弄权见过两党纷争,这为了打压武将直接光明正大的栽赃陷害的还真没见过几回,连史书上都少见,可见离谱到什么程度。

乐平公主也以为她和狄青成亲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万万没想到那些阴沟里的老鼠能连她一起欺负。

栽赃陷害就栽赃陷害,好歹走点心行不行?

杀的还是她公主府的人,他们想干什么?

好啊,她爹她娘她哥都不在了,现在侄子当皇帝护不住她这个姑姑了是吧?

真把她惹急了她把满朝文武都带走,大家伙儿一起去阴曹地府评理去,到时候她爹她娘都在,都不用找她那靠不住的哥。

第一个驸马是个徒有其表贪图荣华富贵的阴险小人,好不容易找到第二个驸马,就因为是武将所以戳了那些文臣的肺管子。

武将怎么了?她被文人伤透了心,转而喜欢上武将不行吗?

乐平公主火冒三丈,非要看朝臣这次正要怎么陷害狄青,官家心里也憋着火气,索性让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尚书开封府还有其他涉及到的衙门都来别院。

也别三司会审了,直接朝堂公审,他倒要看看还能出现多离谱的情况。

事实证明,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不到那时候永远想不到还能再发生什么。

书房里满满当当站满了人,官家端坐上方,乐平公主面无表情坐在旁边,她要看看到底是那哪些不要脸的逮着一个人往死里欺负。

按理说公主不能出现在这种场合,但是狄青暂时被软禁在将军府中,乐平公主身为狄青未过门的媳妇出现在公审现场勉强也算合理。

不合理也没办法,官家都没说什么,他们还能把乐平公主赶出去不成?

在场众人心思各异,等人到齐,文彦博率先发难,“官家,命案现场‘狄青通敌,杀人灭口’八个大字有目共睹,微臣以为,此事证据确凿已无疑问。”

此话一出,不少人的表情都变得古怪。

文相公平时精明强干,一碰到狄青的事情就跟下了降头似的。

这事儿不光没有狄青杀人的确凿证据,甚至很明显就能看出来狄青是被陷害的,文相公您何必呢?

刑部尚书何烈上前道,“启禀官家,死者乃是一刀致命,柔弱女子无法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留字示警,微臣以为这是奸人设计来陷害狄将军,狄将军是被冤枉的。”

就算能留字示警,也不可能留下那么工整的字。

死者要是在隐蔽处留几个简单的符号也就算了,杀人凶手可能没有注意到,可那几个字直接明目张胆的写在死者旁边的花坛上,见到死者后一眼就能看到,如果凶手是狄青,他会留这么明显的证据在外面吗?

由此可见,真正的杀人凶手不是狄青,而是另有

其人,凶手留下字迹就是为了栽赃陷害。

文彦博正想反驳,只见皇帝抬手制止他,然后点了包拯出来回话。

包大人的态度和何尚书一样,这事儿就是明目张胆的陷害,“官家,狄将军手握重兵,朝中武将无出其右者,私通西夏于他何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上面的人疑神疑鬼,下面的人谈何忠心?他们又能忠心于谁?

再者,公主府的下人第一次去将军府,如何得知狄青有叛国之意?

狄青镇守西北多年,打的西夏闻风丧胆,他若真有反心大可直接造反,又怎么会被朝廷派去的监军管的连打仗都没法放开了打?

西夏乃是狄青的手下败将,他要造反何必和西夏合作?生怕没人拖后腿?

他图什么?

就算狄青真的要勾结西夏,双方来往的证据应该藏的严严实实才对,私通外敌乃是杀头的大罪,公主府的下人只是过去送东西,如何能一进将军府就发现证据?

诸位动动脑子,这可能吗?

包拯分析的有理有据,说完之后再次道,“狄将军之忠心天地可鉴,请官家切莫轻信谣言,以免毁掉国之柱石。”

韩琦听的直点头,等包拯说完才开口劝道,“官家,包大人言之有理,狄青有功于社稷,此案还需详加审理。”

文彦博看他们一个二个的都向着狄青脸色非常不好,武将权势太大不是好事,如今的西北已经有只知狄帅不知朝廷的趋势,再这么下去朝廷还管得了他吗?

