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04章 三个吏目一个领导

买活 第104章 三个吏目一个领导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如果金主任再这样喜欢开会的话, 张大孙很可能就会丧失对她的仰慕。这种突袭式会议让所有人都垮起了一张P脸,成功地对今日的工作又丧失了几分期待,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先后死气沉沉地把板凳拖到了黑板面前, 金逢春先把两个关键点用粉笔抄在黑板上, “大家都谈谈看法,先说第一个, 农户对插秧机的顾虑该怎么解决?”

这时候就看得出个人的阅历了,虽然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常下村子里去,但张文年纪小, 见识就不如余下两个吏目深刻,一开始他是不会说话的。而金逢春手底下还有个二十五岁的女吏目李小青, 她是许县那里考来此处的, 和金逢春的临城县老乡葛爱娣很有些像,有多年的务农经验, 当下就到, “合资购买是太容易出岔子了,农户们有疑问很正常, 让他们自行合伙会好很多。”

这是可行的办法, 但没有触及核心,她话音落下之后,本地吏目出身,积极配合买活军接管吴兴县的钟勤快便道, “其实此事的顾虑并非是农户古板,即便是好友合伙购买, 还是无法释疑, 因为这东西很贵, 一年一家却最多只用个四五天,虽说天时宝贵,但本来农户也就很容易觉得不划算,倘若还很容易坏,那便更有顾虑了。还是要行文制造厂,希望他们拿出个确定的章程来,到底碰水了是否需要额外的养护,容不容易锈蚀,他们有说法,我们这里才好推广。”

这是老吏目了,滑头,遇事先要把责任往外推,几乎已经成为了本能。金逢春一边点头一边在心底给几个手下打分,此时张文才说,“我的想法是,牛也要买,插秧机若能推广也是好的。如若农户手里的钱是有限的,肯定先买牛,这就耽搁了插秧机——倒不如和租书铺一样,由我们官府和本地的良善人家,分数很高,人品值得信任的那种——和他们合营,便譬如插秧机出厂是三两银子,零售要卖到三两半,我们便二两给他,让他一口气拿了十台二十台,再去各村出租,插秧的人家登记租赁,一日譬如是五十文,这也是很划算的,毕竟能省了几个人几天的工。而机器的保养和交割就交给这东家,到了他回本之后,年下关账分钱,倒也是双方都有些赚头。”

一台机器出厂价三两,这承办人二两拿货,一般来说插秧的窗口是在十日,那么一台机器十天便是五百文,按一年插秧一次来算,四年回本,往后就都是净赚了,倘若是锈蚀了,废铁也能卖一些价。这样的生意细水长流,是本地的大户人家很爱经营的,比如说金家,他们现在手里许多筹子,不可能都换成房子,也要找些生意来做。这生意就相当地适合他们,若是换了别家人来做,恐怕买活军还不能充分信任他们的人品,怕他们勒逼了百姓来租赁呢。

由于现在的耕地都经过梳理,因此一个村需要多少插秧机也是能算得出来的,张大孙到底从小读书,又是地主家的孩子,虽然阅历有些欠缺,但却很是个做事的人,这个建议相当的实在,而且还示好金逢春,金逢春对此倒是坦然受之,金家既然积极配合改造,出卖了所有田地,并且也指认了族中的害群之马,被认可为吴兴县家族中的上进典型,那么买活军也会有相应&...

