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你还有酒吗 > 第二十篇:启蒙

你还有酒吗 第二十篇:启蒙

作者:山坡一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18 09:33:25 来源:耽美小说

皮阳秋的启蒙老师姓冯,典型的乡村女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务农。当时农村的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不是正统师范院校毕业,为普及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由当地学校或基层组织题名举荐,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些人,不少人自己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查阅资料,1977年,我国民办教师人数约有491万人,后来‘关、转、招、辞、退’而逐年减少),他们会定期到镇上的公立学校学习和交流,类似现在的专业培训。

老师们组织学习交流的时候,会带上自己班里两三名比较聪慧的孩子充充门面,而顽劣不堪的皮阳秋却算是冯老师的得意弟子之一。此次交流有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写一篇参观红薯地的日记,皮阳秋也被要求跟着写,孩子们写完之后,交给老师一一点评。其中一位带着鸭舌帽,穿着当时最常见的老式黑色中山装,神色较为严肃的中年男老师,说皮阳秋那句“像一块巨大的绿毯”写的比较有想象力,然后又笑着说开头那句“昨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就没有必要写了。因为,前一天镇上的老师带领去参观红薯地的,是镇上小学的同学们,没有皮阳秋。这是皮阳秋第一次见到贾老师,那时他在张家沟小学刚读二年级。

贾老师也是民办教师,因为自身学历不高,皮阳秋小学毕业离开学校时,他都没能“民转公”。直到皮阳秋在异地上了高中,询问曾跟贾老师同在“桑树完小”执教过的姑姑,闻听他后来终于转了公,但两年之后就退休了,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至于皮阳秋最初的启蒙老师冯老师,因为张家沟小学关停,彻底又变回了种地的农民。

皮阳秋八岁那年,他姑姑、姑父师范学院毕业,都被分配到了“桑树完小”担任初中教师。皮母与家里人商议,为了让皮阳秋更多地接受读书声的熏陶,融入到校园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正儿八经大学毕业的姑姑、姑父能随时对其言传身教,决定让皮阳秋转学去“完小”读书,颇有点效仿孟母三迁的味道。“完小”距离皮阳秋家有十多里的山路,平日他借住在姑姑家里,母亲每个周末来接他回家,皮阳秋心里老大的不乐意。而贾老师则成了皮阳秋新的班主任,他带的班级是“完小”最后一个小学年级,“完小”升级成了初中学校,小学没有再招生。

与皮阳秋第一次见到他时严肃的印象不同,平时的贾老师总是乐呵呵的,喜欢逗班上的孩子,跟个孩子王似的。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讲台边,喜欢用手拧下巴上的胡须,渐渐都撸光了,问他为啥要拧胡须,回答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调皮的模仿他的动作,他又要笑骂阻止。贾老师走路的时候,一条腿有一点跛,小孩儿们玩疯了喊他“瘸子”,他佯怒作势欲打,转瞬就又笑嘻嘻的了,大家也不甚怕他。他曾两次较为严肃地批评教育皮阳秋:一次是课间在花坛里玩耍,皮阳秋摘了花坛里的兰花跟同学打闹;一次是因为作文错别字太多,放学后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将皮阳秋叫到办公室批评了很久,一个错别字打一戒尺。那时候的民办教师家里还种地,吃痛的皮阳秋不无恶意地暗想:他回去晚了,会不会耽误了喂猪?

夏天的时候,贾老师拿一把蒲扇给睡午觉的孩子们扇扇子,当孩子们在微微的凉风中醒来,会看到讲台边摆着一大口锑锅,里面是已经放置微凉,用“香笼草”或“金银花”熬制的饮品,清香甘甜,消暑解毒......

附:传道

海阔天高任游翔,犹记当年稻花香。

但有行差踏错处,手心又闻戒尺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