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84章 橡胶生产线

买活 第484章 橡胶生产线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怎么样,老宋,硫化胶上遇到的小问题是不是已经有进展了?”

“承蒙军主垂问,这一阵子我们小组合力研读《橡胶工程师手册》,还有《现代橡胶技术丛书》,把什么杂事都放下了,又通过攻关小组请来了化学专门学校的几位高材生,这几位学生的学问好,化学实验比我们老人做得精细,原理反应来得到位,都是实验的一把好手!

有他们帮忙,总算是确定了适当的硫磺品质标准,还有配比反应公式,解决了生胶的脆性问题,这样总算可以用熟胶制成软管,并且经过多次蒸煮消毒,都没有变性,技术上是突破了一个难关,不过,如今的做法,对硫磺的品质有需求,成本要降下来并不容易。况且如今本地的硫磺产量本就不足,只怕,还是要催促硫矿进口,才能在明年此时初步搭建起一条橡胶生产线那。”

“硫矿——现在本地的硫矿都是从何处进口的?”

“以山阳道来的硫铁居多!都是从莱芜港口过来的。鸡笼岛也有硫矿,但开采难度大,品质不佳,恐怕不敷使用。南洋方面目前已经探明的硫矿,产量都不高,主要是在安南一带,那处现在战乱频仍,几年内想要开采都有困难。”

“那就只能是先指望山阳道,示意他们增产了,你们去开个会,明天起大宗商品交易所挂牌求购。”谢双瑶转头吩咐秘书组,又亲切地拍了拍身边这个中年人的肩膀,“干得不错!老宋,依你所见,橡胶和杜仲胶的物性究竟有多相似,杜仲胶作为橡胶的代用品,值不值得先为它发展出一套生产工艺,之后再调整为橡胶的生产线,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宋——也就是橡胶攻关小组专家宋长庚,被谢六姐夸奖,已经不止一次了,周围人免不得都用艳羡的眼神看了过来。而宋长庚则满面红光,顾盼自豪,骄傲中又透着一股受宠若惊的谦卑感。

一听到谢六姐的赞词,他几乎是本能地就想要谦逊一番,再发自肺腑地赞颂谢六姐的恩德,但,他很快又意识到,谢六姐并不喜欢说废话,于是便止住了话头,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杜仲胶和橡胶这东西,虽然按照天书著作所言,分子式是相同的,但结构不同。”

“表现在物性实验上,二者的加工也是截然不同,目前来说,杜仲胶只能用溶油法制取,而且性子十分活泼,很容易和空气进行反应,变得脆化,固然要比橡胶更加坚固,但要说把杜仲胶制成软管、轮胎等,现在的工艺还达不到,倒是可以制成一些轻便坚固的容器,用以盛物不错。”

“盛物的话,那就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功夫了,马口铁比杜仲胶做盛物说不定还更合适些。”

“倒也未必如此,如果能够验证此物在极寒环境下的物性,或可取代马口铁,成为北方储物的器皿,现产的马口铁,在极寒之地表现并不理想,主要是锡在低温下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受寒后不复光亮,甚至掉渣都是有可能的。”

马口铁在北方不耐用,这是这几年陆续有的反馈,谢双瑶点了点头,“明白了,还是有前景的,杜仲胶可能是如今塑料制品最好的本土化生产材料了……”

他们二人边说边谈,在宋长庚的陪伴下,谢双瑶饶有兴致地把两间宽敞的厂房转悠了个遍,查看过了蒸汽机、大釜、加压器、蒸煮器等等在外人看来不知所谓的大铁疙瘩,又拿起目前制成的少量成品,比如那厚实的橡胶软管,橡胶雨衣、胶鞋等等,还有实验室试制的橡胶轮胎,谢双瑶还上脚踢踹了一下,实验强度,“嗯,偏硬!有没有装橡胶轮胎的马车?”

