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17章 妖言(上)

买活 第417章 妖言(上)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王恭厂失火,药火爆炸——全是瞎话!药火爆炸哪有那么大的动静!”

天色才刚放亮,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豆腐脑、卖火烧、花卷这些面点的小贩就已经走动了起来,在巷子里变化多端地喊着,“刚出锅的——豆腐脑——来!”

最后一个尾音又高又细,还有些打卷儿,老街坊一听就笑了:“老彭这吆喝,还是这么中气十足,他前回还和我呢,过几年他干不动了,让他儿子来卖,我说,那你儿子可得现在就练起来喊了,他说那是自然,这几年,他嘴里没有这样的话了,我问他还不说——其实他儿子就是去南面挣钱了!”

“去南面了?去那青头贼的地盘上了?”

“可不是么!”

豆腐脑这样不顶饱的小吃,是这一片的老百姓们不会日常享用的,一个月内也就是三五天有了兴致,叫来买一碗而已,两个老街坊早上吃的都是昨夜剩的杂面馍馍,天气热了便吊在井里过夜,早上起来再馏一遍,配着凉粥,两人在小院门外一蹲就唠了起来。

老王头在码头有个职司,消息更灵通些,昨夜回来得晚了,今早一起来就找老朋友说着京城的新鲜事儿,被豆腐脑挑子打了个岔,说起了他们家小彭的去向,一边往下咽馍馍一边费劲地说。“现在运河这里,去南面的人还少些,沿海的您可瞧着吧,我们东家上回从莱芜一带回来,全是各地流民汇聚,那队伍就没断过,正好和买活军的船队互相照应了,别看买活军下南洋去了,跑北面运人的船是一点没少!”

“真就没有倭寇啊?”

“还倭什么寇那!那倭寇多少都是南面的汉人装扮的,现在这片海上还有人敢抢买活军的船?报纸看了没有,买活军用什么无人机——又叫仙飞,在吕宋中杀了个十四进十四出,比赵子龙都厉害!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蜀山剑侠传》的评书你听过了?就如那飞剑一样,瞬息千里,拿它一点办法没有,海盗不就仗着来无影去无踪,老巢难寻么,被这飞剑缀上了,跑都没法跑!”

两人不由得咋舌了一番,对这买活军的天威,他们已是深信不疑了,因为济州府这里,是深受买活军影响的地方,买活军的高产粮种,让济州府从延续了几年,几乎颗粒无收的干旱中缓过了一口气,现在济州府主粮是土豆,买活军的田师傅过来教他们越冬育种,土豆的出现,大大地缓和了济州府这一带的局势——济州府是受了买活军恩惠的!

当然了,这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济州府是运河港口,消息一向灵通,货物的集散也快,济州府的百姓是见过世面的,他们见到了木轮自行车,见到了买活军出产的小巧座钟——还不算很准,不是仙物,是买活军自己造出来的,但已经是济宁府前所未见的奇巧之物了,本地的大户人家,别看对买活军恨之入骨,但也一样眼馋这座钟,悄悄地买了几座,只是不许家下人声张呢。

也是因为城中的氛围,济州府这里要南下去讨生活的人家,都十分低调小心,也是怕留在家乡的亲人被问罪的缘故。不过,本地是孔孟之乡,文气颇盛,识字的人很多,买活周报的扩散是衙门也无能为力的事情,如今济州府众人都看这几份报纸:京城来的《国朝旬报》、《京报》、《邸报》,南面来的《买活周报》,还有济州府本地士绅一起凑钱印发的《济州月刊》——各地的州府,现在非常流行自己办报,也都有士绅在背后支持,法不责众,朝廷管也没什么用,这些本地的报纸刊物,虽然没什么可看之处,但多少有些本地的新闻,百姓们还算是捧场的。

京城大爆炸的消息,也经由这些报纸,同南下的行人客商们一起往外扩散,老王头要去码头附近的商行上工,消息一向是十分灵通的,昨日当《国朝旬报》随着京城的船只到港,并且往外发售时,他也从来商行拜访的京城老客那里,得到了一些颇为独家的消息,这都是报纸上所没有的。

这会儿,他便借着吃早饭的机会,赶紧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和邻居议论了起了京城大爆炸的真相。

“说是半边城池都塌了,死的那个人哟,成千上万,尸体堆成山了,都快和城墙齐平。”

“那一日,京城方圆千八百里天地,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黑烟之中,不断传来霹雳之声,那大地摇动得厉害,就连太和殿的砖瓦也在噼里啪啦的往下砸,那天坛祖庙之中,□□太宗的牌位,全都掉在了地上——”

“可是当真!”

邻居倒吸了一口凉气,差点没被嘴里的土豆杂馍给噎着了,他满脸的惊悚,“还有这样的事?”

