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31章 延绥医院

买活 第431章 延绥医院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哪怕就是在延绥镇,在延州府,甚至是在长安城里,医院这都绝对是个新词儿,延绥镇倒是有医馆,相对于内陆来说,医生也不算少了——若是在南面,不论是东南还是西南,以延绥镇的人口规模,能有一个半农半医,曾经在州县名医手下学过几年的乡野大夫,那都已经是烧高香了。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镇上,不过是生药铺的掌柜兼任大夫,给抓的全都是太平方子——反正绝不会吃死人的,稍微药性凶猛一些的方子,绝不会开,就怕吃出事情来,总是闹不清的麻烦。

像是话本之中,什么家有病人,要求医问药,因此带累了家计的事情,仔细看去,一定是发生在江南繁华之地,多年的名城之中,才有百姓人家也能找到医生的道理。

这时候大多乡镇百姓,生了病最多就是去找三姑六婆,讨个成方吃,又或者是烧点符水来喝,若是能遇到游方郎中,不管能不能治好,已经是运气的表现了。

延绥镇有两个军医,也有惠民药局,在延州府还有地方医学,这已经算是此地为九边征战之地,为了将士的需要,额外增加了医士的配置。不过,即便如此,百姓们也绝不可能有个什么头疼脑热,就去找医士看病的,这主要是因为医生贵,而且惠民药局里的药也实在说不上便宜,而且,军医擅长的也和鞑靼大夫一样,是金石伤、骨伤等等,一般百姓的疾病,他们并不精通,倾家荡产也没换回人命的事情,在此时是十分常见的。

就连延绥镇的汉人尚且如此了,草原上的鞑靼人,那就只有更糟的了,大部分疾病,就连符水都没得喝,若是在供奉有萨满的台吉帐下,倒是可以为病人跳跳大神祈福,但可想而知,这种治疗手段的效果是多么的有限——就这,还是王帐才有的事情。

一般的鞑靼人,自己就是半个金石伤的专家,至于内里的疾病,那就没有办法了,听天由命吧,拔牙拔死人,那也不是没有的事情,鞑靼人生在草原的每一天,都是长生天赐给的恩惠,但是,多变的长生天也可能随时把这份恩惠给收走。

诺恩的妻子娜仁,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医院这个东西,甚至于很不明白,为何要把小叔子送进城去做‘手术’,难道在边市就不行吗?她很担心在城里的家人,以至于无心参观边市的热闹,目不斜视地从街道中走过,来到边市的外缘,在那日松这些亲戚的帮助下,一边敲着木桩子,一边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边市就不能做手术吗?”

“不能。”

让娜仁吃惊的是,那日松一家人,对于买活军的医院几乎都是非常熟悉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如数家珍。

“边市有牛马,还有羊啊,狗啊,就有很多牲畜的粪便——这东西多了以后,空气就不洁净,不是说臭气,而是说这里的病菌很多。”

不可避免的,鞑靼话里出现了很多汉语词,就是直接用的汉语的发音,譬如说病菌,这个词从前在鞑靼话里是没有的,以后会不会发明一个词汇来说它还不知道,但现在,大家是用汉语来说这个词,然后解释它的意思,“这个东西肉眼看不见,但是,空气中到处都是,健康人不受它的影响,但是,病人如果在这样的地方治病就不容易好起来。”

这样的知识,在汉人那里应该是很普遍的,对于鞑靼人来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鞑靼人有时也这样处置病人,尤其是可能患有传染病的人,让他们独自在荒僻处住一顶帐篷。娜仁说,“但齐克奇不是病人,病人身体弱,齐克奇健壮得就像是一头牛——”

“齐克奇受伤了,要切开伤口,在脏的地方,病菌多,进入齐克奇的身体里,齐克奇就会发烧,如果烧退不下去,那齐克奇就会死。”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在娜仁一家的帐篷边上,已经有些妇女好奇地围上来了,她们自发地帮着娜仁一家人做点活,哪怕彼此素不相识,她们也是第一次跟着家里人来到边市。有人说,“我弟弟就是这样死的——他摔了一跤,摔得不好,骨头断啦,第二天,手臂高高地肿起来,第三天开始发烧,第四天他就死了!”

