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 第 65 章 二合一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第 65 章 二合一

作者:画三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12 09:51:33 来源:gegedan

如时序早前所说,南方灾情紧迫,赈灾队伍需日夜兼程,随行官兵分为两批,轮换着驱车,马儿也每隔三日换上一批,尽量缩短歇息的时间。

时归这儿尚有马车遮风挡雨,实在累了困了,就靠在车厢上歇一些,但外面的人就实在没有什么能避雨的地方了,中途下了两回雨,官兵给粮草遮蔽尚顾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周全自己。

便是雨停了,他们也未携带换洗衣物,只管顶着烈日,身上的雨水才被晒干,紧接着又被汗水浸透,反反复复,左右不过两日,衣裳就全干巴拧在一起。

时归虽没能到前面去看,可也曾听过掉队官兵的抱怨,等对方追上去了,她才偷偷掀开一点车帘。

只见前方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赶路的士兵皆是神色萎靡,更有人磨破了足底,每走一步都要落下点血迹,又很快被黄土所覆盖。

然而再是艰苦,也没有一人脱逃,抱怨也就抱怨了,抱怨过后,又是憋足一股气,闷头往前冲去。

时归默默看着,只觉鼻尖愈发酸涩起来。

离京第十三日,时序才算脱身过来瞧上一眼。

时二浅浅行了个礼,便自觉下了马车,将车厢内的空间留给他们那对父女。

短短十几日不见,时序却是形容狼狈,上车先灌了一整袋凉白开,又是坐着缓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歇过神来,哂笑一声:“到底是老了,比不得年轻人精神。”

这话如针一般,正正刺入时归的心口。

她下意识蜷起了指尖,目光茫然片刻,好不容易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不是的……”

“阿爹不老,阿爹还年轻着。”不知是在反驳阿爹,还是在劝服自己,时归只说了两句,就踉跄着伏过去。

而立之年,怎么能算老呢?

时序轻声笑了笑,并不与她争辩。

时归想找些证据,证明阿爹还壮年着,然一抬头,猝不及防瞧见了他眼尾的一丝褶皱,浅浅的,一个不留神就会忽视过去。

可既然看见了。

时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好像盯久了,就能把那刺眼的皱纹给看没了。

直到她眼前为黑暗所笼罩,一只温和又显粗粝的掌心覆在她眼前,头顶同时响起:“阿归瞧什么呢。”

“我——”一开口,时归才发现她的声音竟变得干巴巴的,心里明明涌现许多话,可一句都说不出来了。

片刻,她将眼前的掌心捉下来,垂首细细看着。

若说阿爹眼尾的皱纹,是她太久没有仔细观察,才不知不觉长出的,也算情有可原。

可阿爹的掌心,她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就在不久前,她还牵着这只手,将自己的掌心放上去比着大小,再细数上面的掌纹。

是多久前来着……

时归记不清了,可她清楚记着,当时的大掌上只有握笔的地方有一点薄茧,余下的白皙光滑,看不出半点磋磨受苦的痕

迹。

而现在,时序的掌心上全是大大小小的伤痕,也不知是被什么东西刮到的,伤口不重,却留下了道道印记,又是在这等炎热的夏天,一出汗整双手都疼。

抬头再看,时序面上也饱受风霜,双唇干涸开裂,一贯梳理得齐整板正的鬓发也变得散乱,衣领微微外翻,眼底漫着一片散不去的青黑。

滴答——

一滴微凉的水珠落在时序手背上,叫他不禁轻叹。

“阿归。”他将手掌抽出来,掐着时归的下巴,让她不得不抬起头来,果然就看见一双水雾弥漫的眸子。

时序说:“若知道会惹哭了,还不如不上来了。”

“不行!”时归瞬间瞪大了眼睛,反手就抓紧了阿爹的小臂,一时间说不清是恼火还是苦涩。

偏偏惹了她的罪魁祸首还要笑,一边笑一边问:“害怕了?不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

时序甚至不用问,也知道女儿在哭什么。

他早就想过,自己如今正是狼狈,若叫女儿看见,肯定少不了心疼,未料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反应。

时归胸口剧烈起伏着,因怕控制不住情绪,索性不再去看,身子往前靠了靠,将脑袋埋在阿爹胸口。

半晌才听她问:“这都是怎么弄的……”

时序并无隐瞒,缓声道:“前几日不是下了大雨,押送的粮草忘记了做避雨措施,临时用毡步遮挡,行举间匆忙了些,难免有些磕碰,手上的细小伤痕应该就是那时留的,也没什么,并不严重。”

时归没有与他争论严重不严重的问题,沉默片刻,又问:“那阿爹怎连一口水都喝不上?”

