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70章 文字的扩散

买活 第270章 文字的扩散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文字的扩散,确然是不可否认的潮流,任何一个接触过买活军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正在致力于传播文字,扩散文化,并且很重视‘文明’这个概念的建立,按叶仲韶的说法,这是写入了《政治与道德》中去的,买活军处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华夏文明这个概念。

但若说文字的扩散,和统治阶级的更易有关,其中的联系却是沈、叶二人一时未有涉及的,听闻冯犹龙此言,一时不由怔然,冯犹龙见此,便进一步说明道,“这也是吾这些年来,在两江一带游历,所有的一点杂思,今日到了买活军这里,又和昭齐小友一席话,这才有了些许感悟——只是尚且还不能说得十分明白而已。”

“以我多年来和三教九流、市井百姓交接而来的结论来说,识字与否,在国朝,实际上便是一种阶层的体现,不是统治阶级,又或者不是统治阶级的近宠,是不能识字的。甚至是民间学风极盛的江南,不识字的百姓依旧占了八成以上,我们觉得识字的人多,那是因为我们眼里根本便看不到不识字的人——他们或者生活在乡下,一辈子种田为生,或者一辈子藏于内宅,除了我们这样的家里,女子识字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些人之所以不能识字,似乎是因为识字也没有什么作用,反而要额外耗费许多精力,不识字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奈的体贴,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不配识字的,仿佛文字是什么多么大不了的东西。”

“仲韶、君庸,但我们都是识字的,都是精于文字的,文字、文学,究竟有多么大不了的呢?究竟有多么难学呢?我们的讲究,到底是在维系文字的纯正,还是在维护文字的门槛?儒家到底是要教化,还是假意教化,实则豢养百姓?我想答案是很显然的。”

“便以小说为例,为何以小说之‘通俗’,是一件需要为之辩护的事?如以文字作为一种记叙事物的工具而言,用文字描述任何事情,都不至于亵渎斯文,正因为文字被赋予了许多神圣的味道,仿佛成为一种特权,方才使得读书人普遍受到敬重——我以为这恰是文字被视为是统治阶级特权的一种表现。”

冯犹龙说到这里,思绪已十分顺畅了,又道,“因此,对于被统治的人来说,它是神秘而艰难的,掌握了文字的人,仿佛天然便优越于不识字的人。而为了证明文字的神秘与艰难,于文字本身叙述的功能之上,又有了诗词、典故、习语、指代、暗喻等等,不厌其烦、不厌其巧、不厌其难,落于戏曲之中,这便是昆山腔之所以倍受推崇,之所以雅驯。因为它难呀!不但你要识字,还要有几年的工夫钻研,才能真正地懂得欣赏。其存在本身,便是一种门槛。”

“但我等其实也都知道,文字本身根本就没有这么难,便是诗词歌赋,也有白诗,有李贽,有‘吃饭睡觉,便是文章’——买活军这里,更用拼音来简化了它,真正做到了贩夫走卒、农妇农夫,也都能谈吐有物,便证明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学会它,这本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

“但承认这一点,对于书生来说是很难的,我想虽然自古君子劝学,而买活军这里教育的普及,几乎算是儒家心中大同之治的程度了,但眼下这样的境况,恐怕会让许多人心中隐隐十分失落。因为他们失掉了因识字而带来的许多特权,是以尽管人人识字,但对于买活军这里,却有斯文扫地之叹,仿佛这里乱象纷呈,是令人极为不安的末法时代。”

“然则文字本身,不分雅俗,亦并不斯文,不过是一种记载事物和思绪的工具而已,对于文字的专营,只是封建社会如同专营土地一般,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自发的一种行动。文字神圣,掌握了文字的人便跟着神圣,于是统治阶级只要确保被统治阶级不识字,那么他们的统治便永远是神圣的,这无非也是王道、霸道的手段。”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诛心了,但叶仲韶和沈君庸都没有反驳,而是默不作声地听着,看起来似乎他们也有相似的感触,只是不如冯犹龙说得明白——他毕竟是因为被告过文字败坏风气,而要去外地避祸的人。冯犹龙对于‘文字通俗’的拥护与渴望,是和风雅的叶、沈两家有根本不同的。

因此,也只有他能看到《何赛花》的魅力,“但在买活军这里,统治阶级不再是地主——至少是所有劳动着的活死人,文字再不需要维系自己的神圣性,于是对于‘文以载道’,便可以做出一种新的解释,文以载道——文可以载道,也可以通俗,可以娱乐,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落于文字记载的资格。”