这自然有,而且是早准备好的,谢双瑶立刻登上马车,捂好帽子,戴上手套。“去外头马路上跑一跑!正好看看在寒冷环境下会不会脆化!”

虽然云县地处东南,但腊月里近年下,依然也下了几场雪,早起会结霜,这样的天气里,坐在奔驰的露天马车上并不是什么美差,不过也正因此,可以更好地感觉到一般人乘坐马车的体验,谢双瑶坐车体验了小一刻钟时间,便让马车返回了,她没有吝惜自己的赞许,“说实话,要和仙器比自然还难,不过这强在是我们自产,仙器用完了就没有了,自产的东西,却是千秋万代,永远都可以用,而且还会越做越好!”

“军主说得是!”宋长庚带头拍掌叫好,小组成员个个都是面红耳赤,激动不已。谢双瑶微微一笑,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让随行人等也都去体验一下,“走,我们吃饭去,看看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还有什么要求,什么困难,都尽管可以和我说说。”

吃上当然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攻关小组的专家,待遇还能低了去?买活军本来就吃得不差,要说有什么意见,宋长庚反而觉得小组是不是吃得有点太好了。“天天不是鱼就是肉的,荤菜还有三道!是不是过于靡费了,叫人心底不安——就连军主,也不过餐二荤,我们小组上下都不敢领用太过,免得折了福分,要小人说,能保证日日有蛋便已很足够了!大荤过多,实无必要,还不如折钱多做些实验,多买些硫磺呢!”

“这倒没什么,你们花的也是自己的钱——前期投入有些要折算到后期成本里去,再计算分红的。”谢双瑶倒不觉得这有什么过分的,大几十人吃饭呢,只要不浪费,准备三个荤菜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那更要为自己省点钱了。”宋长庚立刻说。倒把谢双瑶和身边人都逗笑了,“这个我可就不好管了,哪有我来巡视一趟还降待遇的,这不是招人埋怨吗?”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已进了食堂,食堂的准备很充足,荤菜还是三个:红烧肉卤豆干鸡蛋、海带排骨煲、干煎带鱼——红烧肉、排骨这不多说了,年下都是要杀年猪的,这一阵子云县的屠宰场加班加点,市场上猪肉的供应是往日的三五倍,就这样还是一扫而空,绝没有滞销的忧虑,新鲜的骟猪,放血、焯水,浓油赤酱一番料理,哪有不好吃的道理?

红烧肉用的是三层五花,油汪汪的惹人眼馋,有些从农家子弟中冒出头来的专门学校研究员,还没吃几年饱饭,又是做惯体力活的,胃口非常健旺,最喜大荤,每每都要一大碗肉,再来两个鸡蛋,一咬一大口油,瞧着让人胃口大开。而宋长庚这样,在敏地便有学识的中年人,多数一向还是能吃的饱饭的,再说年纪也上去了,胃口渐弱,没那么喜好油腻,便专爱吃里头的卤豆干,吸饱了油,一咬就是一大口咸中带了豆香的汤汁,配饭也好,白口吃也好,都很相宜。

海带排骨煲,是扎扎实实一个个的小墩子在锅里码着温着,全是人头大小的砂锅,锅里整齐地码着排骨、香菇干、海带、金钩虾米,料足汤少,滋味便浓,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汤有些浪费了,完全应该多加水,煮得淡一些,或者再煮一道水来下面吃。很多研究员有吃夜宵的习惯,便把自己吃完的排骨煲存在厨房,加班之后,请师傅加水加面,再加几滴醋就是极妥当的夜宵。

再说这带鱼,这是有讲究的,带鱼赶冬汛,每年冬天都是大吃带鱼的好时候,云县又靠海,是以这个时节便有新鲜的海鱼吃,不像是夏日多吃鱼鲞、鱼饭,这带鱼只只都有手掌宽,肉厚无比,煎得火候也好,表层的皮肉发焦微紧,内里却又细嫩,拿筷子一扒,拌在饭里鲜美异常,若是红烧了,锅边贴饼子,便是最受北方人欢迎的冬日佳肴。

