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94章 危乎高哉

买活 第494章 危乎高哉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进了大江之后,大雪便下起来了,若说在丰饶县一带,天气便已经让鸡笼岛的百姓感到严寒的话,那么北上走到大江这里,夹袄已经不足够了,厚棉袄、棉手套,都成了大家离不开的东西。

好在船舱并不大,一艘船上七八个人紧紧地挨在一起,围着中间的火炉子,人们在薄薄的板壁内侧悬挂上自己的被褥挡风,除非是遇到有太阳的好天气,大家便争相去甲板上晒褥子——

南方的天气,又冷又潮,如果没有太阳,或者有太阳的时候不晒被褥的话,到了晚上就很难宽衣入眠,因为被褥都透了一股潮霉的气息,盖在身上,都觉得湿气往骨头缝里钻,有些人的膝盖、手肘等关节要处已经疼起来了。

好在,团长吴老八关照,大家每日饮的热水都变成了姜汤,早晚还要加糖在里头——这都是在丰饶县就都置办好了的补给,冬日出行少了姜汤可不行。他又给大家都买了一件毛呢的罩衫,是团里出钱。

这种罩衫,虽然是衫,但没有袖子,也没有扣子,穿在棉袄外头,像是一口钟斗篷一样,只是在腰际开了两个孔洞,用以挡风,棉袄维持温度,这才避免了众人纷纷冻病,“我们南人久居沃热之地,比别人更不耐寒,前些时候,在云县遇到了南洋来的土人,我们穿夹袄的时候,他们已经穿上厚袄子了,就这样还是冻得流鼻涕、发高烧,和我们说,做梦也没想到北方如此冷,冰天雪地怕也不过如此了。”

原来温暖的云县,对南洋土人来说,已经算是北方了,众人听了,都发一笑,也有人说起了那些黑大汉们,“其实都是几年就能适应下来的,像是云县的那个乌味美洋番面包房,大家叫做pan房的,他们老板乌味美,我是熟悉的,他说他的故乡比南洋还热,可这些洋番去了冷的地方,过一两年也就适应如常了,他们挺耐寒,我看云县都结霜了,乌味美有时候还穿着短袖,在Pan房里进进出出那!”

倘若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坐船虽然辛苦,但有这些本职工作干得出色,怎么也算是有些见识的同僚相伴,航程也不算是太难熬,哪怕听听各地的人情,那也是好的。

这会儿,大家在寒冷中围坐着,竭尽全力抵挡突如其来这场大雪的寒潮,笑容不免也有些勉强了,只能用乌味美的例子来给自己打气,“也是,其实冻几天,习惯了就好,你们瞧,船夫几个师傅现在也都还只穿着夹袄,还活动自如呢。”

“我们那是都习惯了,也是今年格外的冷,不然,摇起桨来,穿单衣的都有!”船夫也是摇了摇头,咂嘴说,“不过,今年也是真冷,小老儿打小在江面行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雪,听说太湖一带冻死了很多果农,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江水若是上冻,那可就麻烦了。”

“大江也会上冻吗?”

有些老家在北面的吏目不免就紧张起来了,因为大河是会上冻的,有些河面甚至还会冻得很瓷实——若是这样,对于船行的旅人来说,便相当不便了,他们要不断的换船、换车马,但这还算是能走,倘若是大江这里上冻的话,那就更加麻烦。

“南面天气反复,冰面不会冻到能过人的程度,岸边若是上冻,不能靠岸,就不好补给了,若是连江心都有浮冰,船也走不了,我们困在江心那就糟糕了。耽搁行程不说,食水送不上来,非得冻出病来不可!”

这样扰乱军心的言论,自然很难得到大家的呼应,吴老八断然道,“若是如此,那就拿防水布包了行李,跳下河游过去——我记得吏目多少也要考核体育的吧,没有在冰水中凫水的能力,怎敢应下我们买地的外差?真当危险津贴是白拿的吗?”

