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64章 新兼职(下)

买活 第464章 新兼职(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这才多会呢,这风就割脸了!不涂面油真是不行,感觉在脸上一刮就是一道小口子,淌血一样疼。”

“可不是?那口罩都恨不得戴到眼睛底下了,哎,我说他婶子,啥时候货郎再来卖面脂,您喊我一声的,啥都不买,面脂不能不买,买活军那的东西就是好,煤油也罢了,那矿脂当真是神效,说是比獾子油还好使,什么冻伤裂伤,抹上几天准消——煤油灯用不起,这矿脂倒是能买得起一点儿,当冻疮膏用。”

“可不是,这煤油灯日日夜夜的烧,烧没了也就没了,矿脂虽贵,省着用能用好几年呢——这也是买活军怜老惜弱的,您是不知道,上回我听那货郎说呀,矿脂在买活军使馆超市里,调和了什么香露、薄荷、冰片,用蚌壳装了,叫珍珠霜,一蚌壳要卖三五两银子,其实和卖给咱们这东西都是一样的原料,给咱们可不就便宜多了?这要不是想着咱们老百姓,还不都做成珍珠霜去?”

“倒是,买活军做买卖倒的确周全,就是……”

两个老婶子不往下说了,而是借着白日里窗边的光线,仔细地数起了毛衣的针数来,自从买活军发明了毛衣这东西,北方各地的妇女,手里就永远少不了毛线活,自家的织完了,还可以去领外头的活回来做,多少都能贴补点家用。

这冬日里天也短,北方人贫苦,平日也没有去菜市的习惯,起来洗漱了,对付着吃了早饭,有相熟的那就拿着自己的板凳、笸箩,怀里揣着馍馍,不请自来了,今日在你家,明日去我家,除了彼此说话解闷之外,为的其实就是节省柴薪,家里人都外出时,自家屋子里不燃火盆,两人聚在一起踩一个火盆能暖和些,等到傍晚,家里人快回来了,这才彼此各自回去烧起炕来。

在这样的节省之下,一户人家一天取暖的煤块,可以控制在五斤,如此,三个月下来,最少最少也要一千五百斤的煤才能对付下来,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其实也就是说,要是在北方,一年攒不下买煤的钱,那熬的过一个冬天,熬不过第二个冬天,总有一年会冻死。这也就是为何说北方人坚韧能吃苦了,因为在北方,不能吃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都早冻死了,活下来的那都是精打细算,有门路会过生活的人家。

像是这两个婶子,白日里还能盘腿在炕上,那都是胡同里家境非常不错的了,证明白天炕里也不熄火,虽说这温度还不至于要脱棉裤,但白日不熄火,一天少说也要耗煤十斤,以今年的煤价而言,这实在是殷实人家了——如此奢靡,且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他们家有孩子。两个婶子手里织的都是给小孩儿穿的毛衣,小孩儿还小,一件毛衣没一两个月就要拆开补线重织,所以针线活是停不下来的。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两天冷过去了,还能再暖和几日,再要下雪,那就是几天几夜的大雪了。”

说话的秦婶子,这几年家境要略差些,多是她登门来毛婶子家里,虽说午饭自带馍馍,无非是吃几口毛婶子家的咸菜,但她是好强的人,凡是小宝的活儿,都抢着帮做,并不提要什么谢礼。这会儿数着针又叨咕起来了,“唉,也不知道南城如今怎么样了,有句话正对景了——大雪纷纷落,我住柴火垛,看你们穷人怎么过!咱们也就是比住柴火垛略好些,还改不了操心别人这毛病。”

“您这话可就过了,也就是这两年略难些,等过上几年把账还了,照旧的过好日子去。”

“这账可哪有这么好还啊,便是还上了又如何?家里嚼口大,照旧紧巴,就说这柴火吧,今年是狗子一个,我还能老着脸皮带到老姐姐家里来练字,过两年,狗子添弟弟妹妹了,还如何能带出来?家里就只能没日没夜烧炕,昨儿我听狗子爹在那算呢,按这几年的煤价,一年怕不得往里烧进去十两银子?”

