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 【第23章】掌教首席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3章】掌教首席

作者:不言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7:53 来源:gegedan

这世上最暖人心的,莫过于烟火。

烟火让人想起食物,烟火让人想起人家。即便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仍有一些记忆与画面会铭刻在灵魂中,成为一种触动心灵的本能。

从楼船步入港口,映入众人眼帘的一幕便是万千灯火升空。无数精致玲珑的天灯飞上夜空,被看不见的丝线牵引着,上下浮动地停留在天幕之上,如一颗颗落入凡间的星辰。自港口而始,繁华的街道便如铺陈开来的金色绒毯。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是误入了凡间界某个地方的庙会。抬眼望去,到处都是云鬓花颜、结伴出群的少女、风度翩翩的公子与衣着华贵的富商。

乐声盈耳,笑语不绝。此情此景,当真让人想起辛弃疾那首《青玉案·元夕》。

“……咸临国附近没有这种港口啊。”楚夭看着周围热闹的景象,却只觉得心里发毛。

她下意识地靠近安全感最强的宋从心,娇俏地挽着她的手臂。

“……”宋从心已经很久没有被人这般亲近过了,无论是宗门内稳沉可靠的大师姐,还是行走在外孤光照雪的拂雪仙君,她在别人眼中都是颇具疏离感的存在。虽然有些不太适应楚夭的自来熟,但宋从心不讨厌这种类似前世闺蜜之间黏糊的举动,便也随楚夭去了。

和三人预想中的不同,这座以“痴绝”为名的城市并不是什么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销金窟。行走在街道上,街道巷尾随处都可看到吹糖画的、卖糖葫芦的、捏泥人的、做各种特色小吃的……小贩的吆喝与少年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街上行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穿着富贵,有人衣着朴素。但在明亮的灯火之下,那一张张安乐的面容无疑会让人想起久违的盛世,只有和平年代的人们,眉宇间才不会有过深的褶皱。

幽州北部这等荒凉之地不可能有如此繁华安乐的城市,但行走在这条漫长的街道之上,依旧让人感受到一种源自红尘的暖意。

楚夭被路边一家为名“王婆包子铺”的香气吸引,跑去买了三个包子,分了宋从心和梵缘浅一人一个。修士不食凡尘烟火,但偶尔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也没什么。宋从心见楚夭咬了一口松软的包子皮,竟露出了魂飞天外般的神情。

怎么了?有毒吗?宋从心心生警惕,她捏着包子,正准备上手给楚夭来一套专业的催吐。一旁的梵缘浅也看向了楚夭,虽说修士不惧凡尘的剧毒,但外道想要害人,可从来都不必用毒……

“……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楚夭拧着眉头,嘴里的食物还没咽下便又焦急了咬了一口,“太厚吃了,呼哈,唔以前吃的都是猪食吗?”

她被热气腾腾的包子肉汁烫得龇牙咧嘴,抬头看着如临大敌的宋从心和梵缘浅,不明所以地道:“泥萌不次吗?不次阔不阔以给我?”

宋从心紧绷的身体突然又放松了下来,她看似冷淡实则泄气地低头咬了一口包子,心想,谁能想到呢?梵缘浅这个靠谱的队友与她这个看上去还算靠谱

的人之间不过是多了一个楚夭,整个团队的氛围就谐了起来。()

?不言归的作品《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在宋从心的前世,现代工业化的食品制造以及廉价的香精料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与各种丰富的味道。与这个连盐都未曾提纯、多多少少带着些苦味和涩味的时代相比,宋从心几乎可以拍着胸口说自己上辈子过的日子连许多国家的天子都无法媲美。但不管是前世今生,宋从心都觉得这真的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包子了。松软且柔韧甜香的面皮,滋味醇厚且肉汁丰盈的内陷,只一口,连修士早已麻木淡却的味蕾都被唤醒。

宋从心回头,看向那家“王婆包子铺”,摆着小摊的是一名面相严肃、右手缺了两根尾指的老婆婆。蒸笼氤氲着雪白的烟雾,她梳着一丝不苟的斑白发髻,自带苦相的覆舟唇紧紧地抿着。虽然她年事已高,但手下揉着面团时,其眉宇间却藏着一股年轻人都少有的神气。

无端中,宋从心竟能从那张苍老的面容上看出几分向道的虔敬。

她端详了半晌,突然转头去看街道两旁的其他小贩。包子铺的旁边便是画糖画的“蔡糖灯”,只见那瘦削的老头提着小小的铜炉在火上上上下下,抬手动作看似粗放,落下的糖汁却粗细有度,连绵不绝,没过一会儿便画出了一匹神骏的马儿,递给了一旁苦苦等待的孩童;街角的对面,瞎了一只眼睛的青年正捏着一块黄泥巴,灵巧的十指飞快地□□,几乎只能看见残影,也不见他有其他什么工具,一个精细的泥人便逐渐成型。

宋从心极目远眺,远处灯火阑珊之处,“痴绝城”的石碑安静地林立在光影的暗处,让人看得有些不分明。

“这里的商贩都是痴绝城的人吗?”

