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玄幻奇幻 > 北宋穿越指南的小说 > 0029【投壶与买地】29

北宋穿越指南的小说 0029【投壶与买地】29

作者:朱铭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4-04-19 02:28:40 来源:耽美小说

李含章不怎么待见郑泓,郑泓同样不喜欢跟李含章玩。留在洋州城内,看女子角抵不香吗郑家养了个女子相扑队,每有比赛,必引轰动。以前甚至能袒胸上场,后来被知州怒斥一通,现在最多只能露出双臂。只露双臂也好看啊,打着打着就露胸了,而且半遮半掩更有情趣。上山路途,泥泞不堪,郑泓脚上的鞋袜,早脱了扔给家仆。这厮光着脚跑来,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先朝李含章、白崇彦作揖,接着又朝朱家父子抱拳行礼。然后,一屁股坐下,抓起果脯就吃。“这地方可真不好找,俺费了老大力气才寻来,”郑泓左右瞅瞅,发现没有多余酒杯,便端起茶盏仰脖子就喝,随即吩咐家仆,“茶冷了,且烧火热一热。”白崇彦虽也鄙夷此人,但实在不能得罪,忙让仆僮添副筷子和酒杯。斟酒满上,郑泓一饮而尽,感觉有些冷场,嘿嘿笑道:“你们继续讲,当俺不在便是。”李含章看到这胖子就烦,着实忍不住了,打开天窗说亮话:“郑二郎,你家妹子才十三岁,俺今年却已二十六。年龄相差悬殊,恐怕不太适合,还请转告令尊,婚姻之事切莫再谈。”“俺省得,”郑泓依旧笑容满面,“俺这回来,却是陪可贞兄游山玩水的。”李含章心想:老子游山玩水正快活,看到你啥心情都没了。两边都不能怠慢,白崇彦只能出面打圆场,举杯说道:“乡下偏僻,委屈小官人了,不妨在寒舍多住几日。”“那便叨扰了,”郑泓就等这句话,又看向朱家父子,“这二位是”白崇彦介绍说:“广南来的两位朋友,这位是朱……对了,朱先生,还未请教表字。”没等老爸开口,朱铭猛地整出一句:“家父表字元璋,至于在下,草字成功。”“噗……咳咳咳!”正在喝酒的朱国祥,直接一口喷出来,被酒水呛得连声咳嗽。朱铭微笑着给父亲抚背顺气:“爹,你久未饮酒,不可喝得太多。”朱国祥偷偷瞪了儿子一眼,随即致歉道:“不胜酒力,让诸位见笑了。”“无妨。”白崇彦继续做介绍。双方互通姓名表字,抱拳行礼,喝酒吃肉。这胖子几杯酒下肚,腰杆就坐不直了,非常随意的歪趴在石桌上,仿佛这里是自家后院一般。他端起白崇彦斟来的美酒,忽然说道:“干喝没甚意思,投壶如何俺把家伙什都带来了。”说话之间,郑家奴仆已然上前,怀里抱着瓷瓶,瓷瓶里插着箭矢。郑泓知道自己的短处,玩词令他肯定输,必然要丢尽洋相。投壶就简单得很,而且还不失风雅,司马光专门写了一本《投壶新格》呢。这玩意儿,文人武人都喜欢,岳飞便是投壶爱好者,每次宴请客人必然投壶为戏。果然,李含章虽然厌恶郑泓,却对投壶没有抵触,还取来襻膊准备露两手。家仆取箭丈量距离,把瓷瓶放置在亭外。郑泓笑道:“可贞兄先请。”“那俺就不推辞了。”李含章接过一把箭矢。一共十二支箭,李含章首发不中,第二发终于落入壶中,插到瓶底的豆子里没有弹出。“可贞兄神射!”白崇彦拍手赞叹,臭脚捧得非常及时。接下来渐入佳境,第三发、第四发全中了。家仆一直在旁边计分,由于第一支不中,第二支投进属于散箭(只得一分)。“骁箭,得十筹!”家仆突然大呼,却是李含章的第六箭,投进壶中又弹出来,随即重新落入壶中,这一发直接就得了十分。十二支箭投完,李含章总计得到4分。家仆上前,把箭抱回。李含章笑道:“隽才兄请。”白崇彦说:“元璋兄先请。”朱国祥报的年龄是三十多岁,而朱铭报的年龄是十五岁,如果按照年龄,都可以跟他们称兄道弟。一听“元璋”这字,朱国祥就感觉别扭,只能事后再找儿子算账。连续三发,朱国祥全部投歪,第四箭才找到感觉。