“在国朝,文字属于一成左右的统治阶级——你以为识字的人有许多,有些落魄潦倒,似乎并非是想象中统治阶级的样子,那是因为你们并没有真的接触到人数更多的不识字的人。识字的人有许多,只是国土广袤,国民巨万而已。”

“而在买活军这里,文字属于占了人口九成以上的统治阶级——即是劳动者,那么文字的面貌也就截然不同了,在国朝,学识只是统治阶级的玩物,经由它产生的任何收入都不正当——但在买活军这里,学识不再是自我炫耀的东西,而成了劳动的资本,如此一来……以学识生产的效率会更高。”

冯犹龙追寻着他新学会的说法,以买活军的口吻来说他的思想,“而文字脱离了神圣性之后,将会立刻进入到百姓们的生活之中,开始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纵使一开始浅近粗俗,亦不必羞涩,因文字已经不再是‘仓颉造字鬼神泣’一般,拥有神性的东西,完全成为了一种普通的工具。这是好事啊——任何东西,越是神圣,掌握的人就越少,当它人人都可以触及的时候,才会因此变得普通。”

道理虽拗口,但逻辑是分明的,叶仲韶道,“老龙,你接触到买活军的课本以后,越发是如虎添翼了——以文字而通俗,并不亵渎斯文,而顺文字扩散之势而为,主动化繁就简,不再炫技,不再追求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是以浅近贴切为主,反映那九成人的生活……”

“原本的诗词歌赋,是不厌其烦、不厌其巧、不厌其难,如今的话本小说,是不惧其平、不惧其俗、不惧其简——如此,方才是如今的大势!”

“对!”

冯犹龙只觉得胸口多年块垒,仿佛都被浇透了,他一下站起身来,四处走动,有些激动地说,“仲韶,说得太好了!这就是《何赛花》的好处啊!这也是贴近百姓的好处,不论是从补贴来讲,还是从身后声名来讲,这都是好处无穷的事情,顺时而动,自然是时来天地皆同力。九成以上的百姓,一下识了字,他们要看什么戏,读什么话本,这是多少的补贴——且这些反映百姓的作品,从前从来无人写的,今日由我等肇始——仲韶,难道你还不明白什么意思么?青史之上,难道还留不下我们一笔?”

名利双收,人谁不愿?从收入的正当性来讲,买活军这里,已经完全抛弃了理学的影响,公然便承认了欲.望的必要性,叶仲韶既然已经深得其中三昧,此时又怎能不心动?而沈君庸竟至于去做账房,尽管他或许还有别的用意,但也足见早已放下了原本的门户之见。

谁不喜欢钱?谁不想要青史留名?哪怕是只为了这两个,便已能让多少人心动,更何况,冯犹龙所说有理,于创作来说,这是一片完全空白的领域——全新的题材!这是让多少创作者狂喜的东西?难道北调就只喜欢金戈铁马,南曲便只喜欢才子佳人?拓展创作领域,几乎是所有作者的本能!

郎舅二人对视一眼,已是都看出了彼此心中的意动,又听得书房门吱呀一声,沈宛君走了进来,双目放光,鼓掌笑道,“听君一席话,更胜十年书!冯老之言,我完全赞成!仲韶,你还是辞职太早——我们老习惯,在家闭门造车,不知外头风云涌动。原本你去乡下教书还好,能多增长些见识,知道农户们的变化,现如今一旦辞职在家,耳目便立刻闭塞了起来。”

冯犹龙这才明白刚才叶仲韶是为何感慨,原来是他辞职太早,以至于不知道《何赛花》在农村的声势,小看了这个对手。听了沈宛君话口,又知道果然沈宛君在戏社之中,说话也有份量,要更改创作方向,并非是只说服叶仲韶、沈君庸便可,只怕还要和沈宛君、沈曼君乃至叶昭齐等才女多番恳谈,他亦是欣然一笑,起身让座,笑道,“沈夫人,惊才绝艳,多年叹服,缘悭一面,日后还要请沈夫人多多指教!”

沈宛君忙道,“冯老太客气!我是久仰大名,更曾捧读《古今小说》,手不释卷,不想今日在买活军这里相逢,竟可正式相交,还请冯老不吝赐教,多指点我们这些闭门造车的乡下汉!”