云县是南面,冬日菜蔬还是不缺的,有西红柿、白菜这些耐储藏的青菜,还有雪里红等腌菜做配角,一顿饭确实可说是丰丰富富,要说花销也并不很大,买地这里粮食高产,养殖业又产业化了,农副产品的价格自然也随之下跌,在买地要筹办这么一桌饭菜,花费其实比京城要少得多了。

“可以,口味也很不错。”谢双瑶吃了几口饭,眉头更加舒展了,见大家也都按部就班地入座吃饭,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这样的饭菜做伴,到明年年底,解决橡胶量产问题,应该不难吧?”

“只要硫磺足够,明年年底生产线开不出来,我提头来见六姐!”“哎,最多就是扣点绩效,提头做什么呢?你的头很宝贵的,宋先生,橡胶生产线只是开始而已,再往后需要你们设计丰满的生产线太多了,现在就把头不要了,那亏的人是我啊!”

领导的笑话,哪有人不笑的?再说谢双瑶也的确还算风趣幽默,众人忙都一阵大笑,更不少人艳羡地看着宋长庚:这个江阴佬,入买不过两年,就已经享受了买地科学家补贴,据说级别仅次于徐子先徐大人,可要说这两人在敏朝的功名,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徐子先进士及第,原本就是敏朝高官,这宋长庚,读了多少年书?这都近四十岁了还不过是个举人!

但是,谢六姐对他们的重用程度,却都是差不多的,领域有所不同而已,徐子先编撰教材,验证原理,主要是起到一个高端教育、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宋长庚则被委以设计工业生产线的重任,来买不久,就有这样的重用,人人都知道,只怕在六姐的前知之中,此人将来,必定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有六姐信用在前,这宋长庚冒起虽速,但却勉强还能服众——也是他自己的确聪颖,宋长庚原在江阴时,寻访买地的进阶教材还很难,只能把能找到的教材都尽数学了,来买后进行学力考试,理科学力已经满足初级班毕业要求,随后半年间,边干活边学习,中级班课程一蹴而就,尤其擅长化学!

这还不算什么,他有一种天分,能将这些知识落地到生产中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实验人人会做,专门学校毕业的化学生,在实验室里甚至已经可以复现很多书中提到的化学实验了,但要说把实验落实到生产,他们就很茫然了。

尤其是化学门类,几乎没有成形的生产体系,工匠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循守旧,如同仪式一样传承生产步骤,即便如此,生产事故还是屡有发生——今年南城的大爆炸,也可以说是一次超大的生产事故。

宋长庚既然有设计一种全新生产流程,并且不发生太多意外的本事,那倒也合该他出头,至少,他加入之后,杜仲胶制品也罢,橡胶制品也好,产品的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谢双瑶半年前看到的橡胶管根本还没法用,不但发臭,而且气温一高就黏糊糊的,一低就发脆,性状实在是太不稳定,宋长庚一来,分析之下,原来是硫磺品质的问题,换了一批硫磺效果果然就好多了。

这就是工业生产啊……哪怕是有金手指,能跳过最艰难的技术突破这一步,节省上百年的时间,但进步仍然是要用年来计算的。从发现橡胶,到最后应用硫磺来制备橡胶,这其中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农业、工业都要有所突破,才能形成橡胶的产业化:工业上要发明各式各样的方法来鞣制橡胶,农业上,也是用了数百年,才从砍树取胶变成割胶,至此,橡胶才终于有了降本增产的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谢双瑶知道能割胶,也知道硫磺可以制胶,还扒拉过《现代橡胶丛书》资源带给有意在非洲投资橡胶种植园的朋友,这已经算是走在这世界前列的前列的前列了,但这距离橡胶工业成形还非常遥远,第一批橡胶树要扩建,要贡献出种苗,到各地去部署种植,橡胶工艺还要进步,让橡胶制品具备使用价值……

