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60. 南洋的新移民们(中) 占城港.范老实…

买活 660. 南洋的新移民们(中) 占城港.范老实…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怎么样,阿定,有没有老家的消息?”

“阿安!事情有点搞大了——这个等下再说,这几个都是我林场的新工人,刚下船,人都懵懵的,借你这里先吃一顿饭啦,再带他们去洗个澡!”

“哦哦,好说好说!”

客户人家都讲究多子多福,一对夫妻带上三四个孩子都是正常的,三户人家,算起来哩哩啦啦也有十一二个人了,虽然成年人就六个,但半大的萝卜头,跟着父母兄姐跌跌撞撞地走在田埂上,看起来也是热闹。两个都穿着背心、短裤,晒得黝黑,除了身高,和本地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客户汉子,见了面先拥抱了一下,他们本能地还是用土话在交流,只是口音和敬州已经有了区别,带上了福建道特有的味道。

“你们都是客户人啊?”张安扭过脸,友好地打了个招呼,便立刻安排着这些胆怯而不安的新移民,“阿学!那,钥匙给你,你把他们带去棚子那里,赶快叫你男人多煮一盆米下去!”

赤着身子,毫不介意地裸露着上半身的土人女子,便立刻用不太娴熟的官话招呼起了移民们,“这里,这里走!”

对于范老实一行人来说,听土人说官话,痛苦是加倍的,而这个招呼他们的‘阿学’,虽然听得懂客户人家的方言,但却不会说,只会说很有限的官话,所以双方也就几乎无法交流了,只能靠着直觉沟通,他们顺着田埂,走在熟悉的水稻田边上,大家都很自觉地摘下了草鞋拿在手中——在水稻的田埂上走路,自然是不能穿鞋的,泥土湿滑,玷污了草鞋很难洗干净,上岸后略微冲一冲脚就好了。

便是年幼的孩子,都明白其中的讲究,也懂得赞叹地望着田里正在灌浆的稻子,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了,算是隆冬,在敬州老家,晚季稻早已收割完毕,可这里的稻子却还在成长期呢,从天气的灼热程度来看,也丝毫都不用担心歉收的事情。

“看看前面那片,都黄了——头垂得很低啊!”

“他们种的是买活军的稻种吧?”

范老实的妻子是第一个忍不住打破沉默,开始窃窃议论的,而其余两户人家也很快就按捺不住,暂且忘却了自己满腹的忧愁,诧异的加入到讨论中来,“这稻穗,也太多了!还鼓!”

“这一亩能打几斤?”

“不敢想,五百斤打不住吧?”

路过已成熟的稻田时,见前头的土人阿学不介意,胆大的便用手撸了一把金黄色的稻子,分给同行人,他们老道地掂了掂手里的份量,又用手上厚重的老茧,搓开了谷子的颖壳,把里头的稻仁搓出来,打量着它的颗粒,“很实在,铁沉,这一亩地真能有个五百斤的一道米吧!”

买活军的高产稻种,对于范老实一家人来说,从前只是一种传说,他们隐约也听过有这样一种神仙一样的稻种,但却很难获得,理由是什么,则相当的虚无缥缈,从来没有人想过去探寻,因为眼前的日子已经还算是过得去的,他们也很知足,很珍惜。可是,现在看到了这种高产稻种在田地里的表现,他们便再也不能逃避这种震撼了,彼此拿眼睛互相看着,都觉得是在做梦,有些不敢想,“这一家人,只种一亩地不是都够了?”

“他们水稻好像种得也的确不多!”

这是一片开辟在平原上的稻田,稻田外就是遍布了灌木的浓绿野地,唯一的道路便是田埂,稻田的面积是无法用眼睛来估算的,大概有个数十亩是至少的,再往前走,便是一片甘蔗林了,密密麻麻的甘蔗,已经长了大概一人多高,顶上的枝叶垂落下来,在其中穿行也能带来一点荫凉。

这时候土地已经变得硬实了,人们在水稻边上引水的沟渠里冲了冲脚,套上草鞋,和阿学一起,穿过甘蔗林,来到林间的一处小空地里——这是甘蔗林里辟出来的一块地方,种了一些树叶茂密的棕榈,在棕榈树之间搭起了竹棚,是吊脚楼,二层很高,能看见上头搭着的几件衣服,聪明的人可以推论出,这里应当是张安等人也会来居住的地方,因为本地的土人好像是不穿上衣的。

一层下方,也没有养猪,不像是华夏本土,吊脚楼的一层常设猪圈,这个吊脚楼一层什么也没养,甚至厕所都在别处,用来做了厨房和休息用的敞轩,可以看到不少吊床,几个土人正在灶台前方忙碌,阿学一上去就立刻用土话和他们沟通了起来。

土人听了她的话,便点了点头,从阿学手里接过了钥匙,扛起梯子,走到一个单独分离出来的小吊脚楼——大概是仓库跟前,爬上梯子,打开了上锁的门,钻进去,不久便扛了一个大木盆出来,木盆里是冒尖的,耀眼的白米——光是一看阳光在这米上反着的光,就知道绝对是上好的二道舂——甚至二道都是不止的,三道、四道都不无可能!

