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94章 沈编辑恰好出差

买活 第194章 沈编辑恰好出差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土豆的长势也还可以!”

正当沈、叶、吴几家人,在云县乱得个不可开交时,沈曼君本人正站在松林乡地头上,特制的麻鞋踩在田埂头,默不作声地望着田里的郑财气直起腰来,拍了拍手里的泥土,“这种越冬土豆比较耐寒,就算是天气冷了也不怕,收成时一亩打两千斤问题是不大的。”

一得到这句话,周围的村民们便立刻喜笑颜开,一边高喊着‘mazoo’保佑,一边又用生涩的官话向郑财气道谢,“多谢郑大官人!”

“大官人今日一定要留在我们村吃饭!”

“来不及了,还要去下个村。”郑财气摆了摆手,又扭头吩咐起刚调来不久的技术员,“小张,这里说的三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第一是浇水的几个指标,土豆不能浇得太频繁,会烂根,要分批次,按记录有频率的浇水,第二个是上肥时的肥料浓度——这里的堆肥是以什么肥为主,有没有牛粪?带我去堆肥场看一看……”

“我们这里牛是有的——晋江那一带开了好多养牛场,如今都被官府入股了——”

七月里,泉州的天气便要比平日凉上许多了,做事的人都穿着长袖长裤,远道而来的农业专家郑财气还在外头加了一件橙色仙衣,更加彰显了他的身份,让路过的农户都报以欣羡而又崇敬的眼光。他带着一群人往田里深处走去,显然是要查看下一种田的情况,而金逢春见沈曼君没有跟随的意思,便冲她招招手,示意她回来和自己站在一起。

她并没有紧跟着郑财气行动,而是给本村大户宋老三使了个眼色,“村里有没有热水?烧点来灌一下,郑专家急着去下个村子,饭要在路上吃了,水总得喝口热的。”

“有的有的,这就让人去灌。”宋老三连忙喊来几个后生,用土话吩咐了几句,热水,烙好的面饼、郝嬢嬢辣椒酱、茶叶蛋,顷刻间就都送来了,两个大竹篮装得满满当当的。金逢春一看就着急了。“宋哥,说了不客气,只要水就好了,这个辣椒酱和饼子快收回去,都是在外头买的贵价东西,没得让百姓们破费了。”

“这要收回去,村里乡亲们才恼呢。”宋老三和金逢春就推让了起来,“该收的,该收的。吃点东西算什么?”

“上头有纪律!”金逢春没有办法,只能收了茶叶蛋,但辣椒酱和面饼还是让宋老三送回主人家里,叫他们分给孩子们吃,“别害了郑专家!”

话说到这份上,宋老三只能算了,金逢春留在原地,喂驴子、饮马,又把一些背囊都加固了一下,同时也和沈曼君聊聊天,但没有聊得太深入。这个买活周报的编辑是很寡言的,她也有解释过,在她来看,写报道的时候最好还是以观察为主,让大家保持自然就好。

要说完全自然,这是办不到的,金逢春多少有些别扭,似乎总想着表现自己,但她还算能克制得住,忙起来就不想这些了。等到郑财气和本地的技术员在农户们的簇拥下回到村口,大家便立刻上马往下一站驶去,沈曼君不会骑马骑驴,所以金逢春特意牵了一匹大马来,这样她们两个女娘可以共乘。

“沈编辑,坐稳了吗?那我们走,今日的任务还很重呢。”

他们走到村口时还正好看见修路的壮丁队伍,这些有许多都是熟地派来的人,见到了金逢春等人也不畏惧,而是笑着用官话招呼,“金主任,又来看土豆了!”

“可不是?”金逢春骑在大马上,笑着和他们搭了几句话,郑财气跟在她身后并不言声,只自己小口喝着热水,满脸的老实相,谁也不知道他是彬山的骨干,这次出门来享有的安保等级比金逢春还高,跟在身后的两个买活军兵丁都是来保护郑财气的。连沈曼君,都是自己拎着包袱来找金逢春,没有什么特殊的护送待遇。

“财气哥,今年这波土豆起了以后,是不是再种一季越冬土豆呢?咱们的种子还够吗?种越冬小麦的可能性高不高?”

