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05章 金逢春的为吏之道

买活 第105章 金逢春的为吏之道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要把地分给女娘……仅仅从钟勤快的表情上, 便可以看出,他几乎是从未动过这个念头。这就像‘大地是圆的’一样,属于是哪怕出现在传说中也显得荒谬的歪理邪说。金逢春能理解他的惊讶, 她自己在高级班里刚接触到这个知识的时候,也本能地觉得买活军似乎多了一丝魔教气息——印象中在大地的形状, 万物之灵的来历上动手脚的都是魔教。

“地分给女娘?这, 这怎么分?”诧异过后, 跟着的是自然是许多的问题, “总不可能我西山村的女娘分了地, 就不离开西山村,坐产招夫了吧?若是女娘远嫁了, 她的地该怎么办?不可能都刚好有得对换的,而且这田说是给她了,但她自己能种吗?也不是人人都和买活军的女娘一样好身板。”

钟勤快蹙眉看了下金逢春,下结论道,“便是金主任, 我看你也不能一个人种一亩田。”

这话对也不对, 总之女子没有田地分,这仿佛是默认的真理, 理由也很多。金逢春并不直接和他争辩,只道, “任你千般道理, 我只问你两句, 第一,六姐希不希望女娘在农闲时分出来务工?”

这自然是希望的, 任何有些脑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谢六姐希望所有人都出去为她做活, 哪里缺人就去哪里,任何一个敢于阻止她支配人口的势力,都见识到买活军的另一副面孔——让他们的敌人战栗的面孔。

“第二,若是不给女娘留些根基,农妇到了城里是不是觉得比在乡下更好?”

这问题自然也是确凿无疑的,譬如李小青便是走出来便不曾再回去的女娘,她一开始也因金逢春的说法而惊异,但此时刚缓过来,便双眼发亮,迫不及待地附和起了金逢春,“是了,是了,倘若当日我在村里能分到地,那或许我便不会出来考吏目了!——我是侥幸考上了,可还有那么多考不上的姐妹,哪怕在城里洗碗也不愿回去,不就是因为乡下没有自己的地么?”

“在乡下,若是没有自己的地,那便没有根基,就永远是寄人篱下,从娘家到婆家……没有一个家是自己的,仿佛总在伸手等着别人给钱花!”

“若说是女子种不了地,从前倒是不假,但如今,耕田能买牛,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脱粒机,这些都是女子的人力也能驱动的,至不济还有重活我花钱雇人来做么!虽有额外的花销,但我自己吃得也比能种田的男人少,我怎么就不能有一块田了?”

固然,由于女子婚嫁的流动性较大,会有一个田地的交换问题,但李小青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投入心力去研究解决的,因给女子分田能缓和最尖锐的矛盾,即女子一旦脱离过农村便不再想要回归。而钟勤快竟然无法反驳金逢春的这个说法,瞠目结舌了许久才道,“我服了,金主任,小人的眼界的确不如你。”

金逢春不为己甚,抬手止住李小青,道,“钟哥,我还是那句话,你的脑子是灵活的,只是心仍未完全融入买活军。你还是要好好凿凿你的心眼,以后前途更好些——你总也想要说亲成婚,说个更好的娘子吧?我猜...

你们男人,都想签旧式婚书,按咱们县里现在的情况来看,你要找个漂亮的旧式娘子,眼下这个职务可有点不够瞧。”

她这话并没有阴阳怪气的味道,反而颇为中肯,吴兴县的婚俗经过一年的潜移默化,已迅速融入了买活军的风气之中,而且还引起了不少纠纷——去年有不少人家,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寡妇女儿用很吃亏的条件嫁了人,只是多收了一些彩礼。这些女娘现在有许多都觉得自己吃了亏,强要和丈夫离婚,有些当即便办结了,去了别处生活。倒让夫家傻了眼,不得不杀回娘家去讨彩礼。

由于现在能婚配的寡妇总量还是相当有限,水涨船高之下,旧式婚书的市场价格也就越来越高了,至少这两年,若不是高级吏目,又或者是得了大笔筹子的金家人,还真娶不起旧式娘子。钟勤快道,“多谢主任提点,那么主任,报告由谁来写?”