并且穿越带来的五感灵敏,让他准确度大大提升,陆陆续续投中了六箭。众人又让朱铭投壶,朱铭笑道:“还是郑二官人先来吧。”郑泓也不啰嗦,襻膊也不戴,撸起袖子便开整。这货读书不行,投壶却拿手,竟然投中了十一箭,分数是李含章的两倍有余。“好!”便是看他不顺眼的李含章,此刻也拍手喝彩。小胖子得意洋洋,朝着众人拱手微笑:“承让,承让!”箭矢交到朱铭手里,他从来没玩过这游戏,第一箭纯粹是在找感觉。投进去了,但有点歪,且力道过重,撞了两下又飞出来。第二箭调整力道和角度,嗖的便飞进去,此后箭箭入壶,惹来连声喝彩。朱铭玩得兴起,问道:“投中壶耳算不算”“算!”郑泓说道。按照司马光的规则,投中壶耳非但得分,而且还属于加分项。最后一箭,朱铭没对着壶口投,而是刻意瞄准壶耳。全神贯注,心无杂念,一种奇妙的感觉生出,箭矢朝着壶耳飞去。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准确落进左耳,稳稳当当插在地上。贯耳,十分。“好准头!”郑泓觉得朱铭很有潜力,以后可以经常一起玩。等白崇彦也投壶完毕,郑泓分数第一,朱铭分数第二,李含章分数第三,朱国祥分数第四。白三郎君被众人笑闹着,接连罚酒好几杯。几轮投壶之后,直喝得酒酣耳热,白崇彦站起身来,带大家去参观自家的制茶作坊。作坊就在水潭附近,今早采摘的茶叶,已经在开始陆续蒸制。茶户们忙不过来,山下村民也来帮忙,坐在一起挑拣茶叶,把不同档次的茶芽分批装好,然后打来潭水清洗干净。白家大郎白崇文,上午在茶山监督,下午又来作坊指挥。此人虽然性情古怪,但做事却极为认真,而且喜欢亲力亲为。他热情接待三弟及其朋友,带着众人参观制茶流程,甚至不厌其烦,详细为大家讲解其中诀窍。参观完制茶作坊,朱国祥提出要去看地,确定具体购买哪些土地和山林。望着三弟越走越远,白崇文的表情瞬间阴沉。他已经知道三弟买笔的事情,六十贯买一支笔,父亲竟然还答应了。家里的产业,都是他在负责,每一文钱都有他的心血,就这样被三弟胡乱砸出去。还有三弟每年读书,也是花钱如流水。进士能有那般好考的考不上进士,举人屁用也没有,无非面子上光彩些。但这面子是三弟的,跟他白大郎没半点关系。甚至,还要送出十亩山地、十亩山林——白崇文还不知道,朱家父子已经拒绝赠送。白崇文一肚子怨气,他觉得父亲老糊涂了,立马早死了才好!……水潭通过溪流连接汉江,挨着小溪的山地,白家是不愿意卖的。白崇彦在一处山坡站定,指向东边说:“从此地往东,两位看上哪块地,尽管拿去便是了。灌溉之时,任凭取用溪水,不收分文水钱。但不可到潭中打水,潭水要用来蒸茶,被粪桶污了实在可惜。”朱国祥肉眼估测距离,白家能卖的土地,离小溪最近的也一里半。而且没有引水渠,灌溉用水,得肩挑背扛。越往东边走,山路越陡峭,耕地也越零散,受到地形影响,小块耕地甚至只有几平方米,最平坦宽阔的也就几平方丈。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朱国祥懒得再细看,随口说道:“就从这里算吧,东边山地和山林全买下,总共算足二十亩为止。”白崇彦转身对家僮说:“把曾大喊来。”曾大是住在潭边的茶户,紧赶慢赶从制茶作坊跑来,欠身站在旁边听候差遣。白崇彦吩咐说:“俺要卖地,这些都是谁家佃耕的,一块地究竟有多大,你全部仔细道来。”曾大如数家珍道:“这块是袁二家佃的,有一丈三(约5平米)。那块是刘家婶子佃的,只有八尺。那块是……”“记下来。”白崇彦对家僮说。家僮随身带着纸笔,当场飞快记录,凑足十亩方才停下。白崇彦又派出奴仆,在卖出的地皮边界,各打上几根木桩做记号。一切搞定,白崇彦说:“元璋兄……”“还是叫我朱兄吧。”朱国祥实在听不惯这称呼。白崇彦也没有多想:“朱先生,刚才圈出的山坡,肯定超过了十亩,估计十五亩都有剩余。耕地之间,有许多不能种地的,长着杂树和荒草,按惯例佃户可以砍柴。”