老王头似乎并不知道,京城方圆千八百里,那得把济州府也给囊括进去了,满脸严肃地点了点头,“这还有假?更有甚者,说是震动之中,京外皇陵方向,传来噼啪之声,像是山顶裂了一条大缝,那黑烟之中,隐隐有金光四射,有人还见到一只巨爪,闪着金光,在烟雾中一闪就不见了——”

“龙!那是龙啊!”邻居杨丈人不由失声叫了出来,但很快啪地一声捂住了嘴巴,压低了声音,“——龙脉!这是老未家的龙脉——泄了龙气!真龙飞走了!”

这样的话,当然不能随便地嚷嚷了,若是没权势的人家这样想,少不得要治一个妖言惑众之罪,因此,老王头也不大声附和,只是沉稳地点了点头,举着手里的杂馍说道,“可还记得经过咱们这儿进京的延平郡王?”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济州府这里,运河上一艘船靠岸,那就是一艘船的新鲜热闹,杨丈人哪还记得一个破落藩王?他对藩王也实在没什么好感,闻言茫然地摇了摇头,老王头低声道,“我听那老客说,延平郡王进京之后,坚称自己之所以逃跑,便是因为谢六姐要对他作祟,抽取他身上的龙脉!——杨兄弟,可明白了吧?”

杨丈人目瞪口呆,只觉得几件事之间的离奇之处全对在了一块,连成了一个极其有理有据的故事,他兴奋地一拍大腿,“妙啊!可不是全都清清楚楚,再不能假的了?京城那动静啊——准是、准是……”

他压低了声音,近乎耳语般说道,“准是六姐隔空做法,抽走了京城的龙脉,才会闹出这样大的动静!这京城下头有龙脉,是再错不了的事情,我姨丈那年进京,住在岳爷爷精忠庙附近,精忠庙里有一口井,井里有一条巨大的铁锁链,传说这口井连着东海,那锁链就是锁龙的!那就叫锁龙井!锁着龙那,还有假的吗?那可是我姨丈十几年前亲口对我说的。”

“可不是了?”老王头也是越说越兴奋,又啧啧地感慨了起来,“这些年来,什么水啊旱啊,地动山摇,又是虫灾又是瘟疫的,就透着一股子穷途末路的味道,如今这龙脉都被抽走了!看来老未家是要在金銮殿里坐到头了!”

“只看那南面的声势便知道了。”杨丈人也是啧啧感慨,“这《国朝旬报》,不是天灾就是**,《买活周报》呢?看着都祥和,什么收服华夏故地,什么养生,什么买卖的,一副蒸蒸日上的气象——也不知道《买活周报》对这事儿是怎么报的,到底是爆炸还是地动,又或者干脆就给承认了——这谢六姐一向是光明磊落,没准就把龙脉的事说明白了呢。。”

百姓们对于两份报纸的态度,的确是截然不同的,《国朝旬报》艰深,一份报纸总有三分之一是全然看不懂的,而且因为用的是繁体字,字体小了,更加难以辨认,不像是《买活周报》那样简洁明快,有新闻,也有通俗易懂的游记、话本、笑话,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广告都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间,哪怕是京城的消息,似乎也要《买活周报》来进行报道,他们才能最后定下调子来,譬如这京城的大爆炸,别看两人坐在一起,把这龙脉的传说,说得自己好像都深信不疑,但倘若《买活周报》断定这只是一次爆炸,恐怕两个老人家犹豫之后,也会选择信服呢。“爹,瞧着快到下板的时辰啦。”

所谓的下板,是指店铺把门板卸下收好,这是住在店铺里的学徒们,吃完早饭要做的第一件事。老王头一听,忙对杨丈人举了举碗算是道别,爬起身子,回屋抓了烟锅,又嘱咐了家人几句,一摇一摆往码头走去,一边走,一边空咂巴着烟嘴儿,寻思着自己的心事。

济州府虽繁华,但却也不算太大,他走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码头便已然在望了,卖豆腐脑的老彭正在街角给客人装豆腐脑呢——卖小吃的小贩,那一定是运河码头附近最多的,这里的客栈多,客商多,生意自然也好。那客人一边看老彭用飞薄的马口铁片盛豆腐脑,一边说道,“今年的光景倒是比去年好多了,前几年过来,都不愿下船——岸上全是小乞儿,大冷的天只穿着单衫,那腿脚肿得和萝卜似的,围着码头要吃的,怪可怜见的!”

