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都市青春 >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 分卷阅读365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分卷阅读365

作者:南湖锦鲤 分类:都市青春 更新时间:2024-04-19 13:58:12 来源:gegedan

道:“那阮温老贼为何降她,却不降我?”

这下满座的人脸色一苦,最后还是谢恺身边一亲信道:“当初我等进京时,与阮氏无私交,阮温清高,建康皆知,不独为将军啊。”

这话谢恺早就听过了,他也不是不理解这个,但是他想不通的是,“阮温既然清高,那他为何降霍思城?莫非在他眼里,我不如霍?”

“大将军此言差矣,我等和阮温无私交,可那霍家小儿有啊。”有人赶紧道。

“哦?”

这人赶紧爆料:“在下曾是国子监博士,知道内情,当初那霍思城一入建康,就被阮温收为了弟子。霍思城有段时间日日前往阮温宅上听训,二人是师徒之谊,当然不比旁人。”

“哼,不过是师徒之谊,难道还能托付身家性命吗?”谢恺揽着自己的胡子,目光瞥过群臣,眼中露出深思:“我还在建康的时候就听说,那阮温除了写得一手好字,还尤其善看人相面,命理玄学,诸位如何看呢?”

“相面是相面,那阮温若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当初在建康怎么没看出将军的前程?将军何须为此烦忧。”话音落下,一个白袍的年轻男子走进大殿,他丝毫不为自己的迟到感到羞愧,反而十分自得地朝谢恺一鞠躬,就自己找位置坐下了。

谢恺也不见生气,反而对此习以为常。

等这人坐下,他才扬眉道:“陈伯,你有何说法。”

“依我看,阮温等人投降霍思城,不是因为主公面相不如霍思城,而是因为主公主动为霍思城制造了机会。”

“嗯?”谢恺的眉头一皱,但是还是忍着没有发怒。

因为他从建康撤军后新收的这个谋士,的确有些本事,常常语出惊人,看似处处得罪人,但是却经常说中真正的要点,让他每每当时大怒,忍不住让人把他抓起来,事后一想,却又不得不承认他很有道理,把人放出来。

随着这人的建言越来越多次踩中正路,谢恺对他也越发看重。

此刻,这个叫陈伯的人见到主公面露不悦,也丝毫不见害怕,反而十分镇定道:“主公之过在于治下不严,这一点,早在第一次见过主公时我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表,我此次说的,是主公从建康撤离时留下的大患。”

“你是说那十五万杂兵?”谢恺迟疑。

“就是这十五万杂兵,主公当初进攻建康的确靠这些人建功不少,但是主公离开建康时不得不舍弃这些人,这些人在建康附近留下,为祸一方,建康周边几郡也必定深为其扰。此时霍思城再趁机带兵南下,替周边几郡治理了这些兵祸,阮温等人怎能不感激她。再加上之前两人曾有师徒之谊在,阮温投入霍思城账下,乃是水到渠成。”

谢恺皱眉:“可是那十五万杂兵我是不得不弃,若是不弃,那现在他们扰乱的,就是我等治下了。”

“是极,所以我只说阮温投靠霍思城是主公之故,而未说主公此举有错。霍思城得到阮温已成定局,非是天授,而是人为,与将军的资质无关。如果真要寻根究底,主公最大的过错,就是一开始征兵之时太过简单粗暴,还是那句话,治下不严,以至于他们事后闹出这些乱子。主公若想蒸蒸日上,长治久安,就应当严刑重律,管束手下。”

说到这里,陈伯深鞠一躬,道:“陈伯一心只为主公大局计,若是触怒了主公,陈伯只当是为了主公,死又何惧。”“陈伯何出此言。”谢恺亲自从席上下来,扶起了他,指着殿中一众当背景板的大臣们,感慨道:“我养的这群人都是只会说好话太平话的粉饰,唯有陈伯你,是一记清醒的良药啊。”

陈伯再次深深躬身下去,真心实意道:“主公谬赞了,陈伯担不起此言。”

……

武昌小朝廷内部如何且不说,但是自从陆瑶带领的江北军接管建康,又收服了周边七郡,解决了兵乱,让百姓重新耕种,得到建康周边百姓称赞,江右沿海一代,又陆续有州郡前来归附,渐渐形成江南地区,江右沿海归陆瑶,江左内陆归谢恺的局势。

于是建康城中,虽然没有皇帝,仅有一个安城公主,却也和武昌的江左小朝廷形成对抗之势,被当时人称做江右小朝廷。

而就在江右小朝廷开始得到江南承认的这一年,陆瑶忽然宣布和北帝达成共识,成立南北商贸区,在淮南建立了一个自由市场,允许南北的商人进入此地交易贩货,互通货物。

不管你是来自哪里的商人,不管你是哪个种族,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有什么仇恨,只要你进入淮南境内并且和官府报备,你的人和商品皆受淮南官府保护,任何人不能在此地打斗攻击。

消息一出,南北皆惊,但是南北隔阂实在太久,仇恨实在太多,淮南商贸区建立后,南北的商人和富户都处于观望状态。

但是很快,一桩巨大的交易惊住了整个南北大地上的人们。

由淮南太守主导核查,南扬州刺史王若彩和北扬州刺史席献亲自监督作证,北帝的朝廷在淮南向一个名不见经传南方盐场下了千万斤盐的订单。

这是足以供应整个北帝王朝的巨大额订单,消息一出,立刻惊掉南北众人的眼睛,而无论南方商人还是北方商人,也都死死盯住了这一场交易的双方,既希望他们万事顺利,又希望能从中看出些许阴谋或算计来。

因为若是这么大的交易都顺利达成了,那他们就非要带上大部□□家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个巨大的贸易场中来了。

在南北无数人的注视中,九月下旬,一支由数十只大货船组成的船队逆流而上,从淮阴一路沿着淮河进入淮南境内,然后在淮南官府的渡口卸货。

经由北扬州驻淮南渡口的官员和淮南郡渡口的官员双方共同验货之后,这批足有千万斤的盐重新被装运到船上,经船运往淮河北岸,然后一路北上,分发往北帝治下各州。

长久以来,因为南渡的汉人带走了他们垄断的制盐技术,在北方胡人治下,盐一直是一种昂贵而难求的物资。偏偏盐又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没有盐人就没有力气,身体还会越来越弱,无论是军中还是百姓,都在为了获得足够的盐而挣扎。

等洗女等人开始偷偷和席献等人接头往北方贩盐后,北方境内部分州郡的缺盐情况有所好转,当地官府在发现有更好更便宜的盐在市场上偷偷贩卖后,大部分官员都选择了踏上洗女她们贩盐的“贼船”。

毕竟无论是让百姓自己卖盐,还是官府自己制盐贩售,盐都是远远不足的。

能有更好更便宜的盐满足他们治下的百姓,甚至还能供应到军中,尤其是卖盐的人只有一伙人,交税交的特别痛快,这些习惯了部族生活,对治理百姓的种种政务感到很不习惯的胡人贵族自然是双手双脚赞成。

但是不管这些南方来的私盐在北方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