“是的。”随侍一旁的半见笑道。

“原来如此。”宋从心平静道。痴绝城中尽是痴绝人,这倒是很合理。

凡人寿命短暂,数十年的光阴只为追求将一事做至巅峰,这当然能被称为“痴绝”。

宋从心伸手摸向怀中的粟米珠,从中取出一物,随意地挂在了腰侧。

半见看见这件事物,浅笑盈盈的表情顿时破碎,她面色惊变,竟是膝盖一弯便想跪下:“您——”

宋从心吓了一跳,她本来也只是抱着侥幸心这么一试,没想到半见的反应居然这么大。她眼疾手快地搀扶住了半见,没让她真的当街跪下去:“我想与你们做一桩生意,交易之物却并非金玉,可否请你为我等指引一下明路?”

“当然,尊敬的阁下。”半见被搀扶着站定,眼角的余光却还克制不住地往她腰侧的佩物上瞥,“请您随我来。”

梵缘浅拉着还对包子铺念念不忘的楚夭跟上了宋从心,三人被半见带着偏离了主干街道。痴绝城内灯火通明,不存在偏僻昏暗的巷角,但随着半见越走越深,人流越来越少,出现在三人眼前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以为先前看见道士和尚帮人调解爱恨情仇已经够离谱

() 了。”楚夭一左一右地搂着宋从心和梵缘浅的手臂,将自己挤在中间汲取一些稀薄的安全感,语气复杂难辨道,“……但我真的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跟和尚和道士一起来逛勾栏。”

宋从心:“……”

梵缘浅:“……”

“勾栏瓦舍”本意其实并不是风月场所,而是指修建在楼阁旁侧的栏杆平台,那通常是戏子唱戏的地方。“勾栏瓦舍”一词原本指代的也只是娱乐场所,但因为这个时代的戏子地位不高,再加上一些寻欢作乐之人为了自身颜面而乔装粉饰的“风雅”,这个地方在民间便逐渐风月化。

此时三人行走的这条街道,热闹程度更胜先前那一条街道。而且行走其间的多出了许多精心打扮、容貌姣好的郎君与女郎,这些人给人的感觉和船上的那些人十分相像。虽说心正之人不见淫-邪,但风月出身的人和寻常长得好看的美人终归是一些不同的地方。

他们的美不仅仅在于皮相,体态、举止、神情、话语,所谓的一颦一笑皆是风情,背后往往代表着大量的训练与汗水。他们已经将“表现美”的技能浸入骨髓化为一种肢体的本能,就连一个抬手撩发的举动,眼波流转之际都显得无比勾人心肠。

这些人将“美”视作一种武器,恃美逞凶,几近猖狂。

……宋从心三人行走其间,就像强行挤进橘子里的蒜瓣儿一样,不说独行特立,但也绝对格格不入了。

宋从心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扫射过来的似有若无的目光,被这么多的蛇蝎美人盯上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宋从心的心法已至“慧剑悬心”之境,情绪波动起伏越来越少。即便被人这般打量,她依旧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哪怕楚夭已经快要整个人挂在她的身上了。

“方才走过去的那个姐姐可真好看……”楚夭恋恋不舍地张望,“美得张狂又理所当然。唉,你们长得也好看,但太素了,都不是我的菜啊。”

“……”宋从心有那么一瞬很想把她撇下。

三人本以为半见会将她们带进某座建筑,却没想到她邀请三人直接登楼,环着楼阁外侧的长梯向上,最终在一间蒙了一层薄纱、视野极好的露天雅间中坐下。从高处往下方望去,宋从心才发现此处的街道竟呈现一个半拢的环形,正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戏台。她们所处的雅间是一处宽敞的亭子,四周挂着天水碧色的轻纱。拂面而来的风凉爽舒适,一旁的桌上摆放着水果与茶点,边角处的炉上还染着清淡雅致的香。

“诸位贵客来得正巧,今日正是‘斗魁日’,这可是三月才有一次的盛典啊。”

待三人入座,半见不见了踪影,一个满脸精明、眼眸细长的青年前来招呼她们,一位粉衣女郎抱琴而来,一位青衣丽人为她们烹水煮茶。

千金一两的“西子”盈盈入杯,如一泓覆雪的翠水。青衣女郎十指纤纤,奉茶递上。然而连正道魁首泡的茶都喝过的宋从心没有对此生出什么感想,只是颔首接过茶杯,问道:“斗魁日为何意?”