一上车先喝水也就罢了,连嘴上的开口也很是深刻,一看就是开裂了好几日,反反复复才造成的。

对此,时序反应仍旧平平:“可能是急着赶路忘记了,等渴得狠了才想起来,下回我会记着的。”

这般敷衍的话,瞬间就让时归生恼:“阿爹!”

“好了好了。”时序却不与她争执,习惯性地在她头顶揉了揉,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时归偃旗息鼓,“我最近实在没休息好,难得过来一趟,且让我歇一歇。”

时归:“……”

她麻利地从阿爹身上爬起来,只片刻就收敛了情绪,又急急忙忙去找马车上的软枕,还有搭在身上防着凉的薄被,全堆到阿爹身上。

时序有些闪避:“我身上脏,就不……”

“不要。”时归脆生生地说道,“阿爹快躺好盖好,我在旁边守着阿爹,阿爹快好好休息一会儿。”

说到最后,她声音里又带了些许哭腔。

见状,时序可不敢多说了,只好应下来,将软枕放在座位一头,他再屈膝躺上去。

很快,他身上就盖好薄被。

马车上的座位只长长一条,时归躺着都有些施展不开,更别说一个成年男人了。

但很快,时归就跪坐到他旁边,用身子抵在座位一侧,这样便是

马车颠簸,也能避免阿爹摔下来了。

不等时序在说什么,稚嫩的掌心就落在他胸口。

时归轻轻拍了两下,连声音也不觉放低:“阿爹睡吧,寝安。”

“……寝安。”

时序说没休息好,并非是诱哄小孩的话。

自从出了京城,赶路的士兵少有歇息的时间,他们这些统领的官员,当然也没有休息的机会。

十几天下来,时序只在马上闭眼小憩过几回,睡觉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十个时辰。

不只是他,便是如太子之尊,这一路也一直守在马上,连日所付出的辛苦,并不比他少。

直到今日,眼看队伍进入了平缓地带,周璟承主动提出:“公公去后面的马车歇一歇吧。”

时归跟在后面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朝中无人知晓,但同行的人,总有会注意到的。

寻常兵卒或许不会多想,但太子这边,还是提前过个明路为好,故而周璟承早就知道后面有马车跟着。

时序正想拒绝,就听周璟承又说:“等公公休息好了,孤也寻个地方睡上两个时辰,这样你我二人轮换着,也省得路上出现差错。”

话已至此,时序才没有再拒绝。

躺在狭小冷硬的座位上,时序本以为要好一会儿才能睡着,且他睡眠浅,可能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颠簸,就会被惊醒,当不得多少休憩。

然而,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知再睁眼,外面的日头已经在西斜,粗略估计,他至少是睡了三个时辰。

看到阿爹清醒,时归忙凑过去。

不曾想她一直屏息跪坐着,下半边身子都僵硬了,猛一下子直起来,酸涩和刺痛顿时让她发出一声呻|吟,身体不受控制地倒回去。

“阿归!”时序变色顿变。

时归小小呼出两口气,安抚道:“阿爹别担心,我就是一个姿势太久了,有些腿麻了,马上就好。”

“阿爹睡好了吗?可饿了,或者渴了?”她一心观察阿爹的脸色,见他眼中的血丝减轻些许,只是眼底的青黑还没什么变化,就想留他多待一会儿。

时序不语,只是俯下身来,小心将她抱起来,然后用掌心给她按摩着小腿肚的位置,一点点减缓酸麻感。

“阿爹……”时归喋喋不休道,“马车上有风干的肉干,还有白面干粮,我叫空青他们烧些热水,把干粮和肉干泡进去吃,这样可好?”

时序终于给了回应:“不吃了。”

“啊……”

“身子可好些了?”

时归点头,乖顺道:“已经没事了。”

“那就好。”时序说,“我原想着歇一个时辰就好,没成想耽搁了这么久,离开人前太久不好,我也该回去了,正好太子殿下也累极,我去替他。”

“这次就不跟阿归一起用晚膳了,等后面一有空闲,我再过来,阿归乖乖的,不要乱下车。”

时归满心遗憾,但也

分得清轻重缓急。

她最后握了握阿爹的手掌,慢吞吞从他身上爬下去:“那好吧,我等阿爹再过来。”

随着阿爹的身影从视线中消失,时归的表情很快就变得沮丧起来,以至于二兄没回来都没发现,等再回神,车帘外则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

“时归?”周璟承站在车板上,低声唤了一句。

原是时序过去与他换班,想到自己好歹有个能挡光的马车躺一躺,若不管太子,叫其幕天席地,后面再赶路追上来,好像有些不太友善。几经思量后,他只能客气两句:“殿下不如也去后面的马车歇一歇吧,上面备着餐食,正好能用晚膳。”