最后这句话,让所有人都闭嘴了,他们也确实都会游泳,因为这是买地特别的要求,买地在福建道,现在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南洋,都是多水之地,吏目出行,不是骑马就是坐船,因此,做吏目在体能上有三个考核标准:1会凫水,虽然没有特别标注,但要求至少要能在十五分钟内游五百米,在大多数时候,这足够游到岸边了。

2会骑马,这个不必多说了,还有3,会骑自行车。在一些报考吏目的人数较多的地方,这三点已经成为体能上的硬标准了,从前考入的吏目,虽是免去了这一茬,但要派外差,尤其是去买地以外的差使时,这三条不过关也很难得到外差。危险津贴这个不多说了,一般来说,去买地以外出过差的,提拔速度也要比留在本地的更快些。

有了这样的前情在,怨言便消弭了下去,积极的论调开始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嘛!大江千百年来没上冻得这么彻底了,我们还在下游,万不至于的。再说,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各州县的买地办事处也会设法来援救我们。”

这句话点燃了船舱内的生机,人们脸上出现笑容了,“那是,便看在我们带的报纸份上,也来得积极啊——这报纸可就是钱,为了钱也得把江面的浮冰敲碎不可,哪有任其阻碍航道的道理?”

“这可不一定!”船夫却来泼冷水了。“虽说道理是明白,可两江沿岸的老爷,哪有这个闲心哟?怕不是只有些商户人家组织着出面,可这几年来,两岸的州府也乱得很,他们自个儿的伙计,闹着往买地跑的有许多,听说现在就连三峡的纤夫都跑啦!”

“前段时间,连我们长江下游都听到了这消息,说是川蜀关内,航运几乎停滞,就是因为人都跑得差不多了!都说,买地的好处还没见到,可买地的坏处就先来了——

纤夫跑了,没人拉纤,船只怎么过三峡呢?巴蜀的锦缎堆积如山,还有蜀盐,几千年来,自贡那里的井盐都是有名的,可现在,买地的雪花盐来了,卖价和自贡的井盐也差不多,百姓们都买雪花盐了,井盐怎么办?”

各地有各地的民情,对于川蜀内的纷争,船夫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但大江沿岸这州县的情况,因为定期要靠岸补给的关系,他是很清楚的。“这几年就一个字,乱!人跑来跑去的,乱子太多,官府根本没用,原本靠乡间大族维持着,可现在,许多大族自个儿闹分家呢,许多事情根本没人管了,城防不建,水利不修,就连疫苗都没人张罗着种,还好那高产粮种,百姓们自发推举耆老来迎种,到底还是都种下去了。”

乱在何处?那乱源可就太多了,首先是人员往来的乱,沿岸的州县不断有人去买地讨生活,也不断有人从周围的乡镇进城,当这种人员轮换的数量级逐渐上升的时候,新旧交替,外来客商首先的感觉就是,老相识都不见了,上回来结识的新朋友,这次来也不知去向。

很多常年做生意的老字号,这次来连掌柜都换人了——原本基于信赖而形成的商场规矩,现在正在迅速的被打破,赊账、收账什么的,已经成为往事了,而这又带来了金融秩序上的混乱。

“以前,别说行商和本地坐商互相赊账了,行商和脚店也是允许赊账的,毕竟是常往常来,每年的老客。可现在,谁想赊账啊?谁知道你这回去了,下回还来不来?因此都不赊账——都不赊账那就要看现钱,那乡间就又多了不少强人抢钱,都是蒙了面的,抢完这一票,逃到买地去,该怎么追索?”

买地的崛起,给敏地带来的,并非只有好处,和报纸、天花疫苗以及高产粮种一起带来的,还有社会秩序的瓦解和混乱,大江原本稳定的商业环境,现在反而陷入了混乱和凋敝之中。

除了信用的破坏之外,也有交通的困局。“买地要船匠,川蜀船匠现在有一个算一个,全南下了,好,本来整条大江上,新船大半都出自巴蜀,从前巴蜀商人,造船顺流而下,做完生意便把船只留在本地售卖了,自己反而搭船或徒步返回。现在可好,川蜀无船,可笑大江居然陷入船荒!客官们,若是从前,小老儿哪里敢摇船从湖口直去夷陵呢?这大江上,一段是一段的地盘,船夫能做的生意,那都是有数的,若是偶然越界,本地的船只欺负你,拉纤都不可着你先拉!多得的船钱,泰半都得孝敬出去。

