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95章 相迎巴陵口

买活 第495章 相迎巴陵口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从湖口到夷陵,一路上船行速度不算太快,让船夫最担心的江面上冻,毕竟没有发生,但今年这反常的严寒,的确也对大江沿岸的港口造成了负面影响,天气太冷,码头结冰,挑夫卸货的速度变得更慢,沿岸的商船、客船等候的时间也因此变长,在江上漂泊,等待靠岸,成为了众人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就连艄公父子,身上终于也多了一件厚棉袄,这是他们在沿岸的估衣铺里现买的,“若是从前还不舍得呢,如今船钱高了,棉衣也卖得贱了些,想着西去恐怕越来越冷,也不能老靠酒顶着,乘着估衣铺里还有货,赶紧踅摸两件来穿罢。”

他是正确的,从湖口出去,船行了五六日,又下了一场大雪,码头上结的冰能有一指厚,在大江流域这是很罕见的事情,沿岸都在叹息着明年水果的收成。

“我们这里的柑橘,本来还算是有名的,如今可好了,大概便是听说你们买地那一年——也就是今上元年时,连下了四十多天的雨雪,本地的柑橘几乎全部冻死,之后只能拔掉补种,刚过了五年,才到盛果的年份,今年又是这样雨雪连绵,果农可怜啊!”

“可有想过用稻草、草绳来为果树保暖?”

考察团中不乏精于农事者,“我们买地临城县这一带,冬日这几年一样也偏冷,若要保暖,多是用稻草围着树,捆扎上了,护住树根,还专门编了不少草席备着,到了冬天总能派上用场,这是我们农事灾备的一项,每年是要考核的!”

“这……”过来运货的小贩不由有些愕然了,“这小人倒是不知了,按说给树所谓‘保暖’,应当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果农们当是知道的——不过倒的确没见果园中有这样措办。”

“果树防冻,这个我在行呀。”小佘立刻走出船舱,很积极地说,“要赶紧减枝,你们入冬以前有没有给果树修头的习惯?这个技术,我记得《买活周报》上专门开辟过专版的,你们本地有没有田师傅过来,组织农户们学习过没有?还有果树的防冻液,可会配置?

这个也是周报上着重强调的,防冻防虫,涂白是最重要的,我们买地会配置防冻液的农户,每年秋天就开始干了,全村人都挣着给他们家说亲,一年至少多赚十两银子呢!”

说得这么仔细,小贩便更加不知所以然了,只是唯唯地应着,越发露出了崇敬的模样来。“小人这就回去给亲戚们传话去!”

他额外送给考察团一笼包子,算是自己的馈赠,要感谢考察团的指点,考察团不便拂了他的盛情,只好记下账,预备等他们离去之前,再买些价值相当的礼物送还。艄公对于他们的客气是很不以为然的,啧啧感叹着说,“这也太给这刘二脸了!他是个老实本分的还好,这要是个心大的,只怕以后还爬到客官们头上呢。”

吴老八笑道,“老丈多心了,我们买地吏目,为人处世自有纪律,怎敢出了买地,就作威作福摆起官架子?我们行事,不因为所处之地而变,也不是对他客气些,就容他放肆了,他若和买地吏目多打交道,自然就明白我们的作风了。”

一席话说得考察团成员都是默默点头,只觉得大有受用之处。小佘在甲板上来回踱步,多少有点心急,“本地的官僚,真是尸位素餐,对于《周报》上的文章,江浙一带不都是集中学习第二版?第二版全都是农事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学习遵从,我们来的这一路,我见到路边果园就有不少上了防冻液的——生石灰熬黄泥而已,哪一样是很贵的东西?那些果农还不都是乡里村里请去的田师傅教的?”

“一入两湖,这么做的农户便少很多了,现在靠近夷陵更加是一棵树也没瞧见,甚至连秋日修顶都不知道,看了真让人着急!还有,撒盐化冰,这难道不是最浅显的道理?别处也不说了,码头重地,撒几袋粗盐化冰扫雪,能省多少事,让江上行人少受多少苦?商户节省多少时间?这衙门真是一点也不做事!”

