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都市青春 >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 第28章 物是人非28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第28章 物是人非28

作者:宾汉 分类:都市青春 更新时间:2024-04-18 21:00:57 来源:耽美小说

离开石牙潘家,爷孙俩继续往东北方向走。

爷爷说,再走三公里远,就到桐响公社的街上了。

道路的两旁,依然是在忙着收割和打田的农民。

太阳火辣辣的悬挂在空中,可是种田的人一刻也不敢懈怠,怕耽误了农时。

今天是桐响五天一墟的街日,路上时不时有人走过。

他们大多是到街上买一些农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人。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桐响街上了。

来赶集的人很多,街上人来人往,把本来就不宽敞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街上都是人挨着人地往前拥挤,后面时不时有几架自行车在按着铃声,但是挡在前面的人依然不会为他让道。

因为街道太过窄小了。

爷爷说,他的大半生就是在这个街上度过的。

爷爷三岁时就已经丧父了,自己七岁就给地主放牛,可以得到一斤谷子作为报酬。

尽管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补贴一点家用,分担家里的一些困难。

爷爷还没成年时,就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重担。

他十七岁成家后,几乎每一个街圩日都是早出晚归,到这里来卖豆腐,奶奶就在街上卖粉。

由于善于开动脑筋,他很快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技术。

他所做的豆腐由于口感好,且价格公道,还没到下午,他的豆腐就全部卖完了。

在街上卖了几十年的豆腐,他与街坊都混得很熟悉了。

可以说,他对这里的情况很是了解,也很有感情。

他路过一些门面时,偶尔也会和店铺的老板打起招呼,问候一下。

因为要赶路,爷爷也不会停下来与他们唠叨家常,只是象征性的点一下头就离开了。

爷爷说,今天中午的目的地是杨辰的姨妈家灯影村。

“我靠,爷爷干嘛净是走亲戚路线的啊!”

从昨天出来到现在,一路上混吃混喝了几餐,还住了一晚上,爷爷硬是没有花上自己的一分钱!

杨辰心里也算是臣服这个爷爷了。

姨妈家在玛村大队灯影村,距离桐响公社有六公里远。

昨天一天走了二十多公里。

今天会少一些,但是也有十多公里。

相对于昨天,今天上午走的路程要短一点,体力的消耗也会少一些。

走出桐响街,过了两公里的地方就是爷爷原来的老家了。

老家归属玛村大队管辖,爷爷所在的村庄叫做油坊村。

在解放前,这里有人家开了一间榨油坊。后来,油坊就成为了这个村庄的名字。

村庄不大,就十多户人家。

六十年代末期,杨辰的父亲动员爷爷出来帮带孩子。因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所以,父亲就把房子给卖掉了。

这也是相当于断了爷爷赖以生存的后路。

从此,爷爷就像一棵浮萍一样,跟着杨辰的父亲一起“漂流”。

现在,爷爷经过生他养他的家乡,他却半点没有要进去歇脚的意思。

就像昨天他在路上说的那样,“好马不吃回头草。”

自己既然已经走出去了,好歹也得走下去。

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不能将自己的难处表现在家乡的父老乡亲面前。

在爷爷心中,这是一个回不去的村庄!

现在,村庄就在他右手边二十米远的斜坡下面。

好在走过这一百米远的路上,没有遇到本村的一个熟人。

要不然,下一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传闻呢?

离开老家五、六百米远,就是大队部了。

在距离队部一百多米的地方建有一所中学,在七十年代的高峰期,也有几百名学生在这里就读。

这里的地势是整个大队最高的。

队部是一栋由青砖建成的两层楼。

楼房后面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左边是一张大池塘,看样子有十多亩的面积。

水塘里的水可供给低洼处的农田灌溉和村民家里养的牲畜饮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