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29. 四个方向 羊城港.谢双瑶 北上、南下…

买活 829. 四个方向 羊城港.谢双瑶 北上、南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人手都不够用了,还要考虑下一步该往哪发展?别看这话听起来不符合逻辑,但管理国家还真是如此,想要做成一件事的话,那么,在‘条件根本不具备,想了也是白想’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了,不管最后是不是白想,起码计划要做起来。

而什么时候开始呢?‘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还可以再等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谢双瑶已经发现了,在这么大的尺度上,一个政权总是无法做出万全准备的,这就是个伪命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远会有新问题出现,想要等到每个问题都能从容应对再开始,那就永远也不能开始。

“虽然说现在非常缺人,但这个问题是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的。”

她也已经很习惯这种捉襟见肘的感觉了,还真是,很多事就在一块布扯来扯去的过程中给办好的,而在办事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人才浮现出来,反而解决了之前的人事窘迫。所以,虽然现在买地的大量活动人口基本都被压在广府道了,就算有空余,肉眼可见的南洋也是个无底洞,但谢双瑶还是要在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买活军的下一步战略方向该往何处规划?是继续经略沿海,把重点放在南洋,还是拓展开草原线,往内陆去运营?

一张东亚地图很快就被投影到了白板上,讨论战略离不开地理,马脸小吴作为中央班子中级别最低的一人,起身亲自操作电脑进行填色。她把买活军实控范围标成深红色,叙州这样由买活军控制,但还残留当地势力共同治理的地区标成次一等的浅红色,受到买活军影响很大,办事处一定程度上参与当地治理的区域则标成淡粉红色,其余只是和买活军有贸易往来,形成一定经济依赖的地域则标成了友善的蓝色,对买活军有认识,有一定亲善者居住的地区,则是浅蓝色。

其余地区,如果和买活军关系浅淡的,那就依旧还是淡白色,有敌意者,则是深黑色,这样一来,买活军的势力范围也就一目了然了——很怪异的地图,大部分领土是没有连在一起的,只能各自单拎出来看:

“东南这块,我们实控的两道、鸡笼岛,以及附属海岛,周围都是浅红色,一直蔓延到广右道,从知识教的反馈来看,现在彩云道也有不少信徒了,知识教在百夷土番那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可能是受到了战事的刺激,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宗教来捏合势力,结团自保……当然,先进生产力这是不消说的第一理由。”

广右道、彩云道、黔州道,道中大多数地方都是浅蓝色,也有粉红色的,主要集中在广府道省界周围,再往下延伸到南洋,中间是大片大片的粉红区和蓝区交错,到了占城港,又成了浅红色,把目光放到海的另一边,吕宋整个岛都是深红色,又往下到了满者伯夷,色调衰退为浅红色,大概东南这块,就是这样的杂色区,基本不存在淡白色了。当然,这块区域是买活军的老巢,肯定是没有深黑色的。

沿着海再往北看,所有的沿海区都被马脸小吴标成了淡粉红色,甚至连京城都不例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沿海海贸的丰富,实际上敏朝的闭关锁国之策已经是形同虚设了,各个沿海城市都不约而同发展起了港口,私港、公港都已经到了无法分辨的程度,来自买地的商船大喇喇的停下补给、交易,甚至现在很多沿海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乘海船作为交通方式……要说这些地方的治理,和买活军不相关,那不是自欺欺人吗?

从这块往上,越过山海关后,东江岛也被标成了淡粉红色,并做了个标注——随时可往浅红色转换。而盛京以北,所有区域都标成了浅红色,还做了标注——法理上属于我们,但还没正式消化完成。

这里的浅红色,区域是很大的,直接蔓延到了这个苦叶岛,再往右去,看到虾夷地了,虾夷地则被标成了淡粉红色,在这里,争议区域时常出现,马脸小吴做的标注也变多了,她打了个附注,“刚开始开发,阶段目标是浅红色。”

“哦,李魁芝他们终于正式动身过去了啊?”看到这里,谢双瑶才想到李魁芝,随口问了一句,“他们终于通过考试了吗?”