#30340;扶植和优惠,拥戴买活军的人总是能得到一些好处的。而原本在吴兴县里风头比金家更盛的两三个大族,他们的核心成员现在多数都已经在衢县挖矿了。

她点头说。“好,那我们来说第二个,牛——牛的事情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说到牛,这就有些棘手了,只要是买活军治下,牛都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因为农民们一旦有了盈余,除了盖房以外,便要买铁制农具,而他们若是对局面的稳定有了相当的信心,那便立刻就要买牛了——房子是一直都有的,农具也有铁,铁就是钱,牛却非得要相对安定的环境才能养,若是三天两头都要跑山里头避兵灾,那牛可是带不走的,被大兵们带走杀了吃肉,立刻就会转化为沉重的损失。

只要是有农户的县城,现在陆陆续续都有人想买牛,临城县、许县因为山地多,牛耕种不是那么的方便,需求还少一点,吴兴县这里,并非只有张大乙灵机一动,很多外地户安稳了一阵子也纷纷和乡亲们分享他们的见识——该买牛的,买牛能省许多的力。

买活军治下原有牛的人家,现在都在尽力地繁衍,但也是杯水车薪,以往一个村子二三百人,百多户人家,大约只有四五头牛,其余人家是买不起也养不起的,现在这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想买,那么几头牛够管什么的?

金逢春去年就往上反映了这个问题,她认为吴兴县的购牛需求今年会有个爆发,果然,现在看农户们比预料中还要急切,但牛该从哪里变出来?

在上级有回复之前,途径是匮乏的,“现在就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之江道买,走衢县、江县、许县、临城县,再到我们吴兴县,一路要走近一个月,牛价至少要二十两,十五两是打不住的。因为路很远,比原本购牛的地区还远。这个价格应该本地农户都不太能接受。”

“二便是从云县码头买,路费能便宜很多,但有几点,一,要找到一个能大量供牛的沿海港口,二便是我们也不知道牛乘海船会不会死,会吗?”

办法就是这些办法,金逢春手里的权限也只够她记下来这些建议,因为她也不知道附近的港口哪些能供牛,“北面或许有些地方是愿供的,譬如说这会儿遭了灾,眼见着很难过冬的人家,那必然愿意卖牛的就多,但咱们也不知道牛乘海船会不会死。”

目前只能先行文去衢县的农业办公室,问问从丰饶县买牛的可能性,哪怕再贵也要咬牙买,“牛能节省人力,人力可以去做工,二十两虽然乍看贵,但依然是划算的。”

既然牛价可能十分昂贵,那么组织农妇去做工便显然更是势在必行了,几个人都很赞成,李小青更是说道,“云县那里的确一直缺人,他们发的公文里都带了一段,需要短期劳力——哪怕是去做搬运工都缺人的,纺织工倒未必能轮上,因和发公告时相比,现在暂缺的又不是织工了,而是棉花。”

“如果咱们能拿下一块地,可以专种棉花就好了。”张文不禁说着,“或者再多来些人,开垦出的荒地便专种棉花,或者再来些船也可以。”

总之,买活军这里依旧是什么都缺,金逢春看了一圈...

手下,点名道,“钟勤快,你来说说,查缺补漏,此事还有什么讲究?”

钟勤快似乎有些不情愿,但看了看金逢春还是说道,“自然是有的,这些农妇要出去做工是好事,但依我看,须得找个领头的,并且对其行动予以一定的限制,最好不要让她们和外界的男丁随意地接触为好。”

张文显然有些吃惊,因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层面,而李小青的眉毛一下就立起来了,这自然是她不愿听的话,因她就是一个异地做工的农家女,而且正和外界的男丁在工作中随意的接触。

金逢春举起手朝她的方向虚压了压,示意钟勤快不要有任何顾虑,继续往下说去。

“理是这个理——村里的日子,自然是没有城里的好过,而且城里现在也缺女人,年轻的,颜色好些的村妇,在城里是很容易找到容身之处的,既然咱们都看过年度工作报告,也晓得现在治下就是男多女少,那末便很容易推出一个道理,不论如何,总是要有些男丁没媳妇的。”钟勤快也知道这话说出来或许会得罪了李小青,因此刚才不肯讲,但既然说破了,便说得很明白。“不是你,便是我,要么就是他。这些人该去哪里寻媳妇?自然只有从别人那里挖墙角了。莫说是现在,便是从前,也多有拐带私奔的,私下协调不成,闹到县里衙门来要退彩礼的都是几十桩。”李小青不说话了,因钟勤快说得并不假,而且这和有没有生孩儿并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农妇孩子都生了几个,和过路的货郎、旅人私奔的也不少见。乡间应对此事的办法,只能是告诫妇女们,被拐带走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以此吓阻一部分胆小的妇女,但即便如此淫奔一事在民间依旧屡见不鲜,也因此,买活军到来之前,妇女们的行动自由便没有不被限制的,社戏、庙会这些热闹几乎都和她们无关,除了家里离不开人照料,也因为害怕走散了,被夹带拐卖走了,无处去寻。

