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52. 大学城风貌 羊城.小赵 全球第一个电…

买活 852. 大学城风貌 羊城.小赵 全球第一个电…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这就是大学……大学城吗?”

手里推着木轮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大竹篮,里头塞得满满的都是信件,邮递员小赵目瞪口呆地望着这片缓坡下的建筑物们,咽了咽口水,“怪道要叫大学城呢,就光一所大学,感觉和俺们老家那个县差不多大了!这里头还真能住满人啊?!”

“就这,六姐还说怕不够住呢,说是不建高楼的话,宿舍就实在是太占地方了,你还没往西边看去,那边还有一排空地在建宿舍!这些,不过是教学楼罢了!”

虽然素不相识,但都是在这条刚开通的新路上,停下来欣赏大学城全景的旅人,小赵身边一个清瘦的高个少年,很自然地和他就搭上话了,他也放下了手中的行囊,擦了擦汗,话语中还带了喘息,“这条新路虽然平坦,但却翻了山,不比老路省事多少呢。”

“确实!”

小赵也从自行车前篮里取出自己的水囊喝了几口,见这旅人腰间没有水杯,便询问地把水囊往他那让了让,高个少年感激地道了一声谢,拿过来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虽然嘴唇没有接触到囊口,却还是仔细地用衣袖擦拭了一番,再还给小赵,小赵问道,“你也是大学学生么?好像还没举办开学典礼吧,这就已经开始上课了?”

“现在很多学院都还没有搬完,甚至还有没开始招生的,只有一些早搬过来的,典礼得等人齐了再办。”

两人喝过水歇了一口气,小赵便和少年一起往山下走去,他没有骑车——可是不敢,上坡还敢蹬个几下,下坡的话,这木轮自行车可不比橡胶轮,那是没有胶皮刹车的,车子本身又重,再加上后车座上还有装信的大篮子,若是熟路也就罢了,这样第一次走的路,对于路况和转弯不熟悉的,一个不小心真能飞出去不可,邮递员里不乏出车祸受重伤的,就算人没什么事,信飞出去了那也头疼啊。

“你把包裹放我前车篮里吧——重得厉害,都是啥,书吗?”

“咱们大学校内图书馆还没建起来呢,有些书只能去大图书馆,光走路得两个多时辰,我寻思着新路开起来了,要短很多,就试着走一次,确实节省时间,就是这段长上坡考验人。”

两人通了姓名,少年叫候朝宗,是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今年才刚14岁不到,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来求学,他老家是中原道的,这一次是堂兄带着来的,堂兄原本打算在云县看看有没有职位可谋,顺便把他带来买地读书,没想到两年不到的时间,堂兄考吏目,考到鸡笼岛去了,而候朝宗成绩优异,竟被选拔为文学系的大学生,直接跨越了初、中、高,两年内给他考进了买活大学!

如此一来,候朝宗就必须到羊城港来读书了,和亲人又分离了一次,他家道中落,家里也没有多余的忠心下仆能送来服侍他,独自一人在羊城港这片大工地里生活,虽然宿舍是有得住的,食堂也开起来了,但行动间依旧不免局促,似乎不能完全自己拿好主意。

譬如这一次走新路到大图书馆去借书,学生之间哪有不呼朋引伴的道理,可候朝宗就叫不到什么同学陪伴,也不懂得叫个跑腿自行车载他,自己一人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大图书馆,回来又走许久,拐到新路上来以后,时不时还要停下来靠着日头辨别方向,还走错了两次,也花了两个小时,翻过山头时,虽然大学城已经在望,却也累得气喘吁吁,又口干舌燥的——毕竟还是个孩子,想着要去借书,拔脚就走,连水筒都不记得带一个在身上,在大图书馆那里,也不晓得花个一文钱买两碗茶喝。

此时两人一路欣赏着长坡下攒立的二层、层楼宇们,欣赏着连接教学楼的大小道路,还有那青灰色水泥路面连缀成的几何图案,一路缓缓下坡,随意闲聊,候朝宗也就把这奔波劳碌的一日告诉给小赵知道,小赵听了,忍不住笑道,“你们大学生不是都有津贴的么,和专门学校一样,读书也是有生活费的,你便匀个一两文出来当车费,出了学校门,乘车去大图书馆,又乘一趟自行车到坡下,你自个儿爬坡不就行了?再带个水囊,就不至于累成这样啦!”

