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83章 军第一次亏了

买活 第483章 军第一次亏了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敏朝已经发下通讯文章,公布了女特科的开放时间,明年四月就会进行第一次女特科考试,中试者被赋予女特进士的名号,并不进入宫中服役,而是和特进士一样,主管工部‘奇技’科,礼部‘名教’科诸事,也会负责对买事宜。听说皇帝有意设立一个‘对买办公室’,可能未必是这个名字,但是大体上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给敏朝衙门的回文我们也发出去了,得到了云县衙门的认可,这一次二妃离婚案的直接影响,算是逐渐告一段落,从即日起,使馆的安保等级降低,通宵执勤人数可以回落到往常的两人,大家认为有没有问题?”

“我认为可以。”

“可以。”

“同时进行发煤工作时,也要注意规范辅助者的言论,这些本地女娘现在都很支持二妃离婚,其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关心二妃的命运,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卖力宣扬二妃离婚有理,完全是因为害怕我们使团被二妃连累,所以,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没有这种危险,可以停止相关的议论,还是回落到女子外出做工的道理上。”

谢向上笑了笑,“不能说咱们出煤,最后好处全给敏朝皇室得了去,是吧。虽然这有点困难——”

“确实困难,主要是女特科对百姓的影响是更大的,女特科一旦落实开放,这些京城女娘的愿景,肯定会跟着改变,比起千里南下,如果在本地也有出路的话,她们肯定也更倾向于留在本地。本地的竞争更小,还在老家,她们更有优势,所以她们最近肯定愿意谈这些,这是百姓们自己的倾向,要说管束、制止的确困难。”

说话的张小凤,可以说是使团中的‘京城妇女专家’,因为她就是负责扫盲班教育的,也时不时能进别宫给妃嫔们上课,上到皇家女眷,下到贫民少女,都曾做过张小凤的学生,当然也就是她的调研对象。

“我的意见是,要么就不做约束,让她们去说,要么,让那些有意女特科的人,回家去安心备考,我们从前阵子收了我们家的煤,因此得以安身立命,南下意愿又较为强烈的孩子中,挑选一些好苗子,继续做我们的帮手,这些人就不拘男女了,喊的口号也不必是女子做工——现在女特科都开了,女子做工的好处敏朝衙门自然会去宣扬的,我们可以继续宣扬一些敏朝官府所缺乏的东西。”

“比如说?”与会的几人都有点眼睛一亮的感觉。张小凤的这个思路,确实能让使团从现在的尴尬处境中解脱出来,至少是重新获取一部分的主动权。

“比如说,我们南方丰富的做工机会,这是如今的京城很缺乏的。”张小凤说,“还有我们便宜的教育,发达的福利,这都可以当作是一个宣传的点,只要舍得卖力气,就能吃饱饭,这是买地的好处,围绕它编一些歌谣,多少可以填充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尴尬——煤至少要发到明年二月份吧,算算还有一个多月两个月的,也就是大年下歇几天,这不能白发了,什么歌谣都不再唱,那也太明显了,倒显得我们小肚鸡肠,见不得敏地的社会发展似的。”

但是,如果继续宣扬女子做工,不就等于为敏朝做舆论宣传工作了吗?这也太让敏朝君臣占便宜了,倒显得使馆有些傻似的,坐在长桌上首的谢七姐谢双吉有些脸红,她坐不住了,一下站起身。

“今天我在此要做个自我检讨。”

“这次事件中,使团乃至买地的尴尬地位,是因为我政治上随意表态,办事上程序不严谨,让敏朝抓住了把柄,因势利导,他们得利,我们这里却添了太多麻烦,太多工作量,这一切全因为我过于幼稚。我已经给云县写了检讨书,此次事件不论是什么处置,我都希望一切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谢双吉深深地鞠了一躬,维持了十数秒才站直了,“过去半个月内,使团内的兄弟姐妹因为我夜不能寐,连日奔走,原本大好的局面突然风云变幻,写了太多报告,于我个人而言,我很惭愧,我向大家道歉!对不起!”

“哎,这——知错能改嘛,本身对方也算是有备而来——”

“好了好了,七姐起来吧,何必这么严肃呢。”

到底是军主的亲妹妹,要说使团众人对此没有意见,这是假话,大冬天里组织发煤这不是什么轻省活计,大家做得用心,除了扶老怜幼,这人类本能的同情心之外,还因为这是统战工作,关系到买活军力推的民间新风气,通过发煤组织起城中的进步女娘,进行一场出色的舆论战,不但能把慈善煤的效益最大化,写在报告里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成绩——买活军对于使团人员,是采取定期调职的政策,轮岗回去之后,是升是降,还是平调,不就都得看轮值期间做出的成绩吗?

