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87. 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 叙州.…

买活 687. 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 叙州.…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这是什么,难道是仙画天班?老徐,你是有见识的,之前可在云县那里见到放映这个的没有?”

“只听人说过小水电站的事情,还有说大江这里,是适合于建造这东西的,但船闸便没有听说过,难道此物竟能取代拉纤不成?我也是求知若渴、愿闻其详呢——哎,说起来,老宋这不是也随团来了吗,他必定是最知道的,我还说呢,他这样的大宝贝,六姐怎么舍得把他放出买地来,看来,不见兔子不撒鹰,也是有活计安排给他的,我们快去堵他细问去!”

“走走,那就快去占个好位置!”

“此言有理,来来来,请请,您先,您先!”

正当崆岭滩上下乡亲,被米技术员那一句‘再造天府之国’,挑拨得莫名兴奋,对于小水电站满是遐思时,远在大江上游,叙、万、巴州这几个州县的英豪,却也是齐聚在巴州馆驿之中,谈论着‘水电站’这个新鲜的概念——虽然临时举办的培训班,在买地是很常见的学习形式,但不得不说,水电站这东西还是有点儿过于新鲜了,很多培训班的学员,甚至连电是什么都还没搞清楚,要不是考察团随船带来了两台人力发电机,要让他们明白这入门级的概念都有些困难呢。

这个培训班的学员,组成形式是十分复杂的,有巴蜀本地各州县的豪强,譬如白杆兵的代表秦贞素,秦将军对于买地的一切新鲜知识都异常感兴趣,这一次也是要了一个名额,亲自入班学习。还有巴州、锦官城乃至下属州县的‘良善人家’——指的是在这一轮从叙州帮开始的靠拢行动中,已经完成过一遍自我清洗的州县中,幸存下来还有些家产和声望的家族:都是按照买地已经公布的标准,自我筛选过了,是从未仗势欺人、欺男霸女、过分勒逼佃租、低买高卖、放印子钱、兼并土地……等等的小富人家,也已经经过了几次分家,成为了满足买地标准,政审分过关的零散大姓(前家族)。

按照买地去年公布的标准,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也就不会再步步紧逼了,尤其是尚未完全正式纳入买地的土地,为了避免出现权力真空,孳生被一个余姚狂生极力抨击的‘无政府乱象’,买地并不会再咄咄逼人,反而本地的办事处,会主动出面,联合这些符合标准的家族一起,维持本地最基本的秩序——这和乡贤自治,只是处事的规矩有所不同,但权力结构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也展现出了买地在风气上的一个转圜,至少在这些尚未成为买地,而买化已深的州县,人们可以明确地感到,买地的施政风格开始变得柔和起来了。这一变化,立刻就让很多地主都由衷地松了口气,从一团乌黑的未来中,看到了一点点朦胧的亮光——不管怎么说,不至于被赶尽杀绝了,也不用想着隐姓埋名,潜逃他乡,在本地忍气吞声、循规蹈矩的话,还是能够存活下来的。

不要小看这么一点点生机,仅仅是这一个变化,在民间带来的效果就是非常昭然的,现在,民间暗地里传播买活军坏话的声音已经小了许多了,在本地有乡望的地主们,比起一股脑地团结在一起,对抗买活军,立刻就转向各自为政,疯狂地自查是否能满足买地的标准,向办事处靠拢。

对于谢六姐的排斥几乎是立刻地就减弱到了一个低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论出身如何,他们都没有和大政权抗衡到底的勇气,只要能给他们留出一定的余地,不是完全的赶尽杀绝,他们都会想办法和当权者合作,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往当权者靠拢的。

自古以来,这种向政权靠拢的表现,自然就是去参加该政权组织的选官考试,而由于买地政权的特殊性,这种良善人家学习理工科的人数也特别多,理由是明确的:做吏目要考察政审分,他们的政审分无法和买地本土的活死人相比,这是一;