狄青在军中威望甚高,谁敢说他不会成为第二个李继迁?

文相公铁了心的要未雨绸缪,旁人说什么都劝不住他。

乐平公主不着痕迹的白了他一眼,撇撇嘴小声嘟囔,“狄青在战场上不知道杀过多少敌人,他要杀人灭口还会给人留写字的机会?未免太小瞧他了。”

公主府的下人不通武艺,被害死的丫头平时连重活都没干过,能在被狄青捅了一刀后还写那么多字吗?

别让她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不然她动私刑也得把真凶剁了喂狗。

栽赃陷害就栽赃陷害,往将军府藏个伪造的书信或者私通西夏的信物多简单,干什么杀她的人?

那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凶手怎么下得了手?

赵曙假装没有听到乐平公主的碎碎念,走到包拯跟前问道,“包卿,狄将军如今在何处?”

包拯躬身道,“狄将军还在命案现场候查。”

赵曙点点头,吩咐道,“传狄青,朕要听他亲口解释。”

文彦博立刻表示反对,“官家,此事万万不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若狄青真有叛国之意,此时见他恐危及官家安全。”

赵曙叹了口气,“文相公,狄青乃是国之栋梁,驻守西夏这些年为大宋出生入死,不能凭墙上几个来历不明的字就认定他通敌叛国。”

文彦博面无表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乐平公主听的气不打一处来,“姓文的!你欺人太甚!”

所有人都说狄青是无辜的,就他非盯着墙上几个字说狄青有罪,他说有罪就有罪还要刑部大理寺干什么?

满朝文武那么多人,合着就他聪明,其他人都是傻子?

包大人已经分析的那么清楚,刑部和大理寺也都觉得人并非狄青所杀,这事狄青是被陷害的,就他死乞白赖非要给狄青定罪,怎么着,事情是他安排的?

人家庞太师的侄子在西北当副帅都没说什么,文相公这么着急,别查到最后查出来和西夏勾结的不是狄青而是他。

不然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完全没道理啊!

庞太师人在旁边站祸从天上来,听了公主的话无奈笑笑,只当什么都没听到。

他侄子多大本事他知道,当个副帅就顶天了,将才帅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让他听命打仗可以,让他指挥作战还是别了。

狄青这样的天生帅才难得一见,既然有幸出现在他们身边那就得好好用,不然将来后悔都没地方哭。

大宋看着承平日久,实际上内忧外患一个不缺,西北边关没有狄青,西夏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老实。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西夏的局面一年不如一年,形势越差越要对外发兵,大宋就是他们转移内部纷争的靶子。

汉人守礼,党项人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管眼前的利益。

乐平公主脾气上来谁拦都拦不住,直接指着文彦博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官家像模像样的拦了两下,直到文彦博被骂的快要厥过去才喊人过来把公主请下去。

骂两句出出气得了,虽然文相公在狄青的事情上是头倔驴,但是他也不是针对狄青一个,而是平等的针对所有武将。

除了在重文轻武上离谱了点儿,其他时候的文相公还是挺能干的,别真把人骂出好歹来。

乐平公主才不管那么多,文彦博看武将不顺眼,她还看这老家伙不顺眼呢,“姓文的,本宫好不容易找到个看得过去的如意郎君,这门亲事要是被你搅和黄了,本宫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她都那么大岁数了,找个伴儿而已她容易吗?

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了,只要她在一天,谁都别想往狄青身上扣屎盆子。

狄青真要出什么事,她天天跑去文彦博家门口骂街,反正她不嫌丢人,文相公要是也不嫌丢人大可以继续迫害狄青,大不了最后两败俱伤。

她不好活谁都别想好过!

