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玄幻奇幻 > 黑光之门1:补天 > 第十五章 孤岛效应15

黑光之门1:补天 第十五章 孤岛效应15

作者:施州大楠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4-04-19 05:11:58 来源:耽美小说

介绍完了之前的悲惨世界,相信你们肯定会感到难以置信吧。下面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是躲避在腾龙洞中的C国幸存者后代。两百多年前,绝大多数同胞都死于灾难、饥荒、战乱和恐惧,只有三十万人被秘密遴选出来,有幸躲到这里并繁衍至今,所以我们都自称腾龙洞人。

据我们所知,在过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地球上曾经有过上百个幸存的地下文明,绝大多数都是利用现有的矿井、隧洞、自然洞穴和军事基地作为生存繁衍之地。受地下空间限制,这些地下文明的人口规模从几百人到几万人不等。我们所在的腾龙洞文明算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比他们当中最大的还大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最初进洞的几十年里,由于洞外强烈的核辐射影响,我们的祖先没有办法走出腾龙洞。好在通过原始的摩斯无线电,还是与其他地下文明陆续建立起远程联系。大家从未见过面,今后也没办法见面,或许是遥远的距离和可恶的辐射阻隔了可能的矛盾冲突,反倒让大家像远方的朋友一样,通过鸿雁传书,保持了真诚友好的联系。

在断断续续的沟通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到其他地下文明也保存了不少的粮食、物资、技术资料和工具设备。大家在进洞前,都想尽办法做足了准备。

其中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地下文明,是位于重庆涪陵的816基地。据说他们那里有3万多人,基地的地下空间有150万立方米,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虽然比不了我们腾龙洞,但与其他仄逼的地下地下文明相比,也算是很阔气的豪宅大院了。

那里曾经是冷战时代倾尽全力打造的绝密工程,号称“世界第一大的人工洞体”。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废弃了,一直作为景区对外开放。直到他们进洞躲避之前不久,才又紧急恢复了军事基地的身份。

他们进洞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最充足的,从居住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来讲,比我们腾龙洞还要优越的多。他们不仅拥有完备的水电暖供应,甚至还在洞内提前布设了一座玲珑二号小型核反应堆。这是专为城市供热、工业蒸汽、海水淡化和石油开采准备的陆上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安全可靠性相当高,电功率达到12.5万千瓦,只需要每2年补充一次核燃料,就能够为整个816基地提供充足稳定的能源,这让我们羡慕不已,却又只能望洋兴叹。

2066年,相隔150公里远的他们,用军用无人机送来了一份十分珍贵的礼物:一颗芝麻大小的高纯度铀238——就是你们在金唱片里看到的这一颗,没有辐射性,却代表了他们的实力和友善。

作为对等回报,我们在无人机返回的时候,也回馈了独具特色的礼物——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种子,还有一套无比宝贵的手持式量子通讯设备,这代表着我们的实力和友善,也可能是他们唯一需要的礼物。

不过越到后来,我们能够联系到的地下文明就越少。根据断断续续的沟通记录,我们推测这些地下文明要么已经灭亡,要么退化到了原始社会形态。那个拥有小型核反应堆的816基地地下文明坚持了100多年,最后也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鉴于他们之前展示的技术实力,我们推测他们消失的原因无外乎人口规模太小,缺少技术上的积累和创新,加上没有新的核燃料注入反应堆,导致地下文明失去了稳定的能源供应,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就像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土著人一样,由于过少的人口基数、封闭的生活环境和匮乏的物产资源,导致迷你型的社会规模无法长久承载文明和技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项看似无用的技术从小社会中悄然消失掉,大家使用的工具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即便祖先留下的技术和工具很先进,但日子久了,也只会成为没人会用、没人会修、没人会造的垃圾。

一旦技术水平退化到工业革命之前,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下降,更意味着整个社会形态将会重新回到弱肉强食的血腥时代。这对于一丁点容错能力都没有的地下文明来说,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文明的小树苗一旦失去广阔大地的滋润和温暖阳光的抚照,很快就会枯萎凋谢,无可挽回。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感谢腾龙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旱洞里温湿度适宜,地下水源充沛,内部空间高达四五千万立方米,足够大,足够深,完全可以容纳我们三十万人在洞内长期生存。

