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历史军事 > 我的谍战岁月 > 第639章 改个名字吧

我的谍战岁月 第639章 改个名字吧

作者:猪头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26 07:18:44 来源:gegedan

“来人,将杨茜,王加儒各关禁闭。”吴曦看着面前这对梗着脖子不认错的青年男女,终是愤怒了,咆哮说道。

“是!”

立刻有两名身穿黑色警察制服的军统特工进来,将男女青年各自押走。

吴曦眼眸中闪过一丝狠意。

黔阳班招的这批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高中毕业,也有初中毕业,不过,最少也要是高小程度。

不过,这批学员中的女生比例特别少,不到十分之一。

局座就下令,要学生。

因为不能公开招生,大家便想方设法各方面去拉,并规定学生也可以介绍学生,以便增加入学人数。

结果班中便出现不少夫妻同学,甚至母女同学的现象。

然后,很快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参加军统特务组织。

不过,大部分被招进来的青年,都是家乡沦陷的失学失业的流亡青年,大多无家可归,来到黔阳后更是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虽然有不少想退学,但不敢说出来。

后来,局座又通过其盟兄弟胡长官的关系,把胡长官用中央军校九分校名义招收的男女生七十多名全部转校到了黔阳班,其中有五十余人是女学生。

等到这些中央军校九分校的学生来到黔阳,知道这个班竟然不是中央军校分校,而是军统的特务培训班,便有大半学生要求放他们回到九分校去。

特别是女学生,更是对于加入军统非常反感乃至是厌恶。

她们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们是为了参加抗日才投笔从戎的,不愿当特务。

这让包括以黔阳县长名义代管黔阳班‘特别警察培训班’的吴曦非常被动和头痛。

……

他想了个办法,告诉要走的学员,要走可以,不过,鉴于本班级是为抗日做准备之特务班,其保密性不言自明。

所以,要走的学员要经过甄别,确认不是汉奸才可。

这个‘甄别离开’手续也很繁琐:

一要写自传。

二要填调查表,内容必须有姓名、别名、年龄、籍贯、住址、学历、经历、社会关系、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

三,如若是他人介绍加入此特训班的,还要写具谁是介绍人、与介绍人关系及本人对时局的看法和认识等。

四,最后一步,要在领袖画像前宣誓效忠,并在印制的誓词上签名盖章。

有女学员对最后一条提出抗议。

吴曦的答复是:对于他们来说,国家只有一个领袖,只有你们当着领袖画像宣誓,我们才放心。

学生们照做了,并且是歃血为盟、喝血酒的那种宣誓。

然后,吴曦便严肃的告诉大家:

恭喜诸位,诸位已经是军统的一员了。

刚才那些闹着要离开的学员履行的这些手续便是军统入职手续。

学员不干了,闹着说是被骗的。

吴曦大手一挥,一队军统特工进来,表情严肃,枪口对准众人。

一名军法官当众宣读军统家规。

面对这一切,闹的最欢的学员也都沉默了,没人敢去赌自己会不会被家规处置。

如是,这些闹着要回九分区的学员,全部热烈且主动的选择留在黔阳班,投入到军统抗日大业中。

不过,令吴曦想不到的是,杨茜、王加儒并未闹离开,看似很乖巧,实则这两人却是私下里谋划着离开。

……

吴曦阴冷看着两人被押走,他掀开门帘,出了办公室,来到隔壁房间。

“教官。”一名正在吃米粉的女青年放下碗筷,立正敬礼。

“赵书言,你很不错。”吴曦阴冷的目光变得柔和。

王加儒、杨茜以及赵书言都是原中央军校九分校的学员。

三人是关系亲近的同乡兼好友。

王加儒与杨茜一直密谋回九分校,这次王加儒与杨茜找到原来九分校的同学赵书言,说三人一起与原来九分校的副校长沈成基写信,请沈成基来函救他们出去。

王加儒此人惯会讨巧,和黔阳班一个做饭的小伙计交了朋友,小伙计答应帮其将书信带出去。

若非赵书言秘密来告,这封信若是寄出去,那就麻烦了。

吴曦自然不是担心沈成基会来要人。

九分区这帮学员,是局座从胡长官手里直接要来的,沈成基自然深知这一点,军统的事情,沈成基不敢捣乱。

但是,倘若真的有这么一封信从黔阳班被送出去,并且送到了沈成基手中,这对于黔阳班,或者,更加明确的说,对于他吴曦来说就是极大的失职!