宫人连拖带拽将乐平公主拉出去,拉走之后好一会儿还能听到从外面传来的骂声。

文彦博气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韩琦富弼一左一右扶住气的不轻的同僚,“文相公,公主年轻气盛,相公当着公主的面说狄青有叛国通敌之嫌,公主生气也可以理解。”

皇帝也像模像样的劝道,“乐平姑母脾气大不是一天两天了,文相公应该知道才对。宰相肚里能

撑船(),文相公莫要和她一般计较。”

庞太师本来也想劝来着?()?[()]『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是公主刚才提了他一句,他怕他开口再被文彦博这个小心眼的觉得是在讽刺,想了想还是闭嘴别说了。

经过乐平公主一闹,文彦博也没法再咬死狄青叛国,皇帝顺势将案子交给开封府和刑部、大理寺共同处理,都察院和宗正寺从旁协助,若有必要,皇城司和三衙禁军也听从他们调遣。

官家说完之后直接离开,看着像是去追乐平公主,实际是为了什么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

韩琦和富弼扶着文彦博出去,顺便和他好好聊聊这件案子。

常言道卸磨才杀驴,现在西北的战事还没有停,这时候把狄青害死谁来主持西北大局?

文相公这下手下的未免太早,不妥不妥,说真的,文相公再这么纠缠下去,大家伙儿真该觉得和西夏有勾结的不是狄青而是另有其人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狄青又没做错什么,干什么非要把人打压到泥里不可?

狄青以前在韩琦手下待过,韩相公对这个难得一见的将才很是喜欢,奇才可遇不可求,大宋的军队弱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来个能打胜仗的将军,说什么也不能毁在他们自己人手上。

文彦博满脸通红,“韩相公慎言!”

他文彦博一生光明磊落,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宋,怎会私通西夏陷害忠良?

韩琦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狄青也是光明磊落,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宋,他也不会私通西夏。这个案子开封府、刑部、大理寺几个衙门共同去办,文相公放心,如果朝中真的有通敌叛国之人,包大人和何尚书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上次揪出来的是私通辽国的,这次轮到西夏,哪个都别想逃。

国之肱骨结伴离开,何尚书越想越觉得事情难办,索性直接和包拯一起去开封府细细商谈。

证明狄青是清白的很简单,找出真凶却不容易。只要凶手接下来不再动手,他们甚至连查都不知道往哪儿查。

虽然文相公在狄青的事情上跟失了智一样,但是他们也可以确定不是文相公干的,此案的幕后主使者另有其人。

那幕后主使也真是的,要陷害就好好的陷害,现在这弄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陷害,他到底是想害狄青还是不想害狄青?

等会儿,幕后主使该不会是冲着文相公来的吧?

何尚书越想越有可能,文相公为了打压武将已经开始钻牛角尖,他再这么蛮不讲理下去,天下人只会可怜狄青被他盯上反过来觉得他是个陷害忠良的奸佞。

文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名声!

文相公要是因此坏了名声,再想把名声经营起来就难了。

何烈表情一肃,下了马车立刻去找包拯说他的猜测。

他觉得他们不光要从看不惯狄将军的人身上下手,还要想想文相公的政敌,除了西夏人之外,朝中有既看不惯狄将军还看不惯文相公的人吗?

() 文相公看不惯武将,他身后的那些文臣自然站他那一边觉得不能让武将权势太大,看不惯狄将军的绝大部分都和文相公政见一致,而看不惯文相公的又很少要将武将打压到泥里。

何尚书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真凶是西夏人!

巧了,包拯也是这么想的。

这事儿八成和朝臣没有关系,单纯是西夏人的离间之计,架不住钩直饵咸朝中也非有人要上钩。

双方达成共识,开封府的衙役立刻出动去查城里最近来了哪些西夏商队,那些西夏商队又有没有异常的动向,着重去查和公主府将军府有关的动向。

京城里各方探子应有尽有,绝大部分都是扮成商队进城,开封府查这些熟练的不能再熟练。

何尚书摸摸胡子,“人活的久了,什么离谱的案子都能见着。”

包拯吩咐完事情,听到何烈这般感慨问道,“何大人最近还遇到了什么案子?”

