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都市青春 >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 第41章 捧铁饭碗的人41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第41章 捧铁饭碗的人41

作者:宾汉 分类:都市青春 更新时间:2024-04-18 21:00:57 来源:耽美小说

班车驶过锦钿水库发电厂后,公路前面的视野开始变得宽阔起来。

一眼看去,可以看到前面七、八公里远的地方。

这里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同时,它也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和“大粮仓”。

班车顺着水库的下游方向驶去。

下午的太阳,从车头的方向照进车厢里,让人觉得刺眼。

这也说明,往县城的方向,是在锦钿水库位置的西南方。

有了锦钿水库充足水源的灌溉,这里的水田和莲藕塘也变得多了起来。

这里的水稻成熟得比较早,刚放暑假不久,也有学生在田里做父母的小帮手。

公路两旁种植的稻田都已经收割完毕。

田块里有手扶拖拉机在打田,等待插上第二季秧苗。

一些稻谷收割早一点的田块,也插上了秧苗。

这些刚插下去的秧苗,还歪歪斜斜地扎在水田里。

秧苗叶子有点黄焉焉的,一看就知道是才插下去没多久。

等到它们“返青”,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公路两旁的田地里,还种植有为数不少的黄豆、淮山、木薯、生姜、萝卜等农作物。

由于这里的水源条件好,村庄和居民的房屋也多了起来。

村庄的规模比较大,有几十户的村庄,也有几百户,或者更大的。

从村庄的规模和居住人口就可以看得出,这里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同时,从村庄房子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来看,这里的房子也有不少用青砖来建造的。

从这些侧面也反映出,这里经济发展状况比山区那里还是要好一些的。

社会发展就是这样,有时候,光靠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自然条件好的话,你就不用那么忙忙碌碌地去耕田种地。

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以后,人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劳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在这里居住的人,占据着优越的水利条件。只要能够及时地把种子播种下去,一到收获季节,那就是旱涝保收,颗粒归仓。农民辛勤耕耘几个月下来,养活一家人的口粮便有了保障。

不得不说,这是修建了锦钿水库后,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让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保证。

庄稼人的想法很单纯,只要有来吃,能够吃饱就行了,他们的想法就是那么简单!

远处的山坡和丘陵上,也种植有面积不少的玉米和高粱。

七月份,正是高温多雨季节的开始。这个时节,也是各种作物开始拔节长高的时候。

它们如同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只要肥水充足,那么,它的长势就是一天一个样。

到了秋天,当种下的作物叶子枯黄时,就表示它们已经成熟了。

因为这里的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之外。再就是,这里的水源充足,在冬季水田闲置时,还可以种植上蔬菜。

……

班车到达县城汽车站时,已经是下午的五点多钟了。

杨辰跟在爷爷的后面,并提醒着他,下车要慢一些。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脚关节都有些麻痹了。人要站起来稍微活动一下,走动的时候才不容易摔倒。

杨辰对爷爷的安全还是很上心和特别在意的。

“爷爷,等下要去哪里啊?”

“你跟着我后面走就是了,我们现在去河边的码头那里乘船过河。”

爷爷说,从下车的车站到港运站码头有差不多三公里的路程,走路要半个小时这样。

下车后,爷爷就把他身上的行李又恢复成担子的原样。

把行李物品放在担子两端用肩膀挑着,他一直都是习惯这样做。

杨辰则背着他读书时用的那个旧挎包。

挎包里装有换洗的衣服,今晚得空的话,就抓紧时间把这些衣裤漂洗一下。

两人走在通往港运站的道路上。

这里的街道比起杨辰那里的县城要大上好几倍。

街上的楼房和低矮的民居也多,呈现出一种小都市般的热闹景象。

怎么说,人家这里也是人口大县,可以用人口稠密来形容。

要不然,爷爷他们祖上那几代人,也不会从这里迁移到桐乡玛村的老家那里去居住了。

农耕年代,人口稠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毕竟,人均土地面积有限。那么,种植出来的食物总量不会增加。

人口多了,同样面积的土地就会不堪重负,人均得到的粮食自然就会少了。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

没错,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大智慧和处世警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