此时船只已靠近码头,栈桥下方的棚子里,隐约可以见到几个帮闲围着一个官差坐在那里,听到小佘这样大声抱怨,不免都站起身来打望,考察团几条船上的成员,也都分毫不让回看了过去,那几个帮闲慢慢又坐下去了——

吴老八刚出去走私盐的时候,还要戴个义髻,现在买地的活死人,尤其是考察团这样成群结队出来公干的,都是直接露着寸头,穿着买地制式的衣裳,走到哪里都是昂首阔步,一般人根本不敢直撄锋芒。若是欺男霸女,蛮横行事,或许还会和办事处抗议几句,就这么抱怨州官不理事,谁会来自找麻烦?说不得还要附和几句,上来讨个巧哩。

“真是叫人着急。”小佘的话,也并不是一人之见,考察团众人都有类似的心情,若是撒粗盐化雪,这个是条件有限没法做到——毕竟盐价贵,而且百姓们珍惜物力,尤其是南方,认为把能入口的东西撒在地上由人践踏了去化雪,是暴殄天物,那给果树保暖,又花什么钱了?

生石灰、黄泥,都是最便宜的东西,至少比果树冻死的损失要小,这种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事情,只需要传播成本而已,县官但凡是做个人,组织乡里的耆老来开个会,先预备些在村里,都不会有如今的损失。

这也不是果树这一桩事情,一路西行所见中,只要有组织性便可立刻得到提升,让百姓免于困苦的政务,可谓是不胜枚举。这些吏目们虽不是个个都有一番封侯拜相的雄心壮志,但看到地方衙门废弛如此,举手之劳都不愿为之,甚至还要添堵,都有种着急的感觉——多简单的事,怎么就办不好呢?若是给我二百兵,一年之内,我保证把这些事儿全都办了!至少要比现在好得多!

“要是这地儿归咱们管,那就好了!”

这样的话,不是一个人说,也不是第一次说了,而且这些吏目们也都意识到了扫盲班的重要性,“先开二十几个扫盲班,等大家都学会拼音了,半年内,保证把产量翻番还有得多!”

“就是!这可是做功德呀!根本不是什么争霸天下——什么叫做解民倒悬,我真算是明白了。小雷说得其实很好,至少纤夫身上不能只披一件蓑衣呀!”

“哎,你们注意到没有,其实从丰饶县到湖口,百姓的日子还是可以的,办事处在当地也活跃,多少都有自己的院子,有些还和丰饶县一样,宽敞能待客。这办事处的院子越大,本地的百姓日子,过得似乎也就越轻松!”

“好像是这个理儿。”众人也都琢磨起来了,金娥也说道,“咱们今日下脚这巴陵府,办事处连院子都没有,咱们一会还得去住客栈,办事处混得不好,百姓们的日子也就不好过。”

“巴陵到夷陵这里,办事处才新设不久,还在站稳脚跟那,扫盲班也没开,田师傅来的也少,是以自然便觉得本地民生要艰难些了。咱们经过的其余州县,办事处都是经营了两三年了,很多时候发挥了半个县衙的作用——协调着扫雪、备冬、备灾,由商户出面,办事处揽总,主持新修小水利的也有,民生确实至少能得些滋润。”

吴老八也笑着说,“本地这里,距离云县总台已经很远了,一路山还多,不像是东江岛,和云县之间全是海面。这里的千里法螺和总台的传音效果不好,主要是书信往来代呈,所以做事也得多加几分小心。”

原来还有这样的缘故,考察团便立刻了然于心了——办事处能以数十人而影响一座城市,甚至是在各地作乱时帮着官府稳定秩序,凭借的其实是千里法螺带来的底气,只要有传音法螺在,虽人少,但买地的权威就和他们站在一处,有任何事情都可以上通下达,各地的县官如何敢得罪?一旦没有千里法螺,那办事处便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在中继台到来之前,也要在本地士绅中周旋,尽量不惹出会被人套麻袋敲黑棍的麻烦了。“眼下已是如此,入蜀之后,消息传递岂非更加不便了?”