“祥符县的案子,卷宗才送到刑部没多久,看的老夫不知道说什么好。”何尚书想起那个卷宗就直摇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今的读书人真是越来越不顾礼义廉耻,要是做了官还不知道要祸害多少百姓。

何烈简单将案子讲给包拯听,说完之后继续感慨,“幸好祥符县令是个有本事的,换个不那么细致的官来审案,那颜生和柳小姐的性命就都保不住。”

一个冤死,一个殉情,留下真凶逍遥法外,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包拯听完也沉默了,开封府管的事情很多,但是教育方面的大头却有专门的衙门去管。

开封府附近什么时候出了那么离谱的风气?听着比裹脚缠足还要令人不适。

“祥符县令政绩颇好,如此人才不能埋没,老夫准备举荐他去提点刑狱司。”何尚书摇头晃脑,他其实还想让人到刑部来任职,但是官职太低的话是罚不是赏,官职太高的话资历又不够,还是得再历练几年才行。

包拯点点头,“刑狱不可轻忽,需得有心思细致方能不出冤假错案。”

祥符县令,他没有记错的话,祥符县令苏涣好像是苏家小郎的伯父。

前些天去中牟县办案的时候公孙先生提过,景哥儿要去祥符县探亲,怕祥符县和中牟县一样藏污纳垢,去之前特意打听了一番祥符县的情况如何。

只能说幸好祥符县令不是李城南。

包大人感慨了几句,送走何尚书后喊来公孙策和展昭,“展护卫,将军府已由禁军看管起来,稍后你代本官给狄将军传个话,清者自清,此案开封府必还他清白。”

展昭抱拳领命,“属下这就去将军府。”

包拯摆摆手让他快去快回,然后摇头叹道,“西夏不足为惧,我担心的是文相公那里。”

本朝没有文武相争,因为武将从开国以来就被打压,如今狄青手握重兵位高权重,朝中有人怕他生出异心也可以理解。

问题是正常防范已经足够,何必非要无罪硬说有?

公孙策温声问道,“大人,官家的态度如何?”

包拯双手负后,“官家愿意让狄将军娶乐平公主已经表明态度,奈何朝中有些人非要闭上眼睛看不到。”

公孙策摇摇头没有说话,包大人没有明说他也能猜出来非要闭上眼睛当看不到的是谁。

当今圣上看着和仁宗皇帝一样好脾气,内里却是个有主意的,此事之后政事堂怕是要动一动。

将军府的命案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街头巷尾都在讨论,消息灵通的太学也在讨论。

朝中大臣因为立场还能吵个有来有回,街头巷尾和大小学堂也在吵,只是吵的和朝堂上略有不同。

所有人都觉得狄青不可能叛国,他们吵的是背后陷害狄大元帅的究竟是谁。

“明明文相公才是看狄将军最不顺眼的那个,狄青以前还在我爹手底下领过兵,他们凭什么说我爹是幕后真凶?”庞小公子拍桌怒道,恨不得把那些胡说八道的家伙全都打出京城,“我爹对朝廷忠心耿耿,庞迪姓庞怎么了?天底下姓庞的多了,难不成所有姓庞的犯了事儿都能怪到我爹身上?”

他爹冤死了好吧!

旁边的苏景殊和赵清:???

“庞迪犯事儿?”

庞昱撇撇嘴,“我就是说说,没说他真犯事儿。”

赵清看他这反应就知道有故事,“庞迪不是你堂哥吗?你们俩关系不好?”

“你要有个成天想给你爹当儿子的堂哥,你们俩关系能好吗?”庞昱哼了一声,咬牙切齿骂骂咧咧,“是,全京城都知道我庞昱是个无能纨绔,但也不能因为我是纨绔就要抢我爹吧?”

庞迪又不是没有爹,干什么非得上赶着抢他爹?