叶家平日的确住在吴江乡下,因此沈宛君如此自谦,冯犹龙自然不免再客气一番,不过的确两人谁也没想到,虽然此前都住在姑苏,而且叶仲韶和冯犹龙还是好友,但沈宛君和冯犹龙却是毫无来往,反而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县,两人能坐在一起纵论天下文坛大势,可见世事之奇,莫非如此。当下各分宾主坐下,重新议论这创作新风,应当如何实践。

于文艺而言,最难的其实是提纲挈领,指明方向,这往往也是最令创作者迷茫痛苦的一个阶段,一旦确信了未来方向大势,便自然谈兴大起,各自灵感迸发,又彼此指正,做竟夜之谈都不嫌长久,谈到傍晚,沈曼君、张华清也来了,还有老相识吴氏兄弟,一行二十余人叫了两桌菜来家里,也不分男女,戏社的坐一桌,未入社的坐一桌,可见云县这里民风已颇随意,亲戚男女间混杂来往,已是寻常。

沈曼君是这群人中最早来云县的,因为她的职业,起到在人脉间居中协调的作用,她对于冯犹龙的看法极为赞成,并邀请他形成文字,向《买活周报》投稿,又指出《何赛花》的成功,的确是由于作者之一张宗子,时常去民间采风,关切百姓疾苦,对于百姓间常见的矛盾、喜悲了然于胸,才有了这样杰出的选材。

“要反映百姓的生活,自然要去主动采风——这新戏啊,要好唱、好看、好演!”

“如今这声腔唱的形式,也不必完全废除,可在城镇中上演,赚富商的钱——我们自己的戏班子,在云县这里,堂会也是供不应求,收入不低!”“一出戏本完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去演,下乡的便演道白剧,在城里的还是唱声腔戏,这阳春白雪的东西,也不必一味的摒弃——说白了,可以赚两头的钱,为何只赚一头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极是热闹,恨不得当下便立刻选材去写新剧,沈曼君因就说道,“说起选材,这里倒的确有个新鲜事,据我所知,张采风使是一直很关注的,那便是姑苏城来的一系女娘中,裹折骨缠者很多,现在受到郝嬢嬢的帮助,都在准备放足手术,张采风使是摩拳擦掌,预备就此写一出新式的道白剧,若是冯老有兴,我们为何不也去采风一番,据此写出些讨彩的东西来?”

这是众人老家的事情,大家自然都是关心的,冯犹龙一听顿时满口答应,叶昭齐道,“这帮女娘我见过的,我们学校里老能见到她们拄拐杖走路。”

这么说她也想去,冯犹龙便和叶昭齐约定道,“你写一篇,我也写一篇,到时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好!谁输了,便做谁的老师!”

众人自然大发一笑,如此宴至中夜,叶华生吃不住酒劲,已经颓然醉倒,叫叶家人安顿到小客房去了,冯犹龙还好些,便由叶仲韶亲自送他回客栈去,叶仲韶拿了个玻璃气死风灯笼出来,把水泥路照得雪亮,冯犹龙踩着脚下这平整地面,又望着那一团如小月亮一般明亮的灯火,不由叹道,“仲韶,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我今日恍惚分不清了,我们这到底是在云县,还是在天堂?”

叶仲韶哈哈一笑,和冯犹龙把臂而行,走了一段,忽道,“老龙兄,多谢你!”

冯犹龙奇道,“多谢我什么?”

叶仲韶只含笑不语,冯犹龙寻思一回,也明白他的意思,因叹道,“仲韶啊,你就是太在意旁人的言语了,你自昂起头过你的日子便是,旁人的想法,与你何干——”

话虽如此,但天下间能完全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人,又有几个?便连冯犹龙,不也被小说家、戏曲家的称呼给迷得团团乱转吗?叶仲韶原本过的是没有任何人能指摘的生活,唯独的瑕疵,只是几次科举均未中第而已,来到云县这里以后,不到一年的光景,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自然也怕受到老友的非议。

叶华生、冯犹龙二人,一个是族亲,一个是老友,非但没有片语指责,反而是羡慕、跟进,这给叶仲韶的精神显然带来了极大的宽慰,他长叹了一声,道,“老龙,你有所不知,我和若思只怕是要绝交了。”

袁若思是叶仲韶至交,如亲兄弟一般,两人从小在一家长大,及长,叶仲韶方才归还本家,冯犹龙也记得,叶家和袁家定有一门亲事,看来便是叶昭齐和袁家子了。叶昭齐不情愿嫁给此人,冯犹龙只看戏便知道了,但没想到居然已经到了写信退亲的地步——再一想却又是十分合理的,以叶仲韶的性格,不可能拖着袁家子不放,既然亲事已经不成,那就必须要早日说明才好。