不得不说,尽管有了张阿定的保证和许诺,但此时,亲眼见到这样洁白的米粮,出现在连衣服都没有的土人手中,对这些新移民的震撼依然是极强的,便是再沉着,再心如死灰的移民,现在也不能不吃惊地大张起嘴巴来了——这么好的米,甚至……甚至连鸡笼岛都没有吃到啊!

他们在鸡笼岛常吃的还是糙米杂粮饭,米饭里经常混有土豆、玉米和红薯,米本身也只是舂了一道的粗米,鸡笼岛的一般百姓大多都是这么吃的,这些土人……这些土人连衣服都没有,若是用从前的眼光看,就相当于禽兽一样的人,他们是怎么能吃这样二道舂的米的!?但是,这似乎就是眼下的现实,土人们吃的就是这样好的精米饭,因为他们正在淘米,所以这是完全无法作假的,白花花的大米被倒进木盆里,倒上澄清过的井水,淘洗两遍,洗米水倒入大缸中,之后由两个汉子扛起木盆,大米入锅,加大量水——这是要做捞米饭,范老实一群人太熟悉了!他们平时就是如此做饭的,米饭煮开花之后,沥米上锅蒸,米汤则留下来做汤,或者做浆糊,或者浆洗衣物……总之要对这辛苦获得的大米进行最充分的利用。

从米饭的份量来看,所有人吃的都是这一种米饭——这种在鸡笼岛都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米饭!范老实一群人至此终于不得不完全放下乡愁和对未来的彷徨了,他们已经完全被巨大的疑问笼罩,而又因为阿学等人无法和他们沟通,而无法立刻得到解答,憋屈得抓耳挠腮,完全顾不上再有别的哀怨。

饭已经做下去了,至于菜——这个东西在南洋要比广府道还多,两个帮忙的男土人,暂时离开空地,钻到了棚子后方,甘蔗林和水稻田的区域之外那片丛林的方向,过去了不一会,便用棕榈叶捧了一大捧的菜来,在此期间,阿学领着他们去洗澡——这个棚子附近是有一条河的,这会儿四周都没有什么人,但可以看得出来,土人们很习惯在这里洗澡,而且大概也有了初步的男女意识,因为这里有简陋的篱笆,圈出了一个区域,阿学非常费劲地对他们说,“不想被看到,就去里面洗。”她的表达是很奇怪的,大家便认为这个地方是给女子洗澡的,于是女眷们便立刻进去洗了,他们在几个月的航程中,已经被强迫养成了新习惯,下船就要洗澡,阿学带来了一小桶发酵过的淘米水,轮流给两边都示范了一下——原来他们是用这东西来洗澡的,而且,从神色来看,土人似乎认为这是一种高级的澡豆。

滑溜溜、酸兮兮的淘米水,从身上滑过,似乎的确加强了污垢的溶解,大家都是光头,也就少去了对洗发用品的要求,孩子们洗了一个痛快澡,感到多日来的疲劳,完全得到了消解,还盼着去棚子里吃大米饭,他们脸上的笑容变多了,甚至已经完全不再愁苦,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密林,似乎对一切都那么的跃跃欲试,随时可能蹿进去来个小小的探险。

就算是大人们,他们似乎也随着沐浴洗去了不少心结,开始真正放下了不可挽回的过去,当然还有那股子强烈却又无奈的愤恨,开始为未来的生活考虑——这里的粮食如此丰产,应该来说,至少饭是可以吃饱的,这就暂且能让人放下一点心了。至少,至少来说,虽然是罪民,但到底还是汉人,他们的待遇,不会比这些土人还差吧?

等他们回到棚子里时,饭已经熟了,两个男厨子在大钵头里擂菜——这个和擂茶是很相似的,但没有擂得那么细腻,大把大把洗净的绿叶子,被他们丢进钵头里,一下一下的擂出汁水,空气中已经泛起了一种酸溜溜的味道,他们还摆出了一盆小咸鱼干,一盆红彤彤的好像是辣椒用油炒过的东西,随后就开始分饭,棕榈叶是饭碗,一片叶子上,一大勺白生生松落落的米饭,一大勺钵头里气味浓烈的拌饭菜,一撮咸鱼干,一勺油辣椒。然后动作很熟练的把棕榈叶包裹起来,一份饭就这样分好了。

“哦,是今天刚到的新人啊!”