“若是从前,她们自己出去做工,再不回来了,那这倒也和我们官府无干。或是和去年那样,一家人一起在近处做工,家小都有照应,她自己进城开了眼界要闹离婚,那也是她们自己的事。但既然现在她们希望由官府出面,带她们到云县去做活,那我便想问了,倘若去了一百个,有五十个回来要离婚呢?”钟勤快问道,“这是大有可能的事,城里现在日子也好过了,从前的闲汉多数都吃得上饭,又缺媳妇子,以前还说二十五六岁年老色衰了,现在是正当龄,才过了婚龄没两三年,正好勾搭着她两人成家一处过去,这种私奔走道儿还能省些彩礼——我便这么说,往好了想,一百个出去,二三十个在外头见了世面,有了心仪的情郎,倒也没做什么事,就先回来要离婚了。”

“若是往坏了想,一百个出去,三四十个就不回来了。那你说,这村里人和亲朋好友们一说,该怎么看待咱们官府?能不闹吗?便是这村里的人不闹,别村的人还让他们村的女眷外出做活吗?别说是这样去邻县做工了,以后农闲时还让进城做活吗?”

“固然你可以说,若不让,这些女眷也可告上官府离婚,但咱们县有十三个大村,小村二十多个。”吴兴县因为建在小盆地中,未经战乱,人口比别的几县都多,村子数量是翻了几番&...

#30340;,“这其中从县城出发,一日可至的村只有一半,余下的村子,连教书先生都是一周轮一次班。我就说个简单的情景,农妇甲想出门做工,丈夫乙因泉村的事情,不许,二人口角,农妇甲次日找村长,说明了要进城离婚,而村长是丈夫乙的族亲,予以规劝,并唤来丈夫乙,让他把农妇甲带回家好生劝说,丈夫乙便将农妇甲带回家中殴打,农妇甲不得不口称放弃离婚。”

“次日,农妇甲向教书先生诉说自己被殴,随后悄然离村他去,再无音信,教书先生在村中再未见农妇甲,换值后回县城禀报。此时村长也来信报了农妇甲失踪——半年后,村外三里处发现一具女尸,经辨认或许是农妇甲,但尸骨已朽,我便问,此案该如何处理?”

钟勤快摊手道,“实在是无法处理,一女独行,你说得清她是被人打死,还是受猛兽袭击致死,或者是遇到匪徒被先奸后杀?无凭无据,难道和旧时一样,将丈夫严刑拷打?甚至许多时候丈夫都是没有嫌疑的,只是我这里说了个殴打的事情,让他有了一点嫌疑。倘无殴打呢?倘若争吵也是背着人,只传出了一点风声呢?倘该女只是失踪而并非暴尸野外呢?难道就此把丈夫抓起来投入彬山?那叫该村的居民从此如何看待官府?若是纠结闹事,或是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的农业生产工作以后怎么弄呢?”