候朝宗这一日奔波下来,已经出了好几声的透汗了,累得嘴唇发白,听小赵一说,也是一愣,讷讷道,“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怪道校门口有些人推着自行车在那里休息呢,我还以为都是送口信的跑腿——不过前几回我们去大图书馆,都是走着去的……”

“那不是因为那条路那时候还没修好吗,现在修通了,自然可以坐车了啊!我走新路是因为总局到大学那条路还在修!”小赵有些无奈,心里念了几遍书呆子,心想,“还好我弟弟不至于这么呆——”

想到这里,他又自豪了起来,对候朝宗道,“我弟弟也是大学生——不过他现下在农学院辽东分所,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大学城上课,我说小兄弟,你们文学院啊,从前是好使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么。可如今在买地这里,世道不同了,文学倒要往后排了哩,农学现在是真的起来了,我弟弟还在读书,一个月就有二两银子了,你们文学院呢?还是一个月九百文的津贴么?”

他这么说不能说是纯粹善意,有点儿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爽快,候朝宗听了,却也不生气,而是点头道,“如今大的学院里,就属文学院是最穷的,我们院长很不高兴,常说我们这些文学之士,连戏曲系都不如了,戏曲系富得流油,文学系这里反而成了冷灶台,和敏朝的翰林院压根没法比。”

小赵的耳朵立刻就拉长了,如今大学新立,很多科系的名字听着都很陌生,人们连这些科系是学什么的都不知道,就更别说哪个科系更好了,哪怕是望名生义的科系,也有前途上的不同。比如说,候朝宗说的就是有道理的,本来文学系如果类比的是翰林院,那是前途无量,培养未来内阁辅臣的地方,应该人人抢着去才对,可现在看,在买地这里,参政好像和文理科都没有太大关系,是单独去考的,那文学院的含金量一下就跌下来了,从收益来说,还真似乎不如戏曲系呢,进了戏曲系,要么是学唱戏,要么是学写戏,这两个行当,如今的前途都是大大的好,不说个个富可敌国、盆满钵满吧,但擅长戏曲的人,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是绝无问题的。

此外还有什么?原本不受重视的数学?本来那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道,可在买地这里简直是所有科系的基础了,小赵听候朝宗说起数学系的待遇都有点妒忌:只要通过检定能入学,一个月就给发两银子的津贴,数学教授一个月都是十两银子,吃住学校都是供起来的,而且这还不算私下出去开补习班的钱!

“这么算下来,这教授倒比一般的吏目还强,甚至不亚于一个中等的商铺了!”

“是啊,所以那帮欧罗巴人不都吹嘘着吗,刚来的时候一文不名,现在已经是宝马香车了,全都是靠他们脑子里的算盘。”

候朝宗叙述得倒很平静,大概他还不到会羡慕这些的时候,而小赵倒也是听说过这些人的阔绰——羊城港的洋番不算少数,但大学城这边的,就主要是之前随船过来的一干教士和学者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汉话说得倒有一股辽东味道,平时出出入入,出手大方,非常显眼,就因为有这批人在,大学城外的小贩还有人自学了几句弗朗机话的招呼:这帮人买东西又不讲价,也不怎么挑货,实在是极好的主顾,自然是要给予一点特别的礼遇了。

“他们必定是不吃食堂的吧?听说你们的食堂味道挺寡的。”

“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供不上来,倒也不是味道寡,就是多吃蒸菜,想吃炒菜得自己出去零点。”

候朝宗挠了挠鼻子,明显也是有点困扰了,“面点也不多,全是米饭——倒不能说吃得不好,料都是好的,就是这个味道和花样嘛……”

“那没办法,今年北边大旱,流民到处跑,来了几百万人,面粉涨价,只能从南洋米上找了,我们食堂也是,基本不供馒头了。”

“就连洋人开的面包房都涨价。一块小蛋糕,掌心大小的,如今要卖七十多块钱,听洋番说,在云县价格只是一半,羊城这里还没有奶油,他们因此很伤感,甚至想要在休暑假期间去云县吃蛋糕。”候朝宗是中原道人士,自然爱吃面,小赵也一样,他是关陕那边过来的,先在泉州那里做了邮递员,他们家是因为他做了邮递员,由此兴旺起来的,因为小赵的职业,消息很灵通,借机就把弟弟塞给北上种参的何师傅,何师傅带着他去云县受培训,赵小弟表现机灵抢眼,顺利被挑出来带去辽东,这一下,他的亲事、职业,全解决了,在辽东经过农学院马主任的介绍,说了一门殷实亲事,又给家里写信,说不久后会回羊城,在大学农学院进修。

