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684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分卷阅读684

作者:木兰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17 20:24:41 来源:gegedan

太宗恐怕把苏定方“忘”了。

以苏定方的遭遇可以看出,贞观年间能封爵的人太多了,李世民如果封一个养马的官吏爵位,恐怕不能服众。

但没关系,李世民知道张万岁虽然不擅长打仗,但当个猛将执行命令还是够格。

只要听话,能打,自己身边拴条小狼狗都能立下大功劳。李世民要兑现承诺,只需要把张万岁带在身边为副将就行。

李世民和亲信将领道出了事实。

战马有多重要,为将者不可能不知道。你们都是国公,不需要再赚爵位。张万岁这功劳本可以封爵,但朝中将领没有你们通情达理,眼界远大,看不到繁育战马的功劳,所以朕只能弯道完成承诺,你们要帮朕做好这件事。

张万岁忐忑不安地入队,本以为会遭到秦琼等人的排斥,没想到收到了超规格的待遇,简直和关系户似的,谁砍了脑袋都要分他几个。

秦琼等人不会分其他将领的战功,但自己砍的脑袋送给张万岁,其他人总不可能有怨言吧?

大唐国公团帮张万岁刷战功,张万岁在此战后一跃成为郡公,死前还靠着资历被特意施恩升为了国公,有了名将的传闻。

后世史学家挠破头,不知道这个名将怎么横空出世又突然消失跑去养马,难道是生性淡泊名利,对养马情有独钟,不爱打仗?

这一段趣味被隐藏在发黄的丹青中,不知道何时会被人发现。

现在,这不过是西域战场上的一段小插曲罢了。

李世民拔营离开,高颎继续镇守伊吾城。

现在伊吾城不仅是大唐与西突厥的边镇,也与高昌等国很近。

高昌等国不满西突厥可汗只顾着扩军,对他们多加盘剥,没有尽心尽力地维护丝绸之路,所以多次向大唐朝贡。当初在大唐城门口跳蹈舞礼的人中就有他们的使臣。

但高颎深知这些小国都没什么脑子。

他们现在虽然臣服大唐,但估计不会愿意大唐真的征服西突厥。

如果大唐彻底掌控西域之路,那么肯定想将最大的利益握入自己手中。高昌等国现在凭借在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位置获利颇丰,大唐会不会顺手把他们灭了,自己吃独食?

尤其是高昌,心里特别慌乱。

高昌和焉耆等国不同,它本就不是纯正的西域之国,而是大汉的边镇。

在魏晋时,守将反复自立,后来建立了高昌国。高昌国即使受了突厥许多影响,仍旧说汉话,用汉字,百姓官员也多是汉人,基本延续汉时冠服。

高昌国全靠西域丝绸之路养活全国,商旅来往频繁,所以消息也很灵通。

一些来自波斯甚至更远的天竺的商旅,将林邑国的消息带到了高昌国,高昌国王便日日为晋王那句“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这句话忐忑不安。

如果西突厥失败,大唐会不会也对高昌国说“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

高颎深知这些小国狂妄又自卑的心态,知道他们的愚蠢,所以一直防着他们趁着大唐追击西突厥起兵反唐。

高颎也不相信东|突厥残部。

东部草原虽然已经被分割,已无突厥大可汗。但总会有姓阿史那的人想要再现隋末东|突厥的辉煌。

被李世民抓过的始毕可汗等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心气,但小年轻们没挨过毒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草原上那些老贵族们也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对那些叛逆愚蠢的年轻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试探大唐的力量。

等大唐能抽出手来揍这群年轻人的时候,东|突厥的老贵族们绝对会迅速出兵,帮大唐镇压叛乱,比忠臣还忠臣。

前提是,大唐腾得出手。

中原王朝和周边蛮夷的关系永远都是这样试探不休,高颎从来不相信他们有真正的忠诚。

只有大唐强盛,他们才会忠诚。高颎没有问李世民有没有想到这件事,只默默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但李世民拔营的时候,私下告诉高颎:“若有不长眼的打来了,高老师辛苦一些,请拔营来寻我。伊吾小城,等大唐军队回师,轻易就可夺回。”

高颎白了李世民一眼:“你是在侮辱我吗?”

李世民只能无奈地离开,再不敢多劝一句。

自己这个大隋小军神秦王也只是大隋老军神齐国公高颎的后辈啊,他哪敢多说?

大唐的大军离开了伊吾城,朝着更远的地方跋涉。

不到一旬,高颎就得到了高昌、焉耆、龟兹等国皆反,投靠西突厥,集结十万大军朝伊吾城而来的消息。

他正生病着,听言笑得咳了起来:“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中,恐怕有吐谷浑和东|突厥的手笔。”

部下道:“吐蕃也想出兵,被长公主堵在了路上。”

高颎用帕子捂着嘴又咳了几声,笑道:“高颎已老,已经震慑不住西域诸夷了。”

部下道:“是否立刻向陛下求援?”

高颎瞥了部下一眼:“你也认为我已老?”

部下焦急道:“齐国公!你现在正在病中,如何指挥战斗?末将可没有信心在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守住伊吾城!而且陛下有令,我们可以弃城!”

高颎道:“确实可以弃城,但若不弃城,给蛮夷的威慑更大。”

他如枯枝的手撑着床榻坐直:“我虽然是风中残烛,但蛮夷不过枯草扎的野兽,点燃他们还是轻而易举。十万大军?”

高颎冷哼一声,在沉默不语的儿子高表仁的帮助下穿好外衣,缓慢走下床榻。

“号称十万大军,精兵能有两三万精兵就算不错。就算是最强盛时的突厥人,也不敢带着三万精兵来攻打我守的城。”

高颎将披散的头发捋在耳后。

他时常头疼,需要太医针灸治疗,所以已经很久不束发,不戴冠。

“我来伊吾好几年,修了几年的城墙,囤了几年的粮。别说号称十万大军……”

高颎步履缓慢,但很沉稳,就像是没有生病似的。

“就是真的十万精锐,也别想撼动伊吾城门半分。”

……

“果然来了。”

宇文弼睁开了假寐的双眼,语调平静淡然。

他的部将们都对探子传来的战报一言不发,一如宇文弼一样平静。

“高丽也只有趁着大唐皇帝亲征西突厥这一个机会垂死挣扎了。”

抱着刀的宇文弼从宽大的椅子上站起来,部将们沉默地跟随在宇文弼身后。

“隋文帝对我恩重如山,我眼睁睁地看着大隋灭亡,苟活到了现在。若不在闭眼前做点什么,怎么向恩主辩解?”

宇文弼笑道:“我心有郁结之气,必须纾解啊。”

部将们没有对主将怀念先朝的事有任何评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