他笔头子功夫好,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张文写公文不如他老练,李小青的文化水平更是无法相比。金逢春道,“这份我来写,早会结束,你们各自去忙吧。”

这几个吏目是没有长久坐办公室的,抓农业的必须时常下乡去看情况,各自都有分管的片区,时不时还要交叉巡视,听金逢春这么说,都忙着收拾了往外走,钟勤快去得远,这一去至少要三天才回来。李小青和他都会骑驴,分得都是有一段路的村子,张文因为年纪还小,而且不招县衙那几头驴的喜欢,老被驴掀下去,便只能去近处的几个附郭村。

他走得也慢,等另两人都出去了,鼓足勇气涨红了脸,突然说,“主任,不是……不是个个男人都想签旧式婚书的,我……我的话,新式婚书怎么签都可以!”

说完了,也不敢看金逢春的脸,一扭头就赶紧溜走了。

金逢春笔头一顿,抬头望着他的背影,不过只笑一下,还来不及有任何情绪上的反应就重新被工作吸引了注意力,垂下头继续唰唰地写,“由此可见,推动女娘分地已经是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缓和人口流动必然带来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平抑城乡收入差距,只要有田,在村里有子女,农妇进城不归的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而余下的案例便可以视为个案,进行宣传上的引导。如将农妇进城务工后申请离婚,宣传为‘还不是做丈夫没本事’,‘还不是你们不肯签新式婚书’,有效地分化被离异的丈夫和一般的村民……”

“同时也要狠打一批因离婚而产生的暴力案件,一拉一打,降低男丁抱团反对政策,并限制女眷外出做活的可能。并使未婚男丁明白,暴力案件越多越不利于说亲,而将女眷的田地进行确权,越是顺利,便越可能招来女眷入村,也利于他们说亲……”“我申请将泉村作为试点,进行一揽子试验,从组织女眷进城务工开始,将女眷田地确权,集中处理离婚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借由推广牛力、插秧机等等一系列省力机械,观察女眷获得自身田地之后的耕种难度,以确定后续政策大范围推开时的细节。”

给女眷分地,这件事金逢春已经思考了许久,去年她分管农业生产之后,就在考量这个问题。其实买活军并没有把女眷排除在农业生产之外,不过在计算时...

女眷被当做半劳力来算,这也符合男女的生理差异。钟勤快说得没错,金逢春算是加了营养,也时常锻炼的了,但要她拉犁耕地也实在是办不到的。

这大概是农活中最要力气的一种了,在牛还不普及的时候,一个人若不能拉犁,就不能算是全劳力,也就种不得地。当然,她也知道不是每个女人都不行,譬如于小月大概是可以的,所以她入选了买活军,而金逢春被刷了下来。但南方的女娘大概最好的一批也就和金逢春的体力差不多,金逢春每种农活都试着做过,拉犁她的确办不到,而插秧和收割是最累的,插秧那天她的体力也差点不支,之后腰痛了好久,除此以外,她觉得虽然吃力,但也都能应付。

不过,村里的女娘除了不能拉犁,只能在一旁帮忙推之外,插秧和收割时,许多健妇也都要参与劳动,因此在金逢春来看,倘若有牛,那么女娘就有了独立耕种的能力。——那末不管她们如何处理自家名下的这份田地,是和父兄、丈夫合伙耕种,还是租给别人,或者自己做主耕种,那么予以确权便是相当必要的。

已婚的农妇,要明确他们家的十亩田中,有一亩二分的耕种权是属于她的,而未婚的,十三岁以上,能下田插秧的少女,也要给她们分配到耕种权,当做半劳力看待,她们放不放弃是一回事,但该给还是要给的。

六姐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呢?她一开始还有些疑惑,但现在却不无猜测:大概是想过的,但此前还觉得不是时机,什么时候是时机呢?便是此时农妇开始有进城务工的意识了,离婚潮开始浮现了,造成了社会问题,引起了买活军的官吏们的重视了,才是时机。