“勉强通过了,不少人其实已经不想走了,但没办法,说好的事也不能反悔,前些天依依不舍扬帆出去的。”马脸小吴往办公桌处扬了一下手,示意报告其实早放在桌上了,就是这也不是什么急件,谢双瑶也就没抽出时间看。

“高丽汉人道你标的是蓝色吗?我还以为是淡蓝色呢。”谢双瑶看她标色又有问题了,“我们存在什么贸易往来啊?哦,他们买铁器,还买棉花,对,高丽是很大的棉花买家,他们真的挺需要的。”

“不止,汉人道的高丽百姓,也很向往汉人的生活,有造反投买的趋势,其实随时可能往浅红色转化。”

“真的?!”谢双瑶吃了一惊,说实话,她对高丽、东瀛的关注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两个藩国反正是没实力来打华夏的,近期谢双瑶也不考虑灭国。之所以会和高丽发生交集,主要还是因为东江岛很多百姓会被转运到汉人道去安身,之前无处可去,只能在那里寄人篱下,安顿下来,自从买活军崛起之后,这条海上生命线源源不绝地把辽东流民搬运到买地,但汉人道还维持了收纳灾民的作用,在那里也是有转运码头的——东江岛实在太小了,住是真的住不下那么多人。

这样一来,交集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不管怎么说,买活军不可能看着汉人道的灾民完全过着缺乏组织性的生活,这么一来,宾主不安,百姓也会受苦,很多没必要的冲突也会随之爆发,因此买活军还是派人到汉人道去组织生产,尽量把当地百姓的利益也协调兼顾——耐寒高产稻的种子也是给过去了,反正每年买种子,也没有种子外泄的危险。有了高产稻带来的丰产,当地百姓对汉人的敌视情绪应该也能缓解不少。

“确实是缓解了不少,事实上可以说是缓解得太多了。这些本地百姓,本来衣不蔽体,过的日子也就是比牲畜好一点点,突然我们买地的活死人去了,又是带种子,又是带了铁器、棉花,而且还不肯把棉花交给地主专营,用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这些人如何不向往买地?再加上他们从买地这里得到的好处,回到村落里,还要提防不被两班贵族派来管理庄园的管事夺走……”

马脸小吴都不用多说了,剩下的还用讲吗?本来看到汉人的好日子,高丽百姓心里就羡慕得很了,都是一样被庄园主当狗,那还不如选个新主子呢,这矛盾本就一触即发,再加上那些管事还火上浇油,小摩擦上升成大造反,一整个庄园一整个庄园的归顺,不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汉人道也就是两道之地,地方不大,再加上高丽那边还是庄园经济为多,庄园的变动,主要是个别两班贵族受损,高丽那边也没有多嘴什么,至少情报局评估没有造成军事摩擦的风险,所以也就没标紧急件……”谢双瑶也知道,那就是她又看漏了,或者是眼神扫过没有在意,这种情况在最近这几年是越来越多了,现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就算呈报上来她也很难去留意,不过好在本来就架设了机构去处理,发来她这里只是为了做个备份罢了,让她感兴趣时可以立即查找到相关的资料。

“行,难怪高丽是蓝色,东瀛是浅蓝色,目前和东瀛的交集主要是长崎港的贸易往来是吧。不知道之后如果在虾夷地发生冲突,会不会变成深黑色就是了……”

“应该不至于,现在东瀛各地大名林立,也是自管自的,无非就是一些和虾夷地接壤的大名会表示不满,幕府应该是不痛不痒,甚至是幸灾乐祸的。”

说话的是孙秀,刀条脸,看着特别清瘦,抿着嘴很严肃倔强的样子,这位是陆大红的同期女兵,体能不行,但脑子好用,心细且能查漏补缺,这些年来按部就班,也给她在外事情报方向混了个专员的身份,虽然事权不大,主要是参赞之用,但也是有资格列席中央班子会议,随时讲解外交事项的情报信息。她介绍完东瀛的情况,顺便把罗刹国的情况也讲了讲,“……所以说他们对苦叶岛估计也没那么在意,短期内这两个方向都没有太大的军事压力。”

沿海算是捋完了,再往内陆看,顺着马脸小吴标线的顺序,可以清晰地看到,买活军在内陆的影响力主要是顺着两条线来的:往西一条线,那是大江,沿着大江至少都是粉红色,入川之后,整个蜀地就是浅红色和粉红色的交替,叙州的颜色甚至近乎于是深红色了,这些颜色再往外稀释,逐渐再变成深蓝、浅蓝。

往北一条线,那就是运河,京杭大运河再加上往下的延伸线,一直到浙南江县为止,这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也成为了买活军的红色向外输送的水泵,一路上,红色深深浅浅,但就是没有蓝色,这就说明沿岸所有州县至少都有买活军的办事处,而且参与了当地治理,它们和浅红色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人振臂一呼,把这些城市完全归给买地名分了。