故而,对于主动来检举揭发杨茜、王加儒的赵书言,吴曦很满意。

“局座对我等学员喜爱、重视有嘉。”赵书言朗声说道,“对于局座对我等流亡学生的爱护,赵书言心中感动,愿意效忠组织,以身报国。”

戴春风虽然来黔阳特训班视察的次数不多,但是他对于这些学员和教官的喜爱和重视是落于实际的。

所有学生在训练期间的待遇,每月是十二元,伙食费一般吃到三四元,还有八九块钱作零用。

衣服是中央军精锐部队的列装军装。

并且允诺,待毕业后,大家至少是按少尉待遇支薪,都是四十元,并且提升很快。

吴曦满意的点点头,他对于赵书言所说是因为感动于局座的爱护而选择检举同学,他是认可的。

事实上,这也从先期毕业的一部分学员所受到的待遇可见一斑。

举行结业典礼之际,班主任戴春风从重庆飞到芷江,然后在芷江宪兵司令顾志伦、常德警备司令汤盛明、总局总务处长盛叔玉等人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来到黔城。

当时,局座住在始建于前清雍正元年的“节孝祠”。

当时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学员列队恭候,期间不乏歌舞酒宴。

事后,吴曦以黔阳县长的身份,亲自撰文并刻碑以记其事,同时将黔城西门改名为“中正门”,其字请局座亲笔楷书。

门上方“高瞻远瞩”四字则为委员长亲笔所书。

故而,局座私下里对学员说,黔阳班乃是‘天子门生’同等待遇。

……

“据我所知,你与杨茜是关系极为要好的朋友,王加儒更是你远房表哥。”吴曦看着赵书言,“你这么做,不怕他们恨你吗?”

“教官要听真话假话?”赵书言问道。

“假话。”吴曦说道。

“不怕。”赵书言说道,“教官说过,为了抗日大计,所有人都必须拧成一股绳,坚决服从命令。”

“真话呢?”吴曦饶有兴趣问。

“我是在救他们。”赵书言声音放低了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吴曦露出惊讶的样子,问道。

“那封信即便是送出去,他们也不可能离开黔阳。”赵书言叹口气,说道,“等待他们的只有军法。”

吴曦深深的看了这个相貌娟秀的女孩子一眼,他忽而笑了,抚掌,“你很聪明,也很坦诚,很好。”

“是教官教导的好。”赵书言赶紧说道。

“不不不,我不会教你这么愚蠢。”吴曦摇摇头,他摆摆手,“出去吧。”

“是!”

“等一下。”吴曦喊住了赵书言,“记住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再问什么真话假话。”

“是!”

“假话是唯一的回答。”吴曦看着赵书言,难得露出欣赏之色,“假话是唯一的真话。”“明白!”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名特工急匆匆跑来,将一份电报纸递给吴曦,“长官,重庆急电。”

说着,他凑上前,压低声音,“局座电令。”

吴曦面容一肃,双手接过电文。

扫了一眼电文,吴曦喊住了已经走开的赵书言,“赵书言留下。”

“是!”赵书言折返回来。

吴曦将电文折叠好,收进内兜里,双手倒背身后,来回踱步。

须臾,他来到办公桌后落座,拔掉钢笔帽,刷刷刷的书写。

“赵书言。”

“到。”

“你的同学中,你认为谁人最有本事?”吴曦忽而问赵书言。

“顾墨林。”赵书言想了想,说道。

“我听说你和顾墨林有矛盾?”吴曦问道。

“有私怨。”赵书言没有否认点点头。

“那为何还推举顾墨林?”吴曦问道。

“教官问我,我自据实回答。”赵书言正色说道。

“唔。”吴曦点点头。

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不过,对于赵书言更加满意了。

黔阳特训班里曾经抓过一名日本特务。

洗澡时,一学员看到某人脚丫是分开的,心生狐疑,立马报告了长官。

军统执法人员立刻出动,将此人抓捕。

结果一审即中。

此人果然是冒充流亡学生打入黔阳班的日本特务。

发现此日特的学员,正是顾墨林。

吴曦问顾墨林,为何怀疑此人是日本人。

顾墨林答,因为脚丫:

