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98章 武十三郎乐不思蜀

买活 第298章 武十三郎乐不思蜀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回来了?吃早饭了没?”

“怎么又在洗手啊。”

医生值班室一大早就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武十三郎摘下口罩,走到同事兼同学身边,“做完又没再做培养观察了,不至于如此,老周。”

被他叫做老周的同事其实也并不算很老,二十多岁年纪,理了个大光头,满脸笑嘻嘻的样子,正用软毛刷轻轻地刷洗着自己的手指甲,“今早要去外科那边,早起洗一次放心——你那边怎么样,晚上没出事吧。”

“没什么,就是有几个病人有些刁钻,不过到底也应付下来了。”

“嗐,女娘嘛,又是外地来的上等船。”周医生司空见惯地说,合上水龙头,“重病号情况稳定吗?”

“已经醒来了,输液很有效,也没再发烧,喝水后没再吐,今天再喝一天盐糖水,明天起应该可以给进食了。”

这就是已经转危为安了,周医生也咧嘴一笑,“那就好,都到了买活军地头了,也不是痢疾,再因风邪而死,总觉得可惜了的。”

害风邪而死,在他们所来的地方其实不少见,身体羸弱的病人,若是和沈姑娘一样,因为风邪而搅坏了肠胃,又不能及时止泻,有不少倒霉的就这样去了。便是在买活军这里,一年之中也有一两例因风邪而引发心疾的病人,送到医院时大多都已经不行了。总的说来,在买活军这里,虽然有很多人被救了回来,但也有很多人是医生无能为力的,医院的死亡率并没有外头传得那样玄乎的低。

但和外头比,也不是没有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大部分疾病,在死时至少能够知道个死因,而且是较为明确的死因,譬如死于风邪的青壮,多数是因为‘病毒性心肌炎’,还有死于癌肿的,死于感染的,死于多器官衰竭的,甚至一开始死于极度营养不良的都有——其实就是慢慢饿死的,这个死因在外头非常的常见,而好歹买活军这里,大部分人是不再会因营养不良而死了。

但医生们接触到的死亡还是比以前在外头的多,因为在外头,能看得起病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百姓都是自生自灭,从生到死没有医生的参与。而到了买活军这里,他们的收入比以前高,衣食住行却处处都不比以前那样花钱,便是乡里人也愿意走水泥路走几个时辰,到城里的医院来看一看——看病也不如以往贵了,那么医院里当然是人满为患,即便现在买活军这里,光云县就汇聚了数百名大夫,这些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大夫们,工作时间也照样是排得满满当当的。

武十三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云县的,并且很顺利地被招进了医学专门学校,开始自己正儿八经的大夫生涯,买活军对医生、教师这两个行业,压根就不设政审分的门槛,任何人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都可以前来应聘,不论他是什么出身,海纳百川、照收不误。

而且,他们给医生的待遇还相当不低,比如武十三郎,在专门学校就读也是有钱拿的,下午出诊也有钱,如昨日这般,接触到港外可能有危险的疫病船只,又值班上夜,又有额外的津贴,他一个月的收入往往可以突破两千文,这还是他在新式医学上刚学了几个月,还不能完全自如运用所有知识的情况。

像是雷医生那样,已经读了两三年,有资格在专门学校做老师的医生,她的收入三四千文都是有的。如雷医生的堂兄,再发现了牛痘的大雷医生,他的收入不说了,政审分还高,还能享受专家津贴,在买活军这里做医生,前程说不定比做官还要好,而且还有一个极佳的优点,那便是买活军非常、非常、非常重视传播知识。

仅仅是这一点,多少大夫便甘愿倒贴钱,也要在买活军这里上学了,要知道此时天下间从医者固有百万,但能够进入各地医学就读的大夫,能有百分之一都相当不错了,这还是百年前,各府衙的医学尚且还算是人手充足,有能力开展教育。到了这么几十年间,除了两京的太医院之外,地方医学几乎名存实亡,民间的大夫,只有通过家传、师承、自学来学习医术,便是一本好医书都难以获取,更别说是互通有无,学习新知了。