陆续已有农场的人来吃饭了,他们先舀水洗手,用腰间的竹筒打米汤喝,取过一个棕榈叶包,在树底下脏兮兮的蒲团上盘腿一坐,痛饮几大口米汤,又隔着棕榈叶,把饭包一阵揉搓,将米饭和菜肴完全充分的混合了,这才解开棕榈叶的一个角,从里头挤饭进口吃,这些人有汉人也有土人,汉人和土人说官话和本地土话,做简短的交流,汉人之间默认也是说官话的,不过这毕竟是有客户人参与的农庄,和范老实一行人能说得上客户方言的人也有不少。

“别担心!都来南洋了,以前的事情就算是过去了,以后便是新日子——南洋的日子不坏哩!”

这些汉人,大概也很熟悉这些移民的忧虑,对于他们的宽慰是很到位的,而且证据也很有力,他扬着手里的饭包说,“看,吃食上当真不坏吧!便是在老家,不是丰年也难吃得上这样的好东西!”

“您说笑了,就算是丰年,哪里就舍得吃这样好的米了,舂米都要舂得累死掉去!”

新移民们便乘势问出了自己的疑虑:“这样吃,当真是吃得起的?连鸡笼岛都不吃这样的饭……”

“鸡笼岛哪有南洋这么好的地!”

张定、张安两弟兄也来吃饭了,张定摇头说,“鸡笼岛也就是一年两熟吧,想要一年三熟还得看天气,遇到冷冬,他们气温也降到十一二度的。那样的年份一年三熟就有困难。可占城这里,水利工程要做得好的话,就不是一年几熟的问题了,你什么时候种下去都行,就算是旱季也一样可以浇水,除非是那种连着几年的大旱,不然这里完全说不上是缺水,唯独要担心的就是夏天的台风。”

至于产量,更不必说了,引入买活军的高产稻种之后,南洋缺什么也不会缺稻子,“亩产千斤稻,真不是吹的,这里的地太肥了,阳光又好,种什么都是噌噌长,不管做什么活,只要自家种一亩田,那一年的口粮就有了,还有菜——”

菜更不必说了,几乎就是不要钱的,只看这些土人用来调味的野菜有多少就知道了,范老实这些客户人家,习惯了粗茶淡饭的生活,对于如此丰富的味道,一时还真有些不适应——在他们来说,只要能吃咸鱼配白米饭,就算是极有滋味了,别说那一坨擂出来的拌饭料了,就是油辣椒都用不上。不过,张定和张安是鼓励他们吃酸兮兮呛嘶嘶的那坨拌饭糊糊的,“瘴气重,这些拌饭料都是土人用来清热解毒的,人吃了也不容易生病。”

清热解毒,这话一出,大家便立刻勉强自己往下吞咽了,孩子们也一人都被强迫着塞了几口,张安说,“这种稻种,和本土种的还不太一样,很干,熬不出家里那么多米油,做捞米饭一吃,更觉得干,这样捏成饭团吃也更好入口。”

丰产的代价,是口感上的损失,当然,这是相对其余的精米而言,对于常年吃糙米的农户,这种精米仍然是很大的提升,不过这依旧无法解释为何南洋普遍食用精米,范老实等人,不由得就担心起来,害怕这精米是要由他们去踏,甚至是舂出来——舂米算是山间农户数一数二的苦活了,但凡能用水力椎米的地方,就不会有人用双手去舂,城旦舂,在千百年来都是刑罚的一种,可见舂米有多么的辛苦。但南洋这样的地方,一切都这么简陋,未必他们就真的有踏椎呢?若是没有踏椎,那这米还真的只能舂出来了!

“就是因为这种米的口感不好,才要做成精米,这才值得上船卖到北方去——但要说米,在南洋是真的不贵重,不仅产量高,而且和你们想的不同,买活军官营的农场甚至是用机器在收割的,虽然常坏,但收割起来也真的快!”

“便是收割了稻子,脱粒之后也不用自己去砻、筛、磨、扇……现在都是机器去做了,我们都是直接拿稻子去换米的!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吃这么好的精米饭?因为买活军在占城港开了蒸汽磨米坊,那个磨米机器,半年前起就坏了,调整不了规格,要么只能磨精米,要么就只能磨糙米,那个什么叶片,它现在不好换了!”

“但是,磨米房主要还是要磨米送去北方卖,磨糙米太不划算了——占船运的重量啊!所以,只能磨精米,所以,现在整个占城港的人都在□□米饭,糙米反而吃不上了!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张定终于揭开了这个谜题的终极答案,这显然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汉人们都齐声大笑了起来,便连听得懂一些汉话的土人们,也附和着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表明他们也参与到了话题之中。只有新移民们,大张着嘴,很不可思议地看着也只是比他们早来了一年多的老移民,非常费劲地接受着这些极其陌生的信息,他们完全被多年来的单调生活给培养得极其坚固局限的思维,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缝,一个极为不可思议的想法,竟大逆不道地开始发芽了。

——米这么便宜,还不用自己做这些活,还有这么多的甘蔗林可以熬糖……林场那边,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常理推测,赚头肯定不比农场差……

说不准,南洋的新日子,还真如那些水手们,官吏们,一遍一遍告诉他们的一样……

比家里的老日子,要更好过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