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85章 谢双瑶通信(务虚多)

买活 第485章 谢双瑶通信(务虚多)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如果是谢双瑶在场,而且是以谢双吉的身份来处理这件事,她会怎么做?谢双瑶毫不怀疑,她肯定是会帮王良妃的,这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感情倾向,也是出于政治需要——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只要精神还正常的话,就不会在具体事件上展露自己反人性的一面。

比如说,一个人可以一边下令进行种族屠杀一边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一点都不矛盾,反正执行屠杀的人又不会是他自己,也不会是他身边的近卫,这件事没被看到,那罪恶就约等于没发生,好处却是实打实的,人们自然会编撰种种借口去为他辩护,但,如果大家一起看到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而领导不扶也罢了,还去踹一脚,那么他身边的人难免就要感到不适,降低对他的敬畏了。

一个人很难感知自己视线范围以外的善恶,所以在眼见和未见的时候,行为标准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总是想要帮助快落难的同类,这是人性的本能,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本能也会违背,那这就无疑让人感到可怕和危险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处置政务时要设置一些门槛,为的就是能让决策者拥有必要的决断,而不是为自己的人性拖累,因为有时候牺牲的确难以避免,而政治决策确实是反人性的,如果什么人性都不违反,那就没有决策能做得成了。

譬如说,王良妃向使馆的门卫求助,那么门卫虽然基于职责不能让她随便进去,但可以出于自己的同情心,让王良妃在门房里待着,过一段时间,等追兵退走了再向上汇报,这是在不违反自身职责的时候提供的一点灵活性,一点基于良心的帮助。

双吉如果是个够成熟的政治家,当时就该立刻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阶段,那么,做法是很显然的,第一:按照《备案令》的规定,使馆不能作为备案场所,更何况此刻还不在使馆,使馆之外;

第二,《备案令》也不允许对未发生的行为备案,第三,虽然在职务上,不具备接受备案的条件,但基于个人的判断,认可王良妃对未来人身安全的忧虑。

以私人名义,我这里留一份名单,虽然之后发生什么事,我爱莫能助,但我以谢双吉的身份向你担保,将来如果这名单上有人被处死了,那我就是知情人,我可以回买地帮你们备案。

……这不就结了吗?就起到的效果来说还是一样的,王良妃拥有了谢七姐的背书,虽然是私人名义,但考量到她的身份,和官方的又有什么不同?她照样可以操作着去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且必须领双吉的情,但使团在官面上那就好周旋得多了,也不用应对敏朝官府的诘问:我们表面上什么都没做啊,七姐私人的一些交往,这个不属于公务范围,不必和你们交代吧?

甚至于对使团的同事,也没什么交代不过去的,双吉的做法是合规的,她确实基于私人感情,做了一些许诺,但这不也是人之常情吗?难道你们就不同情被无辜牵连的王良妃吗?

到底还是年纪小,锻练太少了,谢双瑶认为,和差不多同龄人的皇帝比,双吉不如——皇帝虽然比谢双吉要大,但他启蒙晚,所以姑且认为心里年龄差不多吧。

谢双吉自小跟着谢双瑶的教育长大,教育条件比皇帝要优越多了,但两人的政治素养有明显差距,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双吉自小成长的环境太好太顺了,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政治的严肃性和严谨性,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政治和人性的冲突与调和。

也是在京城生活得太久了,被家天下的氛围侵染,思想上首先就不够端正,如果她不是六姐血亲,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吏目,谢双瑶相信,七妹早就对于这分寸了然于胸了,毕竟一个普通的吏目在面对明显违规的要求时,首先要考量的是自己如果照办了,会不会因此丢了工作甚至被治罪。

双吉本人或许没有清晰的思考过,但她出入宫廷耳濡目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种种特殊的待遇,无形间肯定有信心,这种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违规,顶多做做检讨,需要她本人承担的后果怎么也不会太严重的。