最烦的是每次见面都要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不配给他爹当儿子,他再不配给他爹当儿子也是他爹的儿子,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苏景殊赶紧安抚满肚子怨言的庞衙内,安抚完了之后才说道,“有包大人在狄将军肯定没事,再说了,还有乐平公主在呢。”

赵清托着脸有气无力,“可是狄将军现在被关在将军府不能出门,这不就是告诉大家他有嫌疑吗?”

“我爹说的没错,开封府办案慢的很。”庞昱也托着脸蔫儿了吧唧,“等他们把真正的凶手找出来,怕是年都过去了。”

可怜狄大元帅婚事没办成,人也被关在家里出不去,要是西夏这时候发兵寇边,西北危矣。

赵清歪歪脑袋,“西北没有狄元帅还有庞副元帅,庞迪也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肯定也能挡住西夏的进攻,你想多了。”

庞昱听不得有人夸那家伙,拍着大腿反驳道,“什么骁勇善战,他分明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赵清耸耸肩,“好吧,那是你堂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苏景殊听着他们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听到最后也没听出来这俩人为什么来找他。

国子监中没有能听他们说话的人,所以特意来太学找

他当听众?

庞昱和赵清注意到苏小郎的疑惑,终于想起来此行的目的,然后扭扭捏捏问道,“景哥儿,你不是认识锦毛鼠白玉堂吗?()”

苏景殊警惕的往后挪挪,“两位找白五爷有事??[()]?『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有事有事,天大的事情。”赵清忙不迭点头,“官府查案需要时间,江湖大侠神通广大,你能不能拜托白大侠帮忙查案?我们有很多钱,都可以给他。”

说着,直接把身上所有值钱的物件儿和鼓鼓囊囊的钱袋都拿出来堆到一起。

苏景殊:恰柠檬.jpg

庞昱也肉疼的贡献出他的钱袋子,“只有这些了,过年之前小爷一文钱都没有了。”

苏小郎酸溜溜的叹了口气,然后让他们把东西都收起来,“白大侠办事只看心情,给他钱只会被他扔回来。”

白五爷缺过钱吗?没缺过!

那是在京城买宅子都直接要双份钱的主儿,缺什么都不会缺钱。

他要是敢因为银钱给白玉堂介绍私活,那家伙能当场和他绝交。

不过以白吱吱爱看热闹的性子,这事儿不用他们说他也不会错过,说不准现在就趴在将军府或者公主府或者开封府的房顶上盯梢呢。

庞衙内立刻收回他的钱袋子,“白大侠疾恶好善,是个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好人。”

赵清瞥了他一眼,“你就是舍不得你的零花钱。”

庞昱理直气壮,“我花的多不行啊?”

他姐姐回家荣养,平时出门看见好吃的好玩的不得多给姐姐带一份啊?

本来零花钱就不够用,他能拿出来那么多已经很够意思了好吧。

三个人正说着,忽然听见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周青松快步从外面跑回来,“大消息大消息,将军府抓到了个女刺客,现在已经送去开封府送审,那女刺客肯定和狄将军府上的命案有关,狄将军有救了!”

赵清:!!!

“什么女刺客?”

周青松摇头,“不知道。”

庞昱挤过去,“那刺客为什么去将军府行刺?”

周青松摇头,“也不知道。”

苏景殊把人拉进寝舍,“那刺客是真正的杀人凶手?陷害了狄将军之后特意回来看狄将军有没有自暴自弃?还是说她还有别的阴谋?”

周青松继续摇头,“都不知道。”

三个人齐齐扶额,“什么都不知道,那你知道什么?”

