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601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分卷阅读601

作者:木兰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17 20:24:41 来源:gegedan

在接下来的“浩劫”中,抢夺对方的生存空间。

果不其然,朝廷很快就颁布了诏令,将修建寺庙和出家审核的事归于官府官吏,民间不可再私建寺庙。

隋朝对寺庙的厚待政策被收回,普通僧人也要纳税服役,只有被官府授予管理职位的“寺庙管理者”拥有等同官吏的免徭役名额。

滥建的寺庙被毁掉,考核不过的僧道被强制还俗。以后家中有父母需要赡养和幼子需要抚养的人不准出家,私自出家者流放。

房乔拿出了和杜如晦商议了半年的政策,交由朝堂诸公讨论。

在反复吵架中,朝堂诸公一条一条地艰难把这些政策敲定。

李玄霸将“利剑”展现给李世民观赏后,却辞去了相位,没有参加接下来的政策制定。

他看过房乔和杜如晦的献策草稿,不过是将唐朝中晚期对寺庙的抑制政策提前到了贞观朝,比李渊在武德九年颁布的律令还宽松一些。

按照他的性格,父亲当初颁布的律令才更合适。但干活的是朝堂诸公,二哥也不是父亲,他们自己决定就好。自己已经开了这个头,就可以丢开不管了。

两京附近的寺庙道观最先被清理,仓储充裕了不少,能服徭役的百姓也增加了许多。

李玄霸在农闲时节,第一次动用了大型徭役。

他要加固在战乱中损毁的黄河堤坝,疏通淤堵的黄河支流。

“告诉三姊,找个机会挑起草原部落争斗,给我多送点奴隶过来。”

“再送封信给宇文老师,让他和高丽王商议,若高丽王不希望我携带天雷地火前往高丽,就送点刑徒过来帮大唐挖河道。”

“李靖那里……冯盎不是在岭南和不服从大唐的酋帅谈殿争斗吗?让他帮冯盎一把。”

李玄霸命人送出信件后,驱车前往魏州。

五十年后,这里会诞生一位名为姜师度的水利专家。

但此世厉害的学问基本都是家族传承,李玄霸相信,姜师度刚当官时就能展现出完整的科学治水思想,他一定有家族熏陶。

姜师度能考明经科,他的家族在当地一定财力不浅。

一个有财力、会治水的家族,肯定会优先回馈家乡,这也能利己。

不出李玄霸所料,他刚到达魏州不久,就探得了魏州有治水本事的那位乡贤——姜承。

姜师度在历史中记载很少,李玄霸不知道姜承与姜师度的关系,族人?近亲?都无所谓,他只要确信这个人会治水就行。

魏州就是后世河北魏县,位于黄河以东,济水以西,自古水患多发。姜承祖传的治水本事,就是姜家人代代在与黄河济水搏斗中总结而出。

“天下大乱时黄河堤坝多遭遇破坏,若遇大雨必定决堤。本王希望你能助大唐一臂之力,减轻百姓将来的痛苦。”

姜承毫不畏惧地直视李玄霸道:“殿下,如今天下刚定,大兴徭役并非好事。”

李玄霸笑道:“大唐会量力而行。至少有本王监督,朝廷拨发的所有钱粮都能进入役夫的口袋里。”

姜承犹豫了一番,咬紧牙关:“好,草民愿意为晋王殿下效犬马之劳。草民……草民相信’德重恩弘‘李三郎,一定不会做害民虐民之事!”

李玄霸眼睑微颤了一下。

“德重恩弘”啊。于是在贞观元年冬季枯水季节,皇帝命晋王趁着枯水期整修黄河堤坝。

群臣劝谏,此时不应大兴徭役。黄河堤坝确实很重要,但百姓休养生息更重要。

李世民明白他们的言下之意。

百姓是愚昧的。虽然整修黄河堤坝是为了他们好,但他们仍旧会因为徭役繁重而心生不满。

但若是天灾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只会自认倒霉。到时朝廷只需要付出相比整修堤坝而言很少的钱粮,就能获得他们的感激。

对于整个大唐而言,这样的休养生息其实更稳妥。

于是帝赞赏群臣劝谏,但帝不听。

第226章 一环后又扣一环

房杜等人也没有阻拦,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和晋王这边。

他们都是看过天灾年表的人。贞观年前动则水旱交替,这几年不趁着水旱灾害还没有来,赶紧修缮黄河堤坝, 疏通黄河支流, 难道等亡羊补牢吗?

隋炀帝当政的时候其实赶上了一个好时节, 大型的水旱灾害没遇到几次。

如果换一个不好大喜功的皇帝,就算是水旱灾害懒得赈灾,百姓自己都能熬过去。所以隋朝的旧臣已经被好时节惯坏了。他们难以想象水旱蝗灾瘟疫接踵而来是个什么场景。

房杜等人本来也难以想象, 但李玄霸把表格“啪”的一声拍他们面前。

房乔和杜如晦喝酒时,感慨在另一个世界中,毫无准备的贞观君臣究竟是怎么熬过这些自然灾害, 还造就了贞观之治。

“若是你我不能做得更好,愧对后世’房谋杜断‘的盛赞。”

“’房谋杜断‘对你不是盛赞, 对我这个早逝的人才是盛赞。我希望将来后世人再提起这个评价时, 我问心无愧。”

懒惰的晋王殿下亲自巡视黄河,房乔和杜如晦若是守不好朝堂这一亩三分地,他们可太愧对把自己气出病的魏徵。

房乔和杜如晦也猜出王云的身份。虽然震惊,但陛下和李三郎做出什么事都有可能,他们不会质疑。

可怜魏徵, 一直被蒙在鼓里。

据陛下透露,李三郎不是不信任魏徵,才不把王云的事告诉他, 只是想看到魏徵惊喜的表情而已。

“惊”肯定有了, 至于“喜”……就算魏徵气病了, 可能也有吧。

李玄霸辞去尚书省的职位后, 房杜的职位不变,裴世矩升任首相。

裴世矩原本是民部尚书, 如今主动挑起大梁;民部尚书由苏威接任。

这两位隋炀帝身边的奸佞“五贵”,因在隋炀帝末年劝谏被隋炀帝疏远,倒是保留了良好的名声。

或许是跟随的皇帝品格不同,或许是他们急于洗掉曾经“奸佞”的身份,裴世矩和苏威一改在隋朝时的圆滑和功利,无论是献策还是劝谏,都是朝中最激进的人。

裴世矩还在当民部尚书时,就提出更改隋朝均田制对官吏的厚待,朝着原本北魏最初压制豪强官吏的原版本均田制靠拢。

苏威更是接连进谏,一朝天子一朝臣,隋朝勋贵大臣既然成了大唐的臣子,就该把曾经从隋朝皇帝手中得到的功勋永业田拿出来。这群人在乱世时逃跑,现在天下安定,居然敢厚着脸皮要回自己曾经的田地,一个个都该关监狱!

苏威甚至献出自己在隋炀帝时期获得的永业田,愿意以身作则。

其实苏威在隋炀帝早年就提过勋贵获田过多的问题,隋炀帝不想提这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