自从她得到鸡笼岛,栽种第一批橡胶树已经四年多了,南洋的橡胶树刚种下没多久,橡胶制品的民用恐怕要到南洋的橡胶树开始割胶才能铺开,前期的价格也注定便宜不了,不过,从工业部署的时间来说,现在开始出生产线雏形,时间只能说是刚好而已,鸡笼岛橡胶割胶之后,试制、改进,如此循环几轮,等到大量制造生产线时,四五年的时间眨眼过去,南洋的橡胶树也可以出胶啦。

——这还得是这期间天下太平,至少山阳那边没大事,硫磺的生产不受影响才行……

工业生产就是如此,蒸汽机、高炉炼铁、马口铁、橡胶、钟表、车床,没有一个科技点不是耗费几年时间慢慢点出来的。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谢双瑶用十年时间普及了教育,有了第一批能当教师的手下,这批人教出了更多的学生,让她可以继续发疯的一样的到处扫盲,知识在人群中不断的扩散,才有了今日的专门学校,今日能辅佐宋长庚的化学毕业生。

整整十六年的Farm!还要再继续Farm下去,生命不息,教育不止,Farm……啊呸呸呸,扫盲是基本国策!买活军的活死人没有当文盲的自由!

如今以她的繁忙程度,早已不可能亲力亲为到工业生产一线去了,而且说实话,谢双瑶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懂生产,现在工业一线的问题早已不是她随便钻研两下就能解决的。

她只能这样,时不时去巡视重点攻关小组——前阵子谢双瑶还去视察了档案学攻关小组呢,那个佘四明去进修了电脑之后越发魔怔了,和她说想要设计一款本土可制造机器来解决档案登记问题,谢双瑶寻思那不就是读卡机吗?她决定佘四明这个小组不管几年都给支持,真要把读卡机提前N年发明出来,说不准会出现算盘型人肉计算机之类的魔幻产物呢……

“小吴,你今天真该一起来的,那个本土橡胶轮胎挺舒服的,就是还太重了点,感觉还得再下功夫,不过上路是真比坐马车舒服多了!”

今天的视察进行得很顺利,谢双瑶心情不错,一进办公室就大声招呼马脸小吴,马脸小吴回她一个假笑——现在小吴的秘书组每天的活不比谢双瑶少。“京城来信到了,三封!”

“哦,说的是二妃离婚案的事情吧。”

得益于无线电通信,谢双瑶自然是早知道了事情的粗略大概,以及敏地的动向,包括买活军为何牵扯在内,她心中都是有数的,不过事情的细节还不太明确,京中来的私信,结合使馆的工作报告,可以很好地补充信息的疏漏,她看了看手表——还有大半小时要开会了,想看信就得抓紧时间。

“三封信,先看哪一封呢?”

三封信,一封是皇帝写来的,一封是双吉小丫头片子写来的,一封是谢向上写来的,都是红漆封口,没有拆开的迹象,谢双瑶搓了搓手,犹豫刹那,便先搁置谢向上的,把皇帝和双吉的信打开了,她决定对比着来看,看看皇帝和双吉对此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啊哈哈哈!”

才看几行,皇帝的信立刻逗乐她了,“加分……能不能加分啊?真是个小滑头,什么代我做事,就好像我如果挂了他还会继承我意志一样,他是比他弟弟狡狯多了!”

这封信是让谢双瑶颇感到娱乐的,她笑容满面地开始看妹妹的信,谢双吉的信里当然满是后悔和迷惑,但这并没有带走谢双瑶嘴边的笑容,她的笑容反而变得更加兴味了。

“吃一堑长一智,”她有些感慨地说,掏出笔准备给谢双吉写回信,“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产生怀疑——好事啊,小丫头片子们,也开始长大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