如此一来,赵家人的眼界也被拓宽了,小赵他们本来就是流民在泉州一带安身的,现在弟弟可能在羊城安家,小赵平时留心,从各方面收集消息,也比较看好羊城,尤其是羊城大学这一块的发展,便决定申请调动,到羊城来工作。

虽然当时羊城已经定都了,但这调动申请并不算是太困难,很轻松地就给小赵办下来了,因为邮递员这个行当和别的不同,小城轻松,大城反而复杂疲惫,这一点只要是在云县干过的人都是深有体会,云县的地名系统哪怕屡经梳理也还是让人头疼,比如外来的一封信,在写信人来看,‘城南大槐树往东二十间堂张家’,已经算是非常清楚的指示了,但实际上在云县几次扩建之后,城市的范围不断往外把乡村包进来之后,城南方向的大槐树已经可能有四株了,还不算被砍伐掉的,而二十间堂很可能已经拆了几年,张家就更不必说了,很可能阖家搬走,该上哪找人去?

不说民居,哪怕是衙门,搬迁、裁撤、合并的也不在少数,吏目的调动更是频繁,这都给邮递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反而是在一些改变不大的小城,那工作要轻松多了,寄信的按邮编分好,送信的,城就这么大,有的就四条街,一上午就能腿完,虽然两个邮递员要轮班往乡下跑送信,但还有一半时间能休息呢,便是下乡,路走熟了也就是累个身,不累心的,且还有不少外快可以捞,委实不算是什么苦活。

羊城港这里就不一样了,比云县还要更难做事,因为它本身就不小,而且还在疯狂的扩建,地名的产生和消失就更快了,一个工程就足以诞生好几个工地,还有便道、在建大道、小道,村道……城外的农田变成了大学城,大学城里各院系占的地盘也不确定,送信送到一半,发现路还没修完,只能扛着自行车跋涉过一段泥地,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里的邮局正是头疼怎么留人呢——很多邮递员甚至直接辞职去码头做跑腿的,自己买一辆自行车,专给商户奔走传话,运气好得些赏钱,就比给百姓送信赚得多了。

就这样,小赵很轻松地就调动到羊城来了,而且专司在城内送信——下乡的邮递员位置那都是留给老资历的,因为可以自己捎带点小东西,赚个货郎的钱。这样看来,他的收入其实是有所下降的,但却又不是太要紧。

为什么?因为赵家两兄弟都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小赵做邮递员时存了一笔,赵小弟在辽东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一年功夫也存了几十两银子,再加上泉州城内一套房子卖掉的钱,也有个二百多两,便在大学城外围的村子里,买了一片坡地,又筹款造了一排的吊脚小楼,样式模仿的是云县的单身宿舍,有男女厕所、浴室,甚至还出钱打了一口井。只是两头留了两片空地,做了小院子出来,给兄弟两人分别居住。

就这样,小半年光景,屋子建好了,大学城这里一旦开始启用,他们的房子立刻就租出去了,租的不是学生,而是那些专门做学生生意的小贩。赵家兄弟通过一次转身,成功地把泉州的一间小院子变成了一整排宿舍外带两个宅院,租客就由小赵的妻子管理,这样,从关陕相依为命逃出来的两兄弟,不但在羊城有了基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世道中,两兄弟都娶了妻室,哥哥是吏目,弟弟是吏目加大学生,也就怨不得小赵骄傲了——以他们的出身,这份成就足以让他傲视同侪了!

不过,他当然不会和候朝宗谈这些了,候朝宗的年岁还小呢,一团呆气,为人处世似乎还有未开窍的地方,活得浑浑噩噩的,家里人让他读书,他就只知道读书,也不晓得为自己的将来盘算。小赵和他聊着洋番的阔气,候朝宗也不羡慕,叹息着食物的匮乏,却也没有兴起去校外进食的念头。

对于这些衣食起居的不便,他似乎报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忍耐态度,倒让想为自己的租客兜兜生意的小赵,不好开口了。两人泛泛地谈着些报纸上看来的消息:北方旱灾,作为两个北方人,自然是关心的,还有关陕的地动——小赵对此倒是稀松平常了,按他说,自从几十年前那次大地动之后,关陕的地动一直没怎么断过的,只是规模不大而已,来了买地才知道这叫做‘余震’,包括赵家兄弟俩南下,也是因为他们村的河流因为某次地动改道,一村人都各谋生路的缘故。