且不说家传,便是师承,师父留一手也是常有的事,收你为徒,不代表一定倾囊相授,还得在平时行医中察言观色,抓住一切机会,偷学精髓,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要学到完整的医学传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老师得艺也难,他不刁难够了你,再三地考验了你的诚意,是不会把压箱底的衣钵,交给你这个学生的。

不论对错,这么做的结果,便是除了一些心怀宽广,著书立说的大家,如武十三郎的祖父,又或者是去世不久的药圣李东璧之外,医术的传承是逐代递减的,而且彼此的交流非常的稀少,来到买活军这里,大家互通有无一总结,我这里的绝症,你那里已有了验方,我那里棘手的病症,你这里早就知道了辩证的道理……这真不是什么奇事!

买活军这里,却又不同了,只要你肯学,当真是就怕你累不死,赤脚医生手册便已是了不得的天界仙书了,上手便是能用的,他们大量地刊发出来,随地都在卖,说句大话,哪怕只是从师三五年的庸医,有了这本书,也能在乡间设馆呢!

但这还只是开始,赤脚医生手册学得好的,后续还有《生物学》、《化学》、《解剖学》、《内科》、《外科》、《寄生虫》等等无数科目,正所谓学海浩瀚,武十三郎来到买活军这里以后,心里只有三个字:‘来晚了’。

他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快活过,在这样的学校里,甚至是被老师逼着考核学习,只要愿意,知识便是丰沛得随处可以获取,这种感觉,在敏朝如何能够想像?如何是除了家学之外,再难找到同行互通有无的敏朝大夫,可以体会到的感觉?

也并非只有武十三郎是这样的医痴,他的同学中,多得是手不释卷的学狂,若不是要保护眼睛,只怕他们是会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这些医生,很多都是从邻近的省份,舍下了原本稳定的家业赶到这里来的。

他们得到了《赤脚医生手册.一》之后,知道了买活军这里慷慨地散播医学,便立刻设法和私盐队取得联系,或是惊险,或是顺利地到达了云县,当时和议未成,说实在还是冒了一定的风险,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他们要探寻知识的心情是如此急切——对武十三郎他们这种人来说,你叫他们不学习,不钻研,不去探索人体疾病的原因,如何同死神对抗……那你不如杀了他们,有多少人沉迷于荣华富贵,就一样也有多少人沉迷于这种征服疾病、击退死亡的感觉。

在买活军的专门学校里,这些医痴毫无保留地交流着自己的知识,并根据《赤脚医生手册》上的知识,调整着自己多年来的方子,譬如对朱砂,既然它的毒性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认证,大部分医生现在开药时,对朱砂都相当的谨慎了。

还有许多药材的论证,比如说,在《本草纲目》以前,很多药材,大夫看了医书开方,但实际上并不能辨别,连药店的伙计都是懵懵懂懂,怎么进的便怎么卖,你说蒿菜,他说高菜,如此以讹传讹的事情,在乡镇上极为常见,到了买活军这里,便可以结合《本草纲目》、《赤脚医生手册》,形成统一的认识。

不过,目前来说,新式的医学知识,还只能起到预防和补充的作用,譬如全新的口手卫生、灭菌消毒、无菌这些概念,还有乙迷这样的东西,让买活军的外科闻名遐迩,也让他们这里的安产率和婴幼儿成活率,和外界比有了几倍的提升。但说到内科的病症,还是只能靠把脉开方,甚至于有些病,完全是药石罔效,便只能是开一些安抚的方子,能不能熬过去,完全看病人自己。

知识和现实的错配,是现在的医生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当然,还有工具不足以匹配诊断,也是一个烦恼。譬如对痢疾、疟疾、风邪、流感、肺炎、伤寒、霍乱、出血热的诊断和分型,其实都是要依靠化验——这就是为何医生要学《生物》、《化学》了,在买活军烧造出高清玻璃,并造出显微镜之前,这些瘟疫都可以表现为高烧、拉稀、吐血,饮食不进……