这也就是如今了,江上船坏了都无人修,甚至于船夫自己南下去讨生活的也多,原本的纤夫也走得差不多了,您们买活军诸位,就是想要按着州府换船,这么多人也不好安排,小老儿受了买活军的大恩,现在还有一个姑娘送去衢县读书了,这才壮着胆子,应了您们的单子那。”

絮絮叨叨说到这里,船夫又道,“如今客商多,船还少,您们这会儿还好,夷陵那里,许多客商都是坐困愁城,想要一艘船西去回家都难——现在纤夫少了,今年又冷,冬日更不肯出来,强要他们拉纤,脚钱只怕是天价!说不得,至少也要等到开春,甚至是入夏,水涨了些,再看看能不能过三峡,往叙州去吧!”

虽说是行路难,但也没有难到这份上的,众人听了,除了吴老八这种时常在外走动的老江湖不动声色之外,多少都是咋舌,王小芸低声道,“若真是如此,只怕不好耽搁这么久,还得走蜀道入关。”

“蜀道,嘿嘿,蜀道——”

船夫摇了摇头,嘿然不语,显然对蜀道的安全性极为怀疑,有个叫佘八方的吏目道,“我有个兄弟就是巴蜀来的,他是叙州同乡促进会接来的,说是蜀道根本就不是人走的,除了本地山民以外,根本没人敢走山间的栈道,那栈道年久失修,有很多暗伤,一脚踏空便掉到悬崖下头,尸骨无存!”

“这可是真真儿的!”船夫立刻和他一唱一和,舱内一时无人说话,只听到格格轻响,众人不免好奇,左右找寻,却发现是小雷听得入神,又打从心底害怕起来,牙关相扣发出的声音。

这么一来,船舱里众人反而都笑了,气氛也为之一松,小雷羞得满面通红,辩解道,“我——我这是冻得!不是怕的!”

大家这些时日相处下来,对彼此秉性也略有了解,佘八方促狭叫道,“雷姐,不怕!若你掉下去了,我给你申请,打从你离开泉州开始,每一天都给你算双倍的危险津贴!”

小雷大怒道,“好!那我们走栈道时,你可别在我旁边,我就是要掉下去也得扯着你一块!黄泉路上我也不寂寞!”

“真是好一对亡命鸳鸯!”

有人这么笑着调侃了一句,众人都是大乐,船舱内又热闹了起来,吴老八等众人说笑完了,方才道,“这也不至于,我们现在坐客船,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人的商船要载货,到了夷陵,货可出一部分,我们就上叙州人的船去,他们有一帮兄弟是专门拉纤的,可以把我们拉过三峡,走蜀道,那是徐侠客这样的大侠去游览三峡盛景的,我们这些要公干的吏目,还是老实点坐船吧!”

可以不走蜀道,众人也是放下心来,船夫也咋舌道,“是小老儿想差了——叙州同乡会好阔气,他们确实有一班纤夫,拿高薪养着,又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去做纤夫,那拉纤的手艺是老道的,脚力钱也贵,除了叙州同乡会的船,很少有船家用得起,现在川蜀航运,几乎都被叙州同乡会把持,他们是富得流油!”

叙州的事情,关系到考察团众人的公务,大家都是听得认真起来了,吴老八笑道。“师傅,他们的纤夫一日能拿多少?胜过外地许多?”

船夫摇头道,“客官,他们的纤夫是按重量算钱的,出一船的力有一船的价钱,因此也不好说一日拿多少。至于是否胜过外地……”

他比了比船外,“您就先看看这里纤夫的模样,再到叙州去看看,他们的纤夫又是什么样子,那就晓得,两头的日子差得有多少了。说实话,现在还留在这里拉纤的,要不是只会说本地话,又没个能带出去谋生的前辈,要不,就是和小老儿一样,有家有小,离不开的。再要不然,就是大户人家的奴才,有卖身契在,被看管甚严,不好逃脱,不然的话,早就想方设法,不是去叙州,就是南下去买地了!”