周青松立刻精神了,“我知道那刺客是展护卫和白大侠一起抓住的,狄将军都没来得及动手人就被摁住揍了一顿,要不是绑人的时候发现是个女刺客,估计还得挨揍。”

庞昱拍拍胸口,“景哥儿说的没错,白大侠果然是个古道热肠的大侠。”

赵清重重点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顶顶好的大侠。”

苏景殊礼貌的笑笑,没有说话。

庞昱和赵清说完之后急忙忙离开,他们现在

() 去开封府可能还赶得上审案,希望包大人这时候别快,好歹等他们过去再开始审。

周青松摸摸脑袋,“景哥儿,庞衙内我认识,旁边那个是谁?”

苏景殊拍拍他的肩膀,“八王爷之子赵清,身上有什么官职我也不清楚,反正不会低。”

周青松搓搓胳膊,他最近见过的宗室子比之前二十年都多,全是通过小同窗拐弯抹角见到的,再这么下去什么时候见到官家他都不意外。

“青松兄,我们也去开封府看热闹吧。”苏景殊打起精神,“案子破了婚事才能继续,我还等着吃狄将军的喜酒呢。”

“不用去,已经结束了。”周青松端起茶壶倒水喝,“我是从其他同窗口中听到的消息,消息都传到咱们这儿了,现在去开封府肯定什么都见不着。”

苏景殊顿了一下,想想刚才火急火燎离开的两位小祖宗,希望那两位跑空之后别回来找他们麻烦。

将军府惊现刺客,朝堂上下都振奋不已,仵作对比了女刺客的武器和死者的伤口,得出的结论是那女刺客就是杀人凶手,虽然后来又从女刺客身上搜到了好几封伪造的通敌书信,但是最重要的是狄将军洗清了杀人嫌疑,终于不用闷在将军府不出门了。

将军府外的禁军尽数撤去,府里的老老少少都松了一口气。

官家也没说婚事能不能按时举行,他们这还要不要继续布置?

只是还没等他们纠结要不要继续布置,开封府那边又审出了点儿新线索。

狄青被衙役请去开封府,得知那女刺客是西夏郡主后心道西夏狼主为了陷害他真是下了本钱,连郡主都往汴京派,和派妃子来□□大宋官员的辽国先帝不相上下。

不过杀人偿命是铁律,别管什么身份,落到开封府手上就得依律行事,西夏郡主也不例外。

开封府的龙头铡铡得了辽国王爷,自然也铡得了西夏郡主。

包拯点点头,犯人到了他们开封府自然要依律处置,不过那刺客毕竟身份特殊,行刑之前还得知会西夏狼主一声。

西夏郡主不会只身一人前来大宋,她身边肯定还有同行之人,行刑也要等到查清楚她的同伙之后再行刑。

狄青看看左右,问道,“此事开封府可以全权做主,包大人喊我过来作甚?”

“并非包大人喊将军过来,而是那位西夏郡主非要见将军。”展昭忍笑道,“那位西夏郡主说她在战场上见过将军的英姿后难以忘怀,嗯,一见倾心。”

狄青:???

“展护卫,本将军打的是西夏。”狄大元帅委婉道,“西夏的郡主对敌国将军一见倾心,这可能吗?”

国仇要摆在家恨前面,西夏自建国以来就没少给大宋惹麻烦,他们两边是世仇。

展昭没忍住笑了出来,笑完之后才继续说道,“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也觉得不可能,那位西夏郡主这么说应该只是权宜之计,不过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由狄将军去大牢审问,看看能不能审出她的同伙藏在什么地方。”

“可以是可以,但是得先去请示一下乐平公主。”狄青想了想,对开封府铁三角中的两个单身人士露出笑容,“毕竟大家都知道,狄某马上要成家了,不能让公主误会是不是?”

展昭:……

公孙策:……

也不至于这么看着他们。

狄青乐呵呵喊了个衙役让他去公主府传话,然后拍拍展昭的肩膀一副过来人的语气说道,“西夏人狡诈,虽然那位郡主是权宜之计,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明知道他马上要迎娶公主还用这样的理由来迷惑开封府,肯定是个狡诈的女子。

还好他洁身自好,没有染上文人那些见到美人就想风花雪月的坏毛病。

狄大元帅挺直腰杆,为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感到骄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