“十两那多了,五两是差不离。”毛家媳妇也从厨房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笸箩,里头放着翠绿皮红心的心里美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婶子快吃几片,您这声音都嘶哑了,准是生火受了烟气,寒冬腊月,萝卜赛梨,不嫌弃就尝尝,我刚吃了一片,这萝卜不辣!”

再怎么样,萝卜和白菜各家还都是有的,北方家家都有地窖,这两样耐窖藏的蔬菜,每逢秋季立冬,家家都大量购买,时机恰当便立刻入库储藏,达官贵人吃洞子菜,一般的百姓家冬菜还是可以配着吃的,虽也较难得,穷人家里还是以粗盐腌的咸酸菜为主,但在毛婶子、秦婶子这两家还算不得什么,秦婶子便取了一片萝卜噙了,笑道,“偏了您了,萝卜就是土人参,这可是好东西呢。”

她一肚子的掌故,毛家婆媳都愿意听,媳妇儿也偏腿上炕,爱怜地把襁褓里的孩儿摆摆正,逗了逗她的小脸蛋,自己也取了一片萝卜,听着秦婶子絮絮叨叨地讲着什么《本草》、《药经》里萝卜的效用,正要吃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驼铃声,逐渐接近,媳妇儿又坐不住了,“莫不是俺大哥来了?您坐,我出去看看去。”

说着,忙又披衣戴帽子,从套间里出去——此时北方走远路,多有用骆驼的,尤其是商队更爱骆驼,俗语‘九国贩骆驼’,意思便是远生意多用骆驼做,这人能去九国贩骆驼,可见跑得多远,多能兜揽生意。毛家儿媳娘家大哥,就是常领着商队出门的二管事,因此一听驼铃响她就坐不住,总盼着是娘家来人了。

过了一会,驼铃声越近,毛家儿媳在院门边张望了半日,回来却迷惑地说道,“倒不是我大哥——一伙人运煤来了,那是煤市街的骆驼队。”

京城的煤块儿,多是由骆驼队从西山运送到城外的煤栈,再从煤栈运送到城内煤市街一带,因此煤市街的驼队也是有名的。城里人家买煤,多是自己推车去拉,一车能拉一千斤,一冬也就是一两车的事儿,驼队并不来这一带的胡同。毛婶子听了也是疑惑,但因为和煤有关也十分关心,“是来卖的?多钱一袋子,可问了没有?”

“瞧着凶相,没敢问呢,他们就在胡同口大街上停了。”

毛婶子便把萝卜三两口塞进嘴里嚼了,赶忙喝一口热茶漱漱口,去一去嘴里的萝卜味儿,“你小人儿面薄,我老婆子问去。”

说着,和秦婶子一起,张罗着穿罩衫,趿拉鞋子,戴帽子,一丝不苟地穿戴上了,两人互相搀扶着出了院子,便果然见到一行人站在大街上,往胡同里指点,身后是一支驼队,那些人身材都十分高大,有男有女,两个女娘拖着油亮的大辫子,站在人群中央,张罗着排布,又是拿大秤,又是拿喇叭,又是往下卸煤的,看得人一头雾水,此时沿街人家多少也都有出来看热闹的,还有人问道,“这不是木头吗?哟,那是你家里的,还有卫家的大姑娘!”

这都是一胡同的老街坊了,两个婶子一听,也不巴着门了,都往外走,深怕来晚了赶不上新鲜的。“木头,这是啥意思,整了煤来卖?多钱一袋子呢?”

“婶子们别急,这不是卖的,是舍的,您二位有名的富户轮不上,舍给老弱贫户,一家二十斤——”

这时候铁皮喇叭已经拿出来了,木头交给几个伴当,都拿着喇叭进胡同去喊,“买活军发善心,舍煤了,里坊穷困人家都能来拿,一户二十斤,不多不少是个心意——也不必多拿了,过几日还来的。”

二十斤煤,确实不多,也就是毛家一天多的量,不值当在雪里排队等着领煤的,但对穷人来说二十斤煤省一省可以用五天了,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不一会,胡同里院门几乎都开了,穷人忙着出来排队,殷实人家也多有兴味盎然出来看热闹的——没办法,猫冬、猫冬,冷天大家都猫着不出门,也着实无聊,大冷天不值当排队领煤,但要在雪地里站着看热闹那还是值得的。

“找谁领煤那?”