“正是,蜀地被崇山峻岭围绕,我们也试着带去法螺,但信号非常飘渺,很难形成有效沟通。这件事叙州本地的义军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叙州的情况,又和丰饶县不同,会更加的复杂。倘若我们在叙州见到了什么看不过眼的事,多少忍耐则个,还是要审时度势,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这是自然,习惯了在买地,只要按着规章制度就几乎无所顾忌的办事作风,乍然出外,众人一开始自然见什么都看不上眼,直到逐渐走到巴陵了,这才逐渐把吴老八的告诫吃透了,觉得他那些老成话儿确实是有道理的。闻言纷纷称是,小雷更问道,“那一会我们女吏目要不要下船呢?还是戴顶风帽,免得惹来什么是非?”

她们沿江过来,一路上见到的妇女也是越来越少,按船家所说,一个是冬天冷了,多是做事的男人出来,衣服也要先紧着他们穿。不做事的女人小孩都是在家烤火的,且喜本地柴禾便宜,只要有座房子还不至于冻死人,那些真正穷得过不了冬的,不是去做纤夫,就是去南下做工,还算是有个去处。

另一个,自然是因为民风逐渐保守了,这些女吏目在买地呆了几年,都快淡忘了,女子出门时,男子投来那种粘腻眼神的感觉——在买地,女人到处出门到处跑,根本就不可能关在家里,男人一上街满目都是女子,看多了反而没有任何特殊的感受,但在敏地内陆,出门的女人太少,很多底层光棍,一辈子也见不着几个妙龄姑娘,偶然见到一个,还不得如饥似渴地盯着直瞧啊?

小雷这话,本是为了减免冲突的可能,王小芸也是深以为然——她是内向之人,最怕惹麻烦的,其余还有几个女娘,性格一向泼辣的,却有些不以为然,临城县的小朱道,“当然要下船了,而且更不戴风帽,就是要大模大样的,这里还是巴陵,法螺能管得到的地方,便是要把规矩先立起来,破了这个旧俗,如此我们后来的同僚办事才会少些麻烦,我们若先讲究起来,后来人萧规曹随,岂不是所有女吏目出公差时都多了一层束缚?”

这话也的确是有理,小雷点头不说话了——她除了有些小毛病,大面上自然也挑不出错来的,倘若真是那种刺头儿也不会被选来公干。王小芸看了金娥一眼,却是问道,“金娥姐,那我陪你留在船上呗?”

说着,把眼往下一望,看到金娥的脚上,大家便明白她的言外之意:金娥是小脚,做完手术之后,鞋码子也不会变大太多,按照如今的基本情况,大部分人只要一看她的脚,就知道她的出身。

一个从良的伎女,走在巴陵这样地方的街头,本身就是招惹麻烦的事情,无赖闲汉要来勾搭,无知顽童也会指着她笑话,虽然在前头的州县中,有同僚相伴,没什么无赖敢惹买地的活死人,但被孩童指着小脚嘲笑,确实也是有过的事情。而且,巴陵这里办事处影响力小,女子又少,从省事的角度出发,她不上岸或许也是老成的考虑。

金娥看了王小芸一眼,心道,“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个小芸,一个小雷,都爱拿我当枪使。只是小芸更软和婉转罢了,不想上岸的,不是我,是她。”

想到这里,她便笑道,“话不是这样说的,小朱的道理说得好,女娘上岸,是为后来的女吏目留地步,不多设什么不成文的规矩限制,我折骨女娘上岸,也是如此,在我,只要条件允许,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要为后来的折骨姐妹打个样,当然,我绝对服从团长的命令,团长若想避免冲突,我也绝不会要求上岸,一切从大局出发。”

这就又把皮球踢回给吴老八了,众人不由都望向团长,吴老八略作沉吟,也是笑道,“谢金娥说得有理,眼下顺流而下,送信去法螺可传信办事处不过是一两日,咱们行事就大胆些,把规矩做出来!叫他们知道我们买地活死人行事的做派!等入蜀之后,交通不再方便了,咱们在审时度势的来。”