那精明的青年穿着绣有

铜钱的长袍,笑眯眯地解释道:“是我们这儿最好的角儿登台献唱的日子。”

宋从心想说自己一行人并不是来听戏的,但是话未出口,她便生生忍住了。

倒是楚夭,对这位“最好的角儿”很感兴趣,向那位青年询问道:“你们这儿最好的角儿是谁呢?”

青年笑呵呵地打着太极:“客人一会儿就知道了。”

楚夭:“那你们角儿唱的是什么曲儿?”

青年:“这要看那位的心情了。”

楚夭:“……那你们角儿是男是女的总能说了吧?”

青年:“呵呵,那位的事,谁知道呢?”

青年一副脾气很好但油盐不进一问三不知的样子,楚夭泄了气,坐回席位上开始掰手指玩。

青年打发了心事都写在脸上的楚夭,眼角的余光却状似不经意地瞥向一旁阖目静坐的马尾女子。这位携带那位信物而来的客人才是青年的重点关照对象,但很可惜,对方问过一句后便一直闭目养神,此地繁华于她而言皆不入眼,她仅仅只是沉默端坐,就仿佛离世俗很远。

青年身为此地的管事,惯来便是个擅长察言观色之人。即便他根本看不出对方易容的痕迹,他也认定了此人展露的面容并不是对方的本面。

否则那位又怎会对颓废无能之人另眼相待呢?

“我名‘东方既白’,诸位若有需求,可随时唤我。”青年浅笑告退,只留下两名女郎在此随侍。

粉衣女郎弹奏着舒缓柔和的乐曲,青衣女郎也没有开口说话,这间露天的包厢内隔绝了下方的喧嚣,让人浮躁的心绪都逐渐平和了下来。

——直到,戏目开场。

突然,众人只觉得眼前一暗,满城的灯光都在顷刻间同时熄灭了。闭目养神的宋从心睁开眼,却见舞台四周厚重的幕布缓缓拉开,一个清瘦颀长的身影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台上,正静默地肃立着。以宋从心如今的修为境界,居然也难以捕捉对方的气息与存在。

幕布拉开,乐声响起,舞台后方是以灯影戏为原理制成的背景幕布,也不知是哪位国画大手亲自下场绘制的墨宝,那山水连绵,白鹭惊飞,当真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境。

伴随着花鼓响锣之声,那人迈着轻盈优雅的碎步缓缓朝外走去。长长的水袖拢在两侧,抬起的一只袖子掩着唇,低眉顺眼,看不清神情。

宋从心所在之处的视野最好,然而戏台的四周还挂着一些小型的皮影戏幕,似乎是为了照顾一些隔得太远看不清戏台的人。宋从心看见这些皮影戏幕时便忍不住眼角一抽,心想痴绝城真的是装都不装一下,最上等的留影石便这么大咧咧地拿出来拍戏,也真是财大气粗,心宽得不行。

宋从心的失神也只是刹那,漫长的乐曲前奏烘托出晨光熹微的醉人意境,只见那低垂着头颅的青衣缓缓抬头,薄唇轻启——

难以想象其高亢清亮的长音直冲云霄,惊起树上扑腾的飞鸟,直到那人开嗓的瞬间,所谓的“天籁

之音”便有了具体的形意。有人情不自禁地站起,有人则难以自制地哆嗦了一下,酥麻之感顺着耳根攀上头皮,细细密密的疙瘩自脖颈的皮肤上泛起。

而就在此时,随着唱腔攀升至顶峰,四周黯淡的灯火瞬间亮起。璀璨的灯光映入那人的眼中,如东升的旭日点燃了那双秋水般的明眸。

长街漫漫,灯火如昼,整个盛世的光辉都流淌在他的眼底。

若人不在现场倾听,恐怕难以想象这种宏美的气势与振聋发聩的感染力。

这一别出心裁的惊艳开场便让现场陷入了一片寂静,台上人唱着婉婉的戏腔,一首定场诗唱罢,幕后的灯影便现出了三个飞凤般的墨字。

——《琉璃传》。

幕布落下,序幕结束,宋从心正思考着什么。一旁停止抚琴的粉衣女郎却好似看入了迷,她一时间竟忘了有客人在旁,痴痴道:“城主已有三十年不曾再唱这首《琉璃传》了吧?”

她说完,回过神来,正想告罪。楚夭却突然好奇道:“《琉璃传》,我好像没在别处听过?”