第二,买地原则上不鼓励本地为吏,不像是敏朝官吏分流,异地为官,本地为吏,买地做到官吏一体,打开吏目上升通道的同时,也大量采用外地人为吏目,本地良善人家的孩子即便是考中了吏目,也有可能被分配到千里之外去,如此一来,便是子女们考中了吏目,对于在本地维持家势基本也就毫无帮助。

如此一来,反而是考理工科要更灵活得多,不但收入吃香,政审分加得快,而且进厂学到本领之后,还可以回乡创业——这些良善人家很快就发觉,和兼并土地做地主比,开工厂做工厂主,似乎并不会被买地衙门忌惮,一个地主的儿子,考中吏目之后百分百会被调去外地工作,但工厂主的儿子在本地开设新的工厂,似乎并不会惹来衙门的丝毫反对。那么,在已经下定决心要投买,或者是在买化区生活的良善人家来说,让孩子——不分男女,甚至女儿更佳——上学,学理科,一下就成为了比让他们学科举更加通天的大道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为下一代做百年谋,几乎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本能,这里头的讲究,在没有任何人有意传播的前提下,却是比什么新闻都还要更快地散遍了大江南北,川蜀之地虽然一向和中原有些格格不入,但在这方面却是不落人后——叙州帮崛起都三年时间了,这几年来,三峡航道被叙州帮把持,船只来往还比从前更频繁一些,足够整个盆地的汉人大户,都仔细寻思过本地的将来,甚至是有些和汉人亲善的番族土司,都发现了这条弯道超车,融入买地抢占先机的道路了,更何况在文化上还占了先机的汉人们呢?

如此一来,在川蜀这里,上好的补习班,一下就成为了最时新的潮流了,一个从买地回流的书生,开的私塾一节课能喊到三十文一人,买地办事处这里办的扫盲班、支教班,更是期期都爆满,这一次考察团来,办了几个培训班,大家也是各显神通地往里塞人,这些良善人家的孩子们,平时可以不必干活,一心苦读理科,成绩表现自然比较容易出彩,因此凭着自家的成绩入选的良善子弟,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地当代的豪强、未来的理工支柱,学员这就已经不少了,还有一些政策学员——比如说土蕃部族大土司的孩子,哪怕听不懂,为了表示亲善拉拢的态度,也要邀请他们来听,尤其是这样科普性质很浓厚的班,为了大家好也不能他们错过了;以及现有敏朝衙门的高官代表,也要邀请几个,这是为了增强沟通,消弭误会,让本就敏感脆弱的高官们知道,这个培训班的确没有密谋发动军事行动的意思,虽然勾连了本土上下各方势力,但确实只是为了教育一些买地那里的科□□流……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考察团内因为别的事情被派过来的成员了,就好比徐侠客,他这一次前来巴蜀,本来是为了考察大江上游,以便和天书中的地理课本相印证——南洋之行以后,依托着《买活周报》,他的声名更是大噪,俨然已经是名利双收,成为买地名流了。不过,若是要让他安享富贵,那他也就不是徐侠客了,他回买地略歇了一段时间,又奉着老母,在近处出游数次之后,见老母身体尚且康健,甚至比在老家时还要更为健旺,也就放下心来,便上书衙门,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现在买地各处的学问,无不是以验证天书中的观点为主,既然如此,地理当也不能例外,虽然现在限于条件,恐怕还不便于扬帆环球,又或者是去南极、北极之地,验证地理课本中所写的种种极光、极点等知识,至少在华夏本土,应该要予以实地考察,验证大江、大河起源,以此作为本土地理学者培育的基石。

换句话说,现在条件不到,就暂时在自家屋子里逛逛,去探索一下江河源头,跋山涉水,去极寒高海拔地区转转,而将来有条件了,他还想乘船环球,写下什么‘南北极游记’就是了……

不得不说,奇人者,真当是能人所不能,大部分人在徐侠客这个年纪,有钱有名,谁还会拿生命做如此浪掷的冒险?虽说如今天下间,受到报纸激励,自命旅游家者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在南洋、鸡笼岛这些地方转转,有勇气去野山的已经不多了(买地官方也a不鼓励),出口就要翻山越岭,去龙脉中寻找江河源头的,除了徐侠客,又能有几人?