他处事公道,大家都是服膺,于是众人商议,留了两个护卫看船,其余人都去城内,各自分队结伴,吴老八要去办事处‘打卡’,报备自己的行程,上交出差台账的抄本,这是为了‘数据’不至于中断,他们出行是为了考察,倘若全团都折在半路上,那办事处的备份就可以派上用场,至少把他们走到巴陵这一路的报告给送回云县去。

至于其余人,或者是帮着商队卸货,或者是找医生把脉开方子——一路走来总难免有些小病痛,或者是四处转悠一下,‘采风’写报告,各自有各自的安排,吴老八让金娥这三人跟着他走,“帮我填表去。”

这不是他爱和女吏目接触,多数还是因为金娥是小脚,吴老八不放心她们这一队人之故,小雷推了金娥一下,对她挤挤眼,打趣她得了团长的关照,金娥心道,“这个小雷行事真是夹生饭——差一把火!我们打趣她和小佘,乃是因为两人男未娶女未嫁,两个光棍儿,小佘对小雷似乎也有那么一丝意思。我从前是做表子的,团长也有妻室了,这玩笑怎可胡开?”

当下只做不知,肃容应了,吴老八似乎也一无所觉,又点了两个男侍卫,一行六人大摇大摆沿码头上行,迎面撞见的几个守军都极客气,不敢多看,路途中见到的挑夫们,有些没见过世面的,讶异地张大嘴,直勾勾地看着公然和男子走在一处的短发女娘,但见兵爷们待她们都尊重畏惧,也就不敢多看,纷纷垂下头去继续做事,也有人手脚慢了些,便被管事责打道,“你这乡下汉可是没见识!买地的老爷们也敢胡瞧?进城没几天尽惹事,再这样滚回老家去!”

看来,巴陵这里码头人员流失也多,不得不到处从乡下招人补充,这些人是没见过买地女娘的,只见了巴蜀的人丁顺流而下,去南面投奔。不过,他们有生活在肩上扛着,也不敢惹事,倒没什么口舌,只是沿码头边一溜帮闲小乞儿,年纪都不大,指着这几个女娘笑着议论,也有人叫道,“羞羞脸,小脚娘,白日懒起床,夜夜做新娘!”

这用的是当地土话,其实金娥、王小芸等人只能听懂一两个词而已,不过大概意思是明白的,王小芸垂下头去,离金娥远了几步,小雷呵斥道,“去!去!”

她弯下腰,仿佛要捡石头丢他们——这是对付恶狗的招数,小雷挪移来对付狡童,倒是令人发噱,偏偏这些孩子们还真吃这一套,见她弯腰,都变色道,“买活军的凶婆娘要杀人啦!”

说着,便尖叫着一哄而散,众人面面相觑,也是都摇了摇头,无奈一笑而已,小雷洋洋得意,对金娥将自己的心法倾囊相授,“下回有人这么笑话你,你就扔石子,扔得准些,多扔几次,自然散发出一种杀气,他们也就不敢作闹了。”

金娥忍不住笑出声道,“好,我明白了,多谢雷姐教诲。”

两人因此反而热络起来,叫王小芸落单了,吴老八对于她们的人情世故,并不多干涉,加快脚步领着众人走向岸边沿城墙建的一排小院子,其中已有两个买地吏目飞跑出来迎接,笑道,“可算是把娘家人盼来了!啊,是吴队长!”

原来本地的负责人是吴老八的旧手下,两边的关系自然不同凡响,众人都露出笑容来互相问好,这吏目也是解释,“本来该到岸边来接人的,但我们人手不够,今早起来又有事情出去了两个,而且也有客人造访——”

说着,已将众人引入院中,将吴老板介绍给两个身材矮小,面目精悍却也满面笑容的寸发汉子,笑道,“叙州义军千里迎客,也是今早刚从夷陵过来巴陵这里,特意来迎接你们了!”

“原来是叙州兄弟!”

院子里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买地的兄长,盼星星盼月亮,可是终于把你们给盼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