当然了,还有即将开始的江浙战事……不过这个影响不到羊城的百姓们,他们的态度也就很淡然了,有点儿笑看风起云涌的意思,虽然没有人会怀疑此战的结果,但他们谁也搭不上这一次江南易帜的快车,大学城里特别有一种桃花源般的感觉,小赵也是最近开始送大学城信件之后才逐渐发现,其中的师生们,所思所想,所关心的,和外界似乎是迥然有异的。

候朝宗是个小书呆子,这先不说了,小赵把信件送到各系收发办公室(总收发室因为人没齐还没启用)时,听到的议论也和民间茶馆不同,金融系在议论期货价格波动,还有什么针对金融管理办法的专业意见该怎么出具,法学系在吵架,小赵连一个字也听不懂,数学系更是对战事没有丁点儿关心,好几个洋番在商议着进城去大图书馆看书,可以看到深夜,再到海边去,赶新鲜鱼获,吃白粥鱼饭做夜宵。

文学系的信,让候朝宗顺便带回去了,小赵只在工程系听到一个叫小方的学生在议论战事——但也和战事本身无关,而是在发表‘应当让大江沿岸有意投买州县,设立疏浚办,以配合大江疏浚行动,同时勘察水电站选址,在统筹学上达到效率最大化’的复杂言论,甚至在生物系,他送信的时候还听到了完全和战事无关,可以说是有点恐怖的暴论。

“这怎么只是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呢?明明也是生物学的课题啊,适当的恐惧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京畿流民于饥饿中呈现的超高学习效率这件事上,恐惧和饥饿就体现出了对专注力的正面影响,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枝独秀,甚至浮现出了不少智商表现高过平均的人才。”

生物系似乎在讨论京畿流民的扫盲班成绩,小赵记起来他前几日是送过一封京畿来信,或许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吧,他有点惊悚地斜眼看着身后有些兴奋的中年人,“试验,这完全值得计划一个试验啊,试验人体在极端情绪和需求下爆发出的潜能——极端的恐惧、快乐、饥饿、焦渴,不都值得做些试验吗?”

“人体实验是被禁止的,除非先用在自己身上……”

虽然这暴论立刻遭到了反驳,但不知道为什么,小赵还是觉得那个□□的话很恐怖,甚至整个生物系的办公室都有点恐怖,他轻轻颤抖了一下,甚至不敢细看那个□□的面庞,垂下头快步走出了办公室,跳上车往来路骑去,一边走,一边心不在焉地想着刚才听到的对话,‘我又没说在别人身上做试验,我可以请你们来刺激我啊——’

为了解决自己的好奇,甚至不惜让别人来虐待自己?

他的脸庞有点儿扭曲了,形成一个无语的表情,小赵心想,大学和他想的似乎也不是那么完全一样,有时候这里头生活的饱学之士,居然有点儿让人觉得可怖——

不过,这样的感觉并不算太浓烈,而且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打断了,小赵重新骑到了山顶,他偏腿下车,在推车下坡之前,看看天色,回望了山下一眼。

“呀,开灯了!”他惊喜地喊了起来。

这是百看不厌的一幕,小赵把车停好,转身坐在坡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轮轮黄玉一样的光芒,透过玻璃窗逐渐亮起,在昏沉的天色中,就如同一颗颗掉在了陆地上的小星屑,这些星屑集合在一起,发出黄玉一样的光芒,盖过了深蓝天幕上逐渐亮起的星子。他出神地望着这一幕,唇边也重新出现了笑意。在这一刻,他也失去了所有世俗的,关于利益的考虑,变得和候朝宗那个小书呆一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对于美的感受里了。

“可真好看啊!”他虔诚地,自言自语地赞美了起来,“这可是独一份的景色那!就算是云县,都没有这样的美景吧?”

“毕竟,大学城可是全华夏第一个系统供电的‘电气化小镇’,用的还是水电——不吵不闹,没有发电机的声音,简直是,简直是太高级啦!”

他的眼光很快又越过了眼前一望无际的建筑群,来到了更远处朦胧亮起光芒的起伏田地。

“不,不仅仅是大学城,还有正在建设的羊城港——用买活军的说法,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羊城——”

虽然羊城的建立,和小赵并不会有太直接的关系,他似乎已经在自己的人生阶梯上攀爬到了最顶层,再也无法上前一步了,但这一刻,他依然感到深深的自豪和迫不及待,甚至于必须大口大口地吸气,才能缓和胸臆中的情绪。

“真想快点看看,建好的羊城港……不,建好的买都,又会是什么样子!”:,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