本来一桩很亮眼的好事儿,就因为谢七姐越权行事,反倒让买活军被敏朝狠狠地利用了一把,好事变坏事了,这叫人心里怎么没情绪?此事的真相,瞒得过朝中群臣,瞒不过买活军使团——不但揭贴是厂卫去箔子胡同印的,而且就连所谓的内.幕,也就是王良妃买通隆长寺阉人的说法,也是厂卫一手炮制,操办此事的就是辅佐买活军发煤的大汉将军们,他们都是锦衣卫系统里的,带来的帮手的女娘,许多也都是自己相熟的亲友中比较进步的存在,消息岂不是随意就传递出去了?

再经由这些女娘,向她们街坊中巴结着盼煤的百姓一传递,民心可不就挑拨起来了?使团虽然永远也不会和张子赞把酒交心,但有一个认识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百姓根本就不具备对政治的关心和认识,更没有这么强的组织性,背后如果没有主心骨,根本不可能营造出走街串巷的声势——

就算在买地,一般的百姓也压根不关心《周报》前几版呢,买报只为了看社会新闻和话本、笑话的读者才最常见,更别说京城这些文盲百姓了,同情王妃?笑话,倘若王妃被推出菜市口斩头,他们拿馒头去蘸血治病还差不多。

真正组织百姓,营造舆论压力的是厂卫,买活军背了这个黑锅,却又根本无法澄清,因为他们的确给王良妃做了备案,而且是违规做的备案,事后,敏朝仪宾司行文过来,只问了两件事:第一,人不去买地,也可以在使团备案吗?使团是买活军衙门的分支?若如此,我敏地使团可否在买地断买地百姓的案?

第二,事未生,也可来使团备案吗?若如此,我这里千百桩事体都可来备案,就等你使团一个准话了。

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不讲理的回答,我能接备案那是因为我有实力,你有实力你也能办到——那这就是耍流氓了,这个流氓,六姐可以耍得,使团这狐假虎威的代理人是耍不得的,他们来此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谢六姐根本就没有耍流氓的意思时,怎么能容得了她的家奴自作主张,破坏了她事先想好的节奏?

若是不耍流氓的话,那这两个问题都很难回答,谢七姐在京城使馆外,接了王良妃的预告型备案——尤其是预告型备案这一点,使得使团极其被动,在情理之间,陷入了两难,又要面对敏朝的愤怒和质询,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不能否认备案的存在:做了就要认,人无信不立,吕不韦一字千金,商鞅徙木立信,战国策千金市马骨,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谢七姐既然在当时,本着支持《妇女召集令》这个政策的思路,担保了王良妃的人身安全,那么使馆就必须把这个立场坚持到底!

甚至于,在这个困局中,就连最常见和稀泥的办法——严处谢七姐,都并不适用,毕竟她身份特殊,她是谢六姐的妹妹!就算谢七姐愿意受罚都不行,罚谢七姐,下的是六姐的脸面,她即便被罚,也当是有理有据,而不是为了平息敏朝的愤怒而额外重罚!

如此为难的情况,在使团上京以来,是非常罕见的,使团只能提高安保等级,同时写下大量情况说明的文书,汇总成调查报告,向云县发出,同时还不能耽搁发煤——善事一做,就要有始有终,否则会招致受恩者更深的怨恨,这是一。

二来,倘若他们不发煤了,百姓更加恐慌动荡,倘若真酿成民变,厂卫这里脸一翻,巴不得镇压一批,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死了一些亲近买活军的百姓而已,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对买活军来说,他们就是损失了十分珍贵的,‘亲近买活军的百姓’,这都是异日他们统治的种子!使团的人手,本就有限,事发之后谢向上还要和各方人马周旋,谢七姐不宜再出面,少了两个干员,余下的人只有蜡烛两头烧,一个个奔波来去,累得眼下青黑,好容易此事了结,落得却是这样的结果。买活军被皇帝当成虎皮,好生狐假虎威了一番,还帮敏朝推动了女特科,放出了宫妃,又拉拢了一批对皇帝必然忠心耿耿的女官、女特进士——

这些女子本就是京城人士,现在肯定是不会走了,而皇帝既然还支持宫妃考女特进士,在她们的认知中,自然而然会围绕宫妃团结在皇帝周围,才能在敏朝官场立足。买活军等于又亏损了一批聪慧大胆,南下后略加消化就可以大放光彩的好苗子!

这且不说,还担上了政治上轻佻放纵,处事不谨的民声,在民间的舆论中,一向专业、友善而且讲信用,靠谱的买活军吏目,如今竟成了挑事者的形象,挑拨皇妃离婚闹事不成,反而促进女特科开设,这不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大傻瓜了吗?