谁知周璟承只考虑了瞬息,紧跟着就应承下来:“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时序:“……”

说出去的话,总没有再收回来的道理。

于是他只能黑着脸,目送太子脱离队伍。

待周璟承说明来意,时归恍然大悟。

她赶紧将身下的位置让出来,主动避去了阿爹刚刚休息的地方,那边的软枕薄被还没来得及手,正乱糟糟地推在一起,总不好让太子殿下去收拾。

时归打起精神:“太子哥哥快进来吧。”

阿爹在马车上睡觉,时归那是恨不得处处周全,莫说只是跪坐在旁边守着,便是给阿爹当枕头,她也不会有半句怨言,殷勤侍奉左右。

可等上车的变成太子,他可就没有这等待遇了。

时归也只是贡献出软枕和薄被,而后又递了一盏温水,便返回到另一侧去,

“你——”

“太子哥哥肯定也是累极了,快快歇下吧。”

时归匆忙一句话,打断了周璟承的寒暄,他顿了顿,只得颔首称是。

因担心从座位上滚落,周璟承睡得并不安稳,傍晚时被一阵肉香唤醒,睁眼就见时归已准备好了餐食。

晚膳只准备了五份,其中一份留给时二,三份给时归和空青竹月,余下的一份,自然就是太子的了。

时归当然也想给阿爹改善伙食,但时序既在阵前,要给他送饭实在太不方便,且时序出发前就曾交代过,他会与众士兵共苦,士兵吃喝什么,他也吃喝什么。

想到这里,时归不禁撇了撇嘴。

难得有一口热腾的饭,周璟承也没有拒绝,只是道了一声谢,抓紧时间将碗里的汤汤水水都吃了个干净。

好在他临走前说了一句:“等过两日方便了,孤在将公公替回来。”

时归眼前一亮,真心说道:“多谢太子哥哥!”

后面的路途,常有时序和太子轮换着来车上歇息。

这对时归虽折腾了些,但想到每隔两三日就能见阿爹一面,欢喜总是大过麻烦的。

以至于她看太子都觉得和善许多,偶尔也能搭两句话,或者问一问阿爹不肯细说的路上景况。

后来为了方便时序和太子休息,时二不知从哪寻了两

块木板来,与马车上的座位拼接在一起,一边搭在座位上,一边搭在小桌上。

虽还是伸不开腿,但总不怕睡梦中滚落了。

转眼一个半月过去,赈灾的队伍终抵达南阳郡。

此次受灾的两个郡县分别是东阳郡和广平郡,前者因地势稍高,灾情还好些,而后者正处盆地,洪水冲下,直接让整个郡都化作汪洋。

偏偏东阳郡又正好挡在广平郡前,去往广平郡的两条官路,也都要经过东阳郡。

甚至若不先将东阳郡的灾民安置了,后面广平郡的流民都无处安放,更别说泄洪救灾了。

自进入东阳郡,左右景致与之前截然不同。

其实在临近东阳郡时,道路上就经常能看见灾民的身影,多是些正当壮年的汉子,少有见到老弱妇孺,但哪怕是壮汉,如今也全是面黄肌瘦、双目无神。

他们中途曾碰见一大波灾民,加起来足有二三百人,其中生病的人占了半数,又有家眷拖累着,导致这些灾民不好再往前,只能寻了个路边停下。

当看见朝廷的赈灾队伍后,这些人同时站了起来。

时序几人商量后,决定原定停留半日,先是将队伍里的粮草分出些,煮成稀稀拉拉的粥水,让这些灾民垫垫肚子,而后又派出随行御医,给其中的病人看诊。

好在生病的这些人也只是染了风寒,又拖了太久,有些伤及肺腑,并未出现灾后常见的瘟疫等。

周璟承原本是想给他们留下粮食的,可时序却拦住了他,反问道:“殿下觉得,我们便是真留下了粮食,便真能分到所有灾民手中吗?”