“托贵人们的福!去年今年,咱济州府的乞丐都少得多了,小老儿一人也敢挑着担子往码头边来了——那还是这两年收成好哇,又没了个瘟疫,日子可不就眼见着好过起来了……”

老王头听着,不由一笑,暗道这老彭是真的谨慎,嘴里一句反贼也不带出来,其实谁不知道呀,收成好,不是因为买活军的土豆?没瘟疫,不是因为买活军的牛痘?这乞丐少了,难道是都回去种田了不成?这山阳的地,姓未的占了几成,姓孔的占了几成,哪还有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地儿啊?人没了,那不是死了就是去南面讨生活了!听说买活军那个鸡笼岛上,山阳乡音可为数不少那!

就是老彭自己,不也把儿子遣到南面闯荡去了?不过这倒也是,他一个卖豆腐脑的小贩,就挣几个辛苦钱,一家人半夜三更的起来磨豆子煮豆腐——这是熬人的钱!老王头是知道的,他们一家几口子挤在城北的小院子里,本就是弹丸之地,还要有大锅灶,要有磨,还要养驴,子女从小只能睡通铺,这不出去闯一闯,哪有余地娶妻?

“老彭,一会来我店前,给我来上一碗。”想到这里,老王头便对老彭点头一笑。

“哎,王老爷,您早,一会儿准来!”

“客气啥,老爷都喊上了,咱是哪牌名上的人?”

“您谦逊,您谦逊!”

一早事多,两人扬着声说话,老王头这会儿已经拐到河边去了,这会儿码头上船驿也正热闹,有龟公来背花娘的,有客人出来端早饭的,也能见到梳着买式短发,穿着短袖长裤的雄健女娘,从明显是买活军占据的船只中走出来,叉腰环视着运河晨景,别有一番气势在身上。

那些龟公对买活军女娘都畏惧非常,一见到他们,立刻加快脚步,还有人更机灵些,立刻将花娘放下地来,示意其跟随自己行走——这是要摆明,这些花娘都不是折骨缠,之所以被人背负,不过是要摆架子,讲派头,并不是自己不能行走。

“糁汤夹饼嘞——好客官,来咱们济州府怎不吃糁汤来?”

“新鲜的馓子,一咬满口酥!”

“微山湖的好鱼丸来——”

“新出炉的大烧饼!”

早点小贩们,或是站在当地,守着大挎篮叫卖,或是推着小车到处行走喊叫,把码头这里装点得热热闹闹,不时还能听见码头前这一溜泊船上有人招呼,“糁汤来一份吧!再来个夹饼!”

“鱼丸汤粉来一碗——土豆粉多少钱,米粉多少钱?”

在运河这里当值,只有一点不好,那就是馋虫往往受到勾引,老王咂巴了一下嘴巴,往下咽了咽口水:这些运河边的小吃,多数都比豆腐脑要贵些,小老百姓勤俭持家,他轻易是不会去吃这些的。

也不知道买活军那里,早饭是不是能吃着糁汤泡烧饼——不不,买活军那样的地方,想必平时也是油饼可以随便吃的吧……

“王哥,我来送豆腐脑了。”

一早这会儿,生意还没来,老王头不过在柜上露个面即可,才坐下不久,老彭就来送早餐了——他们这样的生意,都是常备了小碗的,客人若没有自己带碗,便站在一边吃,吃完把碗还给他即可。似老王头这般有店铺的老客,也可以将碗留下,稍后来收。小伙计为老王头端了满满一碗白生生、嫩呼呼洒了厚厚白糖的豆腐脑来,笑道,“老彭还是这样厚道,这糖给得不亏心哩。”

“如今糖也便宜了,雪花糖当真不贵,他多给了,你爱吃他的,便常来买,这便是他的生意经了,做生意,还是要厚道守信方才能够长久。”

大掌柜的这会儿也来了,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斗感慨,老王头等人都是笑着应是,伙计殷勤问道,“大师傅,您今早吃什么?糁汤还是大饼子?我这就为您买去。”

不一会,店里来客了,众人都忙碌起来,这会儿运河水满,济州府的生意很好做,老彭挑着空桶来门口转了一圈,见店中人忙碌,便先走了。老王头隔窗恰好望见,心中暗道,“这可不就是天意吗?京城龙脉已失,我刚兴起这个念头,便这般赶巧,天意如此,还是要顺天而为才好。”

于是这日向晚时,他便袖了那个小碗,走到老彭家里,叫了一声‘来还碗’——将笑脸迎出小院子的老彭扯到一边,低声道,“彭老弟,此次来还是有些话想问——你那儿子去了南面,如今可还得意?”

顿了顿,又将嗓音压得更低,问道,“这一去,可在衙门那里备上案了不曾?”

老彭原还是满面为难的笑,听老王头这样一讲,悚然一惊,望着他的眼神里惊讶、畏惧、思量算计一闪即逝,犹豫片刻,又看看左右街坊,便将老王头一下扯进了自家的小院子里,吱呀一声,合上了院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