除此之外,域外草原也被标成了大片大片蓝色,还有一片突兀的浅红——那是卫拉特地区的黄贝勒一干人,他们已经在卫拉特找了一块地方安身,并且开始和当地的贵族议亲通婚。从法理来说,他们是明确奉买活军为主的,至于将来这片浅红色,会不会往欧陆蔓延,那就都是后话了。

说多不多,说少可也真不少,在草原到买地之间,有几条线路也被染成了蓝色,比如边市,以及马队沿途经过的州县,肯定都是对买地有经济依赖的,但除此之外,还可以明确的看到,在广袤内陆之中,和买活军不搭噶的白色地区还有很多呢。就是华北这块,除了沿海以外,也就是山阴有几片蓝色,其余中原几省也都是白色……这不代表买活军和这些省份没有生意往来,只是生意往来不是那么直接,这样是不能变色的。至于说这些地方有没有人才来投买,这和颜色也无关,主要还是看买活军在当地的影响力而定。

“内陆是个弱项。”

色彩标完之后,买活军如今的势力范围也就一目了然了,本来,如果对敏朝还有尊重的话,他们还该标一下各地的敏朝守军什么的,不过谢双瑶就懒得费这个事了,反而是让马脸小吴标一下各地的起义军,比起一碰就碎的敏朝军队,义军对买活军还更难缠些。

“没什么义军。”答案是让人吃惊的,“正经活不下去的现在都来投买了,当然,江南一带因为流民频频过境乱起来了,但本来苦得活不了,起来闹事的各地,反而安宁多了,人也越来越少……我看再过几年,别说闹事了,只怕大片土地抛荒,都没人种田啦!”

这也是农业部很担心的一点,农业部长谢五哥立刻开腔说了,“都知道这些年北方收成不好,可这也不能没人种田啊,田不种就会荒,这一荒了就不容易养回来,一亩两亩不算什么,这么大范围的抛荒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从我们农业部的角度,我建议下一步是往这些北方省份扩张,至少要维持当地有人住,田有人耕,再说了,华北千里平原,最是适合蒸汽拖拉机耕种的地方,种点耐旱作物,至少本地的百姓不用迁徙,留在当地也能过好日子。”

这就是技术人员的天真了……众人默然无语,谁也没有反驳谢五哥,因为点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谢双瑶倒是听得很专心,“你的主张是普遍染色——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希望的,我们这里北方流民也不少,而且,这说法是有远见的——现在管,代价是很大,但现在不管,等到我们有一天拿下北方的时候就要支付更大的代价。”

“但现在管的代价就太大了,大到我们可能支付不了。”

陆大红不得不吭声了,她指出,“首先,我们的陆军是不如海军那么强势的,至少缺乏陆上作战的经验,华北千里平原,无险可守,正是百战之地,拿下来容易,如何守?频繁的战火,难道不会让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站在军事角度上,华北的确只能在拿下京城后捎带手取走,作为老华夏的最后一片拼图。不然,如果直接出兵华北,又拿下一片飞地,怎么治理?如果说一路打过去,那就真的是说梦话了,下一步扩张也不是这么个扩张法。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要么就在接壤的周边取一块土地,把本来的浅红、粉红染成深红,就犹如拿下广府道一般,要说把步子迈得大一点,那也只是说,本来一次取一道的,现在大胆一些,一次取走两道——

“再大胆一些,取走大江沿岸的土地如何?把这些土地都染红,往下和广右道、彩云道等地呼应,一口气推到占城去,让这一大片土地,完全为华夏所有,大量部署橡胶林,提升我们买地的电气化程度,用又一个五年计划来提高生产力,培养人才,五到十年之后,顺着运河北上,直扑京城,形成二龙合围包抄之势——”

庄素举起手做了个剪刀并拢的动作,“把二龙中间的白地一起拿下,联络上草原和黄贝勒,形成中原大一统……这会不会是眼下最合适的扩张战略呢?”

“那还不如取了之江,先从运河开始,大江沿岸地势险要,不是动动嘴就能拿下的,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去治理水利了……”

光是加色说,便也有好几个不同的分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当下也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很难形成一个统一意见,最后只能交由谢双瑶,“六姐,以您所见,运河、大江、华北、南洋,这四个方向,如今当选哪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