因为到处都在修路,众人走得不算很快,一路上技术员都抓紧时间向郑财气讨教,他和金逢春一样,都是新调来的,并且得到了晋升,原本只是本村种地种得好,脑子灵活,识字也快的农民,被提拔为技术员之后,送到彬山的农业专门学校里进修过。今年随着买活军的扩张,被派到泉州这里,一来就负责五六个村的土豆种植教育,因此他也非常的上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连笔记都记满了好几本。

“今年秋后雨水开始逐渐多了,如果继续这样多下去,可能会种越冬小麦,不过这几年最好是不要种水稻了,水稻对降水要求很高,小麦相对好点,没雨也能漫灌。关键看接下来一个月的雨量,反正到时候种什么会发通知。”

关于农业的话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不浪漫的,但对于泉州府农业办的金主任来说,再没有比土豆、水稻、小麦更迷人的话题了,她也竖起耳朵听着,在心底感慨起了精细统治的魅力,组织性实在是太让人心醉神迷了,金逢春简直想不出来,如果离开了买活军的精细统治,泉州今年要饿死多少人。

“金主任。”就连沈编辑也燃起了兴趣,“你觉得买活军应对灾害的优势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完全切中了金逢春现在的想法,她浑身的痒处仿佛都被搔到了,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那当然是大有不同喽……”

在从前,金逢春这样的官家小姐,自然是不事生产,不晓得谷子是怎么落到地里,变成来年的米饭的。每年的水旱灾害,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味着什么,也相当的茫然,只知道如果闹了水灾、旱灾,农民都会减产,而外面就要饿死人了,金家的日子也会变得不好过一些——而这似乎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官府基本上对于灾害是不做什么的,或许从前会做,但至少在金逢春懂事以后,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过,而不论是沈曼君、郑财气还是张技术员,都认可她的这点陈述。

而买活军这里,到底有多不同呢?不同到直到买活军来了以后,她开始参加工作了之后,金逢春才逐渐地接受了一个新的事实,那就是虽然水旱灾害难以避免,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精密的组织,也就是精细统治,来避免损害的扩大。就譬如今年的旱灾,其实旱灾也并不是说就完全没有水喝了,至少南方这里,不至于此,旱灾的意思就是没有充足的水来给水田储水,也没有充足的水量去漫灌田中的小麦,至于说人们的饮用水,这还是有的,要真有体力担水把一家所有的地都浇了,那也还是能找到水。

只是,人工担水浇地是非常费力的,河里的水位低了之后,还要车水,又是耗人力,农户往往只能选择放弃距水比较远,本来灌溉条件就不好的旱田,在离水近的上等好田里种上作物,有稻子,那就把水稻当成旱稻种,若是能搞到麦种,那就种小麦。如此一来,本地今年就是减产,生产效率降低——又是个数学问题,但还不至于颗粒无收。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来发下土豆的良种呢?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土豆对灌溉需求更少,农户便能照应得过来了。买活军甚至在还没拿下泉州的时候,便匆忙地做起了这方面的工作,用极低的价格赎买田地,以村为单位确定耕种方案,计算良种数量,统计人口数量……

泉州这里的人口,相对于田地来说是有得多的,这些多余的人口受了买活军的雇佣之后,先种起了地主家因为找不到佃农而暂时抛荒的地,把土豆种了下去,又到处的去做担水工,把土豆最需要灌溉的那段时间渡过之后,现在都乘船去鸡笼岛——鸡笼岛需要大量的人口,辽东、泉州的农民源源不绝,正在海船上不断地往他们新的安身地过去,理所当然的,他们在船上也还在不断地上课,最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对泉州的农户来说,便是要先学会说官话。

这就是精细统治的不同了……金逢春无法完整地勾勒出这副统治的图景,但是她能感受到,并参与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去。这其中是夹杂了大量的计算的,也需要许许多多素质很高的吏目。

需要郑财气这样农业专家在彬山指导育种,挑选种粮,需要吴小二这样聪明伶俐,学习能力强,善于总结的技术员,从郑财气这里学到了知识,并且严格地贯彻到生产中去,需要一种统一的语言,让农户和技术员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

当然,也需要好走的路,让村里的情况能够快速地汇集到县里,县里的情况能快速地汇集到府里……最后,从上头得到的反馈也能因为这好走的路,马上落实到田里,这才叫作精细统治,这是买活军之外的势力完全办不到的,他们既没有这么多识字的人,也没有这么好走的路。