另外旁边水洞口的那个巨大瀑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而稳定的水电能源。虽然功率不算太大,也足够让我们建立起最基本的电力网,并利用3D打印机生产各种机器设备零件,维系了工业文明的种子。

有了能源和机械设备,我们在洞内建造了自动化立体农场,就像之前在外边建立的农业工厂那样,产出丰富多样的粮食作物,满足了大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另外在最初进洞的众多幸存者之中,有几位来自C国科技大学的量子物理学教授,他们睿智、受人尊敬而富有远见。

进洞后不久,考虑到洞内结构极其复杂,无线电在这里是完全无效的,有线电缆虽然能用于通信,但却会耗费过多的电力能源。这几位教授利用带来的实验室设备,成功架设了覆盖全洞的量子通讯网络,让各个支洞之间能够保持畅通稳定的联系。

地下文明想要长久延续下去,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节约是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

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腾龙洞人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坐下来,商议地下文明未来的发展大计。

本着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家在很多意见上都快速达成了一致。在各个支洞里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居民社区、学校、医院……甚至还成立了微型政府机构,整个腾龙洞因此维持了长期稳定的社会形态。

就这样,两百多年后,我们腾龙洞人成了全世界唯一能够延续下来的地下文明,不知道这是一种骄傲还是悲哀?”

回首往事,有一件事让我们感到无比后怕。最初进洞的那几年里,大家曾经在一个核心问题上产生了很大争论。争论的重点是有没有必要维持一支看上去毫无用处的科研队伍?

以当时的观点,维持一只科研队伍并没有明显的用途,毕竟整个地下城市已经平稳运行起来,没什么需要再创新提升的地方。如果把极其有限的资源像打水漂一样投入到毫无前途的科学实验中去,很可能对城市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那时候人们刚从核战末日中幸存出来,对于超出实用需求的高科技成果心怀恐惧。可要是没有科研队伍,那腾龙洞人就只能维持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很可能永远都走不出洞去。

这确实是个两难问题,无论如何选择,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和未知的后果。

好在腾龙洞人都是C国人的后代,在漫长的地下岁月里,无论面对多么严峻复杂的局面,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教育和科技发展当成头等大事来对待。

经过一段小插曲,最后理性战胜了感性,进取战胜了堕落,团结战胜了自私。腾龙洞人以极强的纪律性达成了思想上的一致:无论洞内资源多么紧张,都必须为未来留下一线希望。只有科技不断进步,才有可能走出地下洞穴,重回自然世界。

达成一致目标之后,大家又遇到了道路上的难题——应该选择哪个科技方向?

当时可行的比选方案一共有五种。

第一个方案是生物基因改造。顾名思义,就是想办法让人类身体适应外部的恶劣环境(作者:类似庆余年小说中的历史背景),类似于蟑螂、茧蜂、果蝇那样,看似卑微渺小,却拥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无视大辐射背景,在地球表面自由自在的存活下去。

第二个方案是可控核聚变。腾龙洞拥有无限的水源,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核聚变能源,只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就可以长久在地下世界里很滋润的生存下去,直到外界逐步恢复正常,哪怕一万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三个方案是太空移民。就像科幻巨作《星际穿越里》人类乘坐太空船逃离危险的地球世界那样,也许终有一天能够寻找到更加适合生存的星球,不过也很可能永远消失在茫茫宇宙深空中。

第四个方案是元宇宙。类似于另一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里叙述的那样,建立一个无比真实的网络世界,让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虚幻梦想里。这样不用出洞,也不用耗费大多人力物力,就可以享受世间的美好事物。可人类一旦沉迷其中,就永远无法自拔了。

第五个方案是量子时空穿梭。这是那几位量子物理学家一直坚持的,用他们的话讲,一旦量子技术发展成熟,就能跨越时空,直接穿越到正常的地球时代。

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最后我们选择了资源投入最少,能源消耗最小,也最具备实施条件的量子时空穿梭科技方向。毕竟我们拥有几位世界上最顶尖的量子物理学家,有他们在,这一科技方向是最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并彻底拯救我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