自从金逢春开始真正的充当吏目,开始和农户打交道,她才知道许多事做起来和说起来是完全两样的。如果她还只是个教书女娘,此时自然觉得要维护农妇的离婚权,她们进城做工开了眼界,想离婚是当然的事,那便让她们离婚去,倘若因此引发了什么冲突,那便严惩动手的人也就是了,杀一儆百,农户们不服就来问问买活军手中的刀剑——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不行,只是她会在后续被解职就是了,且不说因此会酿出的许多惨案,以及为后续别村的女娘做工带来多少阻力。就说买活军要女娘做工——女娘出去做工回来就提了离婚——村里本来女人就少,这下是真没女人了——买活军要我们断子绝孙,这样的认识逻辑就是她无法阻断的。

别看那些农户本来就才脱盲没多久,但金逢春在这一两年内学到的一条最深刻的道理就是,牵扯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没有人会永远是傻子,他们可能傻上一时,但最终还是会明白过来。而大多数人连一时都不会傻,别看平时扫盲班毕业不了,一动到他家的钱袋子了,立刻就能跳起来和你拼命。

村里的宗族势力虽然一再分解,但余威犹在,若是一村的男人都和买活军离了心,产生了怨言,抱团闹事,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大多数时间都一个人在村里的教书先生,第二个遭殃的或许便是受了买活军...

0340;恩惠后,对官府忠心耿耿的本地女眷了。不论如何,这帮人现在手里有了铁器,至少能杀几个人才被买活军捉走送去彬山,而这个村今年的生产便算是毁了,金逢春的本职工作没有完成,解职问罪是必然的结果。

她学到的第二个道理便是,不论本身立场如何,当她成为了一个吏目,一个政治人物,金逢春便必须首先站在自己的职务立场上进行思考。如果她想让世道继续和现在这样持续下去——一两个人走进村子里,便可以凭借官府的权威指导着几百人的活动,那么她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要照顾到这几百人中大多数的利益,至少是不能触动他们最核心的利益。

第三个道理,则是博弈的无所不在,金逢春发觉她不但要与下属博弈,和农民们、百姓们博弈,还要和上司博弈,甚至是和六姐博弈。譬如现在,她认为六姐早该想到,当农妇开始进城务工时,会是将妇女的土地进行确权的好时机,她现在只是在等辖下的某个区域因此产生了冲突,受到了各方的注意,以此为契机来推行新政策。

出过事,有过前车之鉴,更能引起众人的警觉和服膺,吏目们也就更理解新政策的必要,推广政策时的主动性会更强——从钟勤快身上就可以看出,当他没有打从心底理解和赞成一条政策时,做事的‘主观能动性’会有多大的差别。这样做从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唯一的代价,便只不过是出事的辖区,那几个吏目的政治前途从此便要黯淡下去,难有起色,至少也慢了同侪许多步就是了。

但六姐会在乎吗?金逢春认为她完全不会在乎,若倒霉的是陆大红那样的腹心人物,稍微低调一段时间后,六姐自然再可给她机会,这件事对她自己来说,是没有任何妨碍的。只不过金逢春一点都不想赌自己在六姐心中的份量,因此她也不会去揣摩怎么做对六姐最有利,而是选了最能保全自己的方案,她在组织农妇出门做工以前就要点明其中的利弊,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不论后续如何,反正金逢春是不会背黑锅的。

这或许就是为吏之道吧……金逢春现在逐渐能明白老父亲了,对他也多了份谅解,宦海沉浮不易,即便在买活军中都是如此,更别说从前的官府了。也难怪父亲总是暮气沉沉的,在老官府里待久了是这个样子,钟勤快也是一身的暮气,现在还在慢慢地改,对这种原本就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低级官吏来说,买活军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固然有,但都不是非常的核心,并不能提振他们的精神。

不过,这是他们的损失,而不是买活军的损失,金逢春一边写工作日记一边想:他们所能依靠的那点优势正在飞快的消灭,新的,能取代他们的人也正在不断的涌现。李小青们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时间……时间正是买活军最不缺乏的东西了,六姐今年才十七岁,她还这么的年轻……

她的报告很快被邮递员寄到了临城县去,随着谢双瑶被带到了云县,而金逢春很快也收到召唤,...

带上了她的工作日记,启程去往云县,谢双瑶将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亲眼见证几桩大事:买活军交割第一波解往京城的大宗货物、船场成立、买活军水兵启航向泉州试航。因此,最新一期的提高培训班也将在云县召开,金逢春作为大有前途的买活军吏目,也被抽调,要在夏收之前,赶着时间去参加这一期的提高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