如何能够肯定是哪种疾病?办不到,也不需要,因为发现便意味着流行,而流行便意味着大批量的死亡,即便可以开方,药材也是不够用的,死到不再流行为止,瘟疫自然也就结束了。

现在,显微镜被制造出来了,医生们是第一批被培训使用的人,他们也有了印刷得很精美的图片,来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确认到底是哪种瘟疫。在目前来讲,这种诊断的意义,在医学上还不是特别大,因为不论是哪种传染病,处置的办法都是隔离、观察,治疗它们的验方其实配比也都差不多,对痢疾有用的,多少也能对疟疾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行政上,这是有意义的,譬如这船人,现在是确诊为风寒感冒了,那么处置的级别便可以降低,和他们接触过的干事、医生,也可以继续正常活动,如果是痢疾、伤寒或者更可怕的鼠疫,那么整船人,包括和他们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要封锁起来,还要在全城灭鼠——不过,这几年鼠疫已经相对和缓多了,听说如今连建贼都知道,死獭靠近不得,是以这船人得鼠疫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但能因为处置手段差不多,便不去研究疾病了吗?自然是不行的,因为在天界,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效药,几乎是药到病除,绝不会出现得了恶疟之后,病情进展,反复迁延到死的事情。买活军现在做不到,不代表将来做不到——他们这帮医生,就是在极其辉煌的将来,和极其惨淡的现实之间站着的第一批人。

如果连他们也不往前走去的话,那,将来得什么时候才能来呢?

必须在没办法中想办法,这就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医生做的事和医学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譬如说静脉滴注,这在医书上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以至于书上并没有仔细地解说过它的原理,天界的人只需要开一张静脉滴注的方子,便会有清洁无菌,密封严实的玻璃瓶,装着完全无菌的药水,用那透明的塑料软管蜿蜒地注入到病人体内去——他们看过的纪录片上就是这样的。

但在买活军这里呢?玻璃瓶倒是有,但不可能是完全密封的,输液的管子当然也没有塑料做,至于橡胶,那是才栽下去的东西,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橡胶树最少也要生长五年才能开始割胶——可以想见,一开始的橡胶制品一定是非常昂贵而且抢手的,因为除了医学之外,也有太多的领域需要橡胶了。医生能等,但病人不能等,只能先想办法,设法用羊皮多次煮制,经过一道道工序,制成柔软光滑的气密管子,再接上一根鹅毛羽管制成的针头,工序很多,而且只有受过训练的专业工人才能做,一次静脉滴注的成本在一千文以上。

这还不算完,如果是用葡萄糖溶液,将会去到两千文——葡萄糖结晶非常昂贵,因为还不能工业化制备,完全是实验室里自己用土豆发酵做的,产量极有限,而且制备之后,还要用活性炭吸附,祛除热原物质。

祛除不了的话,病人输液后可能会发高烧,而现在会给开静脉滴注的病人都是垂死的那种,正常人可能发烧之后也就熬过去了,但他们是熬不过去的,如果没有成功祛除热原,病人输液后可能会死。

但在输液之前,医生是不知道热原到底去得干净不干净的,因为热原物质不但来自于输注的液体,可能也来自于静脉滴注器,这东西除了羽毛管之外,别的部件都只能复用,只能通过熬煮消毒,但谁也不敢担保每次消毒,都能把热原物质消灭得一干二净。

如此麻烦的过程、高昂的价格、高企的风险,目前来说还只能输注两种溶液,调理拉稀过度带来的电解质紊乱……但,即便如此,静脉滴注也救了太多人,在静脉滴注出来以前,上吐下泻的人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吃不进去药,那就只能通过针灸、放血来止住肌体的反应,如果这些都不奏效……那每年都有很多因为各种病因,拉稀拉死的人,但其中很多人,如果能调整电解质平衡,止住拉稀,让他们吃的进去东西,可以开始服药,他们是能活下来的。