“我们不会坏了规矩。”朱国祥做出保证。曾大高兴道:“俺谢过朱相公。”也就是说,超过十五亩的山地,名义上归朱家所有。但其中五亩多的荒坡,朱家没有处置权,那是留给佃户砍柴的。接下来还要购买山林,双方都懒得丈量,估摸着十亩面积做标记。回到碧云亭,白崇彦亲自撰写合同,双方签字画押便算完成。朱国祥拱手道:“三郎君,买地钱改日送到府上,今天我先跟佃户说说事情。”“请便,时候不早,俺也该下山了。”白崇彦说。之前满山转悠,小屁孩白祺已经累了。朱国祥让孩子坐在亭中,嘱咐道:“你在这里等着,不许乱跑,顶多一两刻钟就回来接你。”“好!”白祺乖巧点头。父子俩带着佃户曾大,重新前往刚买的地界。朱国祥不断挑出相对平坦开阔的,总面积大约有0.7亩,嘱咐曾大道:“你去跟其他佃户说清楚,我挑出的这几块地,让他们暂时不要春耕。再过二十几天,你们到山下沈娘子家,我会带着玉米苗教你们怎么耕种。”“那……那甚玉米苗,俺们没种过啊,也不晓得是啥粮食。”曾大面带难色。朱国祥思虑一番,说道:“其他土地,规矩照旧,田租该多少是多少。我选的那几块地,种子我来出,不收你们分文。如果玉米歉收了,收成比不上种粟米高粱,一粒租子也不要你们的。”曾大依旧心里没底儿,但朱国祥是田主,都说到这个份上,再不答应就自讨没趣。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朱相公安排便是。”朱国祥再次告诫:“我选出的几块地,万万不可胡乱播种。谁要是敢自作主张,就算种子发芽了,我也全给他铲掉!”“听朱相公的。”曾大乖乖应承,一肚子苦水难吐。佃耕山地的茶户,今天都在忙着采茶制茶,朱国祥没法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他将曾大给打发走,揣着买地合同下山。行不多远,朱国祥突然停下:“说说吧,我怎么就叫朱元璋了”朱铭一脸恶趣味:“你知道朱元璋字什么吗”“我只知道他小名叫重八。”朱国祥说。朱铭笑嘻嘻解释:“朱元璋,字国瑞。祥瑞,祥瑞,祥和瑞一个意思。这多巧啊,你叫朱国祥,跟朱国瑞没啥差别,字元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看你是想当皇帝想疯了,”朱国祥白了儿子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郑成功就该叫朱成功,你给自己取字成功是啥意思”朱铭顿时大呼冤枉,装腔作怪道:“爹啊,俺的朱院长,俺没啥学问,这名和字又必须相通。除了墓志铭之外,俺就记得铭有勒功的意思,仓促之下只能给自己取个表字叫成功。”朱国祥听得一头黑线,都什么狗屁玩意儿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朱元璋,儿子还他娘的是朱成功。朱铭拔了根野草叼在嘴里,回望那些刚买的山地,心情愉悦道:“今后咱也是地主了,先好好发展一两年,保准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对了,什么时候建屋安家”朱国祥说:“我问过沈娘子,村里会建房子的,会打家具的,也都是些普通农民。他们这段时间忙得很,想要雇人修房子,必须等到插秧结束。”“那就慢慢等呗,记得给沈娘子食宿费就是。”朱铭并不着急。父子俩悠然下山,行到半山腰时,天色已经变暗。朱国祥忽地皱起眉头:“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没有啊。”朱铭说。“肯定忘了什么”朱国祥摇头思索。朱铭猛拍大腿:“卧槽,祺哥儿还在山里!”让两个男人看孩子,婆媳俩也是心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