且看那二三百人中,至少三分之一都是没有什么力气的妇孺,若她们身边有当家汉子还好,可若独身一人,焉知能否抢到粥米。

其中更有人凑在一起,眼中泛出贪婪的光。

最终,周璟承放弃了原定的计划,只是派人去喊:“朝廷的赈灾银粮马上就会进入到东阳郡中,尔等若无处可去,不妨返回东阳郡。”

“届时将在衙门外供饭,另有临时搭建的帐篷可用以居住,总比尔等露宿街头来得强些。”

喊话的将士围着灾民喊了七八遍,直到确保每个人都把这话听进耳朵里了,才返回队伍中。

于是等朝廷派出的赈灾队伍再次启程,后面又多了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虽步履蹒跚,可眼中终于不再是沉沉死气,咬牙跟紧了队伍。

至于时归的马车,早在看见灾民时,就被时二赶去了无人的小路。

时二比划着——

大人说,我们不宜出现在人前,如今只是躲避着,等入了东阳郡,连马车也要弃掉。

到时我们换一身衣裳,我背着你走。

这番安排,也是为了时归的安全考虑的。

毕竟灾民们饥寒多日,又终日处于惶惶不安中,若瞧见了完整的马车,难保会有人心生恶念。

哪怕时序能调派人手来护着,可与灾民起冲突,实在是没有必要,

若处理得不好了,恐激起灾民凶性。

时二准备了两套破烂的衣裳,到时他和时归换上,就装作遇难的百姓,反正兄妹一起的组合,在这个地界也是常见,再多注意些,就不怕出问题的。

等到了官府,或者当地的秩序稍稍恢复了,他们也就无需这样躲藏,眼下只要能安全进到府衙中,剩下的都好说。

时归知道她如今就是个麻烦,自没有不应的。

甚至为了以假乱真,她还在地上挖了两把黄泥,涂在自己和时二的脸上,再将头发打散,远远看着,确实跟这里的灾民无异。

就是赈灾的队伍里有马匹和板车,她和时二只能靠一双腿前行,速度上便落后了些。

等时归和时二找到府衙,衙门外已搭建好了粥棚,连临时居住的帐篷都起了百十来帐。

时二背着时归去了府衙后面,趁着没有人经过,闪身跃上墙头,不过一个恍惚,两人就全消失不见了。

府衙中的衙吏全被派出去安置灾民,便是从京城来的甲兵和官兵们,也派出去大部分。

整个衙门只太子身边留了二十几人,连时序身边也只有时一和时六跟着。

当地郡守在洪涝第一天就带人去了下面的村镇,至今还被困在里面,府衙里只有一个师爷在。

如今几人全在前厅中,不知谈到什么,皆是面容凝重,半晌不见言语。

时归他们没有往前凑,而是在后面的屋子里打了点水,稍稍擦拭了一番身上的灰尘。

时二刚想去寻两身干净衣裳,一转身就被时归拽住了衣袖,不解地回望过来。

时归轻轻摇着头:“二兄,我穿这身就好。”

“外面的灾民……”她为街上灾民的惨状所震撼,正是心思沉重的时候,这份沉重甚至压过去见阿爹的急迫,让她止住脚步,迫切想为灾民做些什么。

她扯着时二的袖口,低声问:“我能出去看看吗?”

时二只能给时序留个手信,又给守在府衙外的士兵出示了信物,光明正大从正门出去。

此时已经过了晌午,但粥棚中的铁锅还在烧着。

时归凑过去听了一会儿,才知这边的粥食整日供应,或许不是很稠,但吃得次数多了,光是喝水,也能喝个水饱,何况水里还有米香。

负责煮粥的是朝廷的人,但分粥的就是从当地找来的百姓了,多是状态尚可的妇人,半日轮换一次。

粥棚已有了合规的秩序,时归就没再过去添乱。

只在接了一碗几乎看不见米的粥后,不远不近地听着里面的人谈话。

“这粥棚才搭了两日,衙门里的粮食就下去了一成,而这只是一个府城,底下还有无数镇县呢。”

“洪涝之下,郡里的粮仓也被淹了,我听我一个兄弟说,他们去粮仓那边捞了好几次,也没能捞出多少粮食,其中大部分都长了霉,根本不能吃了。”

“只靠朝廷的赈灾粮,也不是长久的办法……就算里面的大人们不再去旁处,余下的粮食也供不了多久了。”

“若这附近有什么好心人,能给捐些粮食就好了。”

不知不觉中,时归手中的粥碗倾斜,乘得满满当当的米水淌出来,还热着,正烫了她一个激灵。

还是时二眼疾手快,赶紧将粥碗给夺了过来。

——怎么了?

他用手比划着。

却见时归忽然抬头,急切问道:“二兄,你知道这附近有什么粮铺吗?”

“我能不能去弄粮食,不白要,我自己掏钱!”

时二一愣,低头去看,才发现小妹的神色郑重,根本不是说笑。

时归又说:“我记得阿爹列给我的单子上写着,我们在东阳郡也有产业,二兄能不能带我去找找?”

“我身上没带银子,但可以把东阳郡的商街和府宅卖掉,换成银票,也好给百姓们买粮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