愚蠢,是比恶毒更可怕的罪,恶毒的人还可以合作,但愚蠢的人在脱离愚蠢之前是不能予以任用的,尤其是不能在京城这样,敌方政权的核心任职。谢双瑶给妹妹写了回信,“以你现在的政治素养与应变能力,你不适合再待在使馆了,在那里你能发挥的作用很小,我会把你调回云县来,隐姓埋名从基层做起,虽然你出生时我们还很穷,但很显然你已经脱离了群众,对这世道并没有真正的视野,你需要从小处开始重新学习和了解整个体系。”

“不过,至于你对于此举政治后果的担忧,那多少也有点儿过虑了,不用把担子全往身上背,黑天鹅事件本身多数只是起到一个引子作用,不能说一切都是事件本身造成。

此事本身的确有诸多的巧合,但敏朝对女子教育、做工的变革酝酿已久,没有任容妃也有范慧妃。就算什么都没有,敏朝开女特科之后,也一定会有一些女性人才被他们争取和团结过去。这个人也好,那个人也罢,统计学上的意义都一样。

就像是我们的政权里也不都是被我们解放出来的贫民,或者在我们这里得利的小商人、小地主,一样有在本地没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到出路的人家,继续在买地生活着,没有离开,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一定会来买地,倘若真是如此,那才值得忧心,那就证明在买地之外,女人完全活不下去了,经历一次性别大灭绝。那即便我们立刻接手了敏地,也要经历二十年以上才会迎来人口元气的恢复,那就太耽误事了。

至于你担心的敏地女娘不再来敏,那就更无所谓了,就算所有的女娘都留在敏地,甚至买地女娘也被什么神力一夜之间搬运回敏地去,那也阻止不了买活军统一天下,买活军统一天下的底层逻辑是暴力,由我来选择履行暴力的群体而已。

女人执行暴力也好,男人执行暴力也罢,甚至是阉人,是野狗,是我自己一个人执行暴力都好,暴力在,结果就不会有任何变化。我一直在谈的需要女娘,需要在哪?是需要在提升生产力这个环节上,而这些女娘不论在哪里,留敏也好,来买也罢,只要接受了基本的教育,能够在我们占领当地后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还是那句话,统计学意义上都一样,敏朝要能帮我们做基础扫盲我还真谢谢他们,基础扫盲真的太花钱了,能发动起敏朝官吏的力量能省多少事啊……”

对于谢双瑶来说,她的注意力更多地还是放在生产力的提升上,橡胶生产线的应用,蒸汽机的改进,车床一代一代往前去提升精度,包括拖拉机、化肥、农药,这些科技树的攀升,比千里之外京城的政治事件,对未来影响要更大一些。

——当然,这不是说人文政治并不重要,又或者全在谢双瑶的掌握之中,丰饶县和叙州府两地自发投买一事,以及京城的皇妃离婚案,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本地的土著并不会像NPC一样,主角没去触发事件以前都在挂机。买活军这块石子投入池塘之后,他们也会随着涟漪,汲取新知,改进自身,甚至于他们自我革新的动力半点不比买地的百姓要慢多少,还要更饥渴得多。

他们是不会干等着买活军一次次消化完领地,壮大自身……再扩大领土的,不,他们会自行向买地学习,有些人投向买地,有些人则留在家乡,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革命,废除近乎完全失能的基层衙门,建筑起新的秩序,他们不会等买活军来拯救他们,他们不需要买活军的时间表!

华夏的人民是惯于自己拯救自己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华夏的先祖便造郑国渠、造龙首渠、造都江堰、造鸿沟,造芍陂、造邗沟,能够组织这样巨大的工程,为千秋的功业奠基,足以说明华夏祖先,早已不再把希望全寄托在对神明的祈求上,他们习惯了靠自己的血泪,为将来做出千年的远谋,在更大的,更远期的利益之前,他们是勇于挺身而出,愿意做出牺牲,不惮于冒犯神明的!

民族性会被愚昧啃噬,但绝不会消影无踪,它就深藏在愚昧之下,深藏在一代代战天斗地和自然伟力的抗争中,深藏在有组织性的超大规模工程里,只需要外来的压力刺激,只需要适当的教育激活,这些百姓们的能耐真能叫人吃惊!