但精细统治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原本除了杀掉几个童男女去祭天之外,完全没有办法的旱灾,在精细统治面前,似乎也显得有些不堪一击了。金逢春私心里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当然不是喜欢天灾,只是她喜欢这种百姓们通过精细统治的组织,战胜天灾的感觉,这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旱灾会死人吗?原本或许是的,但现在,天旱了,我就种耐旱作物,天涝了,我早提前兴修水利,不论结果如何,任何事都有个准备在,总比没事时候傻乐,有事的时候站着干哭来得强。

泉州这里,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眼看着就要减产、饿肚子、活不下去、家破人亡甚至是起来闹事的年份,因为买活军的介入,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就完全是另一副景象了,虽然说不上欢天喜地,但也至少是充满了希望的焦虑,那些农户们,原本沉浸在对饥饿和战事的恐惧中,如今倒是根本不想这些了,全都正焦切地等待着收成土豆的时候,他们非得要看着土豆从田里出来,落入筐中,化成了食粮再被他们埋到粮仓里去,才能安心呢。

“是的,就是这么回事。”她不能完全地说出买活军这套体系的优点,张技术员就更口笨了,只会不断地点头称是,“把我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至于郑财气,他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因为郑财气的工作就是不断的育种、种田,到处教人种田,他为此得到了很高的报酬,和彬山的高级工程师楚大发一样,都是买活军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所以他也只需要管种田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想——他知道六姐会为他们处理好的。

“这才叫做享福那。”他只是反复地这么说着,“有事做,有钱拿,比外头不知好了多少!”

在马上到底是不方便说话的,沈编辑点了点头,又没有声音了。她艰难地掏出纸笔来,在颠簸中记着什么。金逢春便体贴地吁停了马,示意前头的人不必等她们,反正她们马速快,可以赶上去。说实话,她满佩服沈编辑的,沈编辑是她认识的已婚妇人里,成就最高、胆子最大的一个。

原本在临城县,金逢春结识了一个叫徐寿的太太,还在茶话会上和她们说过自己的婚姻。徐太太现在是临城县算学高级班的教师,听说还跟着徐子先继续学数学,和丈夫一起到云县去进修了两个月,这算是成就很高的了。不过像沈编辑这样,从外头来,还能进入《买活周报》做编辑的已婚女娘,金逢春是第一次见,而且沈编辑在外头已经很有名气了,现在居然完全能融入买活军的工作节奏,甚至自己一个人搭船从云县来泉州,又在泉州找到农业办,包括和她们一起下乡采访,这种胆量,在一个曾裹脚的清流女娘来说也是很大的。

“慢慢写,不着急。”她说,“路都熟的,盗匪也都扫过了,咱们就晚一点也不怕,大不了就村子里见。”

沈编辑一边写一边半扭头对金逢春笑了下。“金主任真是胆大,令人佩服。”

“习惯了就好。”金逢春因为得到了编辑的肯定,颇为自豪,“到底也是一路实干上来的。”

“哦?”沈编辑仿佛对金逢春的宦途也有了一丝好奇,“金主任刚被提拔不久吧——在买活军这里做官的滋味怎么样,能聊聊吗?”

沈编辑此来,是为了查看泉州这里被收服后的改造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专题报道,而且时效性很强,报社的人手又实在是不够用了,因此她不得不自告奋勇过来出差,也因为这篇报道相当的重要,金逢春对她的采风是很配合的。不过,她没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成为编辑感兴趣的对象,一时间倒有些受宠若惊了。

“我吗?沈编辑想知道什么呢?”

“无所谓,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只是聊聊。”沈编辑说,“譬如说,曾经的朋友们,现在都去哪儿了,从朋友们的际遇中总结了什么感想……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随意地说说。”

在金逢春的生活中,其实很少有朋友能让她这样天南海北地闲聊,工作中结识的朋友,多数都有利益关系,而真正能畅谈的亲人好友,现在则都在各处打拼呢,由于报纸这个东西才刚刚出现,金逢春对沈编辑没有任何戒心,甚至还因为有人可以这样无拘无束的闲聊感到相当高兴,她见沈编辑已经收起了纸笔,完全摆出了聊天的态度,便用脚轻轻地碰一碰马腹,马儿便‘圪垯、圪垯’地慢走了起来。

“我啊,最近的不满,要说的话,也是有的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