“一定是从马上摔下来的。”一旁有人轻声说。

这就是鞑靼人身强体壮最根本的原因——鞑靼人的孩子,从不会走路就被母亲抱上了马背,在风雪中行走迁徙,他们从小到大,会遇到的意外是很多的,弱一些的孩子都死掉了,只有最强的孩子才能活下来。而这些孱弱的幼苗,他们夭折的原因或许有所不同,但过程是相似的——意外、受伤或生病,然后是发烧,烧退不下来,就这样去世了。

大多数成年的鞑靼人,他们和夭折的兄弟姐妹们比,就强在他们的烧退了,而且退烧时,他们还没有变傻,或者变残疾——这样的孩子,在草原上也是活不下去的,没有几年就会死掉。所以,人们一听说,原来受伤之后,还呆在有粪便的地方就容易发烧,就立刻如饥似渴地记下了这个知识。

“去了城里病菌就少了吗?”这就是集会的意义了,在集会上,知识容易传递。这些妇女如果不来集市,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些,她们平时一年难得见到几次外人。

“咱们的城里不行,有牲畜的城,走黄土路的城,尘土大,还是容易发烧。”那日松头头是道地说,“所以买活军建了医院——你们要是看不到它也是好事,只有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往医院里抬,其余病人,医生都在边市上给咱们看。”

“边市也有医生吗!”

新来的妇女们立刻把重点给跑偏了,赞叹了起来,“医生现在就在吗?现在就能找他看吗?”

“女医生不是带着伤员进城去了吗!”那日松有些不高兴自己的教学被打断了,语气严厉起来了,“姐妹们,侄女们,边市上有很多汉人在,咱们得机灵点!别说愚蠢的话!”

“啊,原来那个跑马的汉人女人是大夫啊!女大夫,太稀奇了!”

这些鞑靼女人们并不在乎那日松的不快,还是笑嘻嘻地自顾自说了起来,那日松只好不搭理她们,继续对娜仁说,“医院是上半年就建好了的,但那时候还做不了手术,上个月来了两个新医生,带来了一些手术的工具,这才做了两次手术,都是这样的伤口——放血槽,镶嵌在里头了,若是按以往,很难活下来。”

确实,在要害之处,这样的伤口是很棘手的,不止是箭头,还有匕首,总之,取下武器之后,血流不止,这个伤员的未来就很不妙了,齐克奇的伤口还在胸口,毒气很容易就会攻心,这也是诺恩一家认为他很难活下来的原因之一。不过,那日松说,这样的伤口买活军处理得非常轻巧,“他们会给伤口消毒,用烈酒喷在纱布上,擦拭伤口,还喷到伤口里头去,还用一种很薄的铁片,烤热了以后伸进去烫一下伤口内部——血一下就止住了!”

围观的群众们都发出了赞叹之声,“还有这样的事情!”“还不止,然后他们会用一种特制的线——就是用羊肠做的,把伤口缝合起来,就像是缝衣服一样!”

人们张着嘴,几乎是听天书一样听着那日松的讲述,就连牧民们都凑过来了,那日松带来的帮手们,明显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但还是伸着头,出神而又光荣地听着,大家都忘记要帮娜仁的忙,甚至连娜仁自己都搁下了手上的活计。“这样的事情我不敢相信!”

“可它就是真的!这样做,伤口都能缝上,血立刻就止住了!”那日松说,“伤员只要躺下来睡几天——运气要是好,他们压根就不发烧,三天就能起来,五天就能回边市上,半个月,就有人可以继续去干活了!”

当然,也还是有人会发烧的,这就是为何要把诺恩和娜木钟带去城里了,因为需要他们来照顾伤员,毕竟买活军的人手可不够,再说了,他们是呼图克图兵,治病已经是大恩德了,不能要求他们还要照顾病人的吃喝拉撒吧。

“如果不发烧,治病不要钱,汉人不要,鞑靼人也不要。”那日松说,人们现在是真的不敢相信他说的话了,不过这事的确不假,看病是不要钱的,开药才要钱,如果有些病不用开药,那就分文不取。“比如说,台吉的儿子特别胖,老是头晕目眩的,那就是高血压,高血压的人,不能吃肥肉,不能喝酒,不能吃咸盐,每天要在城内外快走,要减掉四十斤——上半年他来医院时,大夫是这么说的,你们有谁去了萨拉齐,见过台吉家的大少爷了吗?”