“木头,找你吗?”大伙儿乱糟糟地问着,因为有街坊里熟悉的人物出面张罗,连里正也在一旁,因此倒也不担心是骗局,是设的套儿,嘴上都是喊得亲热,木头道,“不找我,找她们!”

他拿手一比,把两个女娃娃显出来了,众人都骚动起来,“啊?找她们?!”

说实话,木头媳妇也还罢了,站在大秤旁的卫妮儿,最近在胡同里名声可不好,便是今日,和一群男丁厮混在一处,传出去也是不好听的,要不是她们明显是为买活军办事,那脾气不好的街坊都能指着鼻子骂——为何呢?一条胡同的名声,得靠大家维护着,你一个人撒疯卖味儿不要紧,不能带累了街坊们的名声吧?这好歹是北城正经胡同,真要是个风骚的趁早上八大胡同去!

但今日,有了这些健壮高大的买活军护卫,还有能耐人木头和卫大郎——木匠在一般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特别崇高的——在一边,大家就暂且收敛了这股子邪火,只是有些不可置信地问,“啥意思?这么多男人都在呢,就瞅着她们分煤呗?”

“六姐就是这意思,反正也不要钱,这女人分的煤一样也能烧——您爱要就排队,不要那也是您自个儿的事——”

这老八板儿的先生还自不可置信问个不住,胡同里众人也惊叹着望向骆驼边两个罩衫女娘,指指点点议论个不住,一时竟无人上前,木头媳妇不耐烦了,叉腰道,“没人来,那咱们收歇了去鲫鱼胡同那儿去,那儿烧不起煤的人家多!”

“别介!来了来了,要的要的。”

话音未落,人群里有人喊起来了,一个小泼皮嬉皮笑脸地奔了出来,他穿着一身薄得都空了的棉袄,冻得缩头缩脑的,头面黢黑,一进来先跪下给骆驼磕了个头,“六姐菩萨慈悲呀!我们家那柴火都没下顿啦,我老娘还病着那,好姐姐可怜可怜我,多舍我些煤块儿吧。”

“你是后头斜靴胡同的小刘二,我认得你,你家着实艰难,你老娘也病了好几个月了,咳嗽一直没好。”

卫妮儿上前一步,双目炯炯地望着小泼皮,“你四处帮闲奔波养家,不容易,来,按个手印,我给你二十斤煤块儿,好歹暖和个两日。”

一席话说得小泼皮几乎落泪,又要给卫妮儿磕头,卫妮儿退开不受,只是高声问道,“我还有几个问题问你——我问你,女人抛头露面,出门做活,丢人不丢人?”

“不丢人!”

这小泼皮是多么机灵的人?闻言立刻高声回答,“自食其力怎么丢人?!”

“好!”卫妮儿双眼看向人群,嘴角噙着冷笑,“我再问你,女人出门是不是就一定做坏事去了?能不能堂堂正正做些好事?”

“能!”刘二斩钉截铁,“今儿卫姐姐做的便是扶弱济贫的大好事儿!”

“什么样的人才丢人?”

“见不得人好,满嘴里嚼粪泼脏水的才丢人!”

“不错!”卫妮儿大声说道,“刘二,我告诉你,见不得人好的,说酸话的丢人这不假,更丢人的是忘恩负义,用人朝前,不用朝后的。刘二,你说,买活军待我们京城百姓有没有恩义?”

“有!买活军卖便宜的盐,教人识字,来京城调查王恭厂的事情,还帮着印救援单子,救了好些人命——买活军还运南城活不下去的百姓南下呢!还给他们建火房子,现在又来舍煤,买活军待京城百姓有大恩!”

“这些事有没有买活军的女娘在做?”

“有,多少双眼睛瞧着呢!女娘也带头进去救灾了!”

“受了恩惠还反来说嘴,抹黑买活军女娘,给她们泼脏水的,是人吗?”

“不是人!都是些狼心狗肺,不人不贵,忘恩负义的混账王八东西!”

刘二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卫妮儿冷笑着,快意地望着寒风中一张张呆滞的面孔,她心底的块垒完全被冲开了。

“说得好!多给你二斤煤算我送你的!”她指着地上的痰迹。“刘二,这口痰你是吐在了地上——

也是吐在了这帮忘八羔子的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