“不论此案如何结束,结果都是显然的,那就是此后此村的居民都再无让女眷农闲时出门做工的愿望。男丁不愿,女眷不敢。倘泉村这事处置不好,一县的工作,便都很难展开了。”

“女眷们的劳力没有用到极限,这和六姐希望人人都给她做活,尤其是多一些女眷为她做活的愿望自然是背道而驰——但倘若我们定了规矩,出去做工的女眷必须回家,在外头拿不到酬劳,都给某个人保管着带回村里发放,也不许离婚……那这又和六姐说的婚姻自由,尤其是离婚自由完全抵触了。”

在座的几人,就属钟勤快的吏目经验是最老练的,他望着李小青,语重心长地道,“有些事真不是看着这么简单的,农妇出去做工好不好?会回来自然好,但这件事以我之见,不可由官府出面来做,她们自己要去做,官府提供一些帮助是可以的,但却决不能由她们希望的那般,官府出面组织。”

“便是退一万步,实在要官府出面了,也不能着急地做,还是要将各方面的顾虑形成条陈,往上汇报,等了上峰的指示,我们这里行事才有依据,才不至于越权越责,好心办了坏事,自己吃挂落不要紧,坏了大局,那才是难以补救呢。”

李小青咬着唇不说话,在她个人来讲,若是泉村的女眷出门做活,有了离婚的心思,自然是予以支持。但钟勤快的叙述是如此的真实,她再说什么都显得很像赌气。张文则在唰唰地记着笔记,显然今日的这番对话,这些干系都是他从前未想过的。

金逢春左右看了看,问道,“都讲完了?那我来总结。”

“小张,你还是少了些基层的工作经验。”她道,“这块你要补一补的,没事还是多去村里转转,多看看,多和村里人聊聊。”

张文表示明白,他是心悦诚服的,金逢春又道,“李姐,你的毛病是一...

腔热血而想得太浅,对问题的预估是不足的。统治要有统治的逻辑,至少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在头里,你是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却无法和钟勤快一样预估到这些可能的问题,还是想得少了。”

李小青也没什么可反驳的,钟勤快却也不见得意之色,金逢春转向他,道,“至于钟哥你,还是老问题,你身上的暮气太深了,顾虑都有道理,但这不是推脱的理由,一边往上报,一边也要想出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要给上头一些选择。你若不想一辈子只做个小吏,便不能只是挑毛病,提问题。”

不论家里是什么背景,一旦接触了实际工作,能不能压得服手下,便全看自己的本事,金逢春接触工作一年多,自我感觉也在不断的进步,她不敢太骄傲,但身边几个属下却还是都听话的,张文和李小青都诚恳地应了下来,钟勤快则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这个手下,脑子是好用的,但却是个中油子:还不至于到老油子的地步,交代给他的事情都能用心做,但平时就是喜欢说怪话,泄大伙的气,逻辑都差不多,即困难是多的,事情是不好办的,因此若非必要,千万别给自己揽事,能做好自己份内的工就很不错了。

之前协调生产时,的确也有很多困难被钟勤快言中了,而且是有一些暂无法解决,因此金逢春还不算是让钟勤快彻底心服口服,今日这个问题在钟勤快来看,尤其是十分棘手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金逢春,金逢春道,“譬如这个外出做工的问题,你说的这些难处我倒也想到了。”

这不是事后找补——钟勤快也认可,金逢春这点信用还是有的,她听着钟勤快的叙述时一点诧异都没有,这也说明了她事前已考量到了这点。

那此事该如何解决呢?钟勤快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确然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也不可能有解决的办法,他是尽力想过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在摆烂。

他多少有些挑战地看着金逢春,金逢春站起身,在黑板上开始书写起来,“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三重的解构,为何我们预料女娘入城后会有许多提离婚,第一重答案自然是农户的收入少而工人的收入多,想要在城内安家,第二重答案则也很直白,那便是城里人对女娘的态度比村里人对女娘的态度要宽和,女娘们感到在城里少了压迫,因此她们一旦进城便不想着回去了。”

“而第三重我认为是问题的根本,”金逢春说,“那便是女娘在村里没有自己的田——这才是我们预料着女娘进城后会滞留不返最根本的原因。”

“田地,就是农户的根基,钟勤快,我问你,如果女娘自己在村里有地的话,她还会轻而易举地留在城里不回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