“上个月刚见过——他瘦得多了!几乎认不出来!”有人在人群中喊。

那日松就笑了起来,“那看来,他的高血压也好得多啦!”

人群一下就哄笑了起来,台吉的儿子似乎是个很好的例子,让他们对买活军的医院建筑起了信任,有人迫不及待地说,“那如果做手术的人发烧了,买活军向他们收多少钱?”

“也不收钱,但得给买活军干三年活做报偿。”

人们倒不敢认为这是高价——发烧是会死人的!买活军救了他们一命,哪怕终生为买活军卖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干三年活,那是买活军的宽宏大量。他们反而因此更加相信医院的好处了,也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的合理。

“他们有治发烧的药吗!”他们非常渴望的问,大概下一步就是问要用多少羊毛换了。

“有,特别贵!”那日松说,“但非常见效,一针几乎就立刻能退烧——不是吃的,是用针在屁股上一戳,打进去的。”

他笨手笨脚地演示了起来,“我表兄哈尔,你们认识吗?”

“那个大黑个子,我们都知道他!”

有人笑了起来,因为这句话是很俏皮的——哈尔就有黑的意思,这句话用鞑靼话来说就是,‘那个叫哈尔的哈尔汉子’。那日松也哈哈地笑了,“我上次进城,就是陪他去做手术,他的牙坏了,拔了以后还是不行,烂在根子里,腮帮子肿得比牛铃还大,发烧了三天,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不是一件很好笑的事,牧民的牙齿普遍坏得早,每年因为烂牙而死的人是不在少数的,很多人都瞪大了双眼,“他打了买活军的针?!”

“嗯哪!打了以后,一个晚上就退烧了,买活军这才为他做手术,在牙龈上切了个口子,挤出来的都是黄黄的脓水,比人粪还臭!大夫为他拔了余下的牙根,往牙洞里灌了药,又给他种了一颗包着银箔的骨牙……你们见到了他,叫他张嘴给你看,就在腮帮子边上,一眼就能看见!”

人们立刻就要寻找哈尔,但他不在边市,而是帮着买活军去运货了,他要给买活军做活三年,现在不像从前那样自由啦,不干活的时候还得上课,那日松说,剩下的故事叫哈尔自己和他们说。“当老师也是他的工作,他要教给大家保护牙齿的知识——我可不帮我的表哥做活了。”

他不想说故事了,天色已晚,他要招待娜仁去自家的帐篷里吃晚饭,在这之前,还得帮着娜仁把帐篷搭起来,羊毛堆进帐篷里,或者干脆寄存到他的毡包里去,娜仁身边没有丈夫在,晚上一个人住在毡包里,这里又比较偏僻,如果有贼人来打羊毛的主意,娜仁很难保护自己的财产。

“我们都来帮忙!”

“娜仁,快把羊毛存放到库房里去,库房日夜有人把守,小偷抓耳挠腮,看着宝山也想不出偷盗的办法!”

“那日松,再给我们说一些吧!你不也是边市学校的老师吗!”

一年多以前,那日松还只是个默默无名的边缘牧民,因为老主子的失势而备受排挤,可现在,毫无疑问,他绝对是草原东翼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他黑红的脸膛放着光芒,被远道而来的牧民围在人群中间,为难地抓着短短的寸头,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明天,明天再给大家上课!上课说故事!”

“说什么故事啊?”

远方又传来了响亮的笑声,一个高个儿、蓝眼睛深邃的色目人牵着马,领着一群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大黑个子很引人注目,“是娜仁吧——我刚在医院见了你的丈夫,齐克奇的手术很成功!”

周围的牧民们,都呆呆地看着他,几乎不敢辨认,而那日松也惊喜地叫了起来。“巴图尔!大家!是我们土默特的苍鹰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