众人本来坐在船舱里,只是探头和他聊天,看不到外头的景象,此时听船夫这么一说,方才知道快到下一个码头了,便纷纷走出船舱,在甲板上眺望。果然见到前方一处浅滩,冬季枯水,客船还好,可以腾挪过去,商船沉重,却是难行,便有不少衣衫褴褛的纤夫,正在船身上绑着纤绳,预备着把他们拉过去。

这样冷的天气,江水虽没上冻,但也是刺骨发寒,他们却仍是赤条条的,上身一件蓑衣,下头是犊鼻短裤,挽到膝盖上方,小腿就这样踩在江滩里,一个个都是身子精瘦,有些甚至可看到肋条,面上却是发红,不少人有一个醒目的红鼻子——和这艄公一样,怕都是喝出来的,毕竟虽说是习惯了江上的天气,为了做事方便穿的少,但到底也会感到寒冷,这些江上人家,多数都是养成了冬日饮酒御寒的习惯。

船上诸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犹自还感到严寒,见到这些纤夫,如何能不惊讶,只见前方矮山之中,还有不少蚂蚁一般的人影,拖着长长的纤绳,在山间拉拽着摇晃的商船艰难前行,在冬日暗淡天色之下,山水之中,竟形成旁人司空见惯而令买地南人眉头大皱的惨相!

船夫还在甲板上乐呵呵的摇橹,时不时用土话和纤夫们招呼拉家常,金娥只看了一眼,便觉得极是难受,不由得背过身去,钻进船舱,她自幼在江南长大,虽然也屡经人间疾苦,更是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大罪,但毕竟南方富庶,便是乞丐都有一身薄衣。金娥自己交际的一干人等,便从没有衣不蔽体的时候,其余更加凄惨的事情,只是传说而没有眼见,这样瘦骨伶仃,挨饿受冻还要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做苦工的惨相,实在是突破了她的承受能力!

过不得多久,买地的吏目们都纷纷钻了进来,尤其是女吏目,表情并不好看——那些真正从外地到此,又确实见识过民间疾苦的女娘,文化水平多数都不高,就算做了吏目,年限也短,很难派外差,调查团里的女吏目,不是和金娥、王小芸这样,从前是较为高级的表子,就是如同小雷这样,本是殷实大族娇养的女眷出身。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逼真,如此赤.裸的惨相,心绪自然难平。

尤其是小雷,神色低沉,沉默了良久,方才突然说道,“那些纤夫,许多神色安详,嘴角含笑,除了鼻头发红之外,肤色却是发青……这样冷的天,穿着如此单薄,在江水里泡着,他们已经不知寒热,那是死相……如此之人,很难活过这个冬天,在外头拉纤的,全是将死之人那!”

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来自泉州,又姓雷,很容易让人猜到她的出身,众人都知道,这是小雷家学渊源的判断,应当不会有假,可也唯有沉默以对,吴老八道,“没有办法……便是穿着棉袄,也会很快被溅起的江水打湿,根本无法保暖。除非江里冬日不行船,否则,总少不得要纤夫的!”

小雷突然发怒般道,“怎么没有办法呢!我们闽江也有纤夫——难道我们闽江就不冷了吗!只要在棉袄外再加一个油布做的斗篷外套,至少,至少上身也不用只光着穿蓑衣呀!”

但是,这怒火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并不是考察团造成的问题,甚至考察团正是为了解决这问题而来,小雷也知道自己有些过分了,咬了咬唇不再往下说,但也没有道歉,过了一会,她闷闷地说,“若是丰饶县和叙州府的新义军,扩张到这里那就好了!”

但新义军扩张到这里,究竟能否提高纤夫的待遇,这其实也是个未知数,船舱内依旧是一片沉默,金娥望向船舱之外,看着那一个个纤夫的身影从那狭小的视野中摇曳着一闪而逝。他们模糊的面目中,只有面上鼻头的醉红,在苍然天色中有几分醒目,余下的一切,全都快速融化在了江水的暗青色中。她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王小芸闭眼轻轻摸着腕间的数珠儿,小雷坐在两人身侧,惘然若失,不再说话,小船在欸乃声中,缓缓没入山水之中,载着考察团油然西去。余下的航程中,她再也没有提起过自己应得而未得的危险津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