在医学上,每往前一小步,都会有很多本来会死的人因此活了下来,买活军推广的口手卫生——要勤洗手,医生接诊戴口罩,如果是传染病,还要戴手套,把浑身都包起来。灭鼠、修建下水道,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污水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对于城里百姓的粪便回收,还有医生的七步洗手法,优先供给医生的胰子皂,产量还不高的青霉素,产钳、消毒、侧切与缝合……

这些所有知识,和静脉滴注一样,救回的是成千上百条人命,他们其中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拯救的,那些因为医生洗了手而没有发产褥热的产妇,那些在手术前接受了消毒处理而没有发烧的外科病人,他们全都因为买活军而健康地走出了医院,他们不知道在这些新技术被发明之前,他们很可能会在痛苦中死去。

买活军的办法,虽然见效慢,每一步都走得很难,但每一步也都是对死亡的征服,横亘在寿命之前的阻碍,正在被一点一点消解与碾压,武十三郎隐约能够看到这条路的终点——如同他们所看的纪录片一样,在天界,人虽然也会死,但他们会死于新的,现在根本诊断不出的疾病,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如今被视为顽疾的不治之症,在那时候早已就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如果在他死以前,能看到这一天实现的话,武十三郎觉得他便是去了,也一定是笑着去的。他已经俨然是全情要投入这伟大的事业中去了——但可惜的是,哪怕是全无阻碍,要做的事也太多太多了,更别说现实中让人烦恼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可是永远都不会少那。

“老周,你说咱们是不是该给买活周报投个稿啊。”

洗过手,换了衣服,他和老周一起去职工食堂吃早饭,吃完早饭,武十三郎又要回病房去了。因为昨夜他虽然值夜了,但病房相当的安稳,并没有太多事情,还算是睡了个好觉的,因此便宁愿不缺勤,到病房里哪怕是看医书,也能顺带着多学些医患间相处的东西。

在食堂里打饭的时候,武十三郎便忍不住说了,“这个医患之间沟通的范式,虽说在云县这里已经大致都传开了,但最好还是要在报纸上宣传一下,否则你瞧,昨天的病人就没几个能配合的。”

“怎么了,昨天又哭了几个?”老周打得很少,他是有些洁癖的,昨天轮到他培养粪便,取样观察,老周这几天食欲都不会好。

武十三郎取了两个馒头,端了一碗小馄饨,又去拿了一碟小咸菜,他吃得也不多,医院的伙食,不能说多好,有点子稀汤寡水的味道,昨夜他带范十三娘来吃夜宵时,大小姐嘴上不说,评价可全都在脸上写着呢。

而十三郎为了证明是她太过挑剔,便努力吃了两碗面,这会儿其实也不是很饿。

“哭了六个,两个面红耳赤一句话不说,一个推说不记得——就没一个能准确回答上排便次数和性状的。”

武十三郎也是心累,按着太阳穴揉了揉,“或者要不就形成规定,以后查体必须要同性的护士在身边陪着病人,有些问题可以悄声和护士说,要么就是宣传一下,买活军这里异性间可以共事,可以谈话而不涉男女之私,来上医院就有异性医生查问的可能,不接受就不要进来。”

他对于男女大防这些传统的礼教,本来是没有任何看法的,这仿佛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来到买活军这里之后,便立刻感到礼教的不便了,恨不得立刻予以全数废除,因为这东西是很妨碍医生做事的。对武十三郎来说,如果礼教妨碍了医学发展,那他就立刻是反对一切礼教的急先锋了。

——不论是什么病人,来了买活军的医院基本都要回答姓名、年纪、性别、病史还有产育,最近的进食、排泄,这是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程序,但这些富贵人家的姑娘,甚至哪怕是一般人家的女眷,倘若没有一些教育,突然一下扎猛子问这些,叫她们如何能够接受自己和大夫讨论秽物?