自从买地崛起,不说军事上连战连胜,舆论战、政治战上,也从来没有亏得这么惨过,这一切原委,使团大家也都调查得清清楚楚,要说是王良妃有心算计那肯定不是,巧合接巧合,只能说是赶寸了,局势营造成这个样子,她也有她的难处,她的诉求,并非是阴谋算计,只能说是搏命之举——当时局势走到那里,不论谢七姐接不接她的备案,良妃都会成为敏朝对付买活军的利器。

“其实就结局来说,当时情况走到那,怎么发展都是一样的,你接了备案,良妃活着,离婚了,就如现在这样,我们被利用得很惨。”

在会上,大家能说谢双吉什么?肯定是好言好语的安慰,也说了‘如果是我们或许也会接’这样苍白虚弱的言语,但谢七姐情绪依然十分低落,这个篓子捅得实在太大,她也知道自己是给六姐出难题了,而且不论怎么说都连累了这批同事。她的情绪,谢向上看在眼里,会后特意把她找来,开导她的心情——无可讳言,这确实是因为她的血缘关系,不过,这也是谢七姐在这个团队中,能得到为数不多的特权了。

“但你想,按照她当时的说法,如果你不接她的备案呢?你猜会如何?”

“她……她会死?”这的确是谢双吉决定接下备案的主要原因,按照她的判断,王良妃的确有可能被私下处死。

“不,她未必会死,甚至仍有可能被放出宫离婚考特科,但是报纸就不会这样写了,《国朝旬报》会用赞赏的口气提到你不接备案的事情,你按照和议,回绝了良妃备案的请求——你觉得这是正面的报道吗?”

谢双吉只是太年轻,但人并不傻,她很快明白过来了,“不……这等于是离间了使团和京城进步女娘的关系,吓阻了一些受到限制的女娘向我们靠拢求助,也影响了我们的形象……”

“你能想到这一点,就说明你的天分并不输给良妃了,她当时用《妇女召集令》来请你帮助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不论你答应不答应,她都有活下去的可能。你答应了她直接借用买地的威慑力,你不答应,她也可以通过敏地抹黑《妇女召集令》的需要,成为朝廷展示宽仁的例子而活下来。只要闹出事情,她活下去的可能都会比什么也不做大。”

“今日使团的窘境,看似是因为你的一念之差,但其实,真正有政治素养,能够回到当时情境的吏目,都能明白,使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六姐的《妇女召集令》,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买地的政治利益是有冲突的。这个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使团和私盐队的开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得私盐队队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不必要的威胁。”

谢向上有些深沉地说,“当然了,这种威胁可以用报酬来弥补,所以凡是参与在外运送人口的吏目,报酬都是吓人的高,证明六姐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矛盾。”

“但是,这样裱糊的做法,只能缓解一时,当矛盾来到极其尖锐的地步,譬如在你面对的情境之时,你会发现,不论你怎么选都是错的,因为矛盾本身就在这里,只要有人利用这破绽来挑事,那么我们买地就一定会吃亏。”

“六姐对于女娘的关怀,并不是完全从买地的利益出发,而是有她个人的兴致在里面——她是把这东西叫做她的情怀。这种广泛的情怀,和买地的利益并不完全重合,因为一个人除了性别之外,显然还有籍贯、阶级、家族等等复杂的属性,敏地只要在属性中找到一二共通的利益,便可以让妇女们留在本地,如果他们还对女娘的权益做出一定的让步,即便给的不如买地给的多,综合衡量之下,也一定会有很多人选择站在敏朝这边。”

谢向上是唯一一个在京城使馆没有调任的团长,而且他的职位比谢双吉高,视角也就更广,对于买地政策的自相矛盾之处,他也一定有更深的体会,这番话是在宽慰谢七姐,似乎也是在说给自己听,“其实这一次事件,长远看未必不是好事,且不说有你解释,同事们的前程或许不会被影响,如果能让六姐意识到影响的严重程度,在政策上做出补救、调整,那么,反而还是因祸得福了。别往心里去了,啊?能看明白的都不会怪你的。”

谢双吉神色有些怔忡,似乎对于谢向上的话,她还有些消化不能,但仔细品味之下,谢向上的话又的确精准地总结了京中百姓们的行动逻辑。女娘们会留在京中考女特科也是谢双吉能认可的判断,但是,但是……

“这么说,那天我最好的做法,其实就是一句话都不和她说。就让她在失望中回去,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她突然下了这个结论。

谢向上轻轻咳嗽了一声,“这……或许固然是如此,但已经发生的事,不必想那么多了,任谁也不会连一句话都不让人说的。”

“是的,大雪天的,那么惊慌失措的跑过来,满脸写着无助,任谁不想帮一把呢?”

谢双吉喃喃地说,“但是,她利用的就是我的恻隐之心,她是一个政治生物——王良妃,她求的不止是她的生命权,还有她的政治利益。”

“而政治,”她有些失落地说,“政治只是利益之选,向上大哥,是不是?当我们占据优势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引入新的变化,因为新的变化并不会增加我们的优势,反而会增加局势变化的风险?”

“政治容不得丝毫人情——我是不是真的不该让她开口,就让她迎接她原本的下场,虽然反人性,但对买地来说,在政治上才是最有利的结果?”

即便是刚才起身做自我检讨时,谢双吉都没有此刻这样失落而沮丧,她低声问,“向上大哥,你说……那天如果是姐……”

“她会怎么做呢?她一定比我聪明,比我更看得明白,那一刻,她会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让王良妃说话,还是……”

“还是会视而不见,让王良妃去死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