哪怕是在世的神灵圣母,也无法干扰他们的决策,买活军天兵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都愿意学习,可若是让他们暂缓改造自己的家乡,等买活军前来呢?有些神谕,不该听的那就不听罢了呗,横竖,法不责众,难道慈悲的六姐还能和他们较真不成?

谢双瑶当然也决计不会做出这样的指示,她没有这个脸,叫人要么留在原地白白去死,要么千方百计南下投买,而不是留在当地去救那些根本无法投买,在这两个选择中注定会被放弃的人。救人、自救,这是人性的选择,她哪来的脸反对人性?

当然,这对政权来说未必是好事,就像是王良妃离婚后要留在京城考特科一样,各地的义军,与买活军的利益也并不完全符合。

不合规的那些地痞流氓就不说了,哪怕是叙州府、丰饶县的情况,也意味着当地在瓦解地主阶级时产生的大量财富,被革命者提前瓜分,旧的利益阶级消失,新的利益阶级出现,而且还是在明面上合乎买活军要求的阶级,本地已经形成了新的利益同盟,反而要比旧的利益同盟更难攻破,让买活军的有效统治难以夯实。

王良妃也好,新义军也罢,他们都是利用了买活军的先进思想、技术、产品,形成的独立势力,这些‘古人’可一点不古,他们根本就不会团结在腐朽的,摇摇欲坠的敏朝衙门周围,做着自己都感到绝望的负隅顽抗——这样的人当然也有,而且很多,但总有些人,总有些地方,他们的发展甚至超出了谢双瑶的预估,在华夏上空星星点点,点缀出了新的势力颜色,给这个暂时暗淡衰弱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变数。

他们会是买活军的敌人吗?军事上或许不是,统治上,他们能带来的困扰并不比敏朝衙门要小,但谢双瑶会因此责怪他们吗?他们又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在买活军迟迟未到的地方,该如何责怪人们吸取买地的知识,利用他们所能利用的一切,拯救还在困境中的自己,改变已经犹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家乡?挽救那些不能被买活军挽救的性命?

她不会责怪也不能责怪!即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谢双瑶自己的计划,但,自救,是人与生俱来,最基本的权利!

当然,对于买地的吏目来说,对这些势力产生反感却又很自然了,因为这些势力客观上确实给他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谢双瑶在给谢向上的回信中写下这句话,【凡是作用力,皆存在反作用力。天下这些星星点点的新势力,新义军,便是对买地的反作用力。

只要我们尚且还不能拯救所有人,那么就要允许,甚至鼓励,在我们的光芒照耀不到的地方,有人接过我们的火炬,向周围传火,把光芒散布,自救的同时也拯救更多的别人。

或许他们会利用我们,甚至在将来还反对我们,在政权来说,起到的并非只有正面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们的壮大,形成政权扩张的反作用力。对政权来说,我们的对手变得丰富了,变得有生命力了,变得复杂了,局面也不再像是从前那样简单,我们的工作必定会比之前更难做。】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出现是多么的有害,向上,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买活军,买的是天下百姓的一条活路,如果将来想要坐镇天下,那就要有包容天下的胸襟,这些新势力,即便暂时独立于我们,防备于我们,甚至利用于我们之后,还要敌对于我们,但只要他们是为了自己,为了百姓大众求一条活路,那么他们的崛起,就不是我们的损失。】

【抱持着这样的态度,工作在难做中又会变得好做,一切的关键,是思想的传播,是教育的传播,是共识的建筑。

民族的共识,对于人权的共识,对于阶级和剥削的共识,当这些共识被建筑起来,民族概念得到公认,开拓、斗争成为华夏的主旋律,文字和科学知识在华夏上下得到普及,当大同社会的向往遍布全境,那么,这就是我们辉煌的成功,任何一个能帮助我们传播这些的人,不论其眼下是否敌对,是否独立,都可以成为我们部分的伙伴。】

谢双瑶写到这里,也是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个结论:【堵不如疏,对于丰饶县和叙州府的态度,该有个定论了,我会发一条新法令,总结对这类新义军的标准和态度,同时,也会让双吉写一封自我检讨信,把她应采用的对策刊登在《吏目参考》上,我相信,对你,以及对各私盐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启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