即便以往大夫也问,但那都是问身边的婢女,或者问守候着的亲属,总之不会问本人,更不会如此仔细讨论,那些娇滴滴的小姑娘,不哭才怪呢,脾气更大一点,比如那个范家女娘,便要反过来呛他了。

这样的沟通,每新接一个病人就要来上一次,甚至于有些病人不分男女,他就是不愿和医生说这些便溺的事情,哪怕是同性来问也是如此,这是让医生们都很疲倦的事情,医生们热衷于攻克疾病,不代表他们对活生生的病人就多么的同情体贴,武十三郎最好所有的病人都是傀儡,问什么答什么,让怎么就怎么,可惜往往事与愿违,必须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沟通上。

老周也赞同武十三郎的提议,“是,要么就发报纸说清楚,要么就印些揭帖,贴在医院门口,总之要让他们事前都知晓了,否则,真不知要耽搁多少功夫!”

“还有护士,也是不够用的,昨日倘若同时来两个病号,人手就有些不足了,护士站是没有人的,有个病人睡着了,错过了饭点,也没有为她留一份,若是在关内的医院还好说,有些收费的护工,医院外也有饮食店,但在这儿便只能饿着了——这是要饿出事情来的。”

听起来,武十三郎昨夜也不算是什么事都没摊上,老周也有些同情,“这儿便是,刚建好没多久,总是有许多规矩要慢慢的摸索起来。只是若要增加护士的数量,应当是难的,比云县还缺护士的地方太多了。”

这也是现实的问题,武十三郎叹了口气,老周突然想起,“等等,你管了十人,九个人回答不上,那还有一人的查房还可以啊,我记得你管的不都是外来户口,能有一个配合,很可以了。”

“哪啊,就数她事多!一路顶我的嘴,差点没吵起来!”

“是哪床?”晚上要接他班值班的老周很好奇,“下回刺头儿你在病程本上标注一下。”

武十三郎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出来,“算了,小姑娘,出门在外,估计有点儿想家了,闹点脾气也正常,我们宽宏大量,不和她计较。”不知为什么,他不想把范十三娘的事说太多。

老周看了武十三郎几眼,也不追问了,看看食堂挂着的电子钟,惊呼一声,“七点了!快点吃——今天天气好,有两台放足手术,咱们既然可以进城,这里晨间查房完了,便赶紧观摩去,这几台是用结扎血管的缝线法,多少能跟着雷师学点什么。”

内科切脉、按书开方、辩证脉理,这些是武十三郎本就十分擅长的,买式医学的新式规程,譬如口手卫生、洗手法、制备滴注液、规范病程本等等,武十三郎和老周也学得不错,所以他们这些年轻的医生反而比较早能出医院做事,不过,说到外科,尤其是手术外科,他们的基础就十分薄弱了。

哪怕能观摩一台手术,都是进步的机会,因此两个医生便不再闲聊了,而是急匆匆地吃完了早饭,洗洗手去参加大查房——老周一路留心,想要找出那个敢和医生吵架的虎女娘,只是所见的病人,不是十分虚弱,便是乖巧聪颖,譬如有个范家姑娘,瞧出医院人手不够,又知道风寒感冒没有太多走动上的忌讳,便组织起已经接近痊愈的病人,主动照料虚弱者,为她们打饭、留饭、记录体温、照看炉子等等,还真是为护士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老周不由得对武十三郎道,“这些富贵人家的女娘,敢送来这里的,当真都有些见识,一般农家子,刚来这里便有这番头脑的实在不多。这个范姑娘,别的不说,我看她做我们医院的内勤主任是够格的。”

他在洁癖以外的事情,都有些粗枝大叶,再加上武十三郎也佩了口罩,瞧不清他的神色,只夸赞了几句,武十三郎没接话,他也不在意,见总体病势向好,便和雷组长打了个招呼,换下衣裳,蹬上买活军自制的土自行车,踩去关内医院,旁观手术去了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