“自然,那是城主自创的曲目。”青衣女郎掩唇轻笑,“这世上也唯有城主,能唱这一曲《琉璃传》。”

她话音刚落,幕布便再次拉开,青衣女郎连忙收声,将视线投注过去。序幕结束后,幕布便换了一个场景,大雪纷飞,伴山古寺,一个穿着单薄衣裳的老旦登上戏台,抱着一个襁褓。她在鹅绒大雪中哭诉着苍天的不公,用一段唱词来讲述了王国的毁灭,远嫁他乡的和亲公主为了保住腹中的胎儿不惜落发为尼,偷偷诞下孩子后便让奶娘将之远远送走。苦熬骨肉分离之痛,只为保住孩子的性命。

公主为这女童取名为“琉璃”,取自《药师琉璃光本愿经》中“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之意。

奶娘离开了公主所在的穷苦寺庙,带着最后的盘缠去寻公主的旧友,求她为公主的骨肉寻一祥和的人家,让这名为“琉璃”的女童过上安乐的生活。公主的旧友得知公主的遭遇,与奶娘抱头痛哭,她告诉奶娘,自己与夫君多年无嗣,但感情甚笃,他们愿意将公主的孩子视为己出,不告诉她真实的身份,如公主所愿,让这孩子度过平静的一生。

奶娘本就年事已高,跋山涉水重回故地,完成公主的心愿后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溘然长逝。琉璃的养母遵守约定,对琉璃视如己出,因此童年时,琉璃度过了一段堪称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脾气温和的养母养父的娇惯,琉璃甚至有些娇气以及任性。

一个好的故事,总是要欲扬先抑。

《琉璃传》并没有像一些接底层人物的遭遇从而批判社会的故事一样从头苦到尾。创作这戏剧的人对整个背景的塑造都很“淡”,无论是爱子深切的公主还是忠心耿耿的奶娘,温柔亲切的养父母还是穷凶恶极的反角,在他的故事中都是轻描淡写的一笔。

在他笔下,能被他耗尽笔墨、极尽爱怜去描写的人物唯有“琉璃”一角儿。

等到十二岁

的琉璃登场之时,宋从心总算知道为什么“唯有城主能唱这一曲”了。

扎着双丫髻跳上台来的少女面目稚嫩,玲珑可爱。楚夭见了却突然“嘶”了一声,忍不住凑到宋从心耳边道:“这年头当正旦还得学缩骨功了吗?”

宋从心心想,这算什么,“琉璃”序幕时登场的那步法在天书的标注里是至少“地阶”的身法呢。

再次登场的“琉璃”这回唱的是花旦,他将一个古灵精怪、调皮可爱的少女形象诠释得活灵活现。其中,戏曲还添加了许多令人哑然失笑的片段与细节,比如这个生来美丽的女孩总是喜欢照镜子,在被养父母调侃时总是理直气壮地反驳“天生丽质难自弃,自晦莫如负天资”;被邻家的男孩欺负时以智相斗,令他当众出丑;第一天去上私塾回来时噘着嘴,养母问“今天先生说了什么”,琉璃扁着嘴说“先生说不要哭”……

那时的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显然,这些美好最终都是为了摔碎给观众看的。

琉璃十二岁那年,大旱,饥荒,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城池。在这场“昼死人,莫问数;夜死人,不敢哭”的人间惨剧中,琉璃家破人亡,她拿着养母临终前给她的生母的信物,一路颠沛流离。行走在这满目疮痍的乱世,她四处流浪时,饿极的灾民想把她丢进锅里煮成一锅烂肉。在生死一线的刹那,被难民摁在水中险些窒息琉璃,看见水中浮现出了“另一个自己”。

当身着“青衣”的琉璃和身着“花衫”的琉璃手牵着手站在戏台上时,底下的观众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惊呼。这并不是没有预兆的,先前的每一处戏目中,琉璃出现的地方都会有一面镜子,镜子中的琉璃一直都身穿青衣。但当时人们只以为这是琉璃“爱美”的天性,没去思考其中的深意。

青衣琉璃比花旦琉璃更为狠辣,“她”将花旦琉璃拽入了水中,趁着难民下河寻找琉璃时,用水草将其绊倒,用石头将其砸晕、淹死。而后“她”又回到那些讨论着如何把琉璃吃掉的难民棚里,借他们煮水准备烹她的火种点燃了草棚,设下陷阱让这些饿得跑不动路的难民全部烧死在火海里。在那之后,青衣琉璃便带着花旦琉璃四处奔波,“她”只在琉璃遇到危险时出现,就像一个沉默寡言的影子。

不明真相的观众只会觉得那是两个长相相似的小女孩在对戏,但对宋从心而言,她只能靠不停喝茶来缓解跳动的眉心。

……宋从心觉得,她可能真的无法理解这些大能。莫非对方苦心修炼至此,就是为了能分神出来同时唱花旦和青衣吗?

就在这时,被青衣琉璃拽着的花旦琉璃似乎感觉到了宋从心的心中所想,他抬起头,看向她们所在的方向。

隔着灯火的距离,宋从心脸上的易容未卸,可那人却好似发现了她一般,突然对宋从心俏皮地眨了眨眼睛。

宋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