买地的衙门,对徐侠客的精神也是颇为佩服,再三确定了他本人意愿,得知他本人心意十分坚决,大有即便不被鼓励,也要自行前去的意思,又闻知家中众亲眷也多持支持态度,便出资赞助,组建了一支探险队,携带丰富物资,作为考察团的一部分,沿江而上,考察三峡沿岸的地理,预计到达叙州之后,和考察团分手,继续前行去追溯大江的源头。

虽说是一个团的,但大家的任务各有不同,徐侠客等人并不知道宋长庚这个小组,突然被派到叙州是在做什么——他们倒是清楚另一个小组是来做什么的,说是来实验一种新型的药火,在疏通三峡中能否起到和传统老式黑药火一样的作用。

至于这种药火是什么,配方如何,他们也就没有多问了,都是受过买地保密教育的人,对于这些事,知道自己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不像是敏朝那样,总是走两个极端,要么讳莫如深,哪怕沾个边似乎都会被锦衣卫敲打,要么就是毫无保密意识,大嘴巴到处乱讲。也是因此,徐侠客虽然好奇宋长庚一个做工厂生产线设计的技术专家,为何会被派到考察团里来,但却也始终都没有多问。

直到此刻,听到了关于水电站的一点朦胧解释,还有‘船闸’这么两个字,方才有所猜测:是不是被派过来设计水电站建设标准了?还有船闸这东西,顾名思义,是否和斗门有关?斗门倒的确是过船用的——这东西在大运河上是偶尔能够见到的,但徐侠客完全没想到它能和三峡联系在一起。

“在三峡这样水流湍急的地方,斗门能建得起来吗?自古以来,斗门都是建在水流平缓之处,多是人力开凿的运河才能修建,三峡这里该如何建,才能抵挡得住水流的冲击?”

徐侠客也不免有些嘀咕,“这东西和水电站,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说他的兴趣主要在地理上,但地理和太多工业都有联系了,徐侠客沿岸也没少考察适合建厂的选址,他认为地理的用处远比勘察矿脉要更大得多,是个可以包容百川的大学科——最近他正酝酿着要针对此事发表几篇文章,为地理学鼓吹一二呢,因此,对于水电站这东西,他也是十分关注,拉着考察团内几个说得来的好友,一早就要到培训教室占了个地方,谁知道他们已经是提早半小时去了,教室里却已经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大家都想来早占位,还有不少非学员来蹭课的。

干事们几经协调,人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最后只好临时又转换地点,把幕布搬到露天去,再推后半小时上课——天全黑了,看露天电影就是了,如此观众倒的确比在屋内要多了许多。

“先贤有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不知道是谁,见了这一幕,有些促狭地打趣道,“今吾却言,吾未见好色如今日之好学者!”

众人闻言,不由得都是大笑,不一会院子里也挤满了人,干事们闷不吭声,只是低头忙活着,也不去规范秩序了——纯粹无用功。等到天色暗下来,电灯亮起,众人自然而然便安静了下来,一面敬畏地打量着这明亮的灯泡,一面望着幕布上,逐渐亮起的扭曲光影。

不一会,光影调试成功,电灯啪地一声被关了起来,而屏幕上出现了鲜亮的画面,青山碧水之间,一艘岛船悠然前行,岛船上方,出现了一个年轻人中气十足的声音:“我们需要航运,因为航运成本最低,无可替代……”

啊,不但是仙人授课,而且是实景拍摄——

又出现了,天界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奇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