他道,“其实此事也未必没有转圜的机会——昭齐现在到底还小。”按说,拖个十年是不成问题的,其实可以先写信说明原委,故意凸显自家的无奈,暗示袁家主动退亲,也免得坏了双方的和气。

叶仲韶道,“本来是可以的,但既然写了这本戏,那就不得不说实话了。”

冯犹龙一想也是,叶昭齐的心理,在戏中是十分昭然的,说实话,袁家虽然生气,但不过一时,若是这般玩弄小巧,愚弄人心,那两家是真要反目成仇了。

因便宽慰叶仲韶道,“此事实在已和你无关了,既然已经来了买活军这里,仓促间也难走脱回去,那便只能按本地的规矩行事。那么昭齐一定是只有23岁才能成亲,便是你愿意,官府也不愿意让她提早完婚。”

“再说,这里讲究婚姻自主,昭齐平时也充当学校老师,自有自己的收入,实际上她已完全是个独立的少女,婚事连父母亦不得置喙,她已经完全脱出了你们的控制,那你又何必还将她的决定背负在自己身上?儿大不由娘啊,仲韶。”

话虽如此,但要承认昭齐已全然自主,似乎对叶仲韶在传统士林中的名声也将有极大的损害,便是他治家不严的证据。叶仲韶长出一口气,反而坦然起来,道,“老龙,不必多说,我知道我现在这样子,若是传回老家去,在亲友间他们会是怎么样想——叶仲韶算是完啦!糊涂了,发疯了,谁也管不了了,一家子只是瞎胡闹。”

倘若没有亲来买活军这里生活一段时间,那么从旧眼光来看的话,叶家的行为似乎诚然便应该如此评价,冯犹龙也陪着苦笑了一声,还要再劝,叶仲韶却自己说道,“但我觉得,现在的日子我很开心。”

“如君庸所说,我能以自己的一点学识,去从事一个营生——如此正当地赚钱,甚至是赚许多钱,老龙,我心里实在是很开心的。惭愧我不是真君子,未能存天理、灭人欲。上个月,补贴银子到手,戏班的分红也算回来了,我为内子买了一对手镯,说来不怕你笑话,老龙,这是成亲十几年来,我第一回用自己赚的银两给内子买首饰,往年来总是内子操持内务,典当首饰供我读书……”

叶仲韶大概是有了酒了,被风一吹,拉着冯犹龙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家中琐事,“来这里以前,我竟不知道君子之困局在何处,在云县这里,我们一点戏曲上的认识,竟也能换来银子,抬头挺胸,完全正当的钞票……为宛君把她从前当掉的嫁妆慢慢地都买回来……我很开心啊老龙。”

“还有宛君和昭齐,她们自己也挣了银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自在,靠自己的本事挣钱花,我看她们行动都仿佛带了风声,真好啊,老龙,真好……”

冯犹龙一边听着酒鬼嘀咕,一边连忙接过那玻璃灯笼,怕叶仲韶失手跌碎这贵价东西,一把将叶仲韶搀牢了,苦笑道,“还是我先送你回头罢!”

便带着叶仲韶又返回叶家方向,叶仲韶已不大在乎这些,而是反过手一把抓牢了冯犹龙,忽地问道,“老龙,为何在国朝,没法子这样快活,为何?”

“难道……难道买活军所说的不假,这和社会体制有关?哎,我不明白啊,老龙,我实在是有些不懂……这都是很好的事,为何原来从没有这些快活……为何会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规矩,为何我们、我们又对这样的规矩深信不疑……”

他突然又站住脚步,幽幽地大声叹息了起来,“老龙啊老龙,今日我们是到了这里,可那些没有到这里的人呢?那些葬在了规矩下的人呢——”

月明星稀,路上行人已少,黑暗中叶仲韶的叹息声竟显得鬼气森森,仿佛是多年老鬼,借着叶仲韶之口,发出了幽怨长鸣,“他们死得好惨,死得好冤啊,老龙……”

冯犹龙毛骨悚然,直出了一身白毛汗,半晌方才平复下来,回神强笑,“仲韶,你醉了!别说啦!”

半推半扶,勉强把叶仲韶推回叶家,自己返回客栈,打来热水擦洗身子,回思今夜路中醉语,不免也想起生平所知那些葬于规矩之下的冤魂野鬼,不由得心潮起伏,竟夜难免,第二日还是叶华生返回客栈把他叫了起来,匆匆梳洗一番,用了早饭,便赶到了收容所里去,要对那帮逃离姑苏,将做手术的小脚女子,进行统一采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