日本人从小穿着木屐,大脚趾头分得很开。

经过审讯得知,该日本特务当时已将黔城灯龙桥军火库的情报发送出去了。

军统赶紧告知驻军,驻军他们赶紧安排转移军火至蟠龙山。

一小时后,日本飞机就轰炸了灯龙桥。

可谓是险之又险。

顾墨林立了大功,据说便是戴春风在校长面前都得了两句夸奖。

……

吴曦忽而皱眉,似是有些犹豫不决。

终于,他低下头,继续书写。

“赵书言。”吴曦将手中的纸张递给赵书言,“我不管你用什么理由,将这上面的九个人喊来后院,给你半小时。”

他的目光盯着赵书言,“记住了,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来后院。”

“是。”赵书言看了一眼纸张上的名单,看到最后两个名字,她目光一滞,“教官,杨茜和王加儒……”

“去吧。”吴曦没理会,他摆摆手,直接说道。

……

卢兴戈从二楼的窗户翻进来,出了杂物房,来到左近的那间房,从门槛上方的一个隐蔽的孔洞里摸出钥匙,打开了房门。

然后他就被一把枪的枪口对准了。

“怎么?除了我,你以为谁还知道钥匙在那里?”卢兴戈说道。

自己这个二弟,还是老样子,做事极为谨慎,二弟必然知道来的人是他,因为正是二弟传讯令他来此处的,但是,二弟依然没有丝毫的大意。

程千帆收起枪,下意识的回了句,“三弟。”

然后,兄弟二人都愣住了,对视了一眼后,将视线移开。

十几秒后。

卢兴戈扫了一眼房间里,他有些不适应这昏暗的红彤彤的灯光。

“什么时候改成了暗房了?”他问。

“你给三弟寄来照相机,我弄了暗房。”程千帆说道。

他的眼眶有些湿热。

三弟喜欢乐器,喜欢摄影。

他带着三弟偷偷去复旦公学蹭音乐课。

大哥省吃俭用给三弟买了台照相机,他便立刻弄了个暗房给三弟用。

那么优秀的三弟,他们发誓要好好保护的三弟,没了!

程千帆沉默的将刚刚洗出来的相片用夹子取下,递给了卢兴戈。

“这是什么?”卢兴戈接过相片问道。

“这是我的人在日本人那里偷拍到的。”程千帆说道,“有些拿不定,喊大哥你来帮忙参谋一下。”

大哥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的优等生毕业,倘若不是加入了特务处,现在大哥应该是一名在前线殊死抗战的国军中央军军官。

很可能是带着军官敢死队冲锋的营长中的一员。

……

贵阳。

吴曦带着精心挑选的十名学员,来到了一处戒备森严的营房。

他有些惊讶,本以为要舟车劳顿前往重庆,却是没想到重庆局本部又来了电话,令他带学员来此地,局本部余长官已经搭乘军机来贵阳,将会亲临验收、指导。

“吴县长,辛苦了。”余平安微笑着同吴曦握手,说道。

“卑职惭愧,未能提前接机余长官。”吴曦赶紧说道。

“就是这十人?”余平安看了一眼站成一排的十名学员。

“是。”吴曦将十个人的档案卷宗递给余平安。

余平安接过卷宗,没有立刻看。

他摆摆手,“先带他们下去,一会会通知他们依次来见我。”

“是!”吴曦表情严肃,带了十个人退下。

……

半小时后。

余平安看着站在面前的男青年,“王加儒,这个名字好。”

王加儒看了一眼长官,“我父教书育人,母亲说那家里就再加一个读书人吧。”

“可惜了,这名字以后不能用了。”余平安说道,“改个名字吧。”

他看着王加儒,沉思片刻,